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美术馆潘玉良第二期会展多久?闭展日期是到什么时候?

答:潘玉良二期展览展期预计持续到7月份。展品不会全部替换,将保留重要部分支撑展览结构框架。

“美成在久——潘玉良艺术研究展”即将进行展品调整,《黑衣自画像》《艺术家肖像》等展品将在两周后撤展,没有来得及打卡的小伙伴请抓紧时间前往安徽省美术馆4号展厅,一睹潘玉良的个人风采!

中国绘画史中罕有女性作自我描摹,直到20世纪初女性艺术家走上历史舞台,自画像开始成为当时新女性的视觉代表。作为第一代系统学习西方绘画技法的中国艺术家,潘玉良的自画像作品有着深远意义——既是她对个人身份的确立,也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中国社会、中国美术的全面革新。自画像承载着潘玉良在不同时期的自我意识、自我审视和自我表达,为观者提供了进入画家人生各个阶段的视野。

在潘玉良之前中国最有名气的画家是谁?

说到古代能配得上“著名”二字的女画家,怕只有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了,其它的仅仅是青楼玩墨而已。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德清县茅山村(今属干山乡)人,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
管道升自幼聪慧,能诗善画,嫁赵孟頫,册封魏国夫人。元延裆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东衡里戏台山(今洛舍乡东衡村)。擅画墨竹,笔意清绝。又工山水、佛像、诗文书法。著《墨竹谱》1卷。传世作品有《水竹图卷》、《秋深帖》、《山楼绣佛图》、《长明庵图》等。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他在字画方面都颇有造诣,赵孟頫官居江浙儒学提举,是一位文化高官。
元仁宗尝将赵孟頫、管道升及赵雍书法合装一卷轴,藏之秘书监,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
管道升有一首著名的《我侬词》,据说赵孟頫在看了《我侬词》之后,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动了,从此再没有提过纳妾之事。《我侬词》全文如下:“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再还有柳如是(1618-1664年),本姓杨,名爱儿,字如是,号影怜、河东君,江苏吴江人。早年曾为南京名妓,后归“东林领袖”钱谦益为妾。她博考群籍,能书擅画,与黄媛介为诗、画密友。柳如是虽赋才情,但流存下的画作甚少。
《月堤烟柳图》卷,明,柳如是作,纸本,设色,纵25.1cm,横125cm。
幅上有钱谦益跋:“寒食日偕河东君至山庄,于时细柳笼烟,小桃初放,月堤景物殊有意趣,河东君顾而乐之,遂索纸笔坐花信楼中图此寄兴。”此图作于癸未崇祯十六年(1643年)。
由跋文可知,这是一幅寄兴的写生山水图。因其为作者在短时间内迅速勾画而出,运笔的线条较弱,物象造型亦不够准确,但它却充溢着鲜活的生活气息。作者以清新淡雅的设色,成功地再现了江南温润的水乡风貌。该幅作为现存最早的一件女画家所创作的写生山水图,在中国画史上具有重要的特殊的意义。

顾眉(1619-1664年),字眉生,一字眉庄,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秦淮名妓,后为崇祯进士龚鼎孳(字孝升)宠妾,改姓徐,号善财君、梅生,时称横波夫人。她才貌双全,精诗擅画,通晓音律。尤以撇笔画墨兰为人称绝,与以画兰著称的马守真难分伯仲。清张庚《国朝画征录》称其:“工墨兰,独出己意,不袭前人法。”古代女画家无论闺阁还是妓家,她们的画不为人所重,其原因之一是她们在创作上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顾眉画兰能不袭前人之法,实属难得。
《兰花图》扇,明,顾眉作,金笺,墨笔,纵16.3cm,横52.1cm。
款题“丙子秋望为子寅词宗写。秦淮顾眉。”钤“眉生之印”。丙子为明崇祯九年(1636年)。
图画淡墨没骨兰花一株,疏花秀叶,清幽典雅。兰叶以没骨写出,行笔流畅,线条飘逸,墨色在行笔中自然显出浓淡、干湿的变化,极富层次感。

帅础坚的生平经历

1892年3月28日出生于江西吉安奉新县锁石村。名建基,字础坚。3岁丧母,6岁丧父,童年在外婆家生活。
1904~1908年在王华臣书馆半工半读,因天性聪颖,深受老师喜爱,得广西著名国画家唐子超传授书画。
1910年就读桂林政治学堂。
1911年湖南省晃州进行社会调查并继续研习书画一年。
1912~1913年任广西省教育司书写绘画员。
1914~1920年广东省潮州税厂美专主任。
1917年与胡蕙芬在广东潮州结婚。
1918年生长女帅立学。
1919~1920年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油画科学习,为第二期学员。与潘玉良、倪贻德、张弦、吴茀之、许士骐、叶灵凤等为同期生,老师有刘海粟、吴法鼎、汪亚尘、王济远、李超士等。接受系统的西洋画理论教育。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影响。
1920年生二女帅立明。
1921年回桂林,创办“研美画室”,成为西画传入广西第一人。践行新美术教育,采用“写生”教学方法。在广西首开透视、人体绘画解剖等西画课程。有门生阳太阳、黄震、杨秋人等,成为广西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
1921~1927年任桂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总务主任,并任该校以及省立桂林第三中学、桂林中学、桂林女子中学、桂山中学、湖南旅桂育英小学等学校的图画教师。从事油画、水彩、素描、粉笔画及国画教学。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左派)桂林市监察委员常委,与裴邦焘、李徵凤、李任仁等追随孙中山从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1921年冬孙中山到桂林组织北伐期间,任摄影大队长。
1922年生长子帅立德。
1924年生次子帅立志。
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的伟大功绩,受广西国民政府委托亲自设计中山公园、中山亭(止仰亭)和中山纪念塔,创作孙中山全身大型油画肖像。曾领导并组织民众、学生开展轰轰烈烈的破除迷信、反封建反殖民的民主自由运动,并带领阳太阳等学生在明靖江王城城门种下八棵榕树。
1926年桂林中山公园落成登独秀峰有感:徐登三百六阶梯,万户人家晓雾迷。遥指蚁洲云撞手,漓江曲处远峰低。
1927年生三子帅立模。
1927年9月~1932年“四·一二”事件后,因国民党清党被通缉,逃亡香港,改名陈寄渊,任香港商务印书局石版印工、美工设计、广告设计师。
1932年上海市做文牍记薄工作,并在上海立信会计学校读会计。
1933~1936年夏从上海立信会计学校毕业后,经广西梧州至南宁,任广西省政府会计处一、二科科长,主计室主任,同时在广西会计学校任教。
1933年在南宁创办画店“心心之店”。
1933年生四子帅立人。
1935年生五子帅立世。
1936年夏因广西国民政府将省会从南宁迁至桂林而回桂林,重开“研美画室”,广交当时抗战期间云集在桂林的中国美术界名流。与徐悲鸿、黄宾虹、张安治、沈樾、张家瑶、马万里等一起探讨创作及教育,友谊深厚。是“中华美术家”最早的会员之一。
1936年夏~1944年参与广西省艺术师资训练班(广西艺专前身)筹建工作并任该训练班国画、透视、解剖等课程教师。后辞去省政府会计工作,成为广西艺术学院创始人之一。
1936年与徐悲鸿、张家瑶、沈樾、徐杰民合作国画《雉鸡》。在重访阳朔徐悲鸿旧居时,写诗怀念:书画天涯感慨同,碧莲峰里寄游踪。山鸡相近宾鸿远,地北天南道不同。
1938年1月9日由国防艺术社召集,在乐群社召开广西省艺术工作者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广西艺术工作者协会”。出席会议的有帅础坚、李文钊、杨秋人、阳太阳、陈恂初、李漫涛、唐成、满谦子、钟惠若、封凤子、孙毓棠、章泯、白克、洪雪村等四十余人。
1938年生六子帅立国。
1941年8月22日在桂画家关山月、马万里、张家瑶、帅础坚、龙月庐、范新琼、沈樾、林半觉、阳太阳、尹瘦石等十余人发起筹建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并推郑明虹、张家瑶、马万里三人为常务委员,负责筹备。学校开设美术教育、西洋画、中国画三科,招生百名。校长郑明虹。校址最初为府后街3号,10月23日改至四会路9号兴建校舍,11月15日租用党上街40号为校舍。
1941年11月11日桂林美专举行校董会,推定李济深、刘候武、李任仁、邱昌渭、彭襄、梁瑞生、阳叔宝、李德明、雷沛鸿等为名誉校董;帅础坚、郑明虹、马万里、龙月庐、张家瑶、范新琼、林半觉、尹瘦石、黄楚客、冯静居、龚绍焜、周泽航等十五人为校董。
1941年创作巨幅油画《林则徐禁烟图》,获广西美术作品一等奖。
1941年12月28日广西美术会在桂林广播电台礼堂举行会员大会,选举帅础坚、张家瑶、龙月庐、林半觉、龚绍昆、冯静居、沈樾等七人为理事。
1942年1月2日桂林美术界在美丽川茶馆举行聚欢会,余新亚、刘建庵、张安治、徐德华、傅思达、刘元、张家瑶、帅础坚、陈海鹰、周泽航、万昊、沈同衡、黄养辉、郑克基、沈土庄、尹瘦石、曹佩圻、林恒之、吴宣化、张在民、周令钊、徐杰民、郑明虹等三十多人到会,席间到会者画自画像代签名,并讨论修建美术工作室等事项。
1942年生七子帅立功。
1942年9月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奉广西省政府命令,校址迁入定桂门陈文恭公祠,改名为私立桂林榕门美术专科学校,校长马万里,帅础坚等人仍为校董。美专共有学生二百余人。日军迫桂,该校市区城南校舍毁于战火。
1943年2月1日广西美术会召开会员大会,改选本年度理事。选举了龙潜、张家瑶、林半觉、阳太阳、龚绍、林恒之、冯静居等七人为理事。马万里、帅础坚、沈伯荫、尹瘦石、黄客等五人为审查委员。新任理事和审查委员即日举行了联席会议。
1944年10月抗战桂林疏散,举家迁阳朔,一直居住至1956年10月。
1944~1945年任阳朔县政府主任秘书。
1945年桂林光复,辞去县政府主任秘书。
1946年2月榕门美术专科学校与原广西省艺术师资训练班合并,改名为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自1941
年10月起,先后在桂林美专、榕门美专、榕城画院任教师、教授。
1946~1947年任阳朔中学图画教师,兼卖画为生。书写“不务虚名传四海,但求拙笔遍人间”座右铭。
1948~1949年任阳朔县政府田粮管理处会计。
1950~1956年任阳朔县文化馆主任干事兼会计、副馆长,同时任政府接待导游,负责接待前来阳朔、兴坪参观的前苏联专家和国内学者画集等工作。重开“研美画室”,广收门生,此时的门生有潘义禄、黎正欧等,积极践行“写生创作”,创作了大量山水画、花鸟画作品如《兴坪雨渡》《留公乡午舶》等,以及画稿近千幅。绘制《阳朔山水画集》,整理、撰写大量阳朔风景名胜及阳朔史料文稿,撰写《桂林山水》一书中的阳朔部分,设计并组织恢复建设阳朔风景名胜鉴山楼、迎江阁、南山厄风景道、卧云亭、雪狮岭等。
1956年10月~1958年9月调南宁,任广西省文化局、广西省群众艺术馆干部。
1958年10月广西艺术专科学校恢复建制,首批调入筹建。广西艺专升为广西艺术学院,为该校美术系国画讲师,教授解剖、透视、山水花鸟课。用其创新的“三三循环写生教学法”培养学生。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广西美术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广西省政协委员。
1960年重游阳朔有感阳朔变貌,赋《寿阳城》诗:“水如罗带山如屏,奇峰莲峰古有名。东岭朝霞新面貌,锦绣河山寿阳城。”20世纪90年代,该诗由次子帅立志书写于阳朔县政府定制摩崖石刻,与陈毅、莫乃群的诗一同篆刻在南山厄风景道上。
1962年广西文史馆馆员。
1963年3月22日为创作“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周年画展”作品,清晨5时突发脑溢血,猝死在画案旁。帅础坚一生以“不务虚名传四海,但求拙笔遍人间”为座右铭,从事艺业与美术教育,桃李满天下。

张玉良纪念馆在哪儿


张玉良纪念馆
位于东关街358号。张玉良(1895—1977),旅居法国的著名爱国女画家,是中国近代女画家中最早走出国门,学习西画的杰出代表。原名陈玉清,后改名张玉良。1895年生于扬州,父母早逝,少年飘泊芜湖,沦为歌伎。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将玉良救出火坑,玉良为表感激之情,改名潘玉良。1918年玉良在上海美专学习油画。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1923年,她考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与徐悲鸿同班,师从达昂·西蒙教授。两年后,成为罗马国立美术学院第一位中国女画家。1929年,潘玉良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被誉为“中国西洋画中第一流人物”。1937年,潘玉良重返法国深造,开始了她长达数十年客居他乡的生活。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多次参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国画展。曾为张大千、王济远等雕塑头像。1977年,潘玉良逝世于巴黎。其作品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法国赛努希博物馆、巴黎现代美术博物馆、法国国立教育学院、台北市立美术馆及私人收藏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