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

2、《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3、《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4、《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史书资治通鉴是属于哪一类体例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属于编年体通史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由司马光所编写的一部拥有着多卷本的编年体史书,整部史书一共有二百九十四卷,司马光从公元前403年开始一直到公元959年,总共耗时十九年编写完成。

《资治通鉴》主要是以时间为大纲,以事件为目录所编写的,一共涵盖的有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

在这本书里面,司马光总结出来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共统治者们来借鉴,宋神宗看到这本书以后认为这本书可以历史的得失来作为借鉴,从而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扩展资料: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极为重要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被视为君臣士人的必修教科书,即使在现当代,也有重大影响。

其以各朝各代治乱兴衰为线索,在记录历史的同时,分析帝王人臣的品德善恶,治国理政的政策得失,总结王朝更替的经验教训。

载史明鉴之同时,《资治通鉴》仍不乏文学色彩与哲思光芒,其中无数惊世醒人的历代往事与振聋发聩的名言警句,使人过目难忘,品味不尽。

它可以怡情,可以增智,可以导正,可以借鉴,是人生不可多得之良言,据说毛泽东将《资治通鉴》读过17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什么体的史书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

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扩展资料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书),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

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

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

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

《通鉴》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尤以《隋纪》、《唐纪》、《五代纪》史料价值最高。

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被称为所谓的史学两司马,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

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书,由北宋司马光主编,他不仅使纪传之详细与编年之简明结合起来,同时还开创了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属于哪种史学体裁

《资治通鉴》的体裁是编年体通史,这也是我国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全书记载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时间横跨16朝共1362年。
《资治通鉴》名句摘抄: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资治通鉴·汉纪三》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纪八》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十八》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晋纪十八》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资治通鉴·魏纪五》
不痴不聋,不作家翁。——《资治通鉴·唐纪四十》
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资治通鉴·秦纪·秦纪一》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七》

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作者是谁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的影响

司马光创作的《资治通鉴》是中国首部编年体通史,不仅重新使通史的地位恢复,改变了断代史逐步走向格式化,丧失研究历史学作用的困境,也是对中国历史学发展再次起推动作用。不仅衍生出长编、辑览、纪事本末、考异、纲目等新体裁,就是本身的续书、注书、论书也足以开创史学先河。

司马光作为政治家、时代巨人的很多先进思想体现在书中,很多进步的史学观也体现在书中。司马光继承习凿齿以统一为正统的进步史学观,也倡导以“国家兴衰,生民休戚”为史学研究基础,被陈亮作为河洛群贤研究“天理人欲”的重要内容。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资治通鉴》是什么史书,感谢阅读。

史书资治通鉴是属于哪一类的历史

史书资治通鉴属于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