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市场的政策多变,再一次给身处其中的全球手机厂商上了一课。近日,印度政府对其市场上各大手机厂商又提了个新要求:原定于在2019-2020年完成本地生产显示屏、触摸模块的期限,被突然提前到了2019年2月。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各厂商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将会被征收11%的进口关税。

掐指一算,从新规颁布到期限截止日只有一个多月了。

可以说,多变的政策和规划一直都是印度手机市场的主要隐患,而这次印度政府突然“变卦”又一次验证了这种顾虑。

快速增长的市场和“混乱”的印度制造战略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增长停滞的大环境下,第三世界国家的相关市场正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其中,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印度近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根据IDC的全球季度手机追踪报告分析,2018年全球智能机出货量预计为14.2亿部,较2017年的14.7亿部下降了3%。其中,中美欧等成熟智能手机市场是主要下滑地区。另外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数据显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出货量同比下降达到了15.5%。在成熟市场下滑的同时,印度市场的表现自然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18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1.452亿部,相比2017年的出货量(1.32亿部智能手机)增长了近10%。该研究公司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去年印度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智能手机市场。但在高速增长的同时,目前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渗透率仅为45%。这也意味着印度市场这座金矿还有很大一部分有待挖掘,包括三星、苹果以及中国手机军团都在不断加码。

但是,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却总有一个隐忧暗藏其中。印度政府对于手机行业的相关政策一直左右着所有厂商的发展。其中,印度起始于2014年的“印度制造”战略对于各大厂商而言,就是最大的变数。

为了保护本国电子产品市场和促进国内的就业率,印度政府对于智能手机以及相关零部件进口的关税一直都居高不下。同时,印度市场依然处在一个主打性价比的初级阶段,对于各厂商而言,出货量最大的性价比机型本就没有太多利润。为了保证利润和迎合“印度制造”战略,具有实力的企业开始纷纷选择在印度建厂生产。这其中,一直重视印度市场的三星就在2018年8月,将其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厂正式落户在了新德里。

在厂商们迎合这一政策的同时,印度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变化。2017年12月,印度政府宣布对手机产品征收的进口税从10%提高到15%。不到两个月,印度政府又宣布将这一关税从15%提高至20%,以保护本地制造业。连续提升的关税不仅让让手机厂商们的新品发布节奏被打乱,手机零售价也被迫不断调整。

对于近日这一次显示屏、触摸模块征税时间的调整,无论是手机厂商,还是上下游供应链企业都是措手不及。引入面板装配生产厂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同时也需要相当长的建设时间和周期。而针对此前印度政府给出的时间节点,各厂商都已经安排好了相应的建设规划,突然提前无疑让所有企业都陷入了混乱。这种混乱不仅限于当地市场,而且会影响到各大品牌在全球市场的价格布局和生产节奏。

以三星为例,有分析指出其有可能受该政策影响,被迫停止在印度当地生产旗舰手机。三星方面也表示,显示面板占到手机生产成本的25%~30%。如果征收显示面板的关税,就会直接造成手机成本的上涨,因此公司可能会停止在印度生产旗舰手机机型。

另外,三星表示未来印度制造的手机在成本上可能无法与越南等低成本经济体竞争,所以,其会重新考虑原定从印度出口更多手机的计划。此前三星曾表示,会在2019年将该出口比例由15%提升至40%。

新的价格波动或将影响印度市场的发展

三星之外,对于这次突然而至的期限调整,其他中国厂商同样措手不及。为了迎合“印度制造”,小米、OPPO、vivo、华为等手机品牌均在印度设立了工厂或即将投资建厂,其中发力较早的小米已经通过与富士康合作的方式,在印度建立了6家生产工厂。

对于此次相关税征收期限的提前,有相关通讯行业人士对懂懂笔记表示:“屏幕和触摸模块的关税征收时间提前,直接受到影响的是LG、三星和京东方等产业链上的屏幕供应企业。一旦这些供应链企业的成本提高造成价格上涨,还会间接促使其他手机企业的成本上升。而三星由于既是供应链提供方也是手机品牌商,所以这次反应才会这么激烈。”

现阶段来看,想要在印度政府的期限内完成显示屏、触摸模块的本地生产,没有一家能够实现。所以,在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完成屏幕的印度制造之前,印度市场的绝大多数手机产品很有可能又会迎来类似2018年年初那轮关税提升引发的价格普涨。

价格的频繁变动,对于身处印度这个价格高敏感度市场的各手机厂商而言,无疑会带来很大风险。就目前来看,低价和高性价比依然是印度市场用户的首选。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印度销量最好的手机是折后入手价不到6000卢比(约等于565元人民币)的红米note4这一类产品。

在价格面前,用户连产品是不是智能机都不是很关心。2017年到2018年,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旗下的手机品牌Jio Phone(一款半智能机),就依靠着非常低廉的价格(157元人民币的售价加4个月免费4G服务)收获了无数印度用户的青睐。

上述分析人士对此也指出:“手机售价的上涨,对于各品牌的销量肯定会有一定影响。具体的影响程度要看涨幅的多少,如果涨幅超过15%很有可能会使印度市场再次出现功能机或者半智能机销量暴增的情况。同时,大体量的头部企业可以通过较高的出货量来均摊成本,而那些相对小众的品牌由于出货量较少,成本控制方面也不如头部企业,所以售价的涨幅有可能会更大一些。”

随着全球市场未来出货量的进一步下滑,2019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必然会更加激烈,三星、苹果以及中国品牌在印度将会投入更多资源。这种趋势下,华米OV等国内头部企业或许能够抗住价格上涨带来的市场波动,但对于那些寄希望于印度市场要打翻身仗的小众品牌而言,这样的政策频繁变化很可能关乎生死存亡。

市场有多大的机遇,就有多大的挑战和风险,印度市场正是如此。

印度拟限制中国品牌手机的最低价格,低端机为何会被逐出市场?

因为它们不符合人们的使用需求。因此才会逐渐被市场淘汰。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切以人为本。无论是从市场经济还是消费结构上来说,一个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由消费者说了算的。大家觉得好用、受用,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才会强大起来。

所以此次印度的做法未免有点太小家子气了。为了保护本土的市场,就做了如此草率的决定。从当下来看,可能能略微挽救一下他们的手机市场,但这只是苟延残喘而已。治标不治本,就犹如隔靴搔痒,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最行之有效的策略就是,提升他们本土品牌的市场竞争力,而不是一味地拒绝他国的成熟产品。这样子跟“闭关锁国”又有什么区别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手机性能的好坏优劣,大家心里自然有一杆秤。

因此真正正确的做法不应该是将好的产品拒之门外,恰恰相反,应该开放市场,让厂商们良性竞争,这样才能促进整个行业行之有效的发展。这也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平衡秩序的调控。也希望当地有关部门好好的进行一下反思,听取一下民意。大家的需求才是市场存在的意义。

不要为了其他的小心思丧失了大国应有的风度,这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整个行业市场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也希望印方慎重考虑,仔细考量,做出一个最优化的选择。

毕竟作为每个人日常都离不开的手机,好用与否,还是用户本身说了算的。他人无权替别人做决定。而且建立一个良好、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非常有利,所以真心的希望他们能够放下偏见,真正将市场打开。

「人物」“闪电将军”李炳忠:37个月,如何攻下全球1亿台手机?

卖出1亿台手机需要多长的时间?

三星花了73个月,苹果花了44个月,华为用了62个月。但有一家叫realme的新手机公司,仅仅用了37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这个目标。这还是过去三年,全球手机总量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实现的销售速度。

市场研究咨询公司 Strategy Analytics 统计数据显示,在 2020 至 2021 年全球经济萎缩时期,realme保持逆势增长,短短三年时间,成为全球最快达到1亿销量里程碑的智能手机品牌。

realme是谁?

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支全球手机黑马的崛起。因为过去数年,熟知的手机品牌正在相继消失,寡头趋势明显,新手机品牌的诞生几乎不太可能。头部玩家们,都还正忙于在华为被制裁后的手机市场抢占地盘。在网络中,还有网友轻率地定义realme只是一家OPPO的子品牌,更有甚者,还将realme误认为小米旗下的“Redmi”。

大家似乎都还没回过神来,但既定的事实已经发生:这个本只属于巨头们厮杀的战场,又新增了一个叫realme的新兴独立军团,它势头正劲地成为了手机市场的最大变量。

成立仅一年,realme便跻身全球第七,最新一季度的排名更是上升至全球第六。在2021上半年的国内市场中,realme还取得了中国市场销量增速第一的成绩。

距离深圳市中心10公里的车程,realme隐匿在了后海总部基地的写字楼楼群里。腾讯,阿里巴巴等巨头都在此建造了写字楼,realme租用的办公地点看上去并不起眼。

这支闪电军团背后的指挥者——李炳忠,每天早上八点半准时到达这里。李炳忠今年46岁,带着一个黑框眼镜,穿着公司简约的文化衫,小跑着到了采访的会议室。他身材精瘦,面露微笑,眼神坚定。

很难想象,就是这位75后,用全球最快的速度,卖出了1亿部手机。正如悄然崛起的realme一样,李炳忠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但在深圳总部,他像素级地指挥着这支精悍的军团,在全球快速地攻下一个个山头。

李炳忠的英文名叫“Sky”,他认为“Sky”谐音“实干”,因此就选用了这个名字。

“我不喜欢坐而论道,事情争论不清楚的时候,做着做着就清楚了”,李炳忠的回答非常简单。

极致效率是李炳忠身上最显著的标签。每天早上,他会先用不到一个小时,完成一天中绝大部分重要工作;平时开会,他要求每个战区负责人汇报,只用一页PPT,三分钟之内说清楚;他开会从不带电脑,手上握着一本笔记本,一支笔,思考的内容迅速记录下来,即时传达。

效率的背后是极致的实用主义。李炳忠的办公室没有多少装潢,几乎是素面的白墙,背后是一面堆满上百本书的书架,塞满包括了《孙子兵法》、《稻盛和夫的哲学》在内的战争和商业书籍;办公桌的正中间,放着他平时爱看的书,侧翼摆着realme的产品以及新奇的 科技 新物件;茶几上摆着一个热水壶,助理朱洋说,这个热水壶已经用了有五六年了。

然而在员工眼里,雷厉风行的李炳忠却有着细腻的另外一面。作为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他身边的高管年纪居然全部都是准90后;他为了减少给周围年轻员工的压力,释放创意,会刻意让工作狂的自己减少加班;助理朱洋说:他有时候也挺有网感,还会在开会时冷不丁冒出一句“I 服了U”这样古早的网络用语。

李炳忠,前OPPO的海外业务负责人。2018年,在全球手机市场竞争最为焦灼的一年,毅然决然离职创立了realme。他带了不到10个人团队,从印度打响第一枪,随后在短短三年,奔袭全球,达到了1亿台销量的里程碑。

“你无法想象,realme发展得这么快,但从创立的第一年起,企业就是盈利的,发展非常 健康 ”,realme副总裁徐起说。

在果敢,勇猛的反面,这位看起对潮流并不感冒的中年男人,又有着对年轻团队极大的包容,通过年轻团队的力量,将realme打造成了定位于 科技 潮牌,抛弃了纯粹的价格战争,向全球年轻人输出着realme的品牌价值观。

“他最经常说一句话是,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没有思想”,徐起总结。

一面是精明实干的商业掌舵手,一面是包容开放的精神领袖。闪电将军李炳忠,是如何带领这支年轻军团在全球勇猛地战斗?

“这个目标挺轻松的,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李炳忠谈起1亿的销量,表情很平静,“如果不是疫情和缺芯,我们还能更快”。

realme就像李炳忠布下的精妙棋局。

2018年,还在印度开拓OPPO海外市场的李炳忠,偶然在一次饭局上,见到了当地电商Flipkart的副总裁。对方提出一个想法:“OPPO能不能推出一个线上品牌,满足部分年轻人的诉求。”

这个副总裁列出了两点理由,第一,线上人群非常在乎价格,但是线上产品未必能满足这部分年轻人消费者的需求。现在设计精美、具有设计感的产品选择非常少,所以空间很大。第二,线上市场的消费者在乎性能,把性能做好,还能在设计上领先半个身位,这也是非常大的机会点。

李炳忠听了这个建议之后,迅速就陷入了深思当中。同时,他开始在网络浏览低价手机的网络评价,他发现在flipkart上,大量的产品都低于4分(满分5分),这说明消费者的满意度非常差,也因此,这也是一个极大胜算的商业机会点。

另一方面,即便全球手机行业出现了下滑趋势,但全球整体手机市场仍有15亿的规模。“切10%就是1.5亿台,切下1%就是1500万台,够了”,李炳忠说。

一个新品牌的雏形已经在李炳忠的脑海中建立,内心的兴奋已经难以抑制。两个月后,李炳忠回国,找到了OPPO的CEO陈明永。

“跟Tony(陈明永)只谈了一次,一拍即合”,李炳忠说。

实际上,站在股东角度来说,押宝李炳忠,胜算并不低。

李炳忠2000年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步步高,随后成为了研发项目经理。9年之后,李炳忠成为了步步高试听电子的总经理,在当时,步步高的“DVD”成为了中国的龙头。随后2010年,他正式转战手机部门,再次从普通的项目经理做起,最后成为开发部门的负责人。2013年,李炳忠开始担任OPPO海外业务负责人,OPPO海外业务开始覆盖全球。

从工程师到项目经理,再到研发,最后到销售精英,李炳忠在OPPO,一次次从舒适区离开,挑战在每个陌生领域,最后以全能战士模式开启创业。

“不就是再次证明一次自己吗?”李炳忠云淡风轻,创业对他来说无非是再次从熟悉的区域离开,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但这次,唯一不同的点在于,他的新角色是CEO。

2018年,李炳忠获得了OPPO母公司广东欧加通信 科技 有限公司的投资,正式独立创业,成立了realme。

李炳忠曾对realme的模式曾经做过深度商业推演。一定程度上说,李炳忠如今浓厚的实干与高效标签,也正是源于realme的逻辑。

李炳忠认为,要给年轻人消费者可以负担价格的产品,就需要提高公司多个方面运营效率和轻资产运营模式。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研发。把大部分机型交给OPPO供应链支持,把精力和资源放在主力机型上。

2、营销。年轻人喜欢互联网,realme以互联网营销模式为主。我们在全球采用公关先行模式,电商既是营销阵地也是销售阵地,它是最快速建立品牌,或者是拉升产品声量的最好手段。

3、销售。降低中间渠道成本,把利润让给消费者。通过在价位段内提供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塑造一种轻资产的线上线下销售模式。

“如果陷入拉锯战,realme就没有后续的故事了”,李炳忠说,“解放战争,在华东战场,从几万人打到几十万人。它不是一个消耗战,它是越打越多,越打越强。东北10万人出关,然后百万人进关,仅仅花了三年半的时间。”

快,更快,再快,越打子弹要越多,这样超乎所有组织的高效率战法,被刻在了realme的底层逻辑当中。

realme成立没几天,还在OPPO中国市场营销部的徐起接到了邀约。这位准90后的年轻人根本没想到,跟李炳忠也是只聊了一次,他就决定去了。

李炳忠见到徐起,说了一句话:“只要realme不倒下,我们就一直鼓励大家尝试”。

“我听完之后,当场答应,我自己都懵了”,徐起笑着回忆。李炳忠听到这个答复,紧接笑着问到:”有签证没,下星期跟我去印度吧”。

事情的进展超乎所有人想象,每件事情都以极快的速度在完成。几天后,李炳忠的身边已经集合了87年的研发负责人,88年的产品负责人,89年的营销负责人,以及若干个90后。

就这样,一个75后,带着不到10个人的年轻小部队,开始了挖“战壕”的岁月。

“Sky战略判断极其准确“,徐起评价。“比如为什么第一个选印度?因为国内就是血战,存活几率很低,印度市场才是realme的第一个粮仓”。

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18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1.452亿部,同比增长10%,相比之下,全球市场下滑3%,中国同期更是下滑了15.5%。

2018年8月,realme在印度举办了第一场产品发布会,主角是realme 2。谁都知道,手机品牌的第一次亮相意味着什么。

许多曾经风靡一时的手机品牌死于2018年。在这个手机市场马太效应愈加明显的年份,重新创造一个新品牌,听上去有些像在“做梦”。

对于印度市场,李炳忠做过最坏的打算——如果这一仗没打好,公司发展可能会延缓三个月、半年,甚至团队解散,宣告创业失败。

但结果令所有人都意外。首销期间,realme2在5分钟内销量就超过20万台,创下了印度电商平台Flipkart的首销纪录。两个月后的Diwali节(印度重要节日)期间,realme在印销量超过200万台。

“突然就有把握了”,李炳忠吃下一颗定心丸,公司不至于倒闭了。

Canalys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realme在印度手机市场份额从nobody爬升至第四。

但李炳忠的下一个目标却来得有些措不及防。

“我们马上进攻东南亚”,大家都还在沉浸在印度市场的喜悦当中的时候,李炳忠突然在会上做出了这样的部署。

在那个会上,许多人都提出了困难,毕竟印度阵地刚刚建立完毕,一切都还没有就绪。“但是他会说那就集公司之力攻下这个山头”,徐起回忆,只要方向认定了,他就会让全部公司资源倾斜和集中到这件事情上。

“一旦调动起来那感觉就是风风火火”,徐起说。

由于采取短渠道、与供应链合作研发的轻资产经营模式,realme比起其他公司,确实能够更快速地调整炮火,扩张阵地。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realme连连在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等国家的电商平台打下胜仗。

2018年末,realme在东南亚迎来大丰收。在印尼电商平台Lazada,realme用21分钟达到四万台的销售量,也登上了泰国Lazada销量榜首;在马来西亚,realme刷新了电商平台Shopee的单日销售纪录;越南双11当天,realme的产品全部售罄。

每场胜利都并非偶然,背后是研发、产品和营销全方位的严密布阵。徐起分析,realme第一款手机定价低至千元,但搭载了同价位没有的超大内存;紧接着,公司又把刘海屏从3000元价位下放到了1500价位;再之后,realme在海外推出了首款千元价位四摄手机。

“realme每一步都踩准了用户心智,接二连三地引爆了东南亚市场”,徐起说。

印度东南亚连连告捷后,李炳忠,这个习惯于走出舒适区的决断者,决定回到全球最复杂、竞争也最激烈的手机市场——中国。

“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李炳忠用刘伯承在淮海战役采用的战术来总结他的布局:既要掌控全局,也要突出重点。在他的视角中,当时的印度市场是正在吃的,东南亚市场是夹着的,而中国市场是始终看着的。

中国比印度难攻得多,这里集结了全球最叫座的几大手机品牌,几乎是一片血海。

但李炳忠仍然决定改变计划,提前回归中国。一方面中国市场5G已经提速,市场已经出现了机会点。另一方面,realme的团队意见都认为,如果没在中国打过仗,谁还好意思说自己是个全球品牌呢?

回国之路并不顺利。每年的618都是手机品牌的血拼之战,作为主攻线上渠道的品牌,这种级别的购物节更是不能忽视。但在去年618,realme的销量却遭遇滑铁卢,甚至找不到一张战报。

当时,摆在管理团队面前的问题很多:回到国内,是继续专攻线上还是进攻线下?印度热卖的产品是否适合中国市场?做了很久但不满意的产品要不要推倒重来?徐起承认,当时的战略发生了摇摆。

但在这家极其注重效率的公司,情况很快就发生了改变。

和李炳忠碰头后,新出任中国区总裁的徐起组织了一场名为“中国再出发”的核心团队会议,重新梳理了中国市场的思路:聚焦线上、针对中国消费者喜好推出产品。

“集中优势打歼灭战”。

为了让团队更有作战氛围,徐起把中国区团队换到了层高更高的办公区,还在公司挂满了为双十一冲刺的横幅和口号,要求团队提起士气,等到11月,再打一场漂亮仗。

思路理清后,路也变得好走了。realme在去年双十一迎来大捷,挤进手机品牌销量TOP5,正式迈向主流阵营。其中,真我 Q2系列销量突破30万台,成为双11爆品。

今年618,realme手机销量超过100万台。两场续命式的胜利,让realme在中国站稳了脚跟。

“现在的目标是2023年一年再卖出1亿台,这还是比较轻松”,李炳忠很自然地谈起了下一个目标。

李炳忠认为,他每次快速调动战场其实并不难。因为他把realme定义为一个有研发、销售能力的轻资产平台,只需要找到不错的人才,在这个平台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就能够在不同战场打胜仗。

一定程度上说,realme的连胜,源于李炳忠带领团队塑造了极强的目标导向感。但同时,他个人性格里的包容性,又极大的激活了年轻团队的能力。

或许很多人难以想象,46岁的李炳忠做的品牌,要向18-25岁的用户输出一个 科技 潮牌,和“Dare to Leap(敢越级)”的品牌价值观。

但偏偏,这个笃信传统商道的人,却又有时刻拥抱变化和新生事物的热情。

“自己潮不潮无所谓,但员工能玩转潮玩营销和设计,让消费者有感知,就是我的目标”,李炳忠说。就在最近,朱洋发现,他的办公室里也摆上了盲盒和潮周边。

在realme,营销和设计工作更多放权给了年轻人。

徐起提出 科技 潮牌这个理念后,李炳忠给了他充分的发挥空间。很快,realme顺利地做出了一系列IP联名和潮玩周边。

“设想你在读高中或者大学,有一天你发现你喜欢的品牌全部都跟realme联名了,你会不会想去了解一下我们这款手机?”,徐起说,这就是营销对用户心智的影响。

realme采用黄黑色对撞的品牌logo。理由是,黑色高级,而黄色从光亮度方面看,是色彩中最亮的色。徐起说起来有些眉飞色舞:“年轻人就是要张扬,未来开线下店的时候,要让realme的招牌第一个被看到。”

和作战时的坚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炳忠从来没有过发火的时候,至少在员工们的印象中是这样,仿佛不像一个老板。他在传达完命令后,总是会加上一句“你有什么建议?”

“就像打牌一样,出牌时要考虑上策、中策和下策,光靠一个人是看不全的,只有听取大家的建议,才能把上中下策都看明白,打出那张最合适的牌”,李炳忠说。

他的人才思路是,每进入一个市场,都准备好有竞争力的产品、营销和渠道拓展的方法,为年轻员工提供足够的支持,让他们有信心冲到一线。

足够的激励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李炳忠举例,一名销售,可以在realme快速实现从渠道经理、掌管一国市场的销售经理,再到地区销售负责人的升职路径。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这是李炳忠最为认可的的胜利法则。大意是说,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懂得兵多兵少用法的,全军上下同心协力的,以自己有准备对付疏忽懈怠的敌人的,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国君不加以干涉的。做到这五条,就能胜利。

站稳中国市场之后,realme开始向欧洲进发。如今,出道短短三年的realme,已经进入6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第六大手机品牌,并在全球18个市场进入前五。

“1亿台还不够”,李炳忠在全员信中写道,希望到2022年底,手机再增加一亿台销量,2023年一年内再实现一亿台销量。

一年卖出一亿台,这几乎是 历史 上手机销量的天花板。尽管对手不好对付,但李炳忠对接下来的战斗仍然充满期待。

现在的他正在学习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节奏。某种程度上,这是他最擅长的事,从舒适区跳出来,再像一道闪电那样,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印度手机制造前景分析:距世界之巅是一步之遥,还是咫尺天涯?

记得是很早前看到的问题:印度会不会成为世界第一手机生产基地?

提出这个问题的背景,是印度在2020年预计的智能手机用户数(5.85亿),相比2018年(2.95亿)几乎翻了一倍,达到近6亿用户数量,甚至有专门的调查机构预测,印度即将在2022年智能手机用户数超过中国。所以基于市场消费的考虑,有人发出了疑问:中国的手机生产产业链会不会发生大转移,从而让印度一跃成为智能手机生产的世界第一基地?

我先说结论: 在常规逻辑下,印度替代中国成为世界手机生产第一基地的可能性极大;但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技术突破以及多元化经济新形势叠加出现的前提下,可能性将无限趋近于零。

也许通过三件事,我们会有一个比较明了的答案。

从过往的发展 历史 来看,手机生产商的建厂决策依据并不是一成不变,但几个重要的因素没怎么变化:劳动力成本、营商环境、基础运营成本(劳动力薪酬除外)、市场规模以及配套产业链成熟度。

我们需要弄明白一件事,现如今大部分智能手机都是手机品牌方给代工厂下单,由代工厂负责生产,而品牌方对于生产基地的选择和代工厂的着重点有很大的不同。

比较明显的就是,手机品牌方更多考虑市场规模、营商环境、进出口政策等,而代工厂需要考虑的就是各类成本问题。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手机生产第一基地,其主要原因是达到了两个方面的核心利益诉求—— 既满足了手机品牌方对于市场规模的期待,也满足了代工厂一方对于成本的期待。

目前印度的基本情况是,它展示出了在市场规模方面的巨大潜力,也呈现出代工成本方面的优势。除了这种趋势之外,也有一些问题:

第一,印度在智能手机消费方面存在巨大潜力有一个前提——印度人均经济水平可以在未来十年里极度靠近中国(达到80%以上,同时整个 社会 的基尼系数要低于中国);

第二,印度在智能手机代工领域形成优势竞争力也有一个前提——印度的实际劳动力成本(将效率核算进成本里)能够达到较低水平(比如说在中国工人的50%以下),而其他成本同样达到较低水平(中国80%以下)。

从目前来看,印度在这两点上都距离预期较远,尤其是前者。

看到高赞回答,我其实很认同他的观点,事实上印度在手机生产领域的现状,很像十几年前的中国:那时候的我们经济水平在抬升,拥有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也拥有数量庞大的低廉劳动力,对于消费导向型的手机大厂和劳动密集型的手机代工企业来说,中国是个满地黄金的宝地。

那么既然中国证明了这一模式的有效,印度也就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不过跟十几年前发生的故事会有点出入。

第一, 印度要长期面临一个背景:中国依然是智能手机全球第一的单一消费市场 ,但中国在发展时期却没有这样的顾虑。这将从消费级影响手机大厂的某些决策,进而影响到代工厂的决策。不过如果印度消费水平能够迅速提升,智能手机从各个层次实现消费数量的极大飞跃,同时能够辐射到整个南亚、西亚甚至非洲地区,那么可以抵消中国市场在消费方面的影响。

第二,手机制造在印度的综合运营成本比中国低很多(至少30%)。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目前中国的智能手机品牌都很厉害,在消费端,中国企业具有全球布局的能力,换句话说,不管手机在哪里生产,贴上我的牌子我就可以卖向任何地方,那么手机在哪里生产不重要,重要的是谁代工的成本更低。这个成本包括单价,也包括时间成本、风险控制成本以及品牌认知带来的潜在成本。这是其一。其二是代工厂综合运营成本的核算,行政成本、基础运营成本、时间成本(没事停电停工都会造成成本上升)、用工成本(工人失误率高或工作效率低,都将造成用工成本上升),此外还有外贸、政府关系、 社会 环境等,这些都是印度面临的问题。

从常规逻辑来看,只要手机生产的核心诉求不发生改变,外部环境也不会发生巨大变化,那么智能手机产业链转移基本上是个不可逆过程,印度也会成为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

所以说可能性不小。

所谓的新形势包含三个方面: 技术新形势、经济新形势、政治新形势。

技术新形势指的是制造业升级,智能生产技术的巨大提升。 我们要知道一点,那就是如果手机组装不再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时候,那么就意味着整个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发生了升级,对于工程师和科研工作者的考量将成为新的选址因素。同时优惠的进出口政策以及配套产业的发展力度会提升权重。

这也就意味着,代工厂在选址时可能会更倾向于成熟度较高的工业制造强国。

经济新形势指的是多元化经济的继续发展,如果欧盟、东盟、上合组织等一起推动经济和平发展,这是一个大趋势。 相比而言,当前的逆全球化是多元经济发展时期的一次反抗,但这注定成为一场闹剧,因为由奢入俭难。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品尝到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那么如果陷入极端对立,并因此发生不友好的事情,这是许多国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而且 科技 已经打破了人类的沟通壁垒,全人类都拥有一个渠道认识彼此——我说的是互联网。

所以经济多元化只会越来越深入,那么造成的后果可能是一次新的百花齐放,在这一次发展中,非洲国家、南美国家、西亚国家、东欧国家以及东南亚享有同样的发展机遇,而中国可能成为新形势下的一股核心力量。

同时这意味着另一件事很可能发生——制造业产业链的分散。注意,不是迁徙,是分散,这意味着我们在制造业转移的目的地方面有着更大的主动权和把控力,我觉得印度并不是中国手机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承接者。

政治新形势就不多说了,中国崛起会在事实上压迫印度的未来生存空间,当然我们永远不会承认这件事。而反过来说,印度的发展壮大也会压迫其他国家的未来生存空间,我们或许不是它的主要对手,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印度在战略意义上对中国的敌视都将存在,甚至比越南还要迫切。

那么我们会做什么呢?大家可以猜想一下。

其实深入分析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并不需要担心手机制造业转移,因为至少在五年里,这是一个发生几率趋近于零的事情。

而五年后,新形势的出现可能将彻底掐灭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向印度迁移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印度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挑战,以及一个基本确定的最多只有十年的时间窗口,如果印度在时间窗口关闭前没能实现产业链迁移,那么在消费电子生产制造领域,印度可能将一无所获,并成为外国品牌的逐鹿之地。

而如果它实现了转移,我觉得未必是件好事——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我们中国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唯一要做的可能就是提升教育科研,增强我们在 科技 领域的实力。

“ 科技 是第一生产力”,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