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杭州万松书院免费游要提前几天预约?
预约时间: 建议提前1-2天预约
预约通道: 关注"西湖旅游"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栏】-【景区门票】
游客们只需购买“0元票”,填写真实身份信息,预约未来三天内拟游览的景点,一人一日不可重复预约。预约后,凭身份证、预约二维码就可游览。
点击查看>>>
万松书院位于西湖南线景区万松岭。万松岭书院充分挖掘杭州的历史文化内涵,集中展现明代书院文化和科举制度场景,演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杭同窗三年的绝美爱情故事,完整凸现孔家山石林自然秀逸风貌,打造西湖历史文化景观廊道。
万松书院曾是明清时期杭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浙江省文人汇集之地,与当时的崇文书院、紫阳书院、诂经精舍并称为杭城“四大书院”。有联为证:浙水重敷文,看此山左江右湖,千尺峰头延俊杰;英才同树木,愿多士春华秋实,万松声时播歌弦。造就了袁枚等莘莘学子,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齐召南、秦瀛等大学者也曾在此讲学。几百年来,万松书院为浙江乃至全国塑造、输送了无数人才,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形成尊师重教、育才树人的民风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杭州旅游景点有哪些景点免费开放
杭州旅游免费开放的景点如下:
1、西湖风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群山高度都不超过400米,环布在西湖的南、西、北三面,其中的吴山和宝石山像两只手臂,一南一北,伸向市区,构成优美的杭城空间轮廓线。
2、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杭州免费旅游景点,是集“游、观,住、吃、购、娱“为一体的古风扑面的步行街区。
3、鹳山风景区。地处富春江之畔,一峰独峙,临江处有石矶,似鹳,迎江而立,故名。相传三国东吴时心顶建有道观,亦称观山。山高40余米,山势奇秀,古木参天,多樟树。
4、画外桐坞。地处素有“万担茶乡“之称的龙坞茶叶基地之中,是西湖龙井茶的主要产地。画外桐坞是桐坞村美丽的别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与画、与艺术息息相关的地方。
5、梦想小镇。一个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开放式的综合性创业服务社区,涵盖了互联网创业小镇和天使小镇两大内容。
【文馨江南的万松书院】文馨
如何将书院既作为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又作为重要的历史遗产从中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在桃红柳绿、万木葱茏的时节,我亦游亦考地拾级走进座落于杭州南边的万松书院,踏访这个儿时常去的地方,重睹曾经名闻遐迩的旧貌新颜。有道是“东南形胜,钱塘自古繁华”。浙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素称文化之邦,这可有书院兴一方文化、传万古文明之功矣!作为名郡和省会的杭州,自古多书院、多书市、多书生。自唐以降,万松书院、崇文书院、紫阳书院等古制书院一直在杭城兴盛延续,最负盛名的当推万松书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时称“报恩寺”,寺院与书院联姻同存共兴长达一千多年。细细考究,万松书院既有我国其他书院所具有的共性特质,也有与众不同的独有异处。
区位优越,景色天下一绝
她坐落于古道浓荫、贵气天成的杭城凤凰山万松岭,前傍文物荟萃的吴山,后靠昔日的南宋皇宫,东临奔腾不息的钱塘江,北瞰风情万种的西子湖,环境静谧宜人,与城市又离又合,乃是读书的胜地、传道的佳苑。唐代任过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曾数次探访书院,为其赋诗:“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月明中”,书院名声大振。清代,康熙、乾隆两帝数度下江南、巡杭州,曾几度亲临万松书院并御题匾额;乾隆竟有五次巡临,可见万松书院其位之重。万松书院还是“梁祝”故事的发源地,同为浙江籍的晋代鄞州人梁山伯和上虞人祝英台当年在此“同窗共读整三载”,可歌可泣的美丽传说为书院增添了无穷的回味,周恩来总理称“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呢!
布局考究别致,极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书院初建时规模较大,主体沿用官学“左庙右学”的形制,并筹置学田。明代在不断扩建与重修中逐渐成为江南颇具建筑特色的知名书院。万历年间,阁臣张居正废毁天下书院,浙江巡抚谢师启、提学佥事乔因以“万松书院祀先圣,不当概毁”为由呈上,终使之逃过一劫。清初,统治者惟恐书院讲学活动导致明朝遗民反清思想的高涨,故抑制书院教育,万松书院亦趋衰落。及至康、雍、乾时期,朝廷对书院由禁转放,万松书院亦进入昌盛时期;清中叶,万松书院历经康熙、雍正、嘉庆、道光修建后,规模不断扩大。纵观之,自正德十六年(1521)至崇祯六年(1633)的百余年中,万松书院随着变幻莫测、跌宕起伏的政治风云经历了荣辱盛衰的变迁,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遂为安定中学替代。现今遗址尚存“万世师表”牌坊和“至圣先师孔子像”石碑等物。
新社会新世纪迎来书院新天地。2001年7月,在省、市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杭州市启动总面积5万平方米的万松书院复建工程,完全按明代建筑风格样式修复,成为一个富有浓厚书院气息的文化公园,沉寂了一个多世纪、几近毁弃的万松书院又重现500年前的风貌。为向世人完整再现万松书院藏书、祭祀、讲学三大功能,重建后的书院恢复了仰圣门、明道堂、大成殿、毓秀阁等主体建筑,其中明道堂为书院讲堂,陈设展示中国历代科举文化;大成殿为祭祀孔子处,设有“孔子行教图”壁画;毓秀阁原为接待访问学者的处所,现辟有“梁祝书房”,展现梁祝当年刻苦攻读、“促膝并肩两无猜”的场景;将早先的学斋、御碑和亭台楼阁等复原如旧,整个书院与自然的山体、林木、古藤、奇石浑然一体。书院内苍松耸天,修篁遮日,嘉花醉人,遥可望雷峰夕照、宝石流霞,近可听松涛泉流、虫鸟和韵。
名重江南,为孕育莘莘学子功不可没
尽管书院历经沧桑,但一直书香不绝。尤其在明清时期最盛,成为杭州最大书院、浙江最高学府。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为万松书院奏疏正名,使之学舍扩大、学子骤多。至清,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抚范承谟重建万松书院,并易名为“太和书院”;康熙五十五年(1716),康熙帝为书院题“浙水敷文”御匾,并赐《古文渊鉴》、《渊鉴类函》、《周易折中》、《朱子全书》等典籍,书院再次更名为“敷文书院”;乾隆十六年(1751)三月,高宗弘历初次巡临万松书院,赐“湖山萃秀”匾额,并赐武英殿所刊《十三经》、《二十二史》各一部,当时享有这一殊荣的仅有江宁钟山书院、苏州紫阳书院。史载,万松书院鼎盛时期“讲席造士甚众”,各路学术大师将荣登万松书院作为传道授业之庐,各地学子视有幸入读万松书院以为拜师求知之所,先后有王阳明、陆阶、朱彝尊、陆宗楷、桑调元、齐召南、金甡等30多位大学者来书院教授或访问讲学,培养了诸如袁枚、祝德麟等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才子。
严学规、重学理、尚德教,是传承古国文脉的重要场所
作为中国士人的文化教育机构,书院自古以来一直崇尚教规学理和仁义道德。万松书院的山长一般由德高望重的学者担任,并聘请进士出身的名师讲授。据《明史》记载,正德、嘉靖之际,学者们“聚讲会,立书院,相望于远近”。当时,讲学之风在各书院中风行一时,万松书院因深受理学家王阳明“知行合一”理论的影响,在教学上注重“讲明义理”,主张治学循道、学术自由,倡导学子自学、自修和自研,务使学生选课“以充所善,养其所长”,能让学生“探性理之要,询治道之源”,并设立严格的考课和奖励制度。在德育上讲孝廉、信笃行,反对一味追求功名利禄,“使之日进而高明光大”;每年春秋两季的祭祀须拜谒先圣贤哲,并一直由孔氏嫡系子孙主持。不过,至万历初年,统治阶级重提程朱“居敬穷理”的学理,书院与官学一样成了科举的附庸,致使书院难脱八股文的窠臼。
焕发青春,为文化建设再谱新曲
书院,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既作为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又作为重要的历史遗产从中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使之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中发挥新的更大作用呢?重视文化建设的杭州市在创建“学习型城市”中,于2009年创造条件让书院开办了面向市民的“万松讲堂”,由浙江大学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等6家文化宣传单位共筹联办,它以讲学、研讨、培训、交流等为平台,以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为目的,以向社会大众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价值观为主要任务。开办以来,效果很好、影响很大,于丹等一批知名人文学者应邀前来讲授,听众已逾数万人,万松书院正在续写新的文化篇章。今天,当您兴致勃勃地踏入旧貌变新颜的万松书院,定然诗意勃发:“万山钟神秀,松涛激诗情;书香馨天地,院深藏古今!”
(作者为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副秘书长、浙江省杂文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