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端午节放假需要调休吗?

根据国务院2022年12月8日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2〕16号》规定,2023年端午节放假三天,需要调休。

2023年端午节放假安排2023年6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图源:中国政府网

扩展了解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子,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2023年端午放假安排时间表来了

  导读: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放假安排也不尽相同,有时候是调休,有时候是与周末连休,那么2023年端午放假安排是怎样的呢?如今2023年端午放假安排时间表来了,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2023年端午放假安排时间表来了

  2023年端午放假安排时间表:2023年6月22日(星期四)-2023年6月24日(周六),共3天,2023年6月25日正常上班调休。

  端午假期高速不免费

  根据《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安排,在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享受高速免费通行政策。所以,端午假期高速公路是照常收费的。

  2023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2023年端午节是6月22日,农历2023年五月初五,星期四。

  端午节的寓意是什么

  端午节的美好寓意是祈福辟邪、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祛病防疫、爱国精神。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有说法说仲夏端午阳气旺盛,万物至此皆盛,是草药一年里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这天采的草药祛病防疫最为灵验、有效。因此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与辟邪除灾、祛病防疫有关,如挂艾草与菖蒲、午时水、浸龙舟水、佩香囊、拴五色丝线辟邪、佩豆娘、贴五毒图、挂钟馗像、喝雄黄酒、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等等习俗。

  端午节还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主要是体现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在我国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有别名近30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午日节、浴兰节、菖蒲节、女儿节、龙舟节、龙日节、天中节、地腊节、躲午节、当五汛、解粽节、粽子节、屈原日、诗人节等。

   

清明节放假时间表2023年

2023年清明节放假安排:4月5日放假,共1天。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023年端午节放假调休日历表来了

   2023年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在我国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有别名近30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午日节、浴兰节、菖蒲节、女儿节、龙舟节、龙日节、天中节、地腊节、躲午节、当五汛、解粽节、粽子节、屈原日、诗人节等。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1、扒龙船

  扒龙舟历史悠久,自古流传,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2、挂艾草与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3、端午食粽

  端午节食粽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子,属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粽籺”、古粽籺、“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