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洛阳城包括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明堂天堂、九洲池三个景区,三个景区分别单独售票。

截至2023年3月31日,景区门票执行价格如下:

九洲池:30元

应天门:30元

明堂天堂:120元

根据洛阳市发改委此前的批复,价格将调整为:

天堂明堂景点90元/张,应天门景点60元/张,九洲池景点30元/张。

具体请以景区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隋唐洛阳城宫城区正南门——应天门遗址博物馆

地址:洛阳市老城区凯旋路与定鼎路交叉口

隋唐洛阳城宫城区宫城区核心——明堂天堂

地址:洛阳市老城区中州路与定鼎路交叉口

隋唐洛阳城皇家园林——九洲池

地址:洛阳市老城区唐宫中路

购票入口:点击查看

2020年洛阳隋唐遗址要门票吗

2020年洛阳隋唐遗址不要门票。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已恢复免费开放。目前正值疫情防控关键阶段,为了有效控制入园人数,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执行疫情防控期间最大承载量30%控制人数的措施。洛阳这座古都韵味十足的城市,除了熟知的龙门石窟,白马寺等景区外,你必来洛阳还有一个有着浓浓历史韵味的地方——隋唐城的天堂明堂景区。

洛阳隋唐遗址特点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占地145亩,明堂景区,是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的一期建筑。这里曾是隋、唐、北宋洛阳城宫城的核心区域,也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发生地和物质见证,是洛阳历史和隋唐中原文化的重要证明。整个公园主要有三大时期的遗址遗存,隋代大业殿遗址,唐代明堂天堂遗址,宋代太极殿遗址。

洛阳隋唐遗址公园要门票吗

1、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一定要看的,它是洛阳的精华景点,世界文化遗产,票价原为每人60元,现在和对面的白园(白居易墓)、香山寺捆绑销售,一票制80元,大家可能会有些不满,哎也没办法呀。票为明信片式样的门票,售票处对面就有个邮筒,可直接把门票撕下,将明信片邮寄回家收藏。买票的同时最好花5元钱租个导游机听介绍。从火车站前乘81路、53路公共汽车均可达龙门石窟。参观龙门石窟最好上午去。因为上午阳光直照石窟西山,光线充足,便于摄影。参观完龙门石窟从南边的漫水桥过去在对岸远眺石窟,然后参观东山石窟,出来后参观香山寺、白园。这样下来整个景区参观时间约为4-5小时。龙门石窟景区停车场北边附近有个广化寺,有网友在其中被算命的陷阱骗过钱,大家要注意了,不要上当。

2、关林:游览完龙门石窟可游览关林,是埋葬关羽首级的地方,关林是我们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从龙门石窟乘坐公交车到关林庙站下车,车票一元,下车往回走,步行500米去关林参观,门票也是明信片式样,票价25元,从关林返回到关林庙汽车站的路上有邮筒,可把明信片邮寄收藏。关林参观时间约为1-2小时。

3、白马寺:在西关乘56路终点站就是白马寺,在洛阳城东10公里左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历来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白马寺香火很盛,每到一处都有免费的香供游人燃拜,烧香不在多,三支清香敬佛心。出白马寺向东不远有狄仁杰墓。票价:35元。据说白马寺算命非常准。

4、“天子驾六”车马坑,在市中心的东周王城广场里边,前两年在市中心施工时刚刚发现的300多座东周古墓群,把其中文物价值最高的车马坑原地建馆保护,值得一看。票价:20元,有多路公交,到东周王城广场下。

5、古墓博物馆:交通:从火车站乘83路公交车可直达。 门票:15元,这是全国唯一一家古墓博物馆,位于洛阳北郊邙山冢头西村,是一座新型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展出有大量的生活器具、装饰品等随葬品,如西汉、魏晋时期的陶俑,唐代的唐三彩等。

6、洛阳牡丹观赏:现在的牡丹园很多,规模最大的是国色牡丹园,国色牡丹园又名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基因库,位于洛阳市邙山上310国道边,距市区4km,离开洛高速5km。占地面积700亩,新品种培育和商品牡丹繁殖的国内最大生产基地。火车站或谷水西乘51路公交车国色牡丹园下车即到,从火车站打车10块钱左右到。票价为20元左右。一个就是每年牡丹花会的主会场---王城公园,在市里,中州路上,火车站有多路公交车抵达。票价在花会时为20元。现在4月份牡丹盛开,游人纷纷而至啦。

7、小浪底:在洛阳以北50公里处,火车站东边汽车站有中巴车到,80分钟左右,8元钱车票,小浪底景区大门不收门票,大坝游览区和坝后公园门票30元。因为小浪底景区内部管理与地方未协调好,软环境不太好,野导很多,可能会拉客需要注意,另外不要与当地农民发生纠纷。

隋唐遗址公园不要门票。隋唐遗址公园地跨洛河两岸,遗址东北至白马寺镇唐寺门,东南至李楼乡城角村,西北至邙山镇苗湾,西南至王城大道与古城路交叉口,面积约47平方公里, 已有1400多年历史。隋唐洛阳城宫城作为隋唐时期的东都故宫,在设计与建筑,实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千百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