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咸阳博物院古渡遗址博物馆内的《咸阳古渡几千年》3D裸眼沉浸式体验空间正式对外开放。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30-16:30

预约人数及时长:每小时播放一场,影片时长约10分钟,每场预约限定20人。

具体看点:《咸阳古渡几千年》3D裸眼沉浸式体验空间以宏大的场景,全覆盖式的视角,梦幻般的穿越,以历史画卷、丝路华章、人文鸿篇、商贸动脉、时代交响五个章节展示了千年古渡的时代变迁,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咸阳厚重的历史文化气韵。

地址:咸阳市渭城区南阳街与渭阳东路交叉口东南

周边景点推荐:清渭楼、咸阳博物院、古渡廊桥等

交通指南:

1.南阳街-公交站77米途经公交车:19路、56路、60路、咸阳郭杜线

2.清渭楼-公交站297米途经公交车:19路、56路、60路、咸阳郭杜线

3.情博物馆-公交站415米途经公交车:19路、56路、60路、咸阳郭杜线

什么叫沉浸体验 什么是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体验:提供参与者完全沉浸的体验,使用户有一种置身于虚拟世界之中的感觉。

运用头盔式、手套式、盔甲式的显示器和传感器使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及一切感觉沉浸在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中,或者是指利用多个大型投影产生一个房间,观众处于其中而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较高级的虚拟现实系统。

沉浸式系统是世界上一种成熟的高度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它把高分辨率的立体投影技术、三维计算机图形技术和音响技术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一个完全沉浸式的虚拟环境。在该系统中,3D环境中的任何物体,都可以感受参与者操作,并实施产生相应变化。

扩展资料:

沉浸式体验的特点:

1、利用头盔显示器把用户的视觉、听觉封闭起来,产生虚拟视觉,同时,它利用数据手套把用户的手感通道封闭起来,产生虚拟触动感。

2、系统采用语音识别器让参与者对系统主机下达操作命令,与此同时,头、手、眼均有相应的头部跟踪器、手部跟踪器、眼睛视向跟踪器的追踪,使系统达到尽可能的实时性。

3、临境系统是真实环境替代的理想模型,它具有最新交互手段的虚拟环境。

-沉浸式虚拟现实

-沉浸式系统

文旅大时代:沉浸式旅游将是下一个风口

“沉浸式”一词原本发源于戏剧领域,随后演化为一种体验与参与并重的营销方式,在演艺圈、家居圈、 科技 场馆、景区等行业和场景内广泛运用。它主要通过灯光、视频、AR、VR、MR等 科技 手段,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使人沉浸在精心营造的幻妙氛围中,形成全新的沉浸式情景体验。

自2018年“沉浸式”体验出现,全国出现了许多沉浸式体验馆,以及景区沉浸式体验 旅游 ,但是这些似乎都是简单的技术堆叠和简单的布景,并没有真正的做到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情景式体验游。

但是在人们追求新奇、刺激事物的市场需求下,这种场景营造极大地迎合了受众的需求。这几年,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万物皆可沉浸”的时代。但沉浸式体验不应仅仅是噱头,其背后蕴含的行为心理、设计思维、叙事哲学、人文关怀更值得我们思考与重新审视。

虚拟与真实:用数字 科技 打造沉浸式体验

通过场景营造,配合全息投影、AR、VR等 科技 手段,贴合甚或超出用户生活体验的故事性的方式,以 游戏 ,情境感音频视频、戏剧、游乐设施、装置性空间展览等作为输出途径,最大化调动自身五感共鸣,令用户全身心多感受的沉浸在虚拟与真实交织的世界中。

沉浸式最重要的特征是在某种体验或某个故事里产生的自我迷失感,即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被完全代入到环境里,以至于淡忘掉现实生活中的顾虑和责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即时的重要性和价值感。

沉浸式体验的特征还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结构性

沉浸式体验表达的不是真实世界,而是通过放大、复制、扭转、叠加的方式重新定义所生活的环境。从根本上来说,无论是运用技术还是舞台效果,沉浸式都被用来增强或改变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其目的都在于让参与者感觉切身处于一个与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

二:故事感

沉浸式作品致力于在故事设定内为参与者提供一种临场感,且这种临场感通常是有意义的。在故事中为受众提供一个主动的角色设定并不是成为沉浸式体验的必要条件,尽管这种主动的设定一般是用来定义沉浸式 娱乐 项目的因素之一。

沉浸式作品使参与者处于被环绕的环境之中,无论其指的是在实际意义上通过舞美、音乐、灯光、表演或 科技 来达成环绕效果,还是在比喻意义上指参与者们“迷失”在故事中的感受。

三:角色化

将沉浸式作品与其他在荧幕或是舞台作品区分开的,正是所谓的打破“第四堵墙”的隐喻。也就是说,在沉浸式作品中,观众是整个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与者和作品本身完全或几乎没有分别。但仅有观众参与的作品本身并不足以让作品被称为“沉浸式”。

无论是通过演员表演还是技术、布景或其他效果呈现,沉浸式作品都需要让观众和作品融为一体,并确保他们能感觉到自己是作品里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旁观者。

四:交互式

当设计师们被问到用什么词语去描述他们创造的沉浸式作品时,除了“沉浸式”一词之外,被选择最多的词是“互动式”。沉浸式 娱乐 通过从多方位、全角度调动参与者的注意力来建立和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参与感和联系感,从本质上改变了参与者与作品内容互动的方式。这种“完全投入” 的状态对参与者来说是难忘的体验。

如2017/2018国际羊毛标志大奖的全球总决赛赛场,由FactoryFifteen工作室设计创作的舞台交互装置,当有人经过或者是触碰到墙面时,不同色彩线条会分裂,呈现了一种魔幻的视觉效果。

“沉浸式体验“影响力:沉浸式体验在 旅游 领域的创新

沉浸式 旅游 体验即通过全景式的视、触、听、嗅觉交互体验,使游客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互联网技术的崛起,高 科技 的应用,将使人类进入“时空穿梭”和“虚拟世界”时代, 旅游 产业也将迎来体验化的新时代。

“沉浸式体验”一词一经诞生,便被迅速应用至 旅游 领域,从吃住行到游购娱,贯穿了 旅游 行业的全要素。特别是在文旅项目上,沉浸式 旅游 更是风靡起来。在全息投影技术、裸眼3D技术、互动体验技术、数字动画技术、5G、AI、AR、VR、MR、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助推下,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览、沉浸式数字艺术演艺、沉浸式数字艺术戏剧等产品层出不穷。应用场景也从城市转战 旅游 景区,成为文旅项目吸引人气的新选择。

所以,我们看到了平面的展览、传统的舞台戏剧在“升级”,传统空间被注入“真真假假”的叙事元素,一场场“全沉浸式”的感官盛宴,让文化消费者的获得感愈加丰富,全方面沉浸在精心营造的幻妙氛围中,形成难以忘怀的场景体验。

沉浸式艺术体验展>

“传统审美观念中,观众和作品之间的关系是‘静观’,存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和隔阂。但今天当代艺术更多谈到的是‘融入’,强调主体与对象相互渗透。沉浸式艺术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全方位包围、置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王春辰)

沉浸式戏剧>

“沉浸式戏剧”也是一种相对成熟和流行的艺术形式。其最早起源于英国,一改以前戏剧的线性剧情模式,打造出多条剧情线,并打破了演员和观众“你站在台上演我坐在台下看”的对立,观众可以行走于演员之间,自由地选择不同的路线,甚至可以和演员一起演绎剧情,这种高强度的沉浸互动,让观众对于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容易产生共鸣。

沉浸式 旅游 演艺>

沉浸式 旅游 演艺主要通过环境氛围营造及演职人员表演还原故事真实场景,为游客打造“另一个时空”。 旅游 演艺是国内众多 旅游 目的地标配,经过多年发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现有的 旅游 演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营收增长乏力。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们对 旅游 过程中互动性和参与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沉浸式”体验演出异军突起,表现令人瞩目。

全球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演出实现了“船和码头即剧场”、“观众即演员”,通过“移步换景”的方式,将武汉的大汉口长江文化呈现给大家

大型实景演艺项目《又见平遥》。表演突破传统山水实景的布景,将古城元素与演出有机结合,游客可在不同主题形态的动态空间中捡拾祖先的生活片段

沉浸式夜游>

夜游、沉浸式夜游已成为 旅游 业重要分支方向,是 旅游 投资的下一个爆发点。有别于传统夜游模式,沉浸式夜游力求身临其境,使游客“沉浸”于景区,塑造多元的 娱乐 体验。主要手段有互动感应装置、3D投影秀、全息水幕投影……让用户得以在各种 娱乐 活动消费体验过程中获得交互和反馈,从而使用户提升参与的专注度,有充分的掌握感,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

文化艺术是 科技 的有力推手。2010年上海世博会被誉为“ 科技 盛宴”,各个国家馆运用前沿高 科技 与空间环境设计结合的手法,为观众带来了艺术化、具有想象力的生动体验。我们可以将它看作一次带领中国数字多媒体技术进入综合设计新时代的重要事件。它也让中国大众消费者第一次在自己的土地奔赴了一次新颖的文化 旅游 。

科技 是文化艺术的创新语言。“沉浸感”本来是描述一种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而 科技 能够扩展“沉浸感”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边界。数字多媒体技术以其核心特征——虚拟性形成了视觉性、体验性、互动性以及融合性,最终营造出语言文字所描述不了的感受。在数字媒体、大众媒体时代,这些属性形成了更准确、高效、有趣甚至有意义的传播。

一些数字多媒体技术也相应转化为具有各自优势的产品与消费项目。这些产品与项目本身已成为了IP,生动地帮助城市讲述、积累故事,为孵化IP贡献有效的价值。

在信息时代,各种数字化技术与文旅的结合,将催生文化 旅游 的新业态,推动城市文化基因的彰显和城市文化的创新发展。

再审视:对 科技 与人文关系的深入思考

科技 是智慧城市的物质基础。我国智慧城市在经历了初期的 科技 应用与数据管理建设阶段后,已提出建设人文型智慧城市的升级需求。文化 旅游 便是人文型智慧城市在精神消费与享受层面的主要抓手。人文型智慧城市需依靠 科技 将文化内容与人文关怀体现于文化消费中。一座人文型智慧城市, 历史 是灵魂之源,文化是精神内涵, 科技 是基础工具, 旅游 是文化传承与交流的语言,而创意便是进行统合设计的智力要素。创意能够为 旅游 城市增添魅力与竞争力,最终为人们带来美好与幸福。

在讲好一座城市独特的故事时,如何运用 科技 去与文化、与审美进行结合,并起到各自不可取代的作用,这是回归到了 科技 与人性的关系这一普遍问题。在物质世界中, 科技 在兴盛之后的一个阶段往往会带来对其的滥用。 科技 的发展总要经过一个周期,才能与精神文化进行真善美的融合,进入更理性、更智慧、更好地满足人们 情感 的阶段。

“我们深知‘沉浸式体验’不仅仅只是一个市场营销的噱头,它更大的价值在于背后蕴含的设计思维和叙事哲学上的革新,以及这类叙事方式本身所包含的独特的人文个体关怀。”(《2019 全球沉浸式设计产业发展报告》, NextScene)

科技 以人为本,实际上说的便是为人的感受、感情服务。 科技 ,需要关照人的感受,满足人的审美,传递有价值的内容——那些储存了人们共同的记忆、表达了人们共同的 情感 、实现了人们共同的愿景的内容。这正是身处文化 旅游 行业以及 科技 行业中的每一个人需要进行重新审视与再实践的问题。

沉浸式+旅游,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新路径

近些年来,各种沉浸式体验出现在演出、展览、旅游景区、产业园、酒店等空间,人们可以在不同形态的空间室内室外感受虚拟与现实的转换。目前,沉浸式体验已经成为文旅消费的新热点,几乎覆盖了文旅行业的所有领域。

大筒仓数字艺术馆是中国首个工业遗址数字艺术馆与元宇宙体验空间,于2022年6月30日在深圳蛇口价值工厂开幕,展期为2022年7月1日-2023年3月31日。大筒仓集结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近60位艺术家,他们从VR、AR、实时渲染到全息影像和传感等多项前沿技术,用想象与创造力,打造出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沉浸式元宇宙体验空间。

在运营方面,大筒仓实现了IP赋能、互动体验好玩、创意话题不断的目标,开幕以来,吸引全国各地的观众前来参观体验,已经成为最新的数字艺术打卡圣地。

文产曲江|重构文旅产业新格局,解锁文旅新体验

文化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在交流过程中普遍认可的一种意识形态。 旅游 是一种休闲 娱乐 活动,也是休闲产业的一种,其主旨与内涵主要是文化,其发展的灵魂也是文化。将文化与 旅游 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文化和 旅游 双方的良质与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5G、大数据、扩展现实技术等数字化 科技 要素的发展,文旅融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数字化如何带来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未来?曲江新区紧跟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优秀文化和 旅游 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发展线上演播、云展览、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旅服务,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品牌。

重构文旅产业新格局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将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和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其中“专栏8社会 服务数字化提升工程”部分中强调,要以数字化推动文化和 旅游 融合发展。文化产业不断迭代升级,开发新业态、推出新产品,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数字经济的到来,文化产业和 旅游 业格局也进入数字化重构新阶段,数字 科技 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数字化转型成为文旅企业的必选项。文化和 旅游 行业对智慧 旅游 的认知逐渐深入明晰。数字文旅将成为中国传统文旅行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解决方案,为 旅游 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

曲江新区作为西安市“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中“一核三带一通道多板块”的文旅产业带的引领者,文旅资源富集,在数字化迅速发展的契机下,有着天然的优势。曲江新区利用自身文旅资源优势,利用数字技术,破解文旅发展难题,重新解构文旅产业,打造文旅产业融合新格局。同时结合曲江实际制定了《曲江新区发展新兴产业与数字经济的工作方案》、《曲江新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曲江新区关于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挖掘真实场景,讲述文化故事,展示创新内容,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动起来”,促进文旅产业线下线上一体化的发展,提高文旅产业附加值。

“+数字”解锁文旅新体验

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在文化和 旅游 领域加速融合,数字藏品、数字演艺、数字文博等与文化和 旅游 活动息息相关的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技术与 旅游 业态的融合逐步深入,推动了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曲江新区各文旅企业通过“+数字”,运用技术的交叉应用改变文旅产业的形态与体验方式,积极 探索 数字+文化+ 旅游 ,在淘宝拍卖平台发售的系列数字藏品,旗下景区、餐饮、演艺、文创等业态发展紧跟数字潮流。

3D裸眼技术,视觉新享受。在大唐不夜城新乐汇广场,面积约330平方米的8K裸眼3D大屏上,唐风古韵与 科技 未来完美融合,给受众震撼的立体视觉画面。

沉浸式体验,拓展新领域。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沉浸式 娱乐 、沉浸式影视等为代表的沉浸式体验正成为拓展文旅产业发展领域的重要一步,将是引领产业未来发展的热点方向。在曲江,众多景区运用VR、AR以及全息投影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将文旅产业消费场景与数字技术不断融合,来达到创造沉浸式消费场景。大明宫数字文化体验中心设置了沉浸式全息先导影厅、HOLO KIDS儿童全息剧场、大明宫考古学院等板块,以盛唐文化为主题背景,通过最尖端的数字光影技术打造 科技 与文化的体验中心;九号宇宙通过数字 科技 进行场景布置,运用AR等技术,让受众沉浸式感受宇宙空间;大唐不夜城与曲江极地海洋公园打造VR沉浸式体验,让受众身临其境。

沉浸式

体验

数字化技术改变了游客的旅行需求、体验和行为,从而大幅提升了文化和 旅游 的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效能。在“三河一山”绿道上,伴游机器人集代步、线路规划、遮风挡雨、导游讲解与互动咨询为一体,有效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以虚实共生消费场景进一步拉动数字文旅消费,助力文化产业。

曲江新区将继续 探索 文旅产业与数字化融合发展方向,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促进消费升级。

2022龙门石窟景区自1月27日起对外开放



2022年,龙门石窟景区自1月27日起白天对外开放,但核心景区“龙门夜游”将延期,游览开放时间另行通知。详情请看下文。


1、开放通知


游客朋友们:


按照我市相关疫情防控通知精神和工作安排,结合近期疫情防控形势,龙门景区自2022年1月27日(腊月二十五)起白天对外开放,景区其他游客接待服务和管理措施同时恢复运行。因景区实施亮化提升和文物修缮维护工程,核心景区“夜游龙门”游览项目将延期,另行通知。


——大型史诗沉浸式光影秀将于春节前盛大开幕,游客可免费体验。


为进一步满足游客对龙门夜间文化旅游生活的需求,龙门景区疫情防控封园期间,对核心景区外的龙门天阙、生态林、龙门古街三大区域的夜间游览品质进行了全面建设和提升。755-79000以盛世隋唐为历史背景,以古都历史轴线为故事主线,以人文景观为肌理空间,利用当今的数字影像系统和音效系统,重新雕琢和重构了一个光影传奇、人与景观融合的盛世隋唐、千年龙门的奇幻空间。


龙门古街龙门楼墙上,基于黄武IP故事的解读,大视觉画面突破想象极限,呈现一幅沉浸式皇家元宵灯会的视听画卷;,以“阙”为幕,逆着历史的长河,与那些龙门经中的人物灿烂故事进行时空对话,体验一场千年浪漫,沉浸在盛世之中;,420平米,省内最大的PH6高清3D裸眼全彩LED,落地龙门一阙之畔,点亮古都历史轴线南端的“天阙”地标。


龙门以全新面貌回归游客!


2、景点介绍


龙门石窟,中国石雕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上。龙门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朝、唐朝、五代、宋朝等朝代,历时400余年,南北长1公里。今天,这里有2345个石窟,10多万尊雕像和2800多处铭文。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的精华,褚遂良所写的《义阙佛龛碑》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以大量的实物图像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为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山山崖上有北朝、隋唐大中型洞穴50余处。古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洞、巍子洞、普太洞、火烧洞、慈香窑、鲁东等。是北魏时期的代表性洞穴。千喜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及洞顶装饰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初唐)、景山寺、摩崖三龛、万佛洞、会间洞、奉先寺、净土殿、六间寺、金南洞为代表的c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