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每当一个人犯错,我们将处罚他的时候,就会有人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意思是让我们要懂得宽恕别人,原谅别人。这句成语在现在可能不常用,但在古代却很常用。那么,你知道古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最早讲的什么故事吗?到底得饶人处且饶人出自什么典故?一起来了解。
古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最早讲的什么故事
得饶人处且饶人最早故事
下棋。“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句俗语原来是指下围棋的让先。南宋学者姚宽所著《西溪丛语》中有“善棋道人”的条目,载之甚详:“蔡州褒信县有棋师闵秀才说:尝有道人善棋,凡对局,率饶人一先。后死于褒信,托后事于一村叟。数年后,叟为改葬,但空棺衣衾而已。道人有诗云:‘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出处:
《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醒世恒言》第五卷《大树坡义虎送亲》:“有诗为证:但行刻薄人皆怨,能布恩施虎亦亲。奉劝人行方便事,得饶人处且饶人。”
含义:指要宽容、体谅别人,尽量宽恕别人。还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
相关典故译文:
得饶人处且饶人由来
据宋·姚宽《西溪丛语》记载:“尝有道人善棋,凡对局,率饶人一先,后死于褒信,托后事于一村叟,数年后,叟为改葬,但空棺衣衾而已。道人有诗云:‘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译:
曾经有个道士擅长下棋,凡是与别人下棋,总是让人家先走一步,这个道士后来死在褒信县,死时对一个村里的老头托付死后的事情。几年后,这个老头遵照嘱托为道士改葬,打开坟墓见到的只是空空的棺材和衣服罢了。当年道士曾经有诗说:“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另:“烂柯”应指围棋。(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而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引用此典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上半句是什么?为何少有人知?
上半句是“自出洞来无敌手”,这句话其实是出自一首诗,这首诗也并非什么名家所作,而是出自一则寓言故事。诗文内容:
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之所以上半句“自出洞来无敌手”鲜为人知,主要是因为这句诗的“得饶人处且饶人”就是精华,上半句的传颂意义并不大,所以人们就忽略了。
这首诗出自一则寓言故事,故事是讲述了一个深山里出来的老道士,他的棋下的非常好,从来没有碰到过敌手。然而他与人对战的时候却从来不盛气凌人,相反十分的谦虚。他和人下棋的时候从来都让别人先手。这也就是所谓的“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后来时间长了,人们就忘记了他的来历,只认为他是一个脾气十分好的可怜人。因为他并没有子嗣,更没有结婚。
所以后来他死的时候,村里人就集资埋葬了他。后来有一位老道士来改葬他,当扒开坟墓的时候,周围的百姓发现,自己曾经亲手埋下的尸体,竟然不见了,棺材里只剩下一套叠得十分整齐的衣服。于是人们认为他飞升上天了,而此时也有老人想起了他刚来的时候曾口诵一首诗,那首诗就是“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
这个故事的精华就在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得饶人处且饶人”,就是说当人们占据了绝对的胜算的时候,有了绝对的实力的时候,不要对敌人赶尽杀绝,十面埋伏网开一面,才是正道。然而现实中太多的人总是对人对事赶尽杀绝,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最终自己也没有获得一个好的下场。
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意思是什么?关于的故事?
人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一种宽容,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伟大的仁慈。自古至今,宽容被圣贤乃至平民百姓尊奉为做人的准则和信念,而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并且视为育人律己的一条光辉典则。出处 《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更多“古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最早讲的什么故事,,得饶人处且饶人出自什么典故”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排行榜大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