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石刻有哪些景点?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所有石刻造像的总称。迄今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刻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其中尤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窟最具特色。大足石刻造像始建于初唐,历经唐末、五代,兴盛于两宋,余绪绵延至明清,历时千余载,是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最为辉煌壮丽的一页。

大足石刻植根于悠久的巴蜀文化沃土,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极工穷变,开拓了石窟艺术的新天地。以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

大足石刻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大足石刻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公元9世纪至13世纪中叶间,中国石窟艺术风格及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前期各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

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虫创意-963482299920023568

【宝顶山石窟】

宝顶山石窟位于大足城区东北15公里的宝顶山,以大、小佛湾为中心,由僧人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公元1174—1252年)主持开凿而成,是中国唯一一处有整体构思的大型石窟。大佛湾为一“U”字形山湾,造像崖面长约500米,高8—25米,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编为31号。

宝顶山石窟造像表现出有异于中国前期石窟多方面的特点:

第一,宝顶山石窟造像是中国罕见的大型佛教密宗石窟道场,把中国密教史往后延续了近四百年。

第二,宝顶山石窟造像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大佛湾数千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颇似一幅气势恢弘的历史长卷画。全部造像图文并茂,配刻经文大多与藏经有异,多为历代藏经未收入的藏外佛教石刻文献,对佛教典籍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第三,造像注重阐述哲理,把佛教的基本教义与中国儒家的伦理、理学的心性及道教的学说融为一体,博采兼收,显示了中国宋代佛学思想的特色。

第四,宝顶山石窟造像从内容到形式都堪称中国石窟艺术民族化、生活化的典范。对儒家孝道思想的尊崇,对世俗市井生活的渲染,使之成为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艺术宝库,标志着源于印度的石窟艺术至此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

第五,宝顶山石窟造像是石窟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在诸多方面都有创造性的发展。它以能慑服人心为其创作原则,借以激发信众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并将科学原理融于艺术造型之中,其造像、装饰、布局、排水、采光、支撑、透视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

此外,宝顶山石窟造像中尚存碑碣16通,题刻、游记、诗词44件,培修、装绚记49件。其中,刻于公元1174—1252年间的《唐柳本尊传》碑,以及公元1425年刘畋人撰写的《重开宝顶石碑记》等对研究宝顶山石窟史乃至中国密宗史都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虫创意-1229999099465302025

【北山石窟】

北山石窟,位于大足区主城北1.5公里的北山山巅(俗称佛湾),由唐末昌州刺史、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韦君靖于唐景福元年(892年)首先开凿,后经地方官绅、士庶、僧尼等相继营建,至南宋绍兴末年(1162年),方具现存规模。

北山石窟造像依岩而建,造像崖面长约300米,高约7—10米,形若新月。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通编为290号,其中造像264龛窟,近万尊,阴刻图1幅,经幢8座。北山石窟造像主要为世俗祈佛出资雕刻,题材丰富,以密宗造像为主,约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

北山石窟晚唐造像题材有12种类型,以观音及观音、地藏合龛和阿弥陀佛胁侍观音、地藏居多。晚唐造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纹细密,薄衣贴体,具有盛唐遗风。

五代造像占北山石窟的三分之一以上,题材有18种,出现了药师经变、陀罗尼经变等新的内容,是中国这一时期造像最多的地区。五代造像小巧玲珑,体态多变,神情潇洒,衣饰渐趋繁丽,呈现出由唐至宋的过渡风格。

北山石窟宋代造像有21种题材,尤以观音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陈列馆”。宋代造像人物个性鲜明,体态优雅,比例匀称,穿戴艳丽,极富装饰之美。

北山石窟现存碑碣7通。其中,刻于公元895年的《韦君靖碑》,具有补唐史之阙的重要价值;刻于公元1163-1189年间的《赵懿简公神道碑》,系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京所书,为书法艺术之珍品;二十二章《古文孝经碑》,则被史家们称之为“寰宇间仅此一刻”。

北山石窟以其精美典雅,时代特征显著,雕刻细腻,艺精技绝,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又集晚唐、五代、两宋作品于一体,展示了晚唐至宋代各个时期石窟艺术的不同风貌和发展演变,被誉为“唐宋石刻艺术陈列馆”。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虫创意-1230000774528368646

大足风景区有哪些?

石门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东20公里处的石马镇新胜村,海拔3741米。造像开凿于公元1094~1151年(北宋绍圣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凿刻有造像的崖面全长约72米,崖高3~5米,共16窟,题材主要为佛教和道教的人物故事。此外还包括有造像记、碑碣、题刻等。石门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佛、道教结合石刻群,其中尤以道教题材诸窟的造像最具艺术特色。作品造型丰满,神态逼真,将神的威严气质与人的生动神态巧妙结合,在中国石刻艺术中独树一帜。此外,尚存造像记20件,碑碣、题刻8件,培修记8件及文惟一、文居道、蹇忠进等工匠师镌名。石门山摩崖造像重点保护范围面积106公顷,一般保护范围面积130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550公顷。

石门山摩崖造像为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区,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如第2号玉皇大帝龛外的千里眼像,眼如铜铃,似能目及千里;顺风耳面貌丑怪,张耳作细听状;二像肌肉丰健,筋脉显露,手法夸张。第7号独脚五通大帝,左脚独立于一风火轮上,广额深目,口阔唇厚,袍带飞扬,有来去如风之势。第10号三皇洞现存造像35身,儒雅清秀,衣纹折叠舒展,手法写实“人味”多于“神味”。第12号东岳大帝宝忏变相龛刻像98身,以东岳大帝、淑明皇后居中,反映出公元10至13世纪(宋代)东岳世家在道教神系中的突出地位。佛教题材主要有药师佛龛、水月观音龛、释迦佛龛、十圣观音窟、孔雀明王经变窟、诃利帝母龛等。其中尤以第6号十圣观音窟最为精美。

重庆旅游景点

景点名称:大足石刻。

详细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宝顶镇大足石刻风景区。

交通方式:

公交

重庆市内于菜园坝长途汽车站或者陈家坪长途汽车站乘坐开往大足县的高速公路直达大巴。时间90分钟,车费单程50左右,视季节变化不同程度上涨和下调。 大足城区-宝顶山,打车约20分钟;大足城区-北山,打车约5分钟;宝顶山-北山,打车约50-70元。

开放时间:8:30-18:00;17:30停止入园;其中景区内各景点开放时间详见景区现场公示。

简介: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以佛教题材为主的摩岩石刻(石窟)的总称,包括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处,在这里可欣赏到保存较好的唐、宋时期的石刻造像艺术。

石刻群中,较为集中的是宝顶山石刻和北山石刻。宝顶山和北山石刻分别售票,也可以购买联票,两者相距十几公里。石刻群的其余的三个景点,地处比较偏僻或者还未对外开放。

位于大足城区东北约15公里处,由南宋名僧赵智凤主持营建。有大、小佛湾等共十三处景观,以大佛湾石刻造像规模最大。这里有多幅生活场景和佛经中的故事,其中以大佛湾的“六道轮回图”和小佛湾的“十恶罪报图”最为独特和直观。

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城区以北约2公里,开凿于唐代,止于南宋时期。北山石刻的佛像小巧玲珑,体态多变,呈现出由唐至宋的过渡风格。如第53号佛像,既有唐代雕刻的丰满古朴,又具宋代造像的修长身躯;第281号的东方药师净土变相,薄衣贴体具有唐代风范,仪容秀丽又是宋代石刻的特点。

此外,北山石刻中的碑碣也非常珍贵,比如:刻于公元895年的《韦君靖碑》,具有补唐史的重要价值;刻于公元1163-1189年间的《赵懿简公神道碑》,是宋代书法家蔡京所书,是书法艺术中的珍品。

大足石刻旅游必去景点有哪些

重庆的旅游景点有:金佛山、重庆大足石刻景区、酉阳桃花源、万州大瀑布群景区、濯水古镇。

1、金佛山

金佛山又名金山,古称九递山,系大娄山脉主峰。形成于26亿年前,金佛山与珠穆朗玛、玛雅文明,古埃及金字塔同处于神秘北纬30度附近,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佛教文化三大奇观。

景区具有原始独特的自然风貌,雄险怪奇的岩体造型,神秘幽深的洞宫地府,变幻莫测的气象景观,惊险刺激的绝壁栈道,历史悠久的唐寺庙群,融山、水、林、泉、洞为一体,集雄、奇、险、秀于一身,春赏高山杜鹃、夏享避暑天堂、秋观层林尽染、冬品南国雪原。

2、重庆大足石刻景区

重庆大足石刻景区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

景区有74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为著。大足石刻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为世所罕见。

3、酉阳桃花源

酉阳桃花源景区位于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的武陵山区腹地,集岩溶地质奇观、秦晋农耕文化、土家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文化于一体,浓缩了中国武陵山区最美的原生态自然田园风光,传承着土家族、苗族悠久的人文历史与灿烂的民族文化。

桃花源景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由世外桃源、太古洞、酉州古城、桃花源森林公园、桃花源广场、桃花源风情小镇、二酉山世外桃源文化主题公园、桃源大舞台八部分组成。

4、万州大瀑布群景区

万州大瀑布群景区,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境内,距城区30公里。景区面积6013平方公里,宽151米,高645米,瀑布面积达97395平方米;区内山青、水秀、瀑宽、洞奇、潭幽、湖大、虹美。

万州大瀑布,比黄桷树瀑布尚宽19米,被称为“亚洲第一瀑布”;瀑布以它惊天地、泣鬼神的磅礴气势和众星拱月般的奇特景观与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受到世人瞩目。

5、濯水古镇

濯水古镇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朝,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是渝东南地区最负盛名的古镇之一。历史为濯水古镇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和乡土文化遗产,巴楚文化、大溪文化和华夏文明在这里的交织,形成了濯水古镇独特的民俗文化风情。

流淌过濯水古镇的阿蓬江自古与乌江、酉水一起成为沟通三峡地区和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濯水古镇见证了巴人的进退兴衰,目睹了秦人的金戈铁马。

大足石刻旅游景区的主要景点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大足石刻始于晚唐,历经五代而盛于两宋,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忧秀代表。石窟多达76处,共有造像6万余躯,石刻铭文10万余字,总称大足石刻。其中,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摩崖石刻最集中。

重庆的旅游景点有哪些最出名

大足古号“海棠香国”,位于重庆市西北部,是闻名世界的石刻之乡。大足石刻是对其境内摩崖石刻群的统称,共计石刻造像70余处,总计10万尊,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石刻最为著名,保存最为完好。

大足石刻创于晚唐、盛于两宋,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造像并存,美轮美奂,璀璨夺目,真正体现了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儒教、道教文化的历史性融合,集中呈现了中华民族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核心价值理念,至今影响着中国,感染着世界,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作。

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刻5处摩崖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特色

大足宝顶山石刻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近万尊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且以“神的人化,人的神化”创新形式和精湛技艺,将佛教典故民族化、生活化、世俗化,为各类文化层次旅游者所能欣赏和感悟,是大足石刻精华之所在。

位置 

宝顶山位于大足龙岗镇东北15公里处的宝顶镇,海拔52783米。

造像

宝顶山石刻由“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以一代宗师之坚毅,于南宋淳熙至炉子佑年间(公元1174-1252年间)历时70余年,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刻势磅礴,雄伟壮观,生活气息浓郁,近万尊造像宛如一卷镌刻在500多米长崖壁上的连环图画,前后内容连接,雕刻无一雷同,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最高峰。其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像更是被誉为“国宝中的国宝”。 北山石刻是大足佛教石窟艺术鉴赏旅游圣地,人物造像个性鲜明,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华丽,璎珞蔽体,花簇珠串,玲珑剔透,装饰味浓。普贤菩萨像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文殊菩萨像被誉为“东方美男子”、数珠手观音像被昵称为“媚态观音”,故北山石刻有“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之美誉,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位置

大足北山古名龙岗山,距大足龙岗镇以北15公里,海拔5455米。

造像

北山石刻位于佛湾,开凿于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公元892-1162年)。造像崖长约300米,高为7-10米,造像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造像近万尊,造像题材51种,以佛教密宗为主。其次有三阶教、净士宗等,异于中国前期石窟。136号转轮经藏窟是宋代石刻之精华和代表,堪称北山石刻“镇山之宝”。窟正众观音造像秀美、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整体布局和谐、保存完好无损,堪称东方美神之大荟萃。 石门山石刻题材主要为佛教和道教人物故事,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佛、道教合一造像区,尤以道教题材诸窟造像最具艺术特色。作品造型丰满,神态逼真,将神的威严气质与人的生动神态巧妙结合,在中国石刻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

位置

石门山石窟地处重庆大足城东石马镇新胜村石门山山巅,因其山有两巨石夹峙如门故名。

造像

石门山石窟开凿于北宋绍圣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094 - 1151年), 沿岩崖造像,崖面全长718米,崖高34 - 5米,造像12龛窟。所造石像或仙或释、或诸鬼神、居于一区,皆玲珑万状,鬼斧神工,精妙绝伦。此外尚存造像记20件,碑碣、题刻8件、培修记8件、以及文惟一、文居道、蹇忠进等工匠师的镌名。

石篆山石刻是中国最早的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区,特别是6号龛儒家石窟造像“孔子十哲龛”世界少有。石篆山计有造像九组,约四五千躯,其中地藏像、老君窟、三世佛窟、文宣王窟、文殊窟、鲁板窟等保存完好,其余均已模糊难辨。

位置

石篆山位于距重庆大足区约20公里的三驱镇佛会村,海拔4446米,因山势回环形如“篆”字得名。

造像

石篆山石刻,开凿于公元1082-1090年(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其中“诃利帝母像”是最具有史学研究价值的石刻群,龛正壁主像诃利帝母,凤冠霞帔,冠带垂肩,面目秀丽,颈戴项链,身著广袖长服,飘带贴肩压臂垂身两侧,善跏跌坐宝宣台上,左手于身前抱一小孩坐左膝上,右手于胸前持一吉祥果,双脚着靴踏双孔方几。主像左右各立一侍女,头盘双髻斜垂于两耳,著对襟长裙服腰间系带束衣。右侍女之右壁,刻一乳母和两小孩,乳母头绾两髻,两耳垂珰,身着开领广袖长服,袒胸露乳,双手正抱一小孩怀中喂奶,小孩儿天真活泼,煞是可爱,或酣睡,或游戏玩耍。

大足南山石刻以三清古洞为代表,共刻像421尊,在洞窟形制上体现出道教仪式中旋绕一法的运用。在中国宋代道教石窟中,此窟雕刻最为精美,有着极高的宗教、历史、艺术价值。

位置

南山古名广华山,地处大足龙岗镇南2公里,海拔514米,素有“南山翠屏”之誉,自古为大足十景之一。

造像

大足南山石窟造像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崖面长86米,高35至102米,摩崖造像一共有15龛,是中国石窟艺术中罕见的神仙体系最多、最集中、最完备的纯道教造像,也是大足石刻中书卷气最浓的一处石窟。生动反映了公元12世纪道教已由早期的老君、“三官”崇拜演变为神系、神阶明确的“三清”、“四御”信仰的历史事实。

重庆都有哪些景点

重庆的旅游景点有长江三峡、大足石刻、濯水古镇等。

三峡是翟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位于重庆市、湖北省交界处,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公里,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被誉为山水画廊,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市内的有瞿塘峡和巫峡,西陵峡属湖北省地域。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大足石刻始于晚唐,历经五代而盛于两宋,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忧秀代表。石窟多达76处,共有造像6万余躯,石刻铭文10万余字,总称大足石刻。其中,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摩崖石刻最集中。

重庆特色小镇

在重庆城西有这么一个地方,它古色古香,记载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它景色宜人,传递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往今来的文化底蕴;在这里,你可以游览各处特色旅游景点;在这里,你可以品味各种地方小吃;在这里,你可以买到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这就是重庆一处特色古镇,是老重庆的缩影,这里就是重庆磁器口古镇。

偶然的一个机会让很多人发现了这个宝藏小镇,在朋友的相伴下,一起踏上了这趟重庆之旅。我向来喜欢古色古香的东西,在这些东西上,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伟大以及我们文化的特色之处。

百度百科—重庆

重庆的景点有:武隆·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金佛山、重庆大足石刻景区、四面山·瀑布、云阳龙缸景区等。

1、武隆·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

武隆喀斯特旅游区拥有罕见的喀斯特自然景观,包括溶洞、天坑、地缝、峡谷、峰丛、高山草原等,兼具丰富多彩的度假、休闲、娱乐、运动项目,以及土家族、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

2、金佛山

金佛山,是重庆市四大名山之一,被称为“东方的阿尔卑斯山”,融山、水、石、林、泉、洞为一体,集雄、奇、幽、险、秀于一身,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3、重庆大足石刻景区

重庆大足石刻景区,拥有74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为著。

4、四面山·瀑布

四面山集山、水、林、瀑、石于一身,融幽、险、雄、奇、秀为一体,自然景观独特、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西南小桂林”。

5、云阳龙缸景区

云阳龙缸风景区,是国家地质公园,被户外爱好者誉为重庆版的“小华山”,景区是集天坑、峡谷、溶洞、高山草场、森林、土家风情于一体,主要景点有龙缸天坑、云端廊桥、龙洞风光、龙窟峡、岐山草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