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影视城景区广西“壮族三月三”假期优惠活动

春暖花开时,又逢三月三。“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世居民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为一同庆祝广西“三月三”节日,节日期间都匀秦汉影视城景区推出优惠活动。

1、活动时间

2023年4月21日-23日(周五至周日)

2、活动景区

贵州都匀秦汉影视城

3、活动内容

1、在广西地区上学的学生群体,持本人学生证即可免票入园。

2、广西地区游客,持本人身份证购票享半价优惠。

其他优惠:

1、汉服馆服装租赁、妆发造型针对广西游客均享8折优惠,仅限(梅州小镇、秦衿阁)。

2、手工坊diy体验参与项目针对广西游客,均享8折优惠。

3、艾蓝陶艺馆,陶艺体验针对广西游客,原价60元/人,活动价50元/人。

4、特产店,茶饮套餐原价88元(2-3人),针对广西游客活动价68元,含茶水一壶(可续水)干果四份。

5、特产店产品售卖、秦礼店盲盒产品,针对广西游客均享9折。

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

二月份的节日想必大家都过完了,想着三月份有哪些节日可以过。听说广西三月份有假期还可以放假,让放不了假的人们羡慕了。那么,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 ?

广西三月三节日时间,农历是每年的3月3日,2022年新历是在4月3日。通常都是跟着农历的日期来举行的,不知道怎么看日期的,可以参考一下这个小方法。打开手机中的日历,点击日历上任意一个日期,下方会出现农历几月几号,就可以帮助大家方便快捷寻找相关日期了。

2022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放假时间安排,在“壮族三月三”期间,所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公民都可以依法享受两天假期,新历放假时间为三月三十日和三十一日,农历放假时间是农历三月初三、三月初四。

广西三月三相传是为了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一个节日,这天也被称为“歌仙节”。关于壮族三月三的风俗很多,例如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

争夺花炮:

若想举办争夺花炮活动,要等三月三秋收后,大部分人会在这个时候自发组织形成一支支队伍进行比赛。参与活动的队伍需要八个人为一组,比赛过程中队员们可以用一些方式来抢夺花炮到地方炮台上,像变向、突破、挡人等。把花炮放入篮子中就算胜利。河岸、山坡是这个活动最好的选址,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它们作为活动场地。活动不限人数,也不算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抛绣球习俗:

在这一天姑娘们要在歌圩节前将绣球赶制完毕,但是绣球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步骤还是比较繁琐的。需要先将十二片花瓣连成一个圆形,这十二片花瓣也有自己的寓意,它们各自代表一年中的十二月份,上面还要绣上当月的花卉。接着要在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面系上丝穗和装饰的珠子,它们寓意着纯洁的爱情。绣球可以是多角形、方形的,对形状没有太多的要求。

五色糯米饭:

在这个节日带来之前,每家每户会事先准备好五个不一样的糯米饭、彩蛋,五彩的糯米饭来源于人们采摘的五种不同植物的汁水,有枫叶、红兰草、紫蕃藤以及黄饭花。食用了这种糯米饭代表着往后会人丁兴旺、身体健康。

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广西区内的壮、汉、苗、瑶、侗等各族民众都会欢聚一堂,举办唱山歌、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打扁担、舞春牛、师公戏等民族特色文体活动,参与人数逾千万。目前,这一传统民俗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壮族三月三活动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2017壮族三月三活动总结1

春暖壮乡歌如海,八方宾客踏歌来。一年一度的“壮族三月三”即将来临,我市的“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系列活动也随之拉开帷幕。“壮族三月三”节庆期间,我市将推出“壮族三月三·千姿百色和谐壮乡”“红城福地·幸福家园”“多彩百色·情满壮乡”“壮族三月三·相约游百色”“壮族三月三·购物喜乐会”“壮族三月三·和谐在百色”等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为广大群众奉上集民族文化、群众体育、风情旅游、特色消费于一体的文化大餐。

今年我市“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系列活动的时间为3月20日至4月20日。期间,我市举办的“壮族三月三·千姿百色和谐壮乡”系列文艺活动包括“春暖红城三月三”民族歌舞晚会、“鹅城粤韵·壮乡春早”地方戏剧展演晚会和“歌海百色·和谐壮乡”音乐会。“红城福地·幸福家园”特色文化系列活动包括开展特色专题展览,于3月30日、31日,4月1日上午举办专题展览、专题讲座、民族风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对外交流等活动;开展“壮族三月三”展播活动,于3月15日至3月30日组织知名文化人、音乐人、媒体记者深入我市各县(市、区)进行采风,制作系列专题节目,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好看、好玩、好吃的专题节目,丰富《家住百色》、《消费榜样》等栏目、节目内容,由百色市广播电视台展播。于3月28日至4月20日由百色市广播电视台播出百色市文艺汇演系列节目、歌剧《壮锦》、百色故事、百色文化人等专题节目。“多彩百色·情满壮乡”系列活动包括我市各县(市、区)、各民族开展的民族特色活动。其中,右江区将开展“山歌展演”活动、“民间小吃”活动、民间体育展示活动等;田阳县将举办2017年百色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田东县将举办思林镇仰岩嘹歌节、那拔镇那拔歌圩、朔良镇百灵歌圩、义圩镇七里彩调节、祥周·岭南商旅福神祭祀大典等;平果县将举办太平镇新圩村传统歌圩、果化永定村“三月三”歌舞文艺晚会等;德保县将举办燕峒兴旺歌圩节、荣华上茂歌圩节、送文艺下基层活动等;靖西市将举办山歌比赛、文艺演出、抛绣球、民俗巡游(花灯、扮台阁)、广场舞比赛、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斗陀螺、串棋、板鞋、篮球、象棋、拔河、虎棋)等;那坡县将举办“三月三·同歌节”民俗旅游活动、“隆端”壮族活动体验、民族文化展演及山歌擂台赛等;凌云县将举办基层群众文化汇演、沙里瑶族乡壮族山歌会、泗城镇陇浩村赏花汉族山歌会、朝里瑶族乡“风流街”歌圩节及民间民俗讲故事比赛等活动;乐业县将举办第十届国际户外运动挑战赛、第三届中国·百色“地心之旅”全国徒步大会等;田林县将举办“壮族三月三·吼敢”活动开幕式、壮剧展演、原生态民歌歌会、特色美食展销会等;隆林各族自治县将举办“魅力鹤城·舞动隆林”大型排舞展演活动、壮族原创山歌比赛等;西林县将举办桂滇两省第一届“跨省歌王”山歌大赛、桂滇黔三省结合区域“民族团结杯”布依山歌大赛暨西林县马蚌“三月三”壮族泼水节、“老西林·乡音情”“民族团结杯”驮娘江调山歌大赛暨壮语讲故事比赛等。“壮族三月三·相约游百色”系列旅游活动包括组织各县(市、区)旅游局(委)和重点旅游企业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和开展“畅游百色·一路惊喜”活动。“壮族三月三·购物喜乐会”系列活动包括我市约200家电商企业参加2017广西“壮族三月三”国际电商节线上促销活动,展示和销售我市12个县(市、区)的`特色民族产品、手工艺品;举办2017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节商品展销活动和开展“百店大促销活动”。“壮族三月三·和谐在百色”宣传活动包括开展以“和谐壮乡·团结进步”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等。□李晓红

2017壮族三月三活动总结2

“三月三”是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为了弘扬我们黎苗儿女的传统节日,营造换了祥和的节日气氛,黎母山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结合我镇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县里举办的各项活动,现将本次活动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显成效。

参加县里召开的有关会议后,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镇里迅速组织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会议,研究讨论如何组织参与好此次活动,并就我镇的人员做了充分的安排,在资金上也给予大力的支持,保证了参加的各项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强化措施,落实到位。

1、加强宣传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自活动启动以来,镇党委、政府定制了5条宣传横幅悬挂在镇墟显眼的位置,并按照活动的安排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积极排练,通过以上的方式,使参与活动人员不慌不忙,井然有序。

2、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活动三天,各位干部职工按照之前的工作部署,按时到各自工作岗位扎实开展各项活动。本次活动成立了总的领导工作小组,按照活动要求又下设了五个工作小组,层层细分,明确各组的工作职责,实行组长问责制,确保了整个节日的顺利进行。

三、认真筹备活动,圆满完成任务。

在三天的活动时间中,我镇分别组织队伍参加了以下的活动:“三月三”黎苗文化示范村精品节目展演、“三月三”农民男子篮球锦标赛、“三月三”黎风苗韵乡村文化大舞台分场演出及“三月三”趣味体育运动会等。其中,我镇农民男子篮球队荣获农民男子篮球锦标赛冠军,其它的活动也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在5月3日举办的黎母文化庆典活动中,我镇组织了3支队伍100人到黎母山国家森林公园参加“武术健身操”表演,演员们顶着烈日,不畏艰辛的完成了表演任务,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参加群众文艺会演的民间队伍很踊跃,但节目仍以传统内容为主,创新作品不多。二是工作经费存在较大缺口,远远不够活动开展所需的费用。三是各部门之间沟通仍需加强。

2017壮族三月三活动总结3

今年是我们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次“三月三”放假,这是一件令全广西壮家儿女欢欣雀跃的事情。作为学校,对孩子们进行三月三的知识宣传教育,开展三月三活动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能让我们孩子增强作为广西人的骄傲。同时这也有效地保护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此次活动我们江口镇中心小学本着让学生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了解三月三文化的宗旨。认真扎实地开展了三月三活动。现将活动过程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从校长到各中队辅导员都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的开展。大家分工合作,认真商讨活动开展的具体内容。为高效完成我们的教育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丰富有效

1开一次主题班会:4月5日,各中队利用少先队活动课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三月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班会活动上我们的中队辅导员们通过三月三知识宣讲、三月三节日知识问答、观看视频、PPT知识讲解等活动环节让孩子们从知识层面上了解了三月三。

2举行一次民歌对唱活动:各班开展了“魅力校园· 壮族三月三”民歌对唱活动。活动上,少先队员们热情高歌,把自己熟悉的民歌唱出来,或者是介绍给大家听。

3进行一次体验活动:学校通过通知等方式组织学生利用三月三假期在家做五彩糯米饭、糍粑、彩蛋等壮族人的三月三过节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实践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入了解,产生民族自豪感。

学校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师生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展。

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1 广西壮族三月三小知识

广西壮族三月三小知识 1三月三的小知识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其中以壮族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广西”,2014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 三月三将广西壮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国际舞台,每年三月三广西全区人民享有两天假期。三月三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三日。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壮族最古老的情人节,古代壮乡(包括受壮文化影响的壮区各族)少年少女赶歌坡,抛绣球,“山歌传情,绣球传爱”。

壮族人也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2三月三的小知识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其中以壮族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广西”,2014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 三月三将广西壮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国际舞台,每年三月三广西全区人民享有两天假期。

三月三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三日。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壮族最古老的情人节,古代壮乡(包括受壮文化影响的壮区各族)少年少女赶歌坡,抛绣球,“山歌传情,绣球传爱”。壮族人也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3有关3月三的知识

3月3,古称“上巳日”

三月三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其间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给人们带来许多快乐。与少数民族热闹的三月三相比,我们江南的三月三,毫不特色可言,仅仅只是个吃的节日罢了。然而三月三带给我的却不只是单纯的吃,三月三踏青的快乐,三月三那份地菜情结,三月三的来临总让我兴奋无比。

地菜,是一种绿色的植物,小小巧巧的叶片多贴地而生,学名叫荠菜。幼苗时期很不起眼,不仔细看很难找到她。也许是为了方便人们采挖吧,地菜一般长在堤岸和菜地里。地菜是随了春风春雨来的。春风过处,你会看到嫩嫩的地菜齐刷刷的钻出地面;春雨滋润后,你会发现一大片绿油油的地菜挺起了腰杆,叶片儿托着一粒粒珍珠般的小雨滴,让你感到生机盎然,耳目一新。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地菜即荠菜,在路边或野地里随处可见,它不仅是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民间不仅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还流传著“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可见荠菜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39663963草”。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现在还有一个,3月3日 ,全国爱耳日

4壮族的农历三月三的资料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说到壮族三月三习俗,也许很多人只知道对歌,其实壮族三月三习俗有很多,比如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很多有趣的节日活动。

“五色糯米”,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碰彩蛋”,彩蛋是把煮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彩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彩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打扁担”,是广西壮族民间流传千年的原生态舞蹈,当地各族群众通过“打扁担”活动祈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5壮族的农历三月三的资料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 ,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隆重。

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有人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也有人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歌圩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巴马的盘刚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

6关于壮族三月三和歌圩的起源有哪些传说

壮族传统歌节。

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壮语叫“窝埠坡”“双龙垌”。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唱的歌。

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 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

除农历三月初三,春节、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满月、乔迁等时节都可形成歌圩。 甚至赶圩路上歌逢对手时,也可形成临时歌圩。

其起源有多种传说,一说刘三姐发明山歌,众人争相传唱,逐渐衍成歌圩; 一说为娱神,除灾驱疫; 一说为纪念一对坚贞情侣。歌圩节前,人们要备好五色饭和彩蛋,姑娘们还要赶制绣球。

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 有的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才开始对歌。

有的则由姑娘们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有的是男女对列,姑娘向意中人抛出绣球,对方如果中意,就在绣球上绑上礼物,掷还女方。

有些歌圩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彩蛋碰姑娘手中彩蛋,姑娘如愿意和他做朋友,就露半边蛋让他碰,不愿,就整个握住。 还有的是甲村向乙村送去彩球,相约还球时举行山歌比赛,如乙村输了,彩球不准送还,来年继续比赛,直到唱赢为止。

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已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歌节,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1989年广西第3届“三月三”文化艺术节在桂林举行,把文化、经济交流同旅游结合起来,收效良好。

7广西3月3是什么节日

广西的民族艺术节。

三月歌圩节: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 ,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歌节是民贸的盛会,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1985年,区人民 将三月三定为广西的民族艺术节。

8壮族3月3有甚么活动

3月3和歌圩 族传统歌节。

又叫“3月3”、“歌圩节”、歌圩,壮语叫“窝埠坡”“双龙垌”。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唱的歌。

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庄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

除农历3月初3,春节、4月初8、中元、中秋和婚嫁、小孩满月、乔迁等时节都可构成歌圩。乃至赶圩路上歌逢对手时,也可构成临时歌圩。

其起源有多种传说,1说刘3姐发明山歌,众人争相传唱,逐步衍成歌圩;1说为娱神,除灾驱疫;1说为记念1对坚贞情侣。歌圩节前,人们要备好5色饭和彩蛋,姑娘们还要赶制绣球。

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艳服,男携礼物,女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有的抬着刘3姐神像绕行歌圩1周,才开始对歌。

有的则由姑娘们搭起5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有的是男女对列,姑娘向意中人抛出绣球,对方如果中意,就在绣球上绑上礼物,掷还女方。

有些歌圩有碰蛋的风俗:小伙子用手上彩蛋碰姑娘手中彩蛋,姑娘如愿意和他做朋友,就露半边蛋让他碰,不愿,就全部握住。还有的是甲村向乙村送去彩球,相约还球时举行山歌比赛,如乙村输了,彩球不准送还,来年继续比赛,直到唱赢为止。

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已将每一年农历3月初3定为壮族歌节,逐步发展成“3月3”文化艺术节。1989年广西第3届“3月3”文化艺术节在桂林举行,把文化、经济交换同旅游结合起来,收效良好。

93月3是什么节日

3月3日全国爱耳日湖南地区的话,就是吃蛋的节日,比如说斑鸠草煮蛋。

"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人们称它为谈爱日。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三月三起源要说“三月三”的来历,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 。”

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字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三月三民俗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 ,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

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见下文"三月歌圩节")。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

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见下文"黎族“孚念孚”的传说")。三月三其他三月歌圩节: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 ,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

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

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

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

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

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歌节是民贸的盛会,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

1985年,区人民 将三月三定为广西的民族艺术节。黎族“孚念孚”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们度日如年。

一天清早,一个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要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爬上五指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它。亚银自告奋勇地登上五指山顶峰,他在山顶上吹起他心爱的鼻箫。

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亚银赶忙追捕,他追过一座山岗,最后亚银定神一看,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应跟亚银到人间解救灾难。

旱灾解除后,未想到却触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灵姑娘捉去,这时亚银赶来,他俩躲进一个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烧到山洞时忽然乌云滚滚、雷声大作、石裂山崩,把万恶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压死了。

亚银和百灵姑娘变成一对鸟儿,飞上天空,乡亲们闻讯赶来,目送他们,激动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们美满幸福。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从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

为了庆祝三月三,准备工作要提前半个月进行。男子上山狩猎,把所获猎物腌好封存;妇女在家舂米和做粽粑;青年男女准备漂亮的服饰和定情的礼物。

猎物和粽粑作为祭品,用以祭礼堂里的祖先,若出猎无所获。

10广西 农历3月3日是什么节日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方,所以“三月三”在广西除了歌圩节外,习俗也很多。

汉族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的诗句。宋代欧阳修也在一首词中写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这些都说明,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仍在盛行。同时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汉族女孩在这一天过女儿节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 ,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

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 对歌。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节日里吃乌米饭。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三月三”节日活动是畲族人文历史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建设新农村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由于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东南沿海欠发达地区,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畲族居住环境的改变,畲族的语言、服饰、歌舞正在逐渐汉化,“三月三”传统节日活动也趋于萎缩,亟待加强保护。

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三月三、踏沙滩”是象山石浦镇的一种民俗。关于它的由来,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与生产劳动有关:当地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地温和水温开始升高,浅海辣螺争相爬上滩头繁殖。当地人便在这个季节去沙滩拾螺,由此产生 “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

如今,虽然滩头资源逐渐枯竭,当地老人仍耐不住在这个日子带着晚辈赶沙滩,重温昔日拾螺的场面。“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也逐渐形成一个全新意的民俗文化活动。

如今的“三月三、踏沙滩”,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以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为主体,以体育、渔业竞技项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杂技节目为陪衬的特点。其中的文艺表演多种多样,除了跑马灯、舞龙灯、彩阁巡游等,还有据《辣螺姑娘招亲》等民间故事改编的越剧表演,以及 “辣螺姑娘抛彩球”在观众中招亲等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具有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等特点。

连休5天!2022广西“壮族三月三”假期新鲜出炉

广西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壮族人民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用嫩绿的枫叶、红蓝草等煮成的红、黄、蓝、紫、白五色的米饭,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的米饭等供品,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赶歌迂,老年人还把染色的熟鸡蛋装在小网兜里,挂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我们的节日·壮族三月三 - 春暖花开三月三 传承壮乡民俗情

自从3月1日 有关部门发布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22年“壮族三月三”放假的通知》 ,经过调休后,我区“壮族三月三” 全体公民放假2天 放假时间为4月2日~6日,加上清明节整整5天!5天!5天! ,我就无心工作,只想放假

三月三可是壮族的重要节日,是壮族人的 “山歌节” ,据说是为了 纪念 “歌神刘三姐 ”而设, 那么三月三假期大家都要外出 旅游 ,并且还要吃当地的传统 美食 !

黑、红、黄、白、紫5种颜色的糯米饭,五彩缤纷的,让人看着都觉得好想吃,虽颜色鲜艳,它用的都是天然的植物色素——枫叶、黄姜、紫饭叶、红蓝草等植物的汁液,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壮族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寄托着人们五谷丰登的祝愿。五色糯米饭有“坚筋骨、益肠胃、能行、补髓”的作用之说。三月三当天,南宁的街头早餐店也可以见到。

清明节前后,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 美食 ,俗话说,“年年艾叶绿,岁岁馃泛香,当天,艾叶糍粑遍布南宁街头巷尾,得到很多人喜爱和追捧,艾叶糍粑也有清凉香甜,味道鲜美,有消除腻意,增进食欲的作用。

青山绿水,河流竹筏,这是一个外国友人也拒绝不了的一个胜地,这儿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浓浓的 “刘三姐气息”, 三月三还有 大型歌圩 喔, 到时我们一起去壮寨撩妹吧!

清脆的壮族山歌唱响

香甜的糯米饭蒸好

在邕城美丽的四月天里

壮乡的独特节日“三月三”如期而至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的特色节日

是珍贵的民族文化

每到此时

我们会举行多样的民俗活动来庆祝

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进、共同繁荣

发展到今日

还有了许多线上云体验、线下促消费活动

越来越多姿多彩的三月三

展现着更加浓郁丰富的壮乡情

壮族三月三表达了壮乡人民

祈愿美好、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其发展、流传至今的民俗文化

值得后辈传承与发扬

点击下方H5海报

随小布一起来“云”逛三月三

感受民俗文化的精彩吧

此时正值三月三小假期

以“壮美广西 乐享三三”为主题的

2022年广西“33消费节”——缤纷购物季

正在进行中

不仅有线上优惠消费券发放

还有线下欢乐消费、优惠促销、 旅游 主题线路等内容

广西“33消费节”来了!消费券明早开抢!每天仅限10000份,抢券攻略

含“桂风壮韵浓”“相约游广西”“民族 体育 炫”

“e网喜乐购”“和谐在八桂”五大板块的

“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

精彩纷呈

今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怎么过?活动安排来了!

南宁市也有不少主场活动

带你感受三月三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

小伙伴们不妨来过个

满满民族味儿的假期吧

最后的最后

小布要再次提醒大家

享受假期的休闲片刻

也不能松懈对疫情的防控防护哦!

现在依然处于防控的重要阶段

大家要 做好规划,错峰出行

戴好口罩,避免扎堆

积极配合商圈、景区的防疫政策

主动预约、亮码、测温

有 健康 安全,假期才能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