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山乡关于举办2023年“特懋克”庆祝活动的通告
各办、中心、所,各村委会和广大游客:辞暮尔尔,烟火年年,又是一年新春,为传承和弘扬基诺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基诺族独特的民风、民俗、民情,展现基诺族良好的精神面貌,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举办纪念国务院确认基诺族44周年暨2023年“特懋克”庆祝活动,现将活动事宜通告如下:
一、活动时间及地点
(一) 时间: 2023年2月6日
(二) 地点: 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民族文化广场
二、活动主题
以“贯彻二十大 相约特懋克”为活动主题,突出展示44年来基诺山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巨大成绩,讴歌祖国大好江山赞扬美丽、和谐、幸福的基诺山乡,展示“神秘基诺·鼓韵茶山”的民族风情,打造“攸乐”贡茶品牌,向社会宣传展示基诺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活动内容
(一)祭祀大鼓: 08:30-09:00
(二)祭祀铁房: 09:00-09:30
(三)祭祀神柱: 09:30-10:00
(四)文艺汇演: 10:00-11:30
(五)“回顾西双版纳建州7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08:30-18:00
(六)农特产品展销: 08:30-18:00在此,特邀五湖四海朋友们共赴基诺山乡参与万人狂欢,领略基诺风情,共享盛世欢乐! 同时,请大家积极做好健康防护,保护你我他,健康靠大家!
中共基诺山乡委员会、基诺山乡人民政府
2023年1月31日
介绍一下基诺族的主要节日。
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乡,其余散居于基诺乡四邻山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基诺族人口数为20899。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无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无本民族文字。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是民族自称, 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 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1 9 7 9 年6 月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 6 个民族。
基诺乡旧称为基诺山,清代文献写为攸乐山,都是以基诺族自称而得名,足见基诺族是当地的古老居民。有关基诺族的汉文记载始于18世纪。基诺山因盛产普洱茶,明末清初即有汉族商人进入,推广种茶制茶技术,对基诺族社会发展产生了影响。雍正七年(1729),清朝在基诺山思通(今司土寨)设攸乐同知,筑了砖城,驻军500人,欲在这里建立滇南重镇,但时隔6年因瘴气厉害而裁撤,此后只在这里委任基诺族首领为攸乐土目。后来傣族土司统治基诺山区。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地方政府在基诺山委任保甲长,保甲长与傣族土司任命的基诺头人相结合,主要职责是为国民党地方政府催缴贡赋。1941年10月至1943年4月,基诺族人民为了反抗国民党地方政府的残酷压榨,在操腰的领导下,团结哈尼、瑶、汉等族人民,同国民党地方政府的军队进行了英勇斗争,最终迫使云南省地方政府把车里县长撤职查办,3年内未在基诺山征税。· 成年礼 基诺族传统的交游节日。基诺族认为男女青年在十五、六岁前,思想上、生理上都不成熟,不能承担和享受公社成员的义务和权利,晚上 · 火把节 基诺族传统岁时节日。每年农历六月间择日举行。节前,由卓巴(寨父)、卓生(寨母)分派一些人上山砍松柏,把砍来的树枝在寨内广 · 特懋克节 基诺族的传统节日,在2月6日至8日举行,人们除了杀猪宰羊,开怀畅饮外,还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打起太阳鼓,载歌载 · 新米节 亦称“新米”。每年农历七八月间,谷物即将成熟的时候,基诺族人就从田地里采集一些新谷子、蔬菜和瓜豆,再杀几只鸡,请亲戚朋友 · 好希早 基诺族民间传统节日。"好希早"是基诺语音译,意为"吃新米"或"尝新"。节期在稻谷刚熟时的虎日。节前各家男主人聚会于村寨 · 打铁节 基诺族民间节日。"特毛且"是基诺语音译,意为"过年"、"打铁",节日一般是三天。民间传说,一妇女孕9年9月未后,后儿断母 · 祭大龙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 · 祭龙 基诺族祭祀节日。祭龙分祭大龙与祭小龙。祭大龙是农历每年七月择日举行。祭小龙是祭大龙之后的第13天举行。祭祀仪式皆由村寨
关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的资料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的最南端,州府景洪,与老挝、缅甸两国接壤,海拔仅553米。总面积1.97万平方公里。人口83万多,有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僾尼人等,其中傣族占全州人口的35%左右。全州属横断山脉纵谷地区的最南端,东部为无量山山地余脉,西部为怒山山地余脉,两山以澜沧江相隔,地势由北向南斜迭降,渐向东西两翼扩散,呈帚状分布。景洪为西双版纳的中心城市,市区有孔雀湖、曼听公园;郊区有勐仑热带植物园、野象谷、澜沧江两岸的亚热带风光以及景真八角亭、曼阁缅寺、勐邦水库、南糯山茶王树,基诺山村落及爱尼寨等。特别是沿澜沧江(湄公河)一线,景物变化多端,奇峰嶙峋,兽鸣鸟啼,青山绿水,交相辉映,风光十分绮丽。
全州地处热带北部边缘,气候温暖、湿润,夏热多雨无酷暑,冬暖有雾,静风少寒,史无雪迹,大部分地区终年无霜,四季不明显,有旱季和雨季之分。这里到处郁郁葱葱,繁花似锦,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之称。盛产稻米、甘蔗、橡胶、香料、水果等热带作物,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每年傣历六月(即每年4月13-15日)在澜沧江畔举行傣族盛大的泼水节活动,各地前来观光的游客众多,气氛十分热烈,有浓郁的民族风情。214国道,即昆明到打洛,公路相通,西双版纳机场为国际口岸航空港,允景洪为澜沧江上的国家级口岸,交通方便。
民族风俗:
西双版纳居住着傣族、基诺族、布朗族、哈尼族(僾尼人)、瑶族、拉祜族等13个民族,其中傣族是主体民族,占全州人口的35%左右,约有30万人。民族风俗各具特色,特别是傣族的风俗宗教信仰,多年来一直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考察、旅游、观光。
傣 族:是一个“爱水的民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从古至今把孔雀、大象视为吉祥物。有三个重大的节日:关门节(农历七月中旬)、开门节(农历十二月中旬)、傣历新年(即泼水节)。常见的节日活动有丢包、放高升、划龙舟比赛等。
丢包是傣族年轻人选择对象、寻觅知音的传统方式。每当新年来临,姑娘们制作好内装棉籽的菱形花布包,到丢包场上举行活动。第一阶段为乱丢,接不住包者需向对方献花或送纪念品;第二阶段就把包丢向意中人,对方如接住意味他也喜欢她,然后相约退出活动,去说悄悄话了。
高升即竹子和火药自制的火箭,长约二、三米,可飞一千米高。傣族人认为,谁的高升飞得高,就能为他和他的寨子带来好运。
基诺族:基诺族是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独有的民族,也是中国最后确认的一个民族。“基诺”系本族自称,意为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居住在景洪市的基诺乡,现有人口近 2万人。基诺族女孩15岁、男孩16岁要举行独特的成年礼,改变衣饰和发型。“特懋克”节是基诺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布朗族:布朗族主要居住在勐海县的布朗山、西定、巴达山区,景洪的山区乡也有少数村寨。从事山地农业,栽种旱稻,信奉原始宗教及小乘佛教,男人多数有纹身习俗,与傣族相似。
哈尼族:西双版纳的哈尼族自称“僾尼人”,分有“尖头”和“平头”两种,人口15万余人,全州都有分布。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但口头文学十分丰富,擅长排班辈、论属相、数辈数、叙家谱,据长辈推算,已有55代子孙了。“父子连名”是哈尼族取名的一大特点。他们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饶有情趣的“抢亲”习俗。
瑶 族:西双版纳的瑶族称为“蓝靛瑶”,因种植蓝靛,染织青色布料,喜穿青色衣服,故得此名。主要居住在勐腊县瑶区麻木树乡和景洪市勐旺乡。人口有15000余人。有语言,没有文字。瑶族妇女善于挑花、织锦、编织、刺绣和蜡染,特别是蜡染T恤衫,深受青年游客的喜爱。
交通指南:
1、航空:
西双版纳机场距景洪市区5公里。昆明至西双版纳航线520公里,飞行时间45分钟,单程票价520元。每天有6-10个航班,为国内航班密度最高的航线,西双版纳机场还先后开辟了至大理(470KM)、丽江(480KM)、上海(2492KM)、广州(1796KM)、北京(2668KM)、天津(2641KM)、成都(1179KM)、重庆(1109KM)的国内航线。1996年4月还开通了至泰国曼谷(1022KM)的国际航线,为省内仅次于昆明的第二大航空口岸。
版纳民航售票处:景洪市民族南路 0691-2124774
2、公路:
昆明--西双版纳首府景洪市,公路里程692公里,各大汽车客运站每天都有多班卧铺白天夜晚班车和普通白天夜晚班车;行程20--24小时,票价约110--150元。
景洪--下关:761公里,每天有两班卧铺车。
景洪--保山:747公里,每天有卧铺、中巴各一班
景洪--思茅:163公里,每天有多班中巴车往返;
景洪--墨江:367公里,每天有卧铺车;
景洪--江城;260公里,每天有中巴车;
景洪--普洱:212公里,每天有3班中巴车;
景洪--勐腊:173公里,每天有多班中巴车往返;
景洪--打洛:134公里,每天有多班中巴车往返;
景洪--勐塞:394公里,每天一班,国际班车;
景洪--南塔(老挝):346公里,每天一班,国际班车。
景洪汽车客运站:景洪北路 0691-2124427
3、水路:
景洪港为水运口岸,现已开辟了至老挝万象的国际水运航线,中老澜沧江至湄公河上段多次载货、载客试航成功。橄榄坝和关累码头正在建设中。
澜沧江水运航线西双版纳州轮船公司:景洪市嘎兰北路 0691-2126901
此外,从景洪市到全州的各旅游景点和公园,都可以在汽车站购票上车,票价均按照国家规定,不必有顾虑。但是如果你不在车站上车,注意要和司机讨价还价。
市区出租车起步价7元,均照表计程。
西双版纳自助攻略
第一天 乘下午或晚上的飞机(票价520元/张,无折扣,机型波音737)从昆明飞版纳,空中飞行约50分钟后即到版纳州首府--景洪,由机场乘中巴或民航班车前往景洪市区。从昆明到景洪的普通卧铺汽车也较多,票价约120元,日夜兼程需20小时,路遥难走,旅途幸苦。版纳气候湿热,应选择条件较好的酒店入住,最好是有空调和热水的酒店,价格150-200元/间。
第二天 在市区乘班车(票价10-20元)前往勐仑热带植物园,途中经过橄榄坝集市,可品尝新鲜美味的热带水果,还能见到成片的傣族村寨;勐仑植物园门票35元,园内植物很多且面积较大,如不想迷路最好在门口请一位傣族“骚多俪”(即少女之意)作导游,费用40元。植物园景致很多,需备足胶卷,门口的小摊点在卖各种热带植物的幼苗和种子,如有兴趣可买一些做为纪念。返回景洪市内后,晚上在夜市摊上能尝到正宗的傣族小吃,如香茅草烤鱼、竹筒饭和喃咪等,风味独特。
第三天 中缅一日游,景点有:景真八角亭,中缅界碑,卧佛,和平大金塔,禁毒馆,缅甸孟拉集市,独木成林。注意:因这一天线路长、景点多且涉及出境,个人自助游困难较大,建议参加当地旅行社组织的“中缅一日游”,价格约200元/人(含导游服务、车费、餐费、门票和出境等费用),参团时一定要签定正式旅游合同。
第四天 在市区租车到野象谷森林公园,价格约50-80元。野象谷以特有的原始森林景观和亚洲野象吸引了众多的游客,门票25元。园内有野生动物观测站、蝴蝶养殖场和训象表演,乘缆车游览需另付30元。下午返回景洪,步行至民族风情园游览,门票20元,参加园内热情火爆的泼水节表演将令人终生难忘。曼听公园位于民族风情园对面,如有兴趣可入园参观,门票10元。晚上乘飞机返回昆明。
特别提示:西双版纳气候炎热,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2--6月和10月--2月。版纳属边境地区,去版纳需办理边境通行证(凭身份证在市公安局和机场均可办理,10元/人)
基诺族的传统节日
基诺族基诺族自称“基诺”,过去的汉文译称为“攸乐”。基诺族是我国 *** 1979年6月正式确认的单一的少数民族。共有20899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基诺山基诺族乡。勐旺、勐养、橄榄坝等地,勐腊县的勐仑、象明,也有基诺族散居。基诺族聚居的基诺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六大茶山之一。
“基诺”是本民族的自称,意思是“尊重舅舅的民族”。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本民族文字,过去多靠刻木记事。
基诺族信仰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崇拜祖先,供奉诸葛孔明。
基诺族妇女织布基诺族妇女善于纺织。当你走进基诺山寨,随处都可以发现:在村头寨边或田间的小路上,一个个基诺族妇女无不用纺锤捻着线,两只灵巧的手时开时合,时上时下,雪白的棉花霎那间就化为一根根均匀的银丝。
基诺族的布料用腰机手工纺织而成,名为“砍刀布”。织布时,妇女席地而坐,经线的一头拴在自己的腰上,另一头拴在对面的两根木棒上,纬线绕在竹木梭上。操作时用双手持梭来回穿行,每穿行一次用砍刀式的木板将纬线推紧,如此周而复始,一块漂亮的“砍刀布”便织成了。
基诺族男子穿无领对襟黑白花格小褂,无纽扣,前襟和胸部绣有红色和蓝色花条,背部绣有彩色花纹图案,下穿宽大的长裤,裹白绑腿。女子穿对襟的蓝、红、黄花条纹小褂,袖子镶有图案花纹布条,胸前围三角形花布“围腰”,下穿红布镶边的黑合围短裙,头戴三角形的花格布帽,脚上裹花布绑腿。不论男女都戴耳环,耳环眼大是勤劳勇敢的标志。恋人们喜欢互赠花束插在对方的耳环眼里,以表示爱慕之情。
在基诺族的生产、生活中,竹子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基诺族最大的建筑物是竹楼。龙帕寨的一座竹楼曾住过三十二户,一百二十多人。这样大的竹楼其基本的结构及家具用物,差不多都是竹子。用竹子编制的最小的东西,是可以装入衣袋的烟盒。其他如背水用的竹桶、引水用的竹槽、装菜用的“盆”、烧饭用的“锅”,也都用竹子制成。新鲜竹筒烧煮的饭,清香可口,一个竹筒可以连续烧煮几次而不坏裂。
基诺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大米为日常主食,杂以玉米、瓜豆等。基诺族食用大米很讲究,要吃好米,新米,陈仓米多用来喂养家畜或做烤酒。玉米则侧重于吃青。早餐通常把糯米饭用手捏成团吃,午餐多把米饭用芭蕉叶包好带到地里随时加盐和辣椒食用。晚餐除主食米饭外,还备有一些菜肴,家庭饲养的畜禽只在婚丧礼祭时才能宰杀。
平时肉类来源多依靠狩猎。每年5一9月是基诺山的雨季,此时的菜蔬几乎全靠上山采集,经常食用的有山药、水芹菜、竹笋、鱼腥草及各种菌类,其中以竹笋最为常见。丰富的野味和山菜加上本地特有的野花椒、麻根、香茅草、酸木粉,使基诺族能在不同的季节里烹制出许多具有热带山野风味的民族菜肴。
基诺族普遍喜好饮酒,民间有不可一日无酒的说法。所饮用的酒大都是自家用大米或玉米酿制,在酿制过程中,通常要加一些锁梅叶等植物,酒呈浅绿色,并带有一种植物的自然香味,据说有健脾强身的功效。
基诺山是一个著名的产茶区,驰名中外的普洱茶是当地的特产,民间多喜喝老叶茶,喝茶时一般都将老叶揉炒后放人茶罐加水煮至汤浓方饮。
在毛俄、茄玛等寨的部分基诺族妇女中,有食一种当地特有的胶泥的习惯,有的老年妇女已食土成癖,一日不食就有不适,研究表明:这种胶泥中含有少量人体必需的铜、铁、钙、锌等元素。
基诺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婚前恋爱自由,婚后很少离异。
成年礼。基诺族认为男女青年在十五六岁前,思想上、生理上都不成熟,不能承担和享受村社成员的义务和权利,晚上不得随便出门,禁止谈恋爱,下地劳动只能算半劳力。等到了十五六岁,举行了成年礼以后,他们才取得村社正式成员的资格,才可以谈恋爱。成年礼一般是在本寨上新房仪式中举行。有些村寨对要举行成年礼的男青年进行奇袭式的捕捉。
上新房的那天,男青年的组织(基诺语称“绕考”)安排一些男青年埋伏在收工的途中或房前屋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然后把他挟持到上新房家的竹楼上,与大家一起吃喝,上新房的人要给他敬酒,新房的主人要送给他用芭蕉叶包成四方形的三块牛肉。他收下这份肉,表示乐意参加“绕考”组织。突袭的目的是使他在被抓的刹那间产生恐惧,增加接受“成年礼”的神秘感,使受礼仪式在一生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基诺族的节日盛多,主要有:特懋克节﹑吃新米节﹑叫谷魂﹑上新房。基诺族除以上节日外还有:“洛嫫罗”“格巴恩或科比大咯”“苗格咯”“栋屋咯”“杰咯”“桥咯”“搓托”等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独特、风趣的礼仪习俗,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一个传说都使人奋进、进取。世代让基诺儿女和大自然做不屈的斗争。也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这些是基诺族优秀文化之所在。
基诺族社祭节云南省基诺族的传统节日,属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择日举行,节期三天。
节期,人们先祭村社的社神,基诺语叫“格巴祭”,在寨父“周巴”家举行,全村要杀一头母猪和七只小猪,向社神祈求丰年、村社平安。然后祭龙,基诺语叫“楼牟祭”这项祭祀在村边举行,临时要搭个祭棚,人们在二棵“神树”下剿牛,在水塘边杀母猪和小猪,取一截牛尾挂在树上,把猪骨头放在水塘边,表示树神和龙神均已享用了头食。在社祭节期间,禁止村民出村,他村人员也不得人内,村寨间的通道要封锁住,故在村口立两个木桩,作为象征。全村还要停止劳动三天,“周巴”在祭龙时,还要宣布本村的禁忌法规,任何人不得违反。
基诺族火把节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的传统节日,基诺族火把节在每年农历六月择日举行。
节前,由寨父、寨母分派一些人上山砍松柏,把砍来的树枝在寨内广场上支起一高大火把。这天全寨人停止生产,男女老幼着节日盛装。家庭主妇忙于准备节日会餐,亲戚朋友互相拜访。晚上,在寨外燃起火把,人们汇集到火把周围,待寨父向火把祈祷后,人们便纵情歌舞,老人们开怀饮酒。青年男女则合着锣、象脚鼓和三弦,翩翩起舞,尽情欢唱,常常通宵达旦。
基诺族祭大龙云南省西双版纳一带基诺族的节日,属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举行。过去,祭祀仪式主要由寨父、寨母主持。
届时,要举行剽牛仪式,并停耕三天。其目的是为了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有的地方的基诺族这天全寨各户都不外出,只在家里娱乐,而长老则要持一只鸡,一盅酒,一升米去莫羊寨祭刀。传说莫羊寨有一把宝刀,能控制天气的变化,旱时,祭刀以求雨,涝时,祭刀以盼晴。祭时,杀鸡后,在鸡头上插三根草,再将鸡燎烧,然后看鸡腿骨的纹路,预卜来年的气候、雨水和收成。
基诺族祭小龙云南省西双版纳一带基诺族节日,在祭大龙之后十三天举行,为期六天,每天由寨父、寨母主持祭祀仪式,意在祈求龙王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行祭期间,人们不从事农业劳动,妇女们在家做家务,男人们则要上山打猎,据说这天要下地劳动,会影响庄稼的长势,并易遭雹灾。
基诺族好希早基诺语吃新米的意思。又称“新米节”,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族传统节日。一般在雨季过后,新稻谷成熟的农历九、十月间举行。
基诺族的新米节与众不同,他们不聚会, *** 新衣,只是各家各户自己过节。节日里每个基诺族家庭已新米满仓,家中的主人背着鸡笼,装进自家的几只小鸡,到田野里采来各种野花,一边把花插在鸡笼上,一边摇着装有银币或银手镯的细篾盒唱“谷魂歌”,俗称“叫谷魂”。
叫完“谷魂”要径直回家,不能回头,否则来年歉收。走到岔路口,还要在路上放一捆插满鲜花的稻草。回家后,要杀鸡宰猪,并把鸡头或猪头挂在谷仓的门上供奉谷魂。接下来就要吃节日饭了。但是饭前,全家必须跟着家长虔诚地念诵寨神、井神和祖先的名字,祈求全家得到神灵的保护。
新米节对于青年人来说是个绝好的时机,他们可以通过邀请外寨的青年到山间对歌的机会,寻找自己的意中人。
基诺族特毛且是居住在西双版纳景洪地区的基诺族的节日,“特毛且”意为“打铁节”,每年农历十二月举行。
此节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基诺族妇女怀孕了,到了分娩的日期,却一直生不下来,就这样,又一直怀了9年零9个月,这一天,她觉得肋骨很痛,还有声响,痛得她坐立不安。过了一会儿,肚子里的孩子从咬断了的肋骨下钻了出来。只见那孩子一手拿火钳,一手拿铁锤,砰砰打起铁来。也就是从那时起,基诺族人便使用上了铁器。为了纪念这个后生,有了“打铁节”。
基诺族行太阳历,过年没有统一日期,一般在农历一月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过新年,节期三天。节前,家家户户都要酿酒,杀猪宰牛,准备丰盛的食品,并邀请朋友和远方的亲戚前来欢度新年。基诺村寨均有寨父、寨母,当寨父、寨母家敲起牛皮大鼓时,全寨人便集中到一起,由寨父、寨母分配过年准备工作,然后,每家出一人持弓箭、火枪上山捉黄嘴老鼠两对,献给寨父、寨母作为儿女孝敬的礼物,还要捉竹鼠一对,送给铁匠作为新年礼物。打铁原料,由打铁匠加工一件铁器农具。节日期间,人们盛装打扮。过节的第一天,全寨人每人带上一斤米到长老家祝贺,长老倾其所有,招待大家。这天,要举行隆重的剿牛仪式,即先砍牛后腿,在牛未死时,割下股肉作祭祀用,其余的牛肉分给大家。第二天,家长们要聚集在打铁房,举行象征性的备耕打农具仪式。
基诺族历史沿革
关于基诺族的来源,没有文字记载。据传说,基诺人先民由普洱、墨江甚至更远的北方迁至基诺山东部边缘一处名叫“司杰卓米”的地方。后来人口增多,分为乌优、阿哈、阿希三大支系。早期的基诺社会曾处于狩猎采集时代,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传说要填饱肚子需要走九架山九条箐。而当时祭祀活动频繁,更加重了食物供给的困难。基诺族先民因此迁离“司杰卓米”向外发展,大部分人员迁到基诺山地区的杰卓山定居。与此同时还进行了两项重大变革:一是废除了“巴什”(血缘亲属之意)内婚制,出现了“基诺洛克”的名称。“基诺”含有“舅舅的后代”的意思,“洛克”的含义是全体或整体。这显示在杰卓山时代已经进入母系氏族社会,而“基诺洛克”是当时若干个氏族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部落组织。二是发生了信仰习俗的变革,出现“人鬼分家”。“司杰卓米”从此在人们心目中成为祖先神灵居住的“鬼寨”。当时形成了用生姜及芋头“驱鬼”等习俗。在杰卓山时代的晚期,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传说当时已经有了过“特懋克”节,即“打铁节”的风俗,表明基诺族先民已掌握了金属工具而告别了石器时代;当时有了酿酒房,定期举行集市贸易,附近的其他民族都来赶集。大约在公元13世纪中叶,传说由于战争原因,基诺族先民迁离杰卓山分散到基诺山区各地建立村寨,这时发生了由母系氏族制度向父系氏族制度的过渡,随后又发生了由氏族社会向农村公社时代的过渡,农村公社成为各个村寨基本的社会形态单位,而在农村公社内部存在父系氏族组织。每个村寨由若干个氏族组成,每个氏族中最年长的男子即成为村寨的头人,由此组成农村公社的权力机构即“七老”组织。“七老”分别称为卓巴、卓生、巴努、生努、达在、柯卜罗和乃厄。其中“卓巴”及“卓生”的含义分别是为众人挑起担子的人及为众人开辟道路的人,这是村社的主要头人。人口较少的村社只有卓巴及卓生两个头人。
在近代,巴朵寨原来由两个氏族组成,分别产生卓巴及卓生两个头人,后来由于疾病流行,卓生氏族的男子全部死光,只剩下卓巴氏族。巴朵寨村民的婚姻原来遵守“巴什”外婚制即氏族外婚制的古规而进行,由卓巴氏族与卓生氏族互相联姻;在失去了卓生氏族以后,村民们只得打破“巴什”外婚制的古规在血缘亲属中开亲。卓生这一职务也在原来的卓巴氏族中产生(巴亚寨老人沙车及白腊者于1998年2月向笔者讲述)。
在农村公社时代,任何基诺族男子都有希望担任村社的首领,即使是残疾人也不例外,惟一的条件是他的岁数要比本氏族的其他男子大一点儿。每个村社都有两面木鼓,它是为纪念其始祖玛纽玛黑乘木鼓从洪水中逃生而制作的,若有人当选为卓巴或卓生,村民们就把木鼓送到他家的竹楼上挂起来,因为这木鼓是首领权威的象征。通过这种保管木鼓的办法,几百年来基诺族社会一直避免了首领的世袭制,避免其首领使公共权力转变为私人特权的可能。
在公元14世纪中叶,西双版纳的傣族召片领召坎勐娶一位基诺族姑娘为妃,于傣历713年(公元1351年)生下刀逻答(刀逻答于公元1391年继任召片领,时年40岁)。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基诺族与傣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并由此使基诺人的事迹开始有确切的年代可供考证。后来西双版纳召片领的势力进入基诺山,通过上述亲戚关系任命司土寨及巴普寨的长老为“金伞大帕雅”,并在基诺族各个村寨分别委任了帕雅、扎、先等大小头人。至20世纪中叶,这种统治形式已经延续了200多年,但是并没有改变当地社会的原始农村公社性质。
18世纪以前,基诺山已经开辟出大片茶园。据道光《云南通志》第34卷、100卷记载,18世纪20年代,包括基诺山在内的六大茶山“每年约产茶六七千驮”。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政府“设普洱府,又设同知,分驻攸乐”,为了控制这盛产茶叶的“咽喉之地”,在司土老寨动工修建“攸乐城”,驻扎500名马步兵丁。六年以后由于“烟瘴甚盛……兵丁多数伤损,其存活者亦皆疾病缠绵”,将攸乐同知及驻扎兵丁撤回。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司土老寨还残存着当时的城门墙垣及砖窑、水井等古迹。公元1799年檀萃撰写的《滇海虞衡志》谈到:“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所谓六大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慢而,六曰曼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光绪《普洱府志》卷八说:“五方杂处,仰食茶山”。雍正年间六大茶山每年产六七千驮,平均每座茶山产茶1000余驮,这与基诺山历史上“茶叶最高产量1500担以上”(《版纳文史资料》第四辑,第37页)的估计是大致相符的。据调查,“攸乐山在1937年尚产茶1201担”。(景洪市政协编:《景洪文史资料之三-基诺族》,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第46、47页;张肖梅主编的《云南经济》第12章说,民国年间西双版纳茶山“以攸乐为中心”)。从18世纪初叶到1940年以前这200多年时间里,基诺山的茶产量经常保持在1000担以上。这些茶通过普洱转销国内的许多地区乃至销往国外,享有很高声誉。这显示基诺族与省内及国内其他地区在经济上的联系,基诺人通过茶叶的生产为中国经济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劳动者前来基诺山参与茶叶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基诺族结下深厚友谊。
1941年由于无法忍受当时政府的剥削及压迫,以巴卡寨的搓约为首的基诺人发动武装起义,他们“孔明仙下凡”的名义动员各村寨群众参加起义队伍,在三年时间内多次击败前来镇压的反动军队。最后迫使当时的云南省政府将车里县长王字鹅撤职查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勤劳的基诺族人民重建家园,迅速恢复经济、发展生产。1956年被定为“直接过渡区”,即不经过民主改革而建立合作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并结束了原始农村公社制度。从1979年以来的20年时间里,通过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有关民族政策,基诺族社会经济正在经历跨时代的飞跃,进入更快的社会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