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十本学会审视自我认知的心理学:其中人际关系 应用心理、跳出头脑 融入生活以及感受爱 亲密关系,综合排序位居前三名,而其他产品也同样优秀,如果您正在寻找性价比或者是人气最高的产品,那么下面的榜单可以作为您的参考。
1、人际关系 应用心理
特点:
与任何人都能和睦相处,快速识人,经营优质人脉
上榜理由:
我们如何与同事达成一片,怎样化解尴尬,读懂这门社交心理,学会分析人际矛盾,掌握社交技巧,占领博弈主动权。
2、跳出头脑 融入生活
特点:
积极心态面对痛苦,运用正念思维,活在当下
上榜理由:
本书从全新视角讲述我们为何会痛苦,告知我们不要恐惧痛苦,这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学会理性审视自己的思维。
3、感受爱 亲密关系
特点:
一本爱的行动指南,我们不缺乏爱,缺少感受爱的能力
上榜理由: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导致许多人不敢爱,懒得爱,怕去爱,感知爱的能力变得脆弱。本书则运用实用技巧告诉如何调节失控的情绪。
4、原生家庭三部曲 套装
特点:
化解内心冲突的深度指南,学会与自我和解,找回健全生活
上榜理由:
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我们往往会谴责和批判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本书则告诉我们,以温和的心态理解自己的失败。
5、周太著 九型人格
特点:
洞悉自己和他人内心,辨识人格类型,提升工作效率
上榜理由:
本书将人分为九种人格,不论你是哪一种,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它能穿透人们的表面,直达内心真实想法。
6、心理学书籍 全5册
特点:
解密心理密码,瞬间读懂人心,洞察人心,掌握交际主动权
上榜理由:
让我们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看透他人内心,洞悉人心人性。同时,面对困难和冲突时,冷静处理情绪,做强大内心的自己。
7、涂鸦与梦境 心理治疗
特点:
温尼科特的颠峰之作,让父母洞悉孩子的苦恼与恐惧
上榜理由:
在21个案例分析中,以独特细腻、敏锐及对人性深层的关怀,让小孩深藏的情绪、梦境与苦恼,通过涂鸦方式展现出来。
8、焦虑又怎样 自我认知
特点:
都市青年的情绪自助手册,不被情绪带跑,学会和焦虑和平相处
上榜理由:
焦虑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病,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手头的事情焦灼不已。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讲述如何认识焦虑以及怎样与它相处。
9、自尊 第4版
特点:
自尊的心理自助经典,以积极心态看待自己,做自尊自爱之人
上榜理由:
本书通过一套有效的认知技巧,可以评估、改进和保持我们的自尊,帮助我们挣脱枷锁,建立持久的自信和自我价值。
推荐几本浅显易懂的能够认识自己性格书,和一些一些生活中可以用的心理学的书(最好是有名的,谢谢了)
推荐:人际关系心理学(人民教育 郑全全等著)、心理卫生(广西教育 李丹著)、社会心理学(北京大学 侯玉波著)、个性心理学(北师大 高玉祥著)、认知心理学(辽宁大学高玉祥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 钱铭怡著) 身体语言密码(亚伦皮斯)、道德告诫(萨德)、图腾与禁忌(弗洛伊德)、解开你人格的秘密(张同延、张涵诗)《一个找回自我的心》(克利福德 比尔斯)灵魂的黑夜(托马斯 摩尔)
10个著名心理学实验——改变你对自己的认识(1)
我们为什么要做自己认为的事?尽管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去“了解自己”,但事实是,我们对自己的思想知之甚少,对别人的思维方式更是知之甚少。正如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值得反思的奇妙事实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如此地神秘莫测。”
心理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深入地研究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什么可以激励我们的行为,他们在揭开神秘面纱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由于内容较多,心理酱决定将这10个经典的心理学研究分成2部分来介绍,希望能够帮助你对心理有进一步的认识。
1.我们都有邪恶的能力
1971年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对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人类行为进行了研究,这可以说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的带领研究人员在斯坦福精神病院的地下室建立了一座“模拟监狱”,并挑选了24名大学生(他们没有犯罪记录,心理健康)扮演囚犯和狱警的角色。然后,研究人员用隐藏的摄像机观察囚犯(他们必须24小时呆在牢房里)和警卫(他们轮班8小时)。
可是,接下来的发生的事情,让所有人都没预料到。由于狱警的虐待行为(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甚至实施了心理折磨),以及囚犯们表现出的极度情绪压力和焦虑,原定持续两周的实验不得不在六天之后被叫停。
津巴多对《美国科学家》杂志说:“狱警对囚犯的攻击升级了,他们剥光囚犯的衣服,用袋子蒙住他们的头,最后还让他们进行越来越侮辱性的性行为。”“六天之后,我不得不结束。这一切,因为它失去了控制——我真的无法在晚上睡觉时不担心看守会对囚犯做些什么。”
这个实验揭开了住在人类内心魔鬼的面试,他比我们想象得还要丑陋。
2. 眼前所见是真实的吗?
你知道你周围发生了什么吗?你可能并没有你想的那么清楚。1998年,哈佛大学和肯特州立大学的研究者们在大学校园里对行人进行了针对性的测试,以确定人们对他们周围环境的了解程度。
在实验中,一个演员走到一个行人面前问路。当行人在指示方向时,另外两个演员抬着一扇大木门走在演员和行人之间,完全挡住了他们的视线达几秒钟之久。在那段时间里,问路演员被另一个演员取代了,身高和身材都不一样,换了另一套衣服,发型和声音。整整一半的参与者没有注意到这种替换。
这个实验是第一个演示“改变盲视”的现象,它显示了我们对从任何给定的视觉场景中获取的东西有多么确认——而且似乎我们对记忆和模式识别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3. 延迟满足是很难的——但当你做到了,你就更成功
20世纪60年代末,斯坦福大学(Stanford)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测试学龄前儿童抵御即时满足诱惑的能力,并得出了一些关于意志力和自律的深刻见解。在实验中,四岁的孩子被单独安排在一个房间里,他们面前的盘子里放着一块棉花糖,他们被告知,要么现在就吃,要么等到研究人员15分钟后回来,他们就可以多吃一块棉花糖。
据《时代》杂志报道,尽管大多数孩子说他们会等,但他们往往会努力抵抗,然后屈服,在研究人员回来之前吃掉了糖果。那些成功拖延了整整15分钟的孩子通常会使用回避策略,比如转身或遮住眼睛。
实验证明,这些孩子的行为暗示了很重要的一点: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肥胖、吸毒或行为问题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而且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更成功。
4.我们可以体验到强烈的道德冲动
1961年,耶鲁大学(Yale)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进行了一项著名的研究,测试人们在被要求伤害他人时,会在多大程度上服从权威人物,以及个人道德与服从权威人物义务之间的激烈内部冲突。
米尔格拉姆想通过这个实验来深入了解纳粹战犯是如何在大屠杀中犯下不可言说的罪行的。为此,他测试了两名参与者,一名被认为是“老师”,另一名被认为是“学习者”。每次学生答错问题时,老师就被要求对学生实施电击(实际上学生并没有被电击)。米尔格拉姆播放的录音听起来像是学习者在痛苦,如果“老师”向实验者提出停止,实验者就会刺激他继续。在第一个实验中,65%的参与者进行了痛苦的,最后一次450伏电击(非常强烈的点击),尽管他们这样做心理会很纠结,很矛盾。
虽然这项研究通常被认为是对权威盲目服从的警告,但《科学美国人》杂志最近重新审视了这一研究,认为其结果更像是深刻的道德冲突。
记者迈克尔·舍默写道:“人类的道德天性包括对我们的同胞和群体成员有同情心、善良善良的倾向,以及对部落其他人有排外、残忍和邪恶的倾向。”“震撼实验揭示的不是盲目的服从,而是内心深处相互冲突的道德倾向。”
5. 我们很容易被权力腐蚀
这背后有一个心理学上的原因,即当权者有时会对他人表现出一种自以为是和不尊重的态度。2003年发表在《心理评论》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把学生分成三组,一起写一篇短文。
两名学生被要求写这篇论文,而另一名学生被要求评估这篇论文,并决定每个学生将得到多少报酬。在他们的工作中,一名研究人员带来了一盘5块饼干。虽然通常最后一块曲奇从来不吃,但“老板”几乎总是吃第四块曲奇——而且吃得很随便,嘴巴张得大大的。
认知心理学-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美国心理学家乔(Jome)和韩瑞(Hary)提出关于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被称为 乔韩窗口理论 。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
那么如何认识自己呢?认识自我的渠道主要有三种。
与他人的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从幼年到成年,我们从简单的家庭关系扩展到外面的友爱关系,进入社会又体会到复杂的人际关系。聪明而善于思考的人能从这些关系中用心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但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认识自己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跟别人比较的是我们做事的条件,还是我们做事的结果?比如有些大学生来大学学习,认为自己家庭条件和经济基础不如别人,开始就把自己置于次等地位,进而影响学习心态和情绪。其实我们应该比较的是大学毕业后各自所取得的成绩,而非在学校学习时所具备的条件。
第二,跟他人比较的标准是可变的还是不可变的?经常有人认为自己不如他人,他们关注的常常只是身材相貌、家庭背景等不能改变的条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条件是很难改变的,是没有实际比较意义的。
第三,和什么样的人相比较?是与自己条件相类似的人,还是个人心目中的偶像或不如自己的人?所以,确立合理的比较对象对自我的认识尤为重要。
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己,即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所做过的事,所取得的成果、成就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优点。 对那些聪明又善用智慧的人来说, 成功、失败的经验都可以促使他们再成功,因为他们了解自己,有坚强的品格特征,又善于学习,因而可以避免重蹈失败的覆辙而对于某些比较脆弱的人,因为只看到失败反映出的负面因素,而更使其失败 。这也是常见的现象。因为 他们不能从失败中学到教训,改变策略追求成功,而且挫败后形成害怕失败的心理,不敢面对现实去应付困境或挑战,甚至失去许多取得成功的机会而对于一些自大的人而言,成功反而可能成为失败之源。他们可能因为成功便骄傲自大,以后做事便自不量力,往往遭受更多的失败。
从“我”与自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看似容易,其实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试着认识自己:
第一,自己眼中的我。个人眼中观察到的客观的我,包括身体、容貌、性别、年龄、职业、性格、气质、能力等。
第二,别人眼中的我。在与别人交往时,从别人对你的态度、情感反映而感觉到的我。不同关系的人,不同类型的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是不同的,它是个人从多数人对自己的反映中归纳出的认识。
第三,自己心中的我,也指自己对自己的期待,即理想中的我。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眼中的我,别人眼中的我,自己心中的我这三个我的比较分析来全面认识自己,进而完善自己。
几千年来,哲学家一直都忠告我们,要认识自我,但是,大部分的人 都把这解释为仅认识自我消极的一面,大部分的自我评估都包括太多的缺 点、错误与无能。认识自己的缺点是很好的,可惜却很难谋求改进。但如 果仅认识自己的消极面,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自卑心理产生的糊 源在于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自卑,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其生活多多少 少会受到自卑的影响。很多不能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人,也主要是因为有严 重的自卑感。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具有某种缺陷或短 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别人喜欢、被 别人看不起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自卑感的产生不是来自 “事实”或“经验”,而是来自我们对事实和经验的评价。例如,我是 唱歌不行的人或跳舞不行的人,但是,这并不是说我是个“不行的人”, 这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自己。自卑感之所以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并不是由于我们在智能上或知识上不如人,而是我们有不如人的感觉,这 种感觉常常会使我们不能正确地判断自己,只会带来低人一等的感觉。
自卑感常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如自卑的人容易心情低沉 郁郁寡欢,常因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愿与别人来往,只想与人疏远 因而缺少朋友,甚至感到自责自卑的人做事缺乏信心,没有自信,优柔 寡断,毫无竟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因而感到疲惫、心灰意懒。可见,自卑的心理会促使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走下坡路,它是加速人们衰老的催化剂。因此,我们应该摒弃自卑心理,客观地分析自我,认识自我,热爱自我。
这里有几个战胜自卑的方法。
1、全面了解自己
将自己的兴趣、嗜好、能力和特长全部列出来,哪怕是很细微的方面也不要忽略。然后再和其他同龄人做比较。通过全面、辩证地看待自身情况和外部世界,认识到凡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对自己的失败持客观理智态度,既不自欺欺人,又不看得过于严重,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现实。
2转移注意力
一个人既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不要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缺点和失败上,而应将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自己最感兴趣,也最擅长的事情上去,从中获得的乐趣与成就感将强化你的自信,驱散你自卑的阴影,缓解你的心理压力和紧张。
3对自己的自卑进行心理分析
这种方法可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具体做法就是通过自己的联想和对早期经历的事情的回忆,分析找出导致自卑心理的原因,让自己明白自卑情结是因为某些早期经历而形成的,自卑感是建立在虚幻的基础上的,与自己的现实情况无关,因而是没有必要在意的。这样可以从根本上瓦解自卑情结。
4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看一个人有没有价值,我们常通过他所做的事情来判断,能做成多大的事情,就有多大的价值。因此,你可先选择一件自己较有把握也较有意义的事情去做,做成之后,再去寻找一个目标。这样,你可以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走向更高的目标。每一次成功都将强化你的自信心,弱化你的自卑感,一连串的成功则会使你的自信心趋于巩固。当你切切实实感觉到自己能干成一些事情时,你还有什么理由怀疑自己的能力呢?
5从另一个方面弥补自己的弱点
每一个人都有着多方面的才能,一个人这方面有缺陷,但可从另一方面谋求发展。一个身材矮小或过于肥胖的人,可能当不成模特和仪仗队队员,可是这世界上对身材没有苛刻要求的工作多的是。一个人只要有了积极心态,能对自己扬长避短,就会将自己的某种缺点转化为自强不息的推动力量。因为它会促使你更加专心地关注自己选择的发展方向,往往能促成你获得超出常人的发展,最终成为卓越人士。这方面的著名事例数不胜数,如身材矮小的拿破仑、身短耳聋的贝多芬、下肢瘫痪的罗斯福、少年坎坷艰辛的巨商松下幸之助、霍英东、王永庆、曾宪梓等,这些人要么有自身缺陷,要么有家庭缺陷,但他们都成了卓越人士,都从某个方面改变了世界。
张士柏,一位杰出的美籍华裔青年。他的事迹已经传遍了全世界。张士柏在13岁时参加游泳比赛,由于起跳过猛,头部触击池底,造成颈推骨断裂,医生最终作出残酷的诊断:他已经高位截瘫,不可能再站起来了……起初,他的家人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每天沉浸在痛苦中,为了治疗,4根长长的铁钉穿过张士柏的脑袋,他强忍剧痛,配合医生。在病床上学完了八年级最后三个月的课程、四年高中课程,又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布什总统亲自给他颁发了“学业成绩奖”。他的化学老师埃万斯基问他为什么这么拼命和坚强?他说:“我有个秘密,请不要对我的家里人说。”这个秘密使埃万斯基非常感动,并且为他写了感人至深的推荐信。这封信使一向庄严矜持的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4所世界驰名的学校负责人流下了眼泪,同时向张土柏发出了入学邀请。张士柏最终选择了斯坦福大学。张士柏在一年里学完了两年的大学课程,越过硕士直接考入斯坦福大学博士班。
那是什么秘密使他的化学老师异常感动呢?张土柏回答:“医生曾悄悄告诉我,一个高位截瘫的人比常人寿命短,干什么都很困难,一定要珍惜生命啊!我没有对家人讲,怕他们难过。而是暗下决心,我要坚信我的生命的潜能与价值并没有也不会“高位截瘫”。我一定要在短暂的生命里,学会我想学到的东西,做成我想做的事,并且回报社会,帮助别人。。。。”
和我们所谈到的那些名人一样,张土柏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靠着坚定的信念和信心取得了成绩。
6推翻内向的自我形象
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的主宰,做自己人生的导航员。没有谁比你自已更能决定你的命运。因此,你个性内向与否,那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你自己的安排,而是你自己的决定。当你认定自己性格内向时,你便赋予了自己内向、封闭的自我形象。而一旦这一形象标签进入你的潜意识,它又反过来约束你的行为。对自己的社交缺乏信心的人,不妨将自己从记事以来所认识的朋友都罗列出来,你会惊讶于自己竟有这么广泛的交际。特别是要多想想你的那些好朋友,既然你能与那么多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深厚的友谊,也就足以证明你并非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了。
上苍赋予我们每个人的东西都是我们的资本,都可以被充分利用以实现自我价值。我们不必埋怨现状,只要你做到珍视自己所拥有的,充分发挥其作用,从现在起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实现其价值,就能够战胜自卑,找到自我。因为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并不是那些外在肤浅的东西,而是内涵、修养、品德。这看似相同的三个词却道出了做人的三要素。
心理学家根据对社会的调查发现,严重影响人们自信主动、勇于进取的障碍主要有五个因素
·自卑。过分的自我批判,常常表现为过分的自我挑剔,因而导致在心志上的“自杀”,失去进取心。
胆怯。胆怯的心理必然会磨灭自己的梦想、想象力和独创精神,因为总是害怕出问题而失去许多机遇
·懒惰,倦怠。由于不肯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使自己变得平庸无能,也使某些原本有才华的人失去了进取和创造的精神。
性格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一个人的个性是一个特别重要和积极的因素,但它必须是健全和完整的,片面和狭隘的个性会阻碍创造才能的发挥,也会对人际关系有消极的影响。
·动机与兴趣的浮躁与庸俗。这个不利因素会使人从众流俗,忽冷忽热,浮躁地追求某种时髦,实际上还是不明确自己到底要什么,因而也就浅尝辄止或有始无终。
很明显,这五大障碍归根到底都是心理态度的消极,缺乏自信主动的意识。这些心理往往都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不知不觉养成的。
小时候,看见别的孩子爬树,你却总是站在一旁看着,自己从不敢尝试一下。你认为别的孩子太淘气了,而你早已学会了安分守己,于是,你便失去了机会。上学了,班上举办文艺活动,会唱歌的你不敢报名参加,你不敢上台,怕出丑丢脸。诸如此类的小机会,如果你不抓住,似乎一次又一次的放弃也没什么损失。但实际上,你的损失是巨大的,因为你的心态和选择已经形成了消极被动的习惯。那么等到关键的时机来临的时候,你怎么会发现和抓住呢?等待你的只有错过和失去。
实际生活告诉我们: 争取成功的动力和机遇就是这样飞来又失去,失去又飞来。问题在于你能否改变自己,能否唤醒积极的自我意识。如果不是心态积极,自信主动,哪里会有什么动力和机遇?即使机遇和目标就在你眼前晃动,你也不会发现,或是发现了也不敢抓住。所以,我们所缺乏的主要不是机遇和条件,而是积极的自我意识 。
人们都很羡慕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其实那些创造了奇迹的人与我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都非常自信。如果把一个人的成功比作土地上的果实,那么,自信就是取得成功果实的种子。有了种子不等于就会有果实,还要精耕细作,努力工作。但如果没有种子是绝对不能长出果实来的,一个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价值并且可以成功,哪里还会自觉地强化自信意识,树立成功心理呢?
对个人来说,有自信,往往可以使平庸的男女成就神奇的事业,成就那些虽然天分高、能力强却又疑虑与胆小的人所不敢尝试的事业。你的成就的大小,永远不会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拿破仑的军队绝不会爬过阿尔卑斯山,假如拿破仑以为此事太难的话。同样,假如你对于自己的能力存在严重的怀疑和不信任,你的一生绝不会成就重大的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自信。
河流是永远不会高出其源头的。人生事业的成功,亦必有其源头的,而这个源头,就是梦想与自信。不管你的天分怎样高,能力怎样大,受教育程度有多高,你的事业的成功,总不会高过你的自信。“他能够,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能够他不能够,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不能够”。自信对我们的成功非常重要,很多的科学家、发明家把它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发明家爱迪生就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拿破仑·希尔,美国成功学的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反复地强调自信,他甚至说,自信就是生命和力量,自信是创业之本,信心就是奇迹。
有许多人常常这样认为:世界上种种最好的东西,与自己是没有关系的人生种种善的、美的东西,只是那些幸运宠儿所独享的,对于自己则是一种禁果。他们沉迷于自以为卑微的信念中,所以他们的一生,自然要活在自己卑微的世界里除非他们一朝醒悟,敢于抬头要求“优越”。世间有不少可以成就大事,但结果却老死田下,默度其渺小一生的男女,就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期待、要求太小的缘故。
自信心比金钱、势力、家世、亲友更有意义。它是人生最可靠的资本之一。它能使人克服困难,排除障碍,使人的冒险事业走向成功,它比很多东西都更有价值。一个人能够给予自己很高的估价,则他在做事时,必所向披靡,即使刚刚开始,也可得到一半的胜利,操一半的胜算了。一切横在自卑自抑者面前的障碍,在自信的人面前,是完全不存在的。假如我们去研究、分析一下“自造机会”的人们的伟大成就,就一定可以看出,他们在奋斗时,一定是先有一个充分信任自己能力的坚定心理。他们的心情、志趣,坚强到可以踢开一切可能阻挠自己的怀疑和恐惧,这份自信,使得他们能够勇往直前。
自我评价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是指人对自身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判断。自我评价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职业选择、事业的成功。
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一般可通过两种方法: 一种是直接的自我评价,一种是间接的自我评价
1直接的自我评价
直接的自我评价首先是认识自己的自然条件:包括健康情况、心理状态、情感特点、兴趣倾向、知识水准、专业特长,智力情况、能力特点,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各方面的情况。其次是同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取得的不同成绩相比较,以发现自己的长项,确定奋斗目标。美国华尔街股神沃伦·巴菲特原想成为音乐家,也曾在大学学习音乐专业,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的长处不在这里,于是便毅然转到股票投资方面的学习中去了。
2间接的自我评价
间接的自我评价是指通过与他人行为的对照、情况的对比,发现自我认识的错误。当局者迷,那么就不妨用与他人相比较的方法及用自己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的不同成果相比较的方法鉴别一下。多数人在自我评价问题上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喜欢幻想,把个人的境遇、发展、前途画得绚烂多彩另一方面,又常常低估自己的才智和工作能力,自我评价常常是过谦的,甚至是比较自卑的。有的人可能不辨音律,但却有着高超的组织才能有的人也许不解数字之谜,但却心灵手巧,长于工艺有的人可能不好琴棋书画,但酷爱自然,精于园艺有的人或许记不住许多外语单词,但有一副动人的歌喉,擅长文艺。诸如此类,不一面足。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帮助我们确定正确的奋斗方向的前提。在实践中,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要突破一定的思维定势,要使思维方法尽可能地全面些、辩证些、灵活些。
人的知识、才能通常是处于离散的、朦胧的状态,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探索、发现和开发,从个人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结构、献身精神与果敢魄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测试,才能为作出科学的自我评价提供有益的帮助。
哈佛大学有一学生团体,提倡在大学生中每年选出一位最合乎现代标准且美丽的大学生,并且举办比赛。以下是那里的工作人员的介绍。
工作人员到各大学里,看到美丽的大学生,就把小册子拿给她们看,请她们参加这个比赛。从市到州,举办一次又一次这样的比赛。而后,大家变得愈来愈美,简直让人惊讶。
工作人员说:“大概愈来愈有自信了吧!”这话完全正确。
1900年7月,一位叫林德曼的德国精神病学专家独自一人驾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他在进行一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心理学试验,预备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
林德曼博士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肌体的健康。当时,德国举国上下都在注视着独舟横渡大西洋的悲壮的冒险。已经先后有100多位勇士相继驾舟横渡大西洋,结果均遭失败,无人生还。林德曼博土认为,这些死难者首先不是从肉体上败下阵来的,主要是死于精神上的崩溃,死于恐怖和绝望。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亲自进行了试验。
在航行中,林德曼博土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多次濒临死亡,他的眼前甚至出现了幻觉,运动感也处于麻木状态,有时真有绝望之感。但只要这个念头一升起,他马上就大声自责:“儒夫,你想重蹈覆辙、葬身此地吗?不,我一定能够成功!”生的希望支持着林德曼,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他在回顾成功的体会时说:“我从内心深处相信一定会成功,这个信念在艰难中与我自身融为一体,它充满了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林德曼的试验表明,人只要对自己不失望,充满自信心,精神就不会崩溃,就可能战胜困难而存活下来。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将一只饥饿的狗放在类似迷宫的木板围成的甬道中,狗为了觅食不断地向上窜,向上跳,企图越过木板出去。但每当狗向上窜时,就会得到一次电击的惩罚,开始时受饥饿的驱使,狗仍然向上窜跳,但次数越来越少。经过反复几次惩罚,狗就完全放弃出去的希望,再也不往上窜跳了。
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力感”。一个人自信心的丧失与这个实验过程有相似之处。没有哪一个人生来就缺乏自信心。以学习为例,天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学习从开始就没有信心的学生是不存在的。学习上的“无力感”“无奈感”是由于多次学习失败的挫折积累造成的,若考试成绩一连几次不理想,自信心便一次次被磨蚀,直至内心再也燃不起努力进取的热情,“学习无力感”便形成了。“学习无力感”形成的原因多是在遭受挫折后,不注意总结经验教训,丧失信心,失去了一次次本可以创造走出逆境的机会,最后对自己只好彻底放弃。
如果首先想到的是“我做不好”这个消极的结果,大脑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抑制,连尝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自然更谈不上探索和提高。
一个人的成就绝不会超出他自信所能达到的高度。
据说拿破仑亲率军队作战时,同样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便会增强一倍。原来,军队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士兵们对于统帅的敬仰和信心。如果拿破仑在率领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只是坐着说:“这件事太困难了。”毫无疑问,拿破仑的军队永远不会越过那座高山。拿破仑的自信和坚强,使他统帅的每个土兵都增强了战斗力。所以,无论做什么事,坚定不移的自信力,都是达到成功所必需的和最重要的因素。
有一次,一个士兵快马加鞭给拿破仑送信,由于跑得速度太快,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猛跌了一跤,那匹马就此一命呜呼。拿破仑接到了信后,立刻写了回信,交给那个士兵,吩附士兵骑自己的马,从速把回信送去
那个士兵看到那匹强壮的骏马,身上装饰无比华丽,便对拿破仑说“华美强壮的骏马不配给我这样下等的士兵享用。”拿破仑回答道:“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法兰西士兵所不配享有的。”
是的,世界上到处都有像这个法国士兵一样的人。他们以为自己的地位太低微,别人所拥有的种种幸福,是不属于自己的,以为是不配他们享有的。这种自卑自贱的观念,往往就成为不求上进、自甘堕落的主要原因。
以上便是排行榜大全网整理的十本学会审视自我认知的心理学的全部内容,排名不分先后,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好物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