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梁门穴的作用与好处缓解治疗胃痛、呕吐、泄泻、消化溃疡、急(慢)性胃病、胃下垂等,梁门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
梁门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图,梁门穴位于上腹部,当脐中4寸,距前正中线2寸。
【按摩梁门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胃痛、呕吐、泄泻、消化溃疡、急(慢)性胃病、胃下垂等
按摩梁门穴的功效:约束胃经的地部经水并使其维持一定的数量。
【温馨提示】
梁门穴位配伍:梁门穴配梁丘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缓解治疗胃痛
针刺梁门穴的方法:梁门穴直刺0.8-1.2寸(过饱者禁针,肝肿大者慎针或禁针,不宜作大幅度提插)。
梁门穴的取穴方法及主要作用
梁门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梁通粱(即粮食),门指门户,,相当于饮食出入胃腑之门户,故名梁门。
取穴方法
梁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梁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梁门有和胃消滞的作用。
梁门有和胃理气,健脾调中的作用。
梁门穴既属于足阳明胃经穴,又位于胃脘部,故可治疗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等。
梁门为治心下痞满积聚之伏梁病的常用穴,既为五谷入胃之通路,且可消胀化食也。
主治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消化性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肠炎,痢疾,消化不良。呕吐、纳呆、泄泻、便溏,及胃下垂等。
艾灸治胃病灸穴位简单易操作
艾灸 对胃病是有一定治疗效果的。艾灸通过对 穴位 的刺激,可以有效缓解多种胃病症状,但是一定要选对一些穴位进行艾灸哦。以下是我推荐艾灸治胃病灸穴位知识,欢迎阅读!
艾灸治胃病灸穴位
胃俞穴
胃俞穴位置:找到第12胸椎,在它的骨性标志之下,旁开1.5寸处 。
功效:艾灸该穴位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之功效,主治 胃炎 , 胃溃疡 ,胃下垂,胃痉挛,肠炎,失眠等症。
中脘穴
中脘穴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从肚脐向上量4寸处。
功效:艾灸该穴位可以通调腑气,和胃止痛。主治呕吐,反胃,腹胀,胃炎,胃溃疡,泛酸,胃出血,胃下垂等症。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置: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功效:艾灸该穴位可促进 消化 吸收,健脾 养胃 ,改善人的免疫功能,对肠胃, 心血管 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煮至 胃痛 ,呕吐,腹胀,肠鸣, 消化不良 ,急慢性 肠胃炎 ,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等消化系统病症。
神厥穴
神厥穴位置:位于肚脐中央,为任脉之要穴。
功效:艾灸该穴位有温阳益气,健运脾胃之功效。煮至 腹痛 ,泄泻, 脱肛 ,水肿,虚脱等症。
内关穴
内关穴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肌腱之间。
功效:艾灸该穴位可健胃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或慢性胃黏膜变化,上腹不适,胀痛或烧灼感,以及食欲缺乏,恶心,呕吐,泛酸等症。
梁门穴
梁门穴位置: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处。
功效:消食导滞,主治食欲不振,胃痛,呕吐,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 神经 管能症等胃部 疾病 。
胃病的症状表现
1)疼痛。这是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导致隐痛的原因很多,表现形式也复杂。病因包括受寒、气滞、血瘀等,表现形式有隐痛、刺痛、绞痛。
2)气胀。这也是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脾胃运化失职,或者因寒受阻,或者其他因素,都会导致胃内的气体不能及时、不能正常排出,从而导致气胀。
3)食胀。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胃不能正常消化食物,或者或者肠胃蠕动过慢,都会导致食胀。
4)舌淡无味。 中医 理论认为,脾开窍于口,如果脾受困,或其他原因导致脾虚,都会引起患者口不知味,不欲食。
5)口苦。这是肝胆受热产生的典型症状,是胆气上泛的表现。西医检查规类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6)面色。胃病患者病史过长,面色容易萎黄、黯淡无光。
7)舌苔颜色。正常的舌头,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光泽,有润泽,舌苔薄白。胃病初期,舌苔黄,口有异味,此为实证。时间久后,舌苔转白, 便秘 者舌质肥厚,疼痛者舌质有瘀斑。
8)恶心呕吐。饮食失常、寒温不适引起的胃病,容易造成患者恶心呕吐。
9)打嗝嗳气。跟情绪有关,或者因吵架、压力过大等导致的胃病患者容易有此症状。
10)胸闷。以气不顺、滞留胸腔为特征,脾气暴躁者、情绪不佳者易得。
11)噎膈。脾胃阴虚、或者寒湿困脾者易得。
12)反酸烧心。这是胃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胃酸、泛酸、反酸、吐酸之分。胃热者有烧心感。
13)乏力、四肢无力。久病体虚,常感觉乏力,不思动,四肢出现无力感。
14)大便。阴虚、实热导致大便干结,如大便稀,则脾运化失常。
得胃病的原因
1、工作紧张压力大导致胃病
如果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愤怒及忧郁等状态时, 大脑 皮层兴奋集中于情绪,对周围神经的感觉就不敏感,对周围神经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下降,使胃肠道的分泌、运动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各种胃肠疾病。
2、喝酒加重胃病
酒精在肝脏内代谢,长期大量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肝脏功能,对肝有毒害作用。酒精影响脂肪代谢,形成酒精性 脂肪肝 ,严重者肝纤维化,形成酒精中毒性 肝硬化 。饮酒也可以直接损害食管和胃,酒越浓、饮酒量越大、饮酒时间越长,对食管、胃黏膜刺激性越大,引起黏膜糜烂或溃疡。
3、胃痛乱吃止痛药胃病易加重
因为工作忙,一些上班族因为胃痛就去买止疼药吃,这是错误的,容易导致胃病加重。止疼药一般都是解热镇痛剂,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并能促进胃酸分泌,造成胃酸再次对黏膜及溃疡产生强烈的刺激。
猜你感 兴趣 :
1. 艾灸排毒反应
2. 艾灸十大养生部位
3. 什么时候艾灸肚脐最好及禁忌
4. 中医艾灸治疗胃寒效果好
5. 肠胃不好艾灸的方法是什么穴位有哪些
6. 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人体穴位图和对应功效
上关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
下关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
翳风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
颊车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
颧髎穴的作用: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
大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
神庭穴的作用:治疗头痛、鼻病
阳白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
丝竹空穴的作用: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
睛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诸疾患
四白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
巨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
水沟穴的作用:治疗昏迷、中暑、休克
兑端穴的作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
上星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痛、鼻痛
攒竹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
瞳子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
承泣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
迎香穴的作用: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
禾髎穴的作用: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
地仓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
承浆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
二、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天突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
璇玑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
神藏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华盖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
膻中穴的作用:治疗气短、哮喘、噎嗝
鸠尾穴的作用: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
上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
梁门穴的作用: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
中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气喘
下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
水分穴的作用: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
神阙穴的作用: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
气海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
关元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
中极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
曲骨穴的作用: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
横骨穴的作用: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
人迎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
缺盆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项强
水突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
云门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闷
气舍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
气户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肋胀痛
中府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痛
灵墟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神封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期门穴的作用: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
不容穴的作用: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
章门穴的作用: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
太乙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
天枢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
大横穴的作用: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
外陵穴的作用:治疗脐周痛
带脉穴的作用: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
水道穴的作用: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
府舍穴的作用:治疗腹痛
气冲穴的作用: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
冲门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尿闭
三、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定喘穴的作用:治疗哮喘
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
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
肩井穴的作用: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
秉风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肩凝
天宗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
臑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臂酸痛
膈俞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
魂门穴的作用: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
脾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
京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
三焦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
气海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痔疮
关元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
膀胱俞穴的作用: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
秩边穴的作用: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
白环俞穴的作用: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
会阳穴的作用: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
四、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商阳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脑充血
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合谷穴的作用: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
阳溪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
阳池穴的作用: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
支沟穴的作用: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
四渎穴的作用:治疗齿痛、肘臂痛
手三里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半身不遂
曲池穴的作用: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
肩髃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
曲垣穴的作用: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
肩髎穴的作用: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
肩贞穴的作用: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
臂臑穴的作用: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
消泺穴的作用:治疗颈痛、麻痹、头痛
清冷渊穴的作用:治疗肩痛、头痛
天井穴的作用:治疗喘息
中魁穴的作用:治疗手指不伸
少泽穴的作用: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
液门穴的作用: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
前谷穴的作用:治疗吐血、耳鸣、手痛
后溪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麻、耳聋
中渚穴的作用: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
腕骨穴的作用:治疗腕痛、麻痹、指肿
阳谷穴的作用: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
养老穴的作用:治疗肩臂痛麻、弱视
外关穴的作用: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支正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
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小海穴的作用: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
青灵穴的作用:治疗肘关节伤痛
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曲泽穴的作用:治疗肘痛、热病
少海穴的作用: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
间使穴的作用: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
列缺穴的作用:治疗头痛
内关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
大陵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热病
神门穴的作用: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
鱼际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头痛
少府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
劳宫穴的作用:治疗中风、齿痛
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五、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伏兔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
阴市穴的作用: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
梁丘穴的作用:治疗膝部麻痹
犊鼻穴的作用: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
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
上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
条口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
丰隆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痉挛、痛麻
下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
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
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胀痛、盗汗
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筋
箕门穴的作用:治疗腿痛、生殖器病
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
血海穴的作用: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
阴谷穴的作用:治疗膝痛、阳痿、带下
风市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木
阴陵泉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腰病
中渎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
膝阳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
地机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
阳陵泉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
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
漏谷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
三阴交穴的作用: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
三阳交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颈椎痛
阳辅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
悬钟穴的作用: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
复溜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
太溪穴的作用:治疗四肢麻痹
照海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病、肾病
公孙穴的作用:治疗一切气病
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
承扶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殷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委中穴的作用:治疗腰背痛
浮郄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
委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
合阳穴的作用:治疗脊髓病、抽筋
承筋穴的作用:治疗一切筋痛
筑宾穴的作用:治疗腿痛
承山穴的作用:治疗内外伤痛
飞扬穴的作用: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
跗阳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
昆仑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眩晕、腰痛
申脉穴的作用: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
金门穴的作用:治疗癫痫、筋病
京骨穴的作用:治疗脚痛
仆参穴的作用:治疗足跟骨痛
六、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涌泉穴的作用: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
丘墟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
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中封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
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
足临泣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痛、眩晕
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
太冲穴的作用:治疗腰痛、调经
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腹
行间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腹痛、腰痛
侠溪穴的作用: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
厉兑穴的作用: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
想要消食的话应该按压哪个穴位?要如何避免按错?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的人对于自己的食量把握不好的话,经常会发生吃撑的现象,或者如果有些人肠胃的消化系统并不是很好,如果吃了一点食物就会很容易胀气。这种情况下,除了可以运动和吃一些药物促进消化之外,还有许多方法可以促进消食,比如按摩穴位,中脘穴、合谷穴和足三里这三个穴位的按摩是最有效的。
首先中脘穴这个穴位是腑会,也就是人体六腑,是消化和吸收食物的主要器官,如果经常刺激这个穴位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的,即使不运动,或者是吃助消化类的药物,也可以加速食物的消化。而且这种按摩手法更加健康便捷,也可以改善人体其他器官的功能。其次是合谷穴,合谷穴是大肠经的一个原穴,按摩这个穴位几乎可以解决所有的胃肠道存在的问题,因此如果想促进胃里食物的消化,那么按摩这个穴位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其次,足三里也是一个促进消食的穴位,因为这个穴位是胃经的下合穴,如果经常按摩的话,也是可以达到促进食物消化的目的。这个穴位在人体所有的穴位中,也算是比较好找的,只要自己找到人体穴位的图,很容易就可以轻易地按对。比起其他的两个穴位来说,更加常见,也更加容易,方便操作。既可以自己给自己按摩,也可以去专业的医院,让按摩师或者是中医给自己按摩。
最后,如果害怕自己按错,可以在网上搜索人体穴位的具体图示,找到大概的位置,然后再根据想要按摩的穴位找具体的穴位分布图进行准确定位。可以在网上询问具体的按摩感觉,这样可以确保自己的按摩是正确的,同时也可以找网上一些按摩的教程或者是经验。不想自己按摩的话还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这样就可以避免出错引起其他方面的麻烦,同时,按摩取得的效果也会更加好。
章门穴怎么找
章门穴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肘尖正对的地方就是。章门穴,别名长平,季肋,隶属于足厥阴肝经。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
章门穴在图示位置:
章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 息,风气如同由此进 故名。后章门名意与章门同,后是与脾经冲门穴的别称前章门相对而言的。
扩展资料:
章门穴配穴举例:
1、配梁门、足三里治腹胀;配内关、阴陵泉治胸胁痛;配足三里、太白治呕吐 (《腧穴学》)。
梁门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梁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纳少、胃痛、呕吐等胃疾,直刺0.8~1.2寸。
2、配足三里、梁门,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腹胀。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3、配内关、阳陵泉,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痛。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直刺0.5~1寸。
阳陵泉人体穴位。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八会穴之筋会。
4、配足三里、太白,有健脾和胃止呕的作用,主治呕吐。
太白,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输(土)、原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布有隐神经及腓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的分支。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
参考资料:
讨教人体穴位(最好有图)
足太阳膀胱经:
胃俞: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焦俞:在背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任脉穴:
上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5寸。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
建里:在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3寸。
下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2寸。
足阳明胃经穴:
梁门:脐上4寸、中脘穴旁开2寸。
关门:脐上3寸,建里穴旁开2寸。
太乙:脐上2寸,下腕穴旁开2寸。
天枢:脐中旁开2寸。
以上穴位分别在三张图上,一次上传不了。最好去书店买一套《针灸穴位图》,自带穴名、位置、主治等文字说明,一目了然。很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