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一共有18件,会定期进行更换展出,目前在展出的镇院之宝主要在历史馆和特展馆

历史馆有广陵王玺金印、透雕人鸟兽玉饰件、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错银铜牛灯、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青釉神兽瓷尊,特展馆有金立佛像等。特展馆二楼的镇院之宝展厅会定期展出一件镇院之宝。

(图源:南京博物院)

(图源:南京博物院)

“一院六馆”是南京博物院根据文物藏品的特点。

历史馆展示江苏古代文明历程;

艺术馆按照艺术品的质地分类,长年展陈馆藏精品;

特展馆重点展示引进的国内外展览和馆藏珍品主题展;

非遗馆以动态的方式展示江苏省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民国馆重点展示民国首都风土人情;

数字馆以网络参观和现场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带给观众全新的古代文明体验。

南京博物院展馆设置(点击名称即可获取)






博物馆日,见识一下这些镇馆之宝

唐代“天团”——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千年前的“流行天团”如何穿越时光而来?他们又吟唱着什么?在陕西 历史 博物馆,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作为禁止出境的文物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1959年,这尊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在西安市西郊中堡村的唐墓中出土。其形为一尊昂首挺拔的骆驼,骆驼背上七位乐手围坐一圈,中间是一位丰腴婀娜的女子。七位男子意兴盎然地演奏着笛、箜篌、琵琶、笙、箫、管子等乐器,女子朱唇轻启,衣袖翩翩……

“自从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交流日增,这支千年前的‘巡回乐团’,很可能正表演流行于唐开元天宝年间的‘胡部新声’。”陕西 历史 博物馆陈列展览部副部长姜涛说。

“这套陶俑是分塑合成,骆驼和乐舞俑独立塑成,然后组装,复杂又严谨,为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精品之作。它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富春山居图》

有一幅国宝级名画,分居海峡两岸,前段藏在杭州,后段存于台北,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由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完成于1350年或更晚。到了晚明,它被宜兴收藏家吴之矩所得,后由其子吴洪裕继承。1650年,吴洪裕临终前命人焚画殉葬。虽被抢出,但是其最前一小段已被烧毁。

重新装裱的《富春山居图》分为两截,今人分别称作《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前者长期在民间流传,后者则在清乾隆年间进入宫廷。

“1938年,著名书画家、鉴定家吴湖帆先生用家藏的青铜器换回《剩山图》。1956年,在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等人的努力下,吴湖帆将其出让给浙江省博物馆。”浙博书画部主任卢佳说。《剩山图》因尚留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得名,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

2011年,《剩山图》赴台湾,与《无用师卷》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浙江省博物馆供图

“镇水神兽”萌萌哒

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头萌萌哒的“镇水神兽”,它就是2013年出土于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的石犀。

石犀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约85吨,由整块红砂岩雕刻而成,体态丰满,壮实可爱,是目前我国出土体量最大的圆雕石刻之一。

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秦汉以前是一个水患较为严重的地方。战国末期,秦国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并“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之后成都才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考古学家判断,这头石犀很可能是李冰所造其中之一,因此它可是名副其实的千年“镇水神兽”。

从被发现开始,石犀就深受市民喜爱,市民们给它起了 “萌牛牛”“宝宝”等小名,赞它“元气满满正能量”。

成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晓枫介绍,石犀刚出土时,表面被钢筋混凝土覆盖,还有风化粉化、片状剥落等,令人揪心。经过科学救治和保护,公众才能见到现在这样 健康 又神气的“神兽”。

成都博物馆供图

最接近“书圣”真迹的书法作品

辽宁省博物馆珍藏的《万岁通天帖》虽非王羲之真迹,但却被称为最接近“书圣”真迹的书法作品。它一直是皇家珍藏,后被溥仪带出宫,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据董宝厚介绍,当时武则天希望得到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找到了王羲之的后人、宰相王方庆。王方庆将家传的王羲之作品都献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在万岁通天二年,命内府弘文馆对这些作品进行钩摹。

董宝厚说,武则天让内府钩摹,肯定是找到了最好的书手,找到了最好的底本,钩摹的技术是最高超的,也是最接近原作的。

不幸的是,原件再也没有流传下来,只有当时钩摹的作品保存至今。

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女皇武则天的除罪金简

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武则天金简”,是现存唯一一件属于武则天的文物,它的发现也极具戏剧色彩。

1982年5月,河南省登封市农民屈西怀在嵩山峻极峰的石缝里捡到了一片金灿灿的长方形物件。有文物贩子开价高达10万元,他却选择把“宝贝”上交国家,奖金是1500元。

经专家鉴定,这是武则天的除罪金简,黄金纯度在96%以上,正面镌刻63字:“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即武则天遣道士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

“埋藏刻写天子心迹的简、策,曾是古代祭祀、封禅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天子与天帝的‘私话家语’,也是国家的‘最高机密’。”河南博物院社教部主任林晓平介绍,武则天金简为了解唐代 历史 和武则天生平提供了实物依据。

2018年,在发现武则天金简36年后,身患重病的屈西怀最大心愿是再看它一眼,最终如愿以偿,一个普通农民与国家一级文物的故事画上了圆满句号。

河南博物院供图

点一盏长信宫灯 看古人的环保理念

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的长信宫灯,见证了中国古人的环保意识,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长信宫灯,因灯上刻有“长信”字样而得名。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中,由青铜铸成,通体鎏金。

河北博物院研究馆员范德伟说,灯的造型是一位跪地执灯的宫女形象。宫女神态优雅,左手执灯盘,灯盘中心有灯芯。盘上附有短柄可以来回转动,灯盘上面的两片弧形板也可以推动开合,不仅可以挡风还可以调节灯光亮度和照射方向。

“长信宫灯的绝妙之处在于它的环保理念。”范德伟说,汉代灯具多以动物油脂为燃料,燃烧产生的炭粒和灰烬容易造成污染。长信宫灯巧妙地将宫女的袖管与身体连接形成烟道。当灯烛点燃时,烟灰顺着宫女的袖管徐徐进入体内,宫女身体中空,如此精巧的设计可使室内减少污染。

河北博物院供图

3000年前的“青铜之书”——大克鼎

3000年前的“青铜之书”,记载着怎样的秘密?在上海博物馆,威严厚重的大克鼎陈列于古代青铜器馆展厅的“C位”,引人瞩目。

“大克鼎铸造于公元前10世纪末的西周时期,年龄已经有3000岁了。”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副主任马今洪说。

清光绪年间,大克鼎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它高达931厘米、重达2015千克,是不折不扣的“国之重器”。

大克鼎“蹄足”“兽面”,纹饰线条凹凸峻深、艺术风格粗犷质朴,鼎腹内壁有一篇长达290字的钟鼎文铭文,堪称青铜“天书”。

“端庄美哉,文采斐然的我的祖父!充和谦让的心胸、淡泊宁静的神思,清纯智慧的德行……”大克鼎的作器者叫“克”,是管理周王饮食的官员。这段铭文不仅追忆了克的祖父,也记载了周王对克的册命和赏赐。

鼎,自古以来就是国家昌盛、山河永固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国宝守护者——潘氏家族将它捐给国家,入藏上博。渡尽劫波的大克鼎,终于迎来安宁繁华。

上海博物馆供图

“拼图”而成的魏晋“男子天团”

在南京博物院内,一幅长48米、高088米的砖画中,绘有魏晋名士“竹林七贤”和春秋时期的隐士荣启期8人,他们席地而坐、宽衣博带,或谱曲弹琴、或饮酒长啸,姿态放松、自得其乐,如同“男子天团”。

1960年,南京博物院等单位考古工作者在南京市西善桥宫山北麓,发掘了一座南朝时期的皇室墓葬。其中,墓室南北两壁的大型模印拼砌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颇具价值。该砖画分两组,各由近300块砖拼嵌而成。南墓壁描绘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北墓壁描绘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每人身旁均标有姓名,人物间以松树、银杏、垂柳等隔开。

据南京博物院 社会 服务部主任郑晶介绍,该砖画的制作过程如同“拼图”。据推测,南朝人先在绢本上将人物画好,然后分段制成模子,压印在砖坯上,再在砖坯侧面刻画编号,烧制完毕后,按编号顺序将砖坯拼接,嵌砌在墓壁上,组成这幅完整而宏大的壁画。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这幅砖画人物线条流畅而飘逸,表达了竹林七贤和荣启期高逸淡薄的情怀,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海昏侯墓葬中的“明星当卢”

2013年,江西南昌一个汉代墓园车马陪葬坑中,出土了3000余件精美车马器,其中一件文物被江西省博物馆誉为“明星当卢”。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墓园是在位仅27天的汉废帝、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家族墓园。

“明星当卢”在出土时基底酥松发脆,纹样锈蚀无法分辨,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杨小林和她的文保修复团队用了20多天时间让其重放异彩。

修复后的当卢纹饰构图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元素,还有鹿、羽人、权杖等图样。我们通过纹饰了解到四神图的演变,以及汉代的宇宙天文观和图腾崇拜。”江西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徐长青说,渴望长生不死和升仙是两汉时期盛行的生死观,纹饰内容寄托了古人渴望由死亡到再生、再到永生的生死观。

江西省博物馆资料

晋侯鸟尊“碎片”后重生

2000年,3000余岁的“神鸟”鸟尊出土于西周晋国的首任国君燮父墓中,考古工作者发现它时只是一堆“碎片”,爆破盗掘使青铜器受损。

2001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师生开始修复鸟尊,经过反复拼对、修补、去锈后,一件惊世之器再现人间。它呈高冠凤鸟形,作回首站立状,圆眼,钩形眉,两翼上卷,尾部为一鼻向内卷的象首,身上饰有羽毛及云雷纹,两翅和两足饰卷云纹,背上有盖,盖内侧及器内有铭文,可惜尾部残缺了一块。

2002年,鸟尊赴上海展览时,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其尾部进行了修补。近年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碎铜片中发现了鸟尊遗失的尾部残片,并于2018年归还给山西博物院,2019年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中心对鸟尊进行了修复。

“它是一件重要的宗庙祭祀的礼器,是晋文化的象征和代表。这次修复后,多年的遗憾弥补上了。”山西博物院副院长张慧国说。

山西博物院供图

视觉:李小虎

一人,一日,一座城——扬州

南京博物馆收藏文物大约42万件,其中经专家和市民评出十八件镇馆之宝。种类包括石器、陶器、玉器、青铜、瓷器、字画、刺绣、竹木雕刻、民俗和当代艺术。

金色保护之宝——金兽到今天为止,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文物,是一件罕见的实物,金属铸造和锤击技术完美结合,被誉为“我国的瑰宝”。御窑之宝——釉下红年寒三友梅文瓶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甲明洪武红梅瓶。通天之宝——鸟兽装饰我国最早出土的雕刻精美的鸟和动物图案是良渚祖先的神秘象征,他们认识神并显示权威。高贵之宝——金蝉玉叶构思巧妙、制作精美的闺房珍品极其有趣,令人惊叹。奇迹之宝——青瓷的天兽西晋青瓷杰作是中国最早的刻制瓷器之一,它具有奇特的精神状态和优秀的造型精神。保护之宝——银线玉衣中国第一件考古发现、科学修复、外观精美的汉代银线玉衣。

祭祀之宝——人与动物相结合的玉琮是良渚文化的代表作,玉雕工艺精湛,是良渚人原始宗教信仰最鲜明的象征。焦红的瑰宝——金喇嘛塔一组独特的明代佛教工艺品,是中国唯一出土的“迷你”镀金喇嘛塔。水墨瑰宝——徐渭杂花中国古代写意花鸟画大师的杰作无愧于“世界第一徐青年”的美誉。

银错的轻青铜牛灯之宝汉代青铜灯具是实用性、技术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最佳作品,其环保意识和设计领先西方国家一千多年。幸福长寿之宝——寿山福海青花瓷炉明代宣德官窑瓷器的顶峰是唯一完好的大型同类瓷器。地图的瑰宝——利玛窦的伟大通用地理地图我国现存最早也是唯一的世界地图是基于一份硬拷贝,这为中国绘制世界地图创造了一个模型。文房之宝——嵌金兽形铜盒砚韩震的文具盒砚以其独特的构思和精湛的工艺,代表了汉代砚业的最高成就。肖像之宝——竹林七贤砖画中国考古中发现的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大型人物砖制品——南朝帝王墓壁画,是20世纪中国100大考古发现之一。

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是什么?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雷阵雨。

李白有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如今已是七月盛夏,想必是错过了游览扬州的最佳时节。七月的长三角正值梅雨季,雨水甚多,长期呆在室内甚是无聊。趁着雨水的间隙,我来到了这座有着“淮左名都”之称的历史名城。

想是京沪高铁线提高了我对铁路正常速度的认知,和镇江相似的距离竟然花了50分钟才到。可能是不凑巧,扬州到处都在大兴土木,公交车在工地的间隙间穿行。这是扬州城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没有对比,就永远无法理解高铁和地铁的组合给人们的出行带来的巨大改观。

说到扬州,总绕不开瘦西湖,所以我也是直奔主题。瘦西湖坐落于市中心西北方向不远处,东西窄、南北长,这瘦西湖的“瘦”字,想来应是很贴切。不同于公交沿途杂乱市井的感觉,一进景区,江南水乡那种清秀俊美、小巧精致的氛围就扑面而来,可以说,瘦西湖景区拯救了我对扬州城的第一印象。沿岸前行,随意拍一处不知名的亭台都有不错的效果。

伴着徐徐微风、点点细雨,耳畔的垂柳随风飘动,远处的五亭桥上游人如织。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五亭桥已是二百多岁高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因而得名“五亭桥”。点缀上更远处的那座白塔,一切显得是那样的和谐。

白墙、灰瓦、古朴的石阶,这是江南水乡的典型式样,六角形的门洞就像一个画框,将更远处的游人放入了这副画中。哦对了,右下角的路人姐,我真的不是在偷拍~

转过一个弯,湖面变得更加狭长,甚至称作河面会更加贴切一点。水面上黑天鹅列队而行,整齐有序,仿佛有人指挥似的。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的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虽是思念友人之作,但语句中还是体现了对扬州城江南风光的无比欣赏。诗中这“二十四桥”正在眼前,为玉带状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和24块栏板,至于“二十四”有着怎样特殊的寓意,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是园辇巧石,磊奇峰,潴泉水,飞出巅崖峻壁,而成碧淀红涔,此‘石壁流淙’之胜也。”这“石壁流淙”之景原是扬州一大盐商的家宅内景,清末毁于战乱。如今虽是现代复建之景,却也是水声潺潺、精巧无比。

行至北门附近,一亭、一船、一塔,碧水与天空交相辉映,甚是有趣。

瘦西湖北门向东不远处有一个不大的景区名为汉陵苑,虽是时间紧凑,并且去年刚刚晋身为AAAA级景区,但是对汉文化的浓厚兴趣还是让我决定一探究竟。

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建于一座山坡之上,从正门望去巍峨雄伟,甚是壮观。景区布置处处对称,体现了古代王陵庄严肃穆、等级森严的特点。

馆内布置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虽是博物馆,但并不是传统的那种橱窗展柜的形式,出土的展品并不是很多。博物馆展出的主体,就是著名的“黄肠题凑”墓葬形式。想想或许这是景区游人不多的原因——博物馆中的物件多少能看出些门道,但这恢宏壮观的墓葬形式,若没有懂行的牛人讲解,还真是很难抓住重点。

陵苑的主人是西汉第一代广陵王、汉武帝之子刘胥,陵墓的葬制是仅有帝王诸侯才能使用的“黄肠题凑”。所谓“黄肠”指的是黄心的柏木,“题凑”指的是题头向内拼凑聚合而成的结构形式。巨大的穹顶之下便是这个“黄肠题凑”主展厅,详细再现了外藏椁、正藏椁、中椁、内椁、梓宫等陵墓结构。虽然在南京博物院内看过微缩版的模型,但按原比例复原的结构还是第一次见,着实让我大呼过瘾。

为了营造陵墓的氛围,整个展厅灯光很少,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亲临参观氛围很好,身边没什么同行的游人甚至还有些害怕;坏处是光线太暗,仅凭手机很难拍出令人满意的照片。大白天打开夜景模式才勉强拍出如下这张图。

相比之下王后寝宫内的光照要好了不少,不用费心寻找支点了。

从汉陵苑出来,我很庆幸没有将此处从我的行程中抹去。虽然游人不多,景区建设也略显简陋,但浓郁的汉文化特色和规模宏大的帝王葬制绝对值得一看。

顺着地图上大运河的蓝色轨迹,我来到了东关街区。如今似乎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处集旅游、购物为一体的历史街区,在南京是夫子庙、在苏州是观前街,在扬州,便是东关街。整个街区沿用着古代的那种建筑配色,不同于苏州那种白墙灰瓦的江南水乡风格,这里的古建筑更多的的是青石砖垒成的。建筑方面的知识不是太丰富,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自成一派的古朴气质。整个街区市井气很重,商铺林立,诸如“谢馥春”香粉、“绿杨春”茶叶等老字号更是人气旺盛。由于苏州之行拙政园给我留下的印象,我选择略过街区内的个园、不远处的何园,这种后人复建的园林,实在令我提不起兴趣。

东关外马可波罗的雕像,小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

因为对园林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从东关街出来还为时尚早,翻开地图看看周围,一个响当当的人名吸引了我的注意——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史可法。虽是计划之外,但仅凭这个名号,此处景点也值得一去。

史可法,字宪之,据《明史》记载其母“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虽是古人迷信之言,但也着实体现出对史可法的殷切希望。后来发生那些故事,也使这愿望逐渐成为现实。其闻名乡里、进士及第之事放在一边不提,真正使他名垂千古的,正是他生命的最后那些年里力保扬州、坚持抗清的壮烈事迹。扬州城陷之前,清摄政王多尔衮曾向其劝降,史可法一篇《复多尔衮书》可谓正气凛然,其文中所言,“法处今日,鞠躬致命,克尽臣节而已。即日奖率三军,长驱渡河,以穷狐兔之窟,光复神州,以报今上及大行皇帝之恩。贵国即有他命,弗敢与闻。”誓不降清的民族大义跃然纸上,实乃明末风骨的代表。虽未能力挽狂澜,但尽节身死,忠君爱国之志令人敬仰。如今的享堂虽不能称得上华丽,但也是庄严正派,两侧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完美诠释了史可法的最终归宿。享堂之上,史可法塑像端坐正中,抬头屋梁上高悬一块牌匾,上书“气壮山河”四个大字。古往今来担得起这四字评价的人物屈指可数,算是后人对其英勇事迹的一份褒奖。穿过享堂,后方是史可法的衣冠冢。史可法的身躯虽已随着扬州城陷而不复寻,但其精神却仍为后人所敬仰,近代反封建斗争甚至是抗日战争中,史可法的精神气节仍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史公其人,担得起“民族脊梁”的称号。

顺着来时的路乘车返回,扬州之行的最后一个目的地是保留节目——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或许是离市区比较远,我去时人不是很多,这给我提供了一个难得清静的参观环境。镇馆之宝——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梅瓶通体修长,线条优美,以赶珠龙为主体纹饰,辅以云纹点缀。瓶身蓝宝石般的霁蓝釉和龙纹白中带青的青白釉相辅相成,代表了元景德青花制作的最高水准。

另一件让我驻足许久的,是西汉的铜釭灯。其灯罩为双层,转动手柄可调节通光量。烛炬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导烟管消融于底层水中,减轻室内的污染。两千多年前的先人能制造如此器物让我惊叹不已。

雕版印刷馆系统介绍了雕版技术的缘起、发展和传承。这个展柜里展示的纸钞讲述着不同朝代人们贸易交流的基本方式,小小一张纸,代表的是政府的信用。

总体来说扬州博物馆规模不大,但还是颇令我满意的,尤其是国宝馆单独展出镇馆之宝的布置方式,像极了南京博物院特展馆的那个镇馆之宝展厅。这不仅方便了游人观赏,同样也是对珍贵文物的一种尊重。

踏上归程,回想起一天的经历,扬州城担得起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不论是风景秀美的瘦西湖、汉文化的代表广陵王墓、老字号商铺聚集的东关街、抗清名臣史可法的祠堂,更不用说还有我没去的何园、个园以及更多无法一天之内游览完的园林私宅——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但却不显得过于沉重,瘦西湖和各处园林的柔美中和了这种深沉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平衡。若要说不足,从我的角度来说是现代化的商业还不够繁荣,整个城市显得有些落伍,哪怕是市中心文昌阁地段也没有那种现代化都市的感觉。但是话说回来,这不努力在改造升级嘛,要不然那随处可见的工地,难不成仅仅是想给我这个外地游客添堵啊?

全文完。

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

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分别是玉串饰、战国错金银重络铜壶、郢爰、春秋金兽、东汉广陵王玺金印、错银饰青铜牛灯、东汉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青瓷神兽尊、南京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明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明代金蝉玉叶、银缕玉衣、透雕人鸟兽玉饰、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清代的金观音菩萨立像、明代的明鎏金喇嘛塔、明代的《坤舆万国全图》、明代的明青花寿山福海纹炉、明代的徐渭《杂花图卷》和民国沈寿绣品《耶稣像》 。这20件分别从石器、陶器、玉器、书画、瓷器、艺术品等多个种类中,由专家选择和市民进行投票选择出来。

这20件镇馆之宝中玉串饰、战国错金银重络铜壶、郢爰、春秋金兽、东汉广陵王玺金印、错银饰青铜牛灯、东汉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青瓷神兽尊、南京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明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都是国宝级文物。这些镇馆之宝有新石器时代、西汉、战国、东汉、西晋、明、清等各个时期的藏品。每个镇馆之宝都有他们独特的意义,比如战国时期的郢爰,郢爰是一种货币,它特别的意义在于他是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郢爰这个名词的由来是以当时楚国的都城为名。

南京博物馆是我国的三大博物馆之一,这里拥有的藏品和文物的数量仅仅次于故宫博物院,这里的藏品的年代有的久远到旧石器时代,有的是当代比较艺术的藏品,有的是经过考古之后挖掘出来的,也有的是由宫廷传下来的,也有一些是社会捐赠的,这里面所收藏的都是观赏和了解的珍品。馆里的藏品涉及多个品类,从每个品种中都可以看到当时年代的特点,这些藏品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见证者。

南京博物馆也称为南京博物院,院内有六馆,分别是:历史观、艺术馆、特展馆、非遗馆、民国馆、数字馆。这六个馆展览的侧重点不一样。除了这六个馆,南京博物院还经常举办一些临时的展览会,展览的内容多层次,比如“南京博物院的十年”、“中国历代陶瓷展”、“南唐二陵出土文物展览”、“社会发展史”、“伟大的祖国古代艺术展览”等等。 南京博物馆的藏品丰富,有时间可以去参观了解一下。

中国有哪些有名的博物馆,值得去看一看?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是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方米,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另全院设“六所”的研究部门,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非遗保护研究、古代艺术研究所,并设有中国博物馆中唯一的民族民俗学研究机构。

截至2010年,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2万余件(套),馆藏数量居中国前三,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又有地域性的;既有宫廷传世品,又有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征集及捐赠,均为历朝历代的珍品佳作和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的珍品。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所有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

南博藏品一部分接收自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另一部分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考古发掘、征集、收购、捐赠、接收及交换。藏品的年代从旧石器时代直至当代,种类有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瓷器、书画、织绣、竹木牙雕、民俗和当代艺术品等。

2007年,经过专家甄选和市民投票,共评出18件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

镇护之宝--金兽

这只西汉时期的金兽是1982年正月初七,盱眙县马湖店村农民万以全挖水渠时发现,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空腹、厚壁,浇铸成形,是迄今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金属铸造和捶击工艺完美结合的真罕实物,被誉为”国之瑰宝”。

御窑之宝--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是明代陶瓷器,1957年3月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响龙山明代墓葬,

为国宝级文物,是现存惟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此梅瓶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

通天之宝--透雕人鸟兽玉饰件

透雕人鸟兽玉饰件出土于1991年,昆山市赵陵山遗址77号墓中。赵陵山位于昆山市张浦镇西南,属长江三角洲太湖水乡地带新石器时代遗址。

该饰件出土时放置在墓主右脚下的一个石钺圆孔处。据钺上部的朱色、缚痕和现场遗留的朱彩图案痕迹等判断,石钺原为带柄器。钺作为一种由武器演变而来的礼仪之器,显示着墓主人生前拥有的军事权威。透雕人鸟兽玉饰件应是钺上附加饰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工艺价值,是我国出土时代最早的人鸟兽图案透雕精品,良渚先民通天神、显权威的神秘象征物。

贵媛之宝--金蝉玉叶

1954年,在苏州五峰山博士坞的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张安晚家族墓地14号墓发掘中,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了这件金蝉玉叶,出土位置在墓主人的头部,同时出土的还有银笄二件、金银嵌宝玉插花四件,证明这件物品是贵族女子头上的发簪。

一只神形毕肖、金光闪耀的蝉立于玉叶上。它侧身翘足,双翼略张,嘴巴微开,蝉翼左右各两。玉叶系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精工琢磨而成,叶片打磨细薄呈凹弧状,分为八瓣,是一件构思巧妙、制作精美的稀世工艺珍品,妙趣横生、令人惊艳的罕见闺房至宝。

神异之宝--青瓷神兽尊

西晋青瓷神兽尊在1976年出土于宜兴周处家族墓周墓墩中。神兽尊造型略微呈梨式,肩部两侧和腹部各有三只横系,上大下小,作品字形排列,平底微内凹。此青瓷神兽尊体量大,神兽的神态惊人,全身刻满纹饰,造型独特而又具有西晋瓷器的典型特征,是我国最早有铭款的瓷器之一。

护佑之宝--银缕玉衣

银缕玉衣在我国仅发现一件,1970年出土于徐州市东汉彭城王刘恭后裔的墓中。玉衣全长170米,玉片2600余块,银丝约800克,形状与金缕玉衣相似。这是我国第一件经考古发掘、科学复原且品相完好的汉代银缕玉衣。

祭礼之宝--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

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为新石器时代玉器,系透闪石软玉制成,呈乳白色隐现翠绿、赭红斑纹。造型为矮方柱体筒形,外方内圆。孔为两面对钻而成,琢磨光滑。

这也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琢玉工艺精妙绝伦的代表作,良渚人最富有特色的原始宗教信仰标志物。

弘觉之宝--鎏金喇嘛塔

上世纪50年代,在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出土了一件鎏金藏式佛塔。这是明代佛教工艺绝品,国内出土唯一一件“迷你型”鎏金喇嘛塔。

这个鎏金喇嘛塔非常精美,在喇嘛塔的四周还有兽角佛像、瓷罐、玉瓶等。塔身有四个壶门,内有释迦、韦陀佛像,上施有相轮、十三天、宝盖、宝珠等。塔内须弥座上布置有一组佛像,须弥座内藏有珍珠、宝石、水晶、玛瑙、玉石、骨灰等物。整个鎏金塔安放在一个红色砂岩雕成的须弥山形基座上,四面雕刻胡人献宝、双狮戏球、双鹿嬉戏、蛟龙穿浪图案。塔座下枋刻:“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背面是“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 。

水墨之宝--徐渭《杂花图卷》

《杂花图卷》是明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戏剧家徐渭创作的一幅书画作品,是我国古代写意花鸟画集大成者的精绝之作,不愧“天下第一徐青藤”之美誉。

画卷长十余米,徐渭以酣畅淋漓之笔法,疾飞狂扫之气势,用焦墨、泼墨、积墨等多种笔法和技法,把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紫藤、芭蕉、梅花、兰花、竹子等13种花卉蔬果表现的淋漓尽致。

光明之宝--错银铜牛灯

错银铜牛灯为东汉青铜器,1980年出土于江苏邗江县甘泉2号东汉墓。汉代青铜灯具中实用、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顶尖之作,其环保意识和设计领先西方国家一千多年。

铜牛灯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灯座是一俯首站立、双角上耸的黄牛。牛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设置扁平把手,便于转动灯盘,盘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中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

福寿之宝--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

明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是一件南迁文物,是明代宣德御窑瓷器的巅峰之作,同类瓷器中唯一品相完好之大器。

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上虽然没有书官窑款,但它不仅是明代宣德朝官窑瓷,而且是官窑瓷中的重要器物。炉高58厘米,造型仿青铜鼎。它与一般白地蓝花的青花器不同,是蓝地白花,即以青花为地,白釉表现海浪。浓重的青花发色、青料略有蕴散的缺陷美、仿青铜鼎的造型与满器似要外溢的海浪相融于一体,使青花炉具有憾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令观者为之动容。完整的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仅存一、二件,足以见其珍贵。

慈航之宝--金观音菩萨立像

这尊佛像由纯度很高的黄金制成,通高88厘米,且佛身与莲座皆装饰华丽,嵌珍珠宝石,雍容华贵,尽显皇家气派,应是清王朝全盛时期由宫廷的能工巧匠制作而成,代表了清代宫廷造像工艺最高水平。

舆图之宝--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坤舆万国全图》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现美洲的世界地图,作者为太仆寺少卿李之藻。该图对于中国地理的描绘是极其详尽的,李之藻增补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地理信息,超出对于其他国家的描绘,对于中国省份、重要城市的都有详细标注,地图还描绘了中国主要的山川、河流,例如黄河、长江,详细表现了其发源地、流经的省份。另外,世界著名河流也有提及,例如幼发拉底、尼罗河、伏尔加河、印度河都出现在图中。

文房之宝--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

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1970年出土于徐州土山汉墓,墓主为东汉某代彭城王,珍罕的文房实用砚,构思奇特,工艺精湛,代表了汉代制砚工艺的最高成就。

铜盒砚长25厘米、宽148厘米、通高102厘米,铜盒砚的整体形状貌似蟾蜍,头生双角,身添羽翼,张牙瞪眸,四足蹲伏,是当时的吉祥神兽。该砚通体鎏金并镶嵌红珊瑚、青金石、绿松石。

权信之宝--广陵王玺金印

1981年,江苏邗江甘泉山二号东汉广陵王墓出土了唯一一枚汉朝刘姓王金印,与滇王之印和倭奴王印为姊妹印,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该印由高纯度黄金制成,金光灿灿,重12287克。印面长2375厘米、宽2372厘米。龟钮,钮高2121厘米,台高0945厘米。其龟钮精致,纹饰优美,印文阴刻篆书“广陵王玺”,布局疏密有致,行笔直中有曲,流畅和谐,坚挺饱满。全印设计精妙,制作工整,为汉印中精品。

织绣之宝--沈寿绣品《耶稣像》

《耶稣像》是一幅民国绣品,为刺绣国手沈寿的作品。此作品以文艺复兴晚期意大利画家琪特的油画耶稣画像为原本,创造性地运用了虚实针、旋针等新针法,并根据人物肌肤丝理的需要和油画明暗层次的变化,精心选用自己染就的100余种不同色泽的丝线,将这幅《耶稣像》绣织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天工之宝--错金银重络铜壶

1982年2月10日出土于盱眙南窑庄窖藏,是挟战国群雄争霸之风云,集中国古代范铸公益之大成的青铜重器,弥足宝贵。

铜壶有三处铭文,分别位于口内、圈足内侧和圈足外缘。重金络青铜壶造型奇伟,纹饰华丽,是唯一一件能集先秦金属工艺之大成于一身,并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体现泥范铸造工艺最高水平的现存青铜器。

画像之宝--竹林七贤砖画

整幅砖画长约48米,高约08米,出土于南京西善桥某南朝大墓中,是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且品相最为完好的大型人物画像砖实物,南朝帝王陵墓装饰壁画,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砖画由200 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人占一幅,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4人占一幅。人物之间以银杏、松槐、垂柳相隔。8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博物馆是一个代表着地方历史厚度和艺术深度的所在,博物馆不仅仅是一种物化的文明,还是每个地域精神文明的凝聚。一个博物馆就是一个国家、一所城市的地标。这就是博物馆的力量。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中国值得去的博物馆。

1、中国国家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现有藏品数量140余万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图书古籍善本、艺术品等多种门类。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包括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三大系列。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文化部直属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它代表国家征集、收藏、保管、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

镇馆之宝:后母戊鼎、四羊方尊、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盆等

2、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国家5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是文化部直属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保管着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皇家宫殿和旧藏珍宝,并通过国家调拨、向社会征集和接受私人捐赠等方式,丰富文物藏品,形成古书画、古器物、宫廷文物、书籍档案等领域蔚成

系列、总数超过180万件的珍贵馆藏。

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五牛图》等

3、秦始皇陵博物院

秦始皇陵博物馆是兵马俑的全称,每一个兵马俑都不同,但又整齐划一,完美向我们展示了秦朝军队的庞大力量,来这个区域主要游览一、二、三号坑,一号坑是步兵先锋队,二号坑是精英特种兵,三号坑是运筹帷幄指挥部。

4、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主要分为综合馆和青铜馆,是“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地方”之一,馆内的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青铜面具是镇馆之宝,一定要去打卡,票价也很便宜,建议提前在网上观看讲解视频。

5、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馆是国家投资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现做佣六大馆,历史馆、艺术馆、特展馆等,所以说一般人一天是转不完的,更别说文物爱好者了。这里储藏的文物数量高居全国榜第二,也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纪念馆,门票是免费的,来南京是必打卡的地。

6、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储藏的文物高达三十七万余件,大唐的整个发展史在这里都能看到,堪称历史的时光机。进馆还是要提前预约,然后凭身份证领取票证。

以上就是国内值得一去的博物馆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玩一玩、看一看,亲身感觉中华文化的文明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