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自谦。

示例:

去岁路过贵邦,就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所以不敢冒昧进谒。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贻笑大方一词在什么场合使用

贻笑大方多使用于让内行人笑话的场合。

贻笑大方出自战国·庄子《庄子·秋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贻笑:见笑。大方:专家,内行人。

贻笑大方的近义词班门弄斧,反义词虚怀若谷。

贻笑大方的意思

贻笑大方是常用成语之一,指让内行人笑话。下面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贻笑大方的意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成语解释

【成语】:贻笑大方

【拼音】:yí xiào dà fāng

【解释】: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

成语典故

【出处】:《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词语辨析

【近义词】:见笑大方、遗笑大方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自谦

【英文】:give an expert cause for laughter

【故事】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若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贻笑大方。”

成语造句

1、他那班门弄斧的行为真是贻笑大方啊!

2、去岁路过贵邦,就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所以不敢冒昧进谒。

3、我的`意见很不成熟;不敢说出来;怕的是贻笑大方。

4、井底之蛙也自称博古通今,真是贻笑大方。

5、以前的梦想总是那么的遥远,卑微,甚至说是不切实际,如果让朋友知道简直贻笑大方。

6、论是酿酒,还是起名儿,我们都不该自欺欺人。“拿来”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有所取舍,要“求其方”,而不要“窃其糟”。否则,把无知当有趣,把糟粕当美酒,只会贻笑大方。

7、例如,自行车的工艺材料多为金属结构,如果不顾其功能结构效应一味换上木质材料,势必破坏功能的发挥,影响使用,注定贻笑大方。

8、如果教师本人对音乐一窍不通,未能领会乐曲的含意,也不向行家请教,就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当然会贻笑大方,效果也适得其反。

9、如有的中学生本来对某个人物缺乏了解,但写作时却以此人物为例,结果要么事例单薄,不足以证明观点,要么弄混事件,贻笑大方。

10、传统民居装饰往往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建筑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其形式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要谨慎分析和运用,否则贻笑大方。

11、同学们的造句或小中见大、或引经据典,我不敢班门弄斧与之媲美,也不愿步人后尘,贻笑大方。

12、年前,作为对于激进民主派幼稚主张的回应,倒是不无道理,可在中国民主法治进展到如此程度的今天,就不免贻笑大方了。

13、窃以为一己之贡献实难离巨人之肩膀,而欲有所贡献者尤需知巨人肩膀之海拔,否则坐井观天尚洋洋自得,徒贻笑大方。

14、如果停留在原语的表达阶段,也就是套用原语的语言结构或表达方式,有时会有完全不同于原语的感受甚至贻笑大方。

15、这些油画水准不高,或可用来自娱,如果拿去参展,恐怕要贻笑大方。也难怪会被记过。

成语出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战国·庄周《庄子·秋水》)

后世据此提炼出成语“贻笑大方”。

成语寓意

这个故事中,河神原本并不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只是活在自己狭小的圈子里,但当他亲身实践看见浩瀚的大海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渺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亲身的实践,是没有发言权的。实践出真知!狄德罗曾说过:“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宇宙是浩瀚不见边际的,人生活在茫茫的宇宙中,只是沧海的一粟。亲身体验,懂得自己的渺小,从而奋发向上,才能更好地向前进,不至于贻笑大方。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贬义,用于自谦。这个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宾语。

运用示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去岁路过贵邦,就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所以不敢冒昧进谒。”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回:“小生意下却疑是此剑,但说来又恐不是,岂不贻笑大方?”

想知道请笑纳用在什么场合?

请笑纳也可以称作“哂纳”,它是一种客套话,一般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因此多用于比较正式的送礼场合。“笑纳”一词出自《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原文是:再带去些微土物,千里送鹅毛,笑纳可也。

场合是指某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它出自于魏巍的《东方》,原文是:这支歌已经成为人民心中的歌和心中的诗,人们经常在各种场合唱它。该词在徐迟的《牡丹》中也曾出现,原文是:在旧社会里,艺术的力量,在大多数的场合中,都是抵御不住小市民的低级庸俗的趣味的。

分解解释:

笑 xiào 。

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笑容。笑颜。笑眯眯。谈笑风生。

讥嘲:笑柄。笑话。笑谈。贻笑大方。嘲笑。见笑。耻笑。

纳 (纳) nà 。

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享受:纳福。纳凉。

缴付:纳税。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姓。

贻笑大方的造句

贻笑大方的造句1

1、这下可贻笑大方了,那照片的真假也就不攻自破。

2、做井底之蛙只会贻笑大方,多多望洋兴叹才会提升自己。

3、在专家学者面前还是别随便发表意见,以免贻笑大方。

4、像你这样什么都不懂,却爱自吹自擂,也不怕贻笑大方?

5、她拿自己那篇很不像样的文章到处宣杨,也不怕贻笑大方?

6、学校和社区也应设法通过活动,鼓励学生针对本区域时事发表意见或进行讨论,以免在外贻笑大方。

7、演讲者所举事例张冠李戴,真个贻笑大方。

8、有的时候,误用成语是会贻笑大方的。

9、这些油画水准不高,或可用来自娱,如果拿去参展,恐怕要贻笑大方。也难怪会被记过。

10、不要搞些花狸狐哨的东西,只能贻笑大方。

11、不过,苏东坡先生的误会,不但未曾贻笑大方,反倒留下了一处胜迹。

12、一个人做事不要不懂装懂,以免被人贻笑大方。

13、我是个外行,我说的话可能贻笑大方,可我还是要说几句。

14、这个世界的徽章,那是有地位人的玩意,如果平民给自己挂上徽章,那绝对贻笑大方,被人传为笑谈。

15、阁下的做法,与梁上君子有何分别,偷听他人谈话,岂不是贻笑大方!

16、我的意见很不成熟,不敢说出来,怕的是贻笑大方。

17、我对于这门学科知道得很少,随便发议论会贻笑大方的。

18、发表意见之前要先确实求证,免得出了错误,贻笑大方。

19、有时候,用词不当不但会贻笑大方,还可能造成商务上或政治上的误解。

20、我们不过略知皮毛,岂敢乱谈,贻笑大方。

21、师妹丰姿依然,师兄我可是受宠若惊,自当倾尽薄技,只怕贻笑大方,师妹可要多点鼓励。

22、试驾现场有工作人员讲解怎样去试车,但在这方面不甚专业的我还是不敢班门弄斧,以免贻笑大方。

23、这人自称为诗人,却连一首诗也写不出,真是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的造句2

1. 他那班门弄斧的行为真是贻笑大方啊!

2. 去岁路过贵邦,就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所以不敢冒昧进谒。

3. 我的意见很不成熟;不敢说出来;怕的是贻笑大方。

4. 井底之蛙也自称博古通今,真是贻笑大方。

5. 以前的梦想总是那么的遥远,卑微,甚至说是不切实际,如果让朋友知道简直贻笑大方。

6. 论是酿酒,还是起名儿,我们都不该自欺欺人。“拿来”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有所取舍,要“求其方”,而不要“窃其糟”。否则,把无知当有趣,把糟粕当美酒,只会贻笑大方。

7. 例如,自行车的工艺材料多为金属结构,如果不顾其功能结构效应一味换上木质材料,势必破坏功能的发挥,影响使用,注定贻笑大方。

8. 如果教师本人对音乐一窍不通,未能领会乐曲的含意,也不向行家请教,就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当然会贻笑大方,效果也适得其反。

9. 如有的中学生本来对某个人物缺乏了解,但写作时却以此人物为例,结果要么事例单薄,不足以证明观点,要么弄混事件,贻笑大方。

10. 传统民居装饰往往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建筑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其形式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要谨慎分析和运用,否则贻笑大方。

11. 而且,即使对于自己比较自信的发现,科学家往往也出言谨慎,不敢乱夸海口,否则便会贻笑大方,失去宝贵的信誉和脸面。

12. 年前,作为对于激进民主派幼稚主张的回应,倒是不无道理,可在中国民主法治进展到如此程度的今天,就不免贻笑大方了。

13. 窃以为一己之贡献实难离巨人之肩膀,而欲有所贡献者尤需知巨人肩膀之海拔,否则坐井观天尚洋洋自得,徒贻笑大方。

14. 如果停留在原语的表达阶段,也就是套用原语的语言结构或表达方式,有时会有完全不同于原语的感受甚至贻笑大方。

15. 以上是对波普尔历史哲学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舛误疏谬之处在所不少,甚至可能是满纸荒唐言,徒然贻笑大方。

16. 这些油画水准不高,或可用来自娱,如果拿去参展,恐怕要贻笑大方。

17. 发表意见之前要先确实求证,免得出了错误,贻笑大方。

18. 看到他的操作是那样的熟练、专业。想到自己与其相比是如此的望洋兴叹,但又不好过于表现自己,以免贻笑大方。

19. 这件事不能做,否则让别人知道了必然贻笑大方。

20. 这些油画水准不高,或可用来自娱,如果拿去参展,恐怕要贻笑大方。也难怪会被记过。

21. 假如发起另一场全国运动,可有帮助?我希望永远不须依赖运动来推进文明,否则必然贻笑大方,成为世人的话柄。

22. 像你这样什么都不懂,却爱自吹自擂,也不怕贻笑大方?

23. 然而,巴西人最近已经同意了圣西罗踢出的每年280万英镑的新合同,尽管这名门将这赛季出现了一些令人贻笑大方的失误。

24. 其实,到头来适得其反,只落个贻笑大方,也只能在自己的“世袭领地”里自我安慰、自我美化或互相捧场罢了。

25. 演讲者所举事例张冠李戴,真个贻笑大方。

26. 在专家学者面前还是别随便发表意见,以免贻笑大方。

27. 你也再也不用担心上菜的时候,因为端盘子的时候拇指放错地方而违反礼节,贻笑大方了。

28. 而如今,如果有人认为这些前共产主义国家仍会向西方同行们虚心学习的话,那么一定会贻笑大方。

29. 他做出那么幼稚的事情,真是贻笑大方。

30. 我是个外行,我说的话可能贻笑大方,可我还是要说几句。

31. 看来,总统先生明智的做法是在9月12日联合国大会之前,再斟酌一下他的演讲辞,免得贻笑大方。

32. 如果张冠李戴,不仅仅是贻笑大方的问题,随之带来的法律关系的紊乱,法律体系的错位就不是小事情了。

贻笑大方的造句3

1、这些油画水准不高,或可用来自娱,如果拿去参展,恐怕要贻笑大方。也难怪会被记过。

2、假如发起另一场全国运动,可有帮助?我希望永远不须依赖运动来推进文明,否则必然贻笑大方,成为世人的话柄。

3、像你这样什么都不懂,却爱自吹自擂,也不怕贻笑大方?

4、然而,巴西人最近已经同意了圣西罗踢出的每年280万英镑的新合同,尽管这名门将这赛季出现了一些令人贻笑大方的失误。

5、其实,到头来适得其反,只落个贻笑大方,也只能在自己的“世袭领地”里自我安慰、自我美化或互相捧场罢了。

6、我是个外行,我说的话可能贻笑大方,可我还是要说几句。

7、演讲者所举事例张冠李戴,真个贻笑大方。

8、看来,总统先生明智的做法是在9月12日联合国大会之前,再斟酌一下他的演讲辞,免得贻笑大方。

9、在专家学者面前还是别随便发表意见,以免贻笑大方。

10、发表意见之前要先确实求证,免得出了错误,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