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昆明第四届春城飞花令奖品奖金设置

投稿用户可通过微信小程序页面搜索“春城飞花令”或扫描小程序码,直接上传投稿作品参与大奖角逐。

一、图片类

图片类一等奖获奖者1名,将获得价值5180元的琅勃拉邦3天2晚双人自由行大奖;

二、短视频类

短视频类一等奖获奖者1名,将获得价值5999元的昆明—曼谷双人往返机票大奖;

二等奖、三等奖获奖者则将分别获得800元、500元的现金奖励和活动纪念品。

本次活动奖项方面,琅勃拉邦3天2晚双人自由行大奖由老挝双龙国际旅行社提供,昆明—曼谷双人往返机票由云南蒂朗国际旅行社提供,活动相关奖品由嘉华鲜花饼提供。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活动主办方所有。

简单的飞花令怎么玩

  玩飞花令时可以选择诗或词,通常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能超过7个字,另外也可以用曲。游戏分为令人和行令人,行令人先出一句诗,然后令人要根据行人令所出的诗句对出一句与该诗句格律一致的诗。比如场上的行令人出的第一句诗为“花近高楼伤客心”,第一个词为“花”,那么令人需要接一句第二个字是花的诗句,如“落花时节又逢君”。以此类推,第三个令人需要接一句第三个字是花的诗句。

  此外,随着飞花令的发展,使得现代飞花令的玩法中除了花字以外,还增加了云、春、月、夜等频频出现在诗词中的字,并且对关键字所在的位置也没有要求,只需要参与游戏的人可以背诵出带有关键字的诗句即可。

  飞花令是古代时人们用来饮酒助兴的游戏之一,飞花令的名字来源于唐代诗人韩翃。因为韩翃本身也是一个好酒之人,所以他的诗作当中有很多句子都跟酒有关。飞花令得名于他的名诗《寒食》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

飞花令的什么是飞花令


行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后汉贾逵并撰写《酒令》一书。清代俞效培辑成《酒令丛钞》四卷。
酒令分雅令和通令。雅令的行令方法是:先推一人为令官,或出诗句,或出对子,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续令,所续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符,不然则被罚饮酒。行雅令时,必须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席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例如,唐朝使节出使高丽,宴饮中,高丽一人行酒令即应对曰:“许由与晃错争一瓢,由曰:‘油葫芦’,错曰:‘错葫芦’”。名对名,物对物,唐使臣应对得体,同时也可以看出高丽人熟识中国文化。《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到鸳鸯作令官,喝酒行令的情景,描写的是清代上层社会喝酒行雅令的风貌。
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掷骰、抽签、划拳、猜数等。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热闹的气氛,因此较流行。但通令掳拳奋臂,叫号喧争,有失风度,显得粗俗、单调、嘈杂。
饮酒行令,不光要以酒助兴,有下酒物,而且往往伴之以赋诗填词、猜迷行拳之举,它需要行酒令者敏捷机智,有文彩和才华。因此,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古人还有一种被称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胜,负者受罚饮酒。《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鸳鸯吃了一钟酒,笑着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
行酒令的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文人雅士与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文人雅士常用对诗或对对联、猜字或猜谜等,一般百姓则用一些既简单,又不需作任何准备的行令方式。
最常见,也最简单的是“同数”,现在一般叫“猜拳”,即用手指中的若干个手指的手姿代表某个数,两人出手后,相加后必等于某数,出手的同时,每人报一个数字,如果甲所说的数正好与加数之和相同,则算赢家,输者就得喝酒。如果两人说的数相同,则不计胜负,重新再来一次。
飞花令,就是酒令中的一种。属雅令。
“飞花令”就是要求行令人所说出的诗最后一个字有个花字(如“春城无处不飞花”),那么下一个人说的诗也要是七言,同时最后一字是个”花”字的诗句。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临场现作。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

飞花令是什么意思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飞花令规则

飞花令,原是饮酒助兴的游戏之一,输者罚酒。

酒令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筵席上是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以“飞花令”为代表的饮酒行令,其实是中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助兴游戏。飞花令属雅令,比较高雅,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们喜爱的文字游戏,就连名字也来源于诗词之中。

因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故名“飞花令”。

在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

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的高频字,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

扩展资料:

跟第一季节目一样,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延续“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通过现场一百余位诗词达人之间的比赛对抗,带领观众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节目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节目用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

在微博上,有观众表示,连续多日追看这个节目,“惊叹连连,难得有一个全家人都很有参与感的节目,从老人到孩子,痴迷者众多,可见历史文化之厚重”。也有观众感叹:“《中国诗词大会》答题部分其实百分之七十都是课本上学过的诗词,难度不高,考的其实还是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就喜欢这种不吵不闹正能量满满的节目。”

让观众津津乐道的还有本季诗词大会新增设的环节“飞花令”。节目借鉴了古人的诗词之趣,每场比赛增设一个关键字,由场上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第一名,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

比如在前晚的比赛中,“飞花令”以“人”为关键词,两位选手你来我往背诵含有“人”字的诗词,最终彭敏不仅战胜场上选手还舌战百人团25人,让网友大呼“这诗词储备我服了”、“有舌战群儒之风”。

—飞花令

人民网—中国诗词大会为何这么火? "飞花令"环节强势圈粉

人民网—综艺"第N季"发力 《中国诗词大会2》"飞花令"添诗

什么是“飞花令”?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热播,“飞花令”这一古代饮酒助兴的游戏又在当今重现,唤起了我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与热爱。

“飞花令”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中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飞花”是在长安城中柳絮纷飞的景象,意境唯美,而“飞”又有“传递”之意,符合行酒指令的意境,因此古代文人墨客便将这类文字游戏称作“飞花令”。

行令时,由令人吟出第一句带有“花”的诗句(包括词、曲),对令人随即对出格律一致、带“花”字确定的下一句,如果对不上,便要罚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