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将于3月2日至4日在黄埔区举办。3月2日至3月4日(即农历二月十一至二月十三),为期三天,精彩活动不断,欢迎各位街坊前来“游波罗”。

2023广州波罗诞的菠萝鸡在什么地方买?

寻味庙会--特色美食及手信售卖

时间:3月2日至3月4日(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8:30-20:00

地点:扶胥古镇市集(清河大街、广州海事博物馆广场西侧),扶胥古镇美食市集(南海神庙停车场)

内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制作的特色食品、中华老字号的手信纪念品售卖,特色文创市集

接下来大家可以相互转发告知,一起约好时间前来游波罗,吃波罗粽、买波罗鸡,验这场精彩的民俗文化盛典!

菠萝诞的风俗习惯

菠萝诞杂记

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海外交通贸易史上的一个重要遗址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又称菠萝庙。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南海神庙创建于隋开皇14年(公元594年),为祭祀南海神而建。南海神庙宏伟深广,前堂后寝,1985年后经重修复原,重建了大殿、碑亭、头门、仪门。庙前西侧有一土埠名章丘,昔为观望海上日出之地,筑有浴日亭,单檐歇山顶,梁架简洁,亭旁古木蓊郁,高耸一株红豆古树。“扶胥浴日”是宋、元、清三代的“羊城八景”之一。

南海神庙的庙会在每年农历2月10日至13日举行,也叫菠萝诞,参观游览人数达数十万,已逐渐成为广州民间传统节庆活动。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是黄埔菠萝诞的“ 大喜”日子。昨天,黄埔庙头社区一带的上万居民来到南海神庙,赶了一次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最盛大的民间庙会,享受了由菠萝鸡、风车、金菠萝以及裹蒸粽组成的视觉盛宴。

菠萝庙会起源于何时,今已难考证,一说是明朝,但从宋代刘克庄《即事》诗中的记载:“香火万家市,烟花二月时。居人空巷出,去赛海神庙。”当时庙会可能已经有了。因此说菠萝诞是一个具有千年悠久历史的民间节日,而且富有广州地方特色。

白话里面的“菠萝鸡”是什么意思???

白话即广东话
菠萝鸡那种毛是很粘的,别人对你说你是菠萝鸡
意思就是你就是靠别人活下去的
菠萝鸡
是个歇后语,完整的是:菠萝鸡——靠黐(黐音
ci1,
同“痴”,意思就是粘贴的意思,引申义有占人便宜,蹭人油水的意思,如:吃饭时间到别人家里吃白食,混吃混喝,叫:“黐饮黐食”
这来源于一个典故
其典故是这样的相传广州黄埔庙头村,住着一个老太婆,她养了一只大公鸡,毛色鲜艳,准时报晓,整村人都听到,人们就听着啼声起床耕作,十分方便,视它为村中一宝,老太婆更将此鸡心爱到不得了。邻村有个财主,亦看出此鸡非同凡响,但阿婆怎舍得卖呢?况且它又是全村之珍宝。财主心里想要此鸡,见买不成,于是派了两个家丁把鸡偷回了家。那鸡也不喝不食。财主一怒之下,把鸡杀掉,鸡肉做菜下酒,鸡毛丢出门口。且讲阿婆不见了大公鸡,非常心急,找遍全村都不见。想起日前邻村财主曾说过要买它,于是找到财主家门,见一堆鸡毛,认得是自家的公鸡的
为了寄托对此鸡的思念,于是用黄泥塑成鸡形,用糨糊把鸡毛一片片地黏上去,一只活灵活现、神态栩栩如生的公鸡又出现了。不久
菠萝诞
(农历二月十三)到了,阿婆
急着用钱
给丈夫买药治病,无奈把这只人造假鸡拿到菠萝庙门口卖,人们围观,大赞此鸡神情可爱,争相购买,阿婆卖得了好
价钱
。因是在菠萝庙门前摆卖的,有人还说,每年在众多的菠萝鸡中,总会有一只会啼的,谁买到它,一定行大运,大富大贵云云。因菠萝鸡的毛是靠糨糊黐上去的,故广州就有了这句歇后语“菠萝鸡———靠黐”,比喻爱贪小便宜、专蹭别人油的意思。

广州的庙会 作文(描写菠萝诞的)

菠萝诞即南海神诞,时间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其中十三为正诞,是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节庆活动、最大的民间庙会,至今已有一千年历史,当地有“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之说。

逢节,也就是广州民间传统的菠萝庙会,珠江三角洲一带村民和善男信女便结伴从四面八方到黄埔的南海神庙,或祈福,或观光,或购物。每年的菠萝庙会都有上万市民来到南海神庙,赶了一次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最盛大的民间庙会,享受了由菠萝鸡、风车、金菠萝以及裹蒸粽组成的视觉盛宴。

菠萝诞是广州的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最初的民间祭祀,企拜,到现代成为广州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表现方式,这中间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现在菠萝诞面临着传承的问题,我们应当把菠萝诞重新定位,政府应大力宣传菠萝诞的习俗,增强大众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也要从商业上引出一条可行的菠萝诞重生道路,这样对社会、人文素质、精神面貌、经济等各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展望未来,菠萝诞将真正广泛流传,能像春节一样扎根在老百姓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