科学家警告,地球很可能在15 年进入"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一项最新研究声称已破解了预测太阳活动周期的法则,并且预言在2030年至2040年间,太阳活动会减少六成,导致太阳"休眠",届时地球可能会出现"蒙德极小期"(Maunder minimum)现象,亦即俗称的"小型冰河期"。

这种现象在公元1646至1715年间曾出现过,当时太阳活动微弱,全球面对酷寒气候,连伦敦泰晤士河都被冻到结冰。科学家蒙德(Edward Maunder,1851-1928)在研究那段时期的记录资料时,发现这段期间的太阳黑子非常稀少,因此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此一时期为"蒙德极小期"。

传统理论认为:太阳活动像个钟摆。周期的一端,是安静的时刻,太阳黑子和耀斑并不频繁出现。但在另一端,太阳活动激烈。 出现大量的太阳黑子和频繁的太阳风暴。它的规律大约是每11年重複一次。不过天文学家认为它的周期并不是百分之百的那么精准。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议"(National Astronomy Meeting)日前在威尔斯临海城镇兰迪德诺(Llandudno)举行。扎尔科娃(Valentina Zharkova)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会上介绍她们研发的,可准确预测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不规则活动数据的新模型,该模型关注太阳两个层面的发电机效应,一个是靠近太阳表面,另一个是深入太阳的对流区;它预测太阳活动将在约2030年时减少六成,届时地球将很有可能进入"小冰河期"。

扎尔科娃的研究发现,到了太阳活动的第25周期时,会在2022年达到颠峰值。进入第

周期(2030年至2040年)时,两边电磁波恰好成为镜像效应:即同时达到峰值,但却在太阳的相对半球。它们的相互作用具有破坏性,近乎相互彻底抵消。这将引发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变得完全不同步,导致太阳活动剧烈减少。扎尔科娃说:"我们预测这将引发跟蒙德极小期相同的效应。"

名词解释:小冰河期

小冰河期始于13世纪,在17世纪达到巅峰,并最终在大约200年前减缓了活动趋势。在它的巅峰时期,北欧一带饥荒肆虐。有人认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饥荒中丧生。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冰雪蔓延:埃塞俄比亚的部分地区白雪皑皑,中国的农作物欠收,苏必利尔湖湖面开始结冰。

科学家无法断定小冰河期开始的确切日期,因为欧洲各地气候变冷的时间都不相同;但是,回暖的时间则大致相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欧洲大部份地区皆经历了数百年的寒冷恶劣的气候。有关小冰河期的相关资料以欧洲地区最齐全,在世界其他地区资料则残缺不全。但是冰河学家发现公元1600年左右,世界各地许多冰河开始向低处延伸,而在过去一百年,世界各地的冰河则明显往高处退缩。虽然尚缺乏颠扑不破的证据,许多资料皆显示小冰河期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各种古气候资料证实了这一观点。譬如,中英格兰的温度、加州白山的树木年轮宽度,皆显示气温在13世

纪开始下降,一直到19世纪才明显回升。这些资料取自不同地点,估算方法也各自不同,但是都指出小冰河期曾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发生的事实。

欧洲大部份地区皆经历了数百年的寒冷恶劣的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