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辉煌中轴主题展
此次展览内容共分为壮美中轴、文化中轴、永恒中轴三个部分,对中轴线的壮美秩序、思想源流、历史发展、公众化进程和保护工作进行了系统的精彩阐释。回溯北京中轴线的历史与传承,体味古人“仰视天,俯画地”所追求与彰显的“以中为尊”的中国传统宇宙观、时空观、价值观、审美观。
第一部分【壮美中轴】
数字沙盘再现昼夜交替、四季轮转北京中轴线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域,是由一系列建筑、桥梁和遗址等历史地标、历史街道共同构成的空间综合体,中轴线的建立,孕育了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气魄雄伟,南北贯通,中正和谐,美善合一。
在壮美中轴展区,营造了一个剧场式的中轴线沉浸空间。精心制作的16米长的中轴线数字沙盘将中轴线沿线的建筑全貌呈现:全长约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城楼和箭楼、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
第二部分【文化中轴】
53组(件)文物展现不同时期的历史与文化
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是中华文明都城规划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既反映了传统社会的政治、哲学、审美、人居环境等观念,也折射出近现代中国转型与发展时期新的认识与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轴线展现出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或者说中轴线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理解其博大精深的内涵的一个“特殊”载体。
第三部分【永恒中轴】
沉浸式打卡“我在中轴线”
从元大都始,历经七百余载。北京中轴线犹如脊梁一般支撑、统领着城市发展,她以国家礼仪文化为核心,将皇家宫苑、礼仪祭祀、国家庆典的仪式性空间与城市管理设施、商业街市等多元的功能空间串联起来,与老城形成了相互依存、互为支撑的格局。北京中轴线亦如纽带般贯穿古今,镌刻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
》》
“万年永宝”汇聚首都博物馆,展示了哪些展品?
前两天刚从首都博物馆回来,作为首都博物馆的重头戏之一,万年永宝中展示了很多国家级重点文物,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和石甲胄等等。
一、最近几天是世界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而中国会上由首都博物馆举办,其中博物馆最重头的好戏就是万年永宝,根据记者报道的消息目前整个北京市备案的博物馆大约将近有200家,在全中国属于第一名,万年永宝中汇集了十余个省市的文物保护展品约有50余件在此展示,其中包括了兵马俑等国家重点文物,还有南澳一号出土的水瓷等重要的考古发现。
二、兵马俑又被称作秦始皇兵马俑,被发现于陕西省临潼区,距离秦始皇陵东部15米,兵马俑是中国古代历史墓葬的一个类别,在当时的时代实行人殉,而奴隶就是殉葬的附属品,一旦奴隶主去世之后奴隶往往都要陪着墓主人一起陪葬,而兵马俑则是用陶土制成士兵战马等各种形状的殉葬品,兵马俑的发现对于中国历史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同样也是中国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国灿烂的古文化添加了色彩,也为世界历史学补充了光辉的文献,兵马俑军容严整,气势磅礴,仿佛能够把人们带到那一刻战火的年代,彰显出古代军队的巨大魅力,兵马俑也可以称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篇章。
三、石甲胄,也被发现于秦始皇陪葬坑,这一件文物可谓真正的国之重器,在制作的时候融合了当时玉器加工和石料开片等技术,整片衣服约有600余片甲衣,按照当时的科技生产水平如果每人每天工作八小时,制作这一件石甲胄需要花费300余天,由此可见这件文物的珍贵性。
北京首都博物馆简介
战国通高348厘米,口径116厘米
首都博物馆收藏。有盖,盖顶有莲瓣状捉手,口微侈,束颈,肩部两侧各置一铺首衔环,鼓腹,矮圈足。莲瓣状捉手中央饰以涡纹,口沿下以红铜镶嵌锯齿纹,由肩至下腹等距离镶嵌三周红铜。口沿部刻有铭文“陵阳”2字。此壶形制多见于战国中晚期。 元(1271-1368)通高29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93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内口沿绘如意云头纹。颈部为缠枝花卉,颈腹之间饰一周几何纹,腹部主题纹饰绘两鸳鸯游弋于莲池之中,其下绘卷草纹,颈绘变形莲纹瓣,足壁是重叠覆莲。用国产青料绘画,青花色调淡雅。胎质细白,釉色细润,白中闪青,工艺精湛,反映出元代景德镇制瓷工艺的水平。 西汉(前206-25)通高46厘米,口径138厘米,北京怀柔区城北西汉墓葬110号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泥质灰陶。盘口,长颈,扁圆腹,台阶式圈足,博山式盖,肩部有对称铺首。颈部及腹部以红、白、蓝、黑彩绘,腹部有三道弦纹将图案分成三组。 清1113厘米×465厘米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清圣祖仁皇帝,年号康熙。好学工书,尤喜临摹明代董其昌墨迹,书风学董而多雍容之态,书法功力深厚,笔法精纯。 汉通高145厘米,口径27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此洗为深盆形,敞口,唇微卷,下腹收敛,腹两端各饰一兽首衔环,平底,腹下有三人形象。三人均圆目,大口,作直立状,双手叉腰,赤上身,仅下部着短裙,以头肩承负洗腹。腹部饰一组凸弦纹。洗为日常盥洗用具。此洗与河北文物研究所藏怀来狼牙山出土的战国晚期人形足敦形制、花纹均一致。 一个博物馆的临展往往才是决定这个博物馆水平和带给这个博物馆活力的重要因素。
首都博物馆在新馆完成建设后,曾经多次的举办过优秀的临展。以下对几个较为重要和产生较大影响力的临展做出简介。
回望大明——走近万历朝 2011年8月9日至2012年4月15日在首都博物馆在首都博物馆地上一层B展厅展出 。本展览以明代北京地区出土的文物为主要支撑,汇集了首都博物馆与十三陵特区明代万历朝文物的精华,以万历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社会生活等为切入。该展览最终在201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在山东济南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11年十大文物精品展”第一名。
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 2009年9月26日至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一层B展厅展出。本展览是在时任国务委员的刘延东同志的指示下,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一国家重大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展。
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 2008年7月29日至10月7日在首都博物馆西区一层展出。本展览是在08年北京奥运会,同时国家博物馆改造修缮这一特殊的背景下,由国家文物局、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山西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该展览几乎汇集了全国所有省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级的文物。是一次“空前绝后”的展览。
卢浮宫珍藏展——古典希腊艺术 2007年8月12日至11月9日在首都博物馆展出。这次展览是卢浮宫馆藏艺术品首次来北京展出,也是卢浮宫在中国规模最大的展览。展览集中了卢浮宫古希腊分馆130件藏品,规模之大、展品之多、质量之高,为卢浮宫历次外借展览所罕见。 如果说博物馆是因聚集了诸多古文物,而成为核心的文化建筑,大剧院作为演艺文化展示的最高殿堂,其在文化建筑界的地位只会比博物馆更高。在我国迎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文化建筑的发展也随之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诸如博物馆、大剧院等高精端文化建筑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建设了起来。
在博物馆的层面上行,故宫博物馆依托故宫成为了世界知名、且独具特色的文化建筑。而近年来在剧院建设层面上我国也有着长足的进步,前不久广州大剧院便被评为了“世界十大剧院”,而作为广州大剧院的建设者,中孚泰文化集团,素来也有着“大剧院建设专家与领导者”的美誉。其在建筑声学方面的造诣之高,使其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声学装饰工程开创者”。近年来中孚泰建设的高精端剧院的声学效果均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近年来中孚泰的表现为文化建筑界竖起了一杆大旗,积极带动了我国文化建筑行业的发展。
首都博物馆有什么东西
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属中国省市级综合性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于1953年开始筹备,1981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
当时的馆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孔庙内。
孔庙占地22万平方米,创建于元代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经历代修葺,三进院落保存完整。
主体建筑有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等。
明、清进士题名碑林为国内仅有。
两侧殿庑辟作展厅,面积2000余平方米,环境幽雅宁静。
为了容纳更多的藏品,以及服务更多的参观游客。
1999年,作为北京市“十五”期间重点文化建设工程,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的立项申请,于1999年得到北京市 批准,2001年12月正式奠基兴建。
首都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开馆,亮相于中华第一街——长安街西延长线上,位于西城区白云路的西侧(复兴门外大街16号)。
首都博物馆新馆是一座拥有最先进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新馆的展览陈列以首都博物馆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的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历史、文物、考古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形成独具北京特色的现代化展陈。
首都博物馆以
其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功能,成为一座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 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并跻身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博物
位于孔庙内的首都博物馆老馆
馆行列。
首都博物馆是一座拥有最先进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是北京市 投资兴建的面向21世纪的大型现代化文化设施,新世纪北京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由于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5月24日,首都博物馆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的称号。
[2]
首都博物馆的东西有:
1、三羊铜罍:
三羊铜罍制造于商中期,通高27厘米,口径20厘米。1977年平谷刘家河出土。敛口,口沿外折,方唇,颈粗短,折肩,深腹,高圈足。
2、见簋:
制造于西周早期,通高16厘米,口径198厘米。侈口,颈微束,鼓腹,两侧各置一半环形兽首耳,耳下有小钩珥,圈足有阶。口沿下两兽首耳间各置对称突起的兽耳,其两侧分别以兽首、两耳为轴的鼻、额组成四组兽面纹,圈足饰一周兽面纹。腹内底铸有铭文见作宝尊4字。
3、人形足双耳洗:
制造于汉,通高145厘米,口径27厘米。此洗为深盆形,敞口,唇微卷,下腹收敛,腹两端各饰一兽首衔环,平底,腹下有三人形象。三人均圆目,大口,作直立状,双手叉腰,赤上身,仅下部着短裙,以头肩承负洗腹。腹部饰一组凸弦纹。洗为日常盥洗用具。
4、三犀鼎:
制造于战国早期,北京通州出土 ,高224厘米 径23厘米。此鼎的高附耳、细长鼎足,均为燕国铜鼎的特征。鼎盖上的高浮雕写实装饰则是典型的燕国铜器装饰风格。
5、释迦牟尼佛像:
制造于明洪武二十九年 ,铜镀金,高66厘米。台座束腰处刻有铭文:"周府欲报四恩,命工铸造佛像一样五千四十八尊,俱用黄金镀之,所以广陈供养,崇敬如来,吉祥如意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首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