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视角独特的通俗说史图书精选:其中知行合一王阳明、曾国藩 又笨又慢平天下以及老谋子司马懿修订版,综合排序位居前三名,而其他产品也同样优秀,如果您正在寻找性价比或者是人气最高的产品,那么下面的榜单可以作为您的参考。

7本不可错过的通俗历史读物

打开尘封的历史,可以阅读文明的厚重,可以追寻时光的脚步,可以增加人生的领悟。人们读历史,不只是为了寻求知识、探寻究竟,怀念古人,更重要的是寻找智慧的力量,那么适合高中生阅读的历史书有哪些呢?我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1

《三国史话》

图书信息

作 者:吕思勉 著

索书号:K236.07/45-4

馆藏地:社会科学文献借阅区

推荐理由

《三国演义》广为流传,有时会让人误会小说里的 故事 就是历史真相。而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与三国文学史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精准地纠正了《三国演义》对历史的误读,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三国。

内容介绍

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唯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以渊博的历史见识为基础,列举大量《三国志》、《三国志注》等文献中的证据,对三国有关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爬梳整理,深入辨析,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不仅给读者许多启发,更为后世通俗讲史者树立了典范。

2

《中国大历史》

图书信息

作 者:黄仁宇 著

索书号:K207/407

馆藏地:社会科学文献借阅区

推荐理由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不以道德论史,不以考据为文,纵横捭阖梳理千年历史,三言两语点破王朝利弊,尺度拿捏之处尤见黄仁宇独到的史家眼光。

内容介绍

该作品是作者历次演讲、访问及评论的结集。书中从夏商周开始,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囊括了中国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文明史,涉及政治经济体制、军事战役、艺术思想等多方面。

3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图书信息

作 者:(美)孔飞力 著

索书号:K249.3/1

馆藏地:社会科学文献借阅区

推荐理由

本书于1990年获“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豆瓣评分:9.0。“叫魂”在清朝历史上不算是能拿上台面的“大事”,但是孔飞力却抽丝剥茧地分析了叫魂案的社会根源和政治推力,深刻揭示了乾隆时期的政治社会 文化 ,让人在拍案称绝的同时,理解传统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的一些基本问题。相信作者的组织内容和表达能力之强,定会颠覆历史类书籍枯燥无味的印象。

内容介绍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盛世妖术”的故事。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乾隆皇帝建立并巩固起来的大清帝国,达到了权力与威望的顶端。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几个月里,这股名为“叫魂”的妖风竟然冲击了半个中国,百姓为之惶恐,官员为之奔命,连乾隆皇帝也为之寝食难安。人们不禁问:既为盛世,何以会妖术横行?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本书究竟意义何在?又能令生活于今天的人们得到怎样的启示?所有答案都会在书中找到。

4

《天国之秋》

图书信息

作 者:(美)裴士锋 著

索书号:K254.07/243

馆藏地:社会科学文献借阅区

推荐理由

本书获2012年坎迪尔历史奖大奖。作者生动呈现了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战争,读完会发现它也许与所知版本不太一样,但也同样真实而有意义。本书提供了一个从西方列强的角度看太平天国和清廷的视角,是读者认识历史的另一个切入点。

再次审视这场战争,作者希望所有人能更清楚地了解,十九世纪西方列强与中国的关系,是如何循着他们共筑的毁灭之路而惨淡收场。而充分地了解共同的过去,或将有助于我们为二十一世纪的国际关系找到一个稳定的基础,少一些求同的幻想,而更尊重彼此的差异。

内容介绍

从1850年代初打到1864年的这场中国内战,可能是人类史上死伤最惨烈的内战作者以生动详实的手法,呈现出中国统治者及其数千万子民的命运如何受到英国外交与商业利益的摆布,如何受到太平天国本身的非正统宗教和政治理念的影响的悲惨且撼动人心的故事。

5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图书信息

作 者:(英)彼得&bull弗兰科潘 著

索书号:K203/446

馆藏地:社会科学文献借阅区

推荐理由

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新浪、豆瓣2016年十大历史好书。

巴曙松:作者以贯穿全书的“东方中心”的视角,聚焦东西方文明博弈的焦点区域&mdash&mdash丝绸之路地带的中亚和中东,并以此为主线提取并串联出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同于传统史书常偏重重大事件的记载,本书更多强调宗教、民族与国家间的冲突&hellip&hellip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碰撞的详细阐述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丝绸之路上纷繁复杂的利益纠纷,而这正是当前中国倡议“一带一路”战略亟待强化的现实课题。

内容介绍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疾病和战争。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hellip&hellip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也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6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图书信息

作 者:(澳)约翰&bull赫斯特 著

索书号:K500.9/2

馆藏地:社会科学文献借阅区

推荐理由

如果我们认为文明的演变必然有跌宕起伏,一定会被其中的故事性所吸引。本书的目的是从中找出欧洲文明的基本元素,看这些元素如何透过时间重新组合,从古旧中形塑出新的样貌,看旧有的东西如何屹立不摇、风云再现。作者以清晰、幽默、发人深省的笔调,埋入引人入胜的线索,杂以活泼的插图,叙述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文明。

内容介绍

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__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互相对立,最终塑为欧洲文明的内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十字军东侵,造就出许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mdash&mdash如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狭义的骑士,乃至世界上第一批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哲学思维、民主制度的渊源、政治权力的传递,甚至是医学、生物学使用拉丁文的源始,这种.种欧洲因素不断形塑了现代文明的各种特质,使欧洲遥遥走在现代世界的前列。

7

《海洋与文明》

图书信息

作 者:(美)林肯&bull佩恩 著

索书号:K103/297

馆藏地:社会科学文献借阅区

推荐理由

该书展现了出色的问题意识、优雅的文笔和 百科 全书式的视野。泰晤士报评价其“毫无疑问,该书是目前为止最全面的一部海洋史”。

《出版人周刊》星级推荐:尽管地球表面的70%都被水覆盖,历史叙述却一直是陆地中心论的。作者试图改变这一现状,将重心从陆地转向水域,带领读者通过海洋来纵观历史。无论对于资深的水手还是航海的门外汉来说,作者提供的资料都是十分宝贵的。

内容介绍

本书从海洋的视角出发,重新讲述世界历史,揭示人们如何通过海洋、河流与湖泊进行交流与互动,以及交换和传播商品、物产与文化,旨在揭示各个人群、民族、国家与文明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水路通道,在塑造自身文明的兴衰与海洋之间的联系,引人入胜地叙述了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历程,谱写出一部关于航海者的史诗。

7本不可错过的通俗历史读物相关 文章 :

1. 经典好看的历史小说完本

2. 五本人生必读的书籍排名分享

推荐一些讲中国古代史的通俗点的书,最好适合高中生看

你可以选择余秋雨的书、作品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 1992年大陆出版 1995年台湾出版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的代表作,书主要是以余秋雨先生在全国各地的文化之地的游览过程为线索,思想非常深刻,语言也极有震撼力,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其中对人性的拷问也极为深刻。整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余秋雨先生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以及书中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该书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山居笔记

《山居笔记》 1995年 《山居笔记》一书的写作,始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四年,历时两年有余。为了写作此书,作者辞去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班,因此这两年多的时间十分纯粹,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投入那么多时间才写出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作者的写作是与考察联在一起的,很多写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来。记得有一次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一副对联上的两个字,几度函询都得不到准确回答,只得再去了一次。这种做法如果以经济得失来核算简直荒诞不经,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谓“得失寸心知”。

霜冷长河

《霜冷长河》 1999年 惊人的安静,但这种安静使它成了一条最纯粹的河。清亮、冷漠、坦荡,岸边没有热闹,没有观望,甚至几乎没有房舍和码头,因此它也没有降格为一脉水源、一条通道。 它保持了大河自身的品性,让一件件岸边的事情全都过去,不管这些事情一时多么重要、多么残酷、多么振奋,都比不上大河本身的存在状态。 它有点荒凉,却拒绝驱使;它万分寂寞,却安然自得。很快它会结冰,这是它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休息时也休息得像模像样……

千年一叹

《千年一叹》 2000年 《千年一叹》

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他们一行人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 在“千禧之旅”即将结束之时,作者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四个月冒险奔波,天天都思念着终点。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公里的尺尺寸寸产生了眷恋。那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从今以后,那里的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我的心间。”

行者无疆

《行者无疆》 2001年 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 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处处的难题, 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任, 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 为后来人度步出一往无垠的疆土 。

晨雨初听

《晨雨初听》 2001年6月 也是余秋雨的作品之一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 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 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蠢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借我一生

《借我一生》 2004年 《借我一生》

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还描绘了记忆中文革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从前辈到自己,作者以平实、真实的记忆组成一部文学作品。 “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 ——余秋雨

笛声何处

《笛声何处》 2004年 中国历史充斥着金戈铁马,但细细听去,也回荡着胡笳长笛。只是,后一种声音太柔太轻,常常被人们遗忘。遗忘了,历史就变得狞厉、粗糙。这本书要捕捉的,就是曾经让中国人痴迷了两百年之久的昆曲的笛声。在《笛声何处》当中,余秋雨依旧以其一贯的文化的视角、散文的风格,关注的则是另一种历史的、音乐的非物质的文化。余秋雨称,《笛声何处》的创作准备早在12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文化苦旅》还没有进入台湾,余秋雨赴台所到之处的一系列活动,均是以昆曲学者的身份受到接待的。

寻觅中华

《寻觅中华》 2008年 纵观《寻觅中华》全书,并没有多少优美的词句和华丽的词藻,其间多的是睿智的语言,以及一则则通俗的故事。余秋雨也很少对山水名胜作具体的描述,往往是笔锋一转,人为地构造出了一幅幅浓郁而又深沉的人文图景,紧跟着便进入了直抒式的咏叹,继而以纵横四海的气势,挥洒着对中国文化的种种遐想和议论。它为每一名读者解读了中华文化的壮阔和黄河文明的盛衰,使读者为文章的情绪所感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悟,从而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去思索人生、思索未来。 余秋雨先生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共分六册。首批推出有关中国的两本《寻觅中华》和《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 2008年 《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一书,精选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中的一些著名篇章,但每一篇都由作者本人进行了大幅度的精心修改。书中的后半部分有关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生态的文章都是第一次发表。全书230千字。 从此,余秋雨的全部文化散文著作,均以这套书的文字和标题为准,之前的所有的版本不再印刷,免误读者。

历史的暗角

《历史的暗角》 2009年 收录的篇什历来被文学史和读者目为历史、文化美文的典范之作而广泛传诵,堪称秋雨散文中的泰山北斗。读者自会体悟到余秋雨在历史追溯之中体现出来的心灵的震颤、思考的重量。

问学余秋雨

《问学余秋雨》 2009年 近十余年来,余秋雨先生一直在以亲身历险的方式考察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考察成果通过电视和书籍在全球华文界造成巨大影响。本书渊源就是余秋雨老师在凤凰卫视主持的文化类座谈节目《秋雨时分》。但在主持完《秋雨时分》之后,秋雨老师并没有匆忙推出改编版的相关图书,而是历时两年,几乎是逐字逐句精心完善和重新创作后,才郑重推出本书。 余秋雨老师将带领读者深入探讨东方及中国各个时代的文化精髓,同时结合文化和电视传媒的传播威力,将极大地激发读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究的欲望。

新作:我等不到了

《我等不到了》2010年 我等不到了

余秋雨在《我等不到了》开篇即说明了创作此书的初衷:“七年前,我写了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没想到,这本书出版后在很多长辈、亲友、同事、邻居间引发了一场回忆热潮。他们不断向我指出需要补充和更正的地方。连一些以前并不认识的读者,也转弯抹角地为我提供各种参考资料。一位教授对《借我一生》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什么一生,你和妻子近十多年的经历最为惊心动魄,但你显然顾虑太多,写得不清不楚。’他的批评很对,中国文学不应该违避当下的切身磨难,因为这不仅仅是自己的遭遇。写下来才发现,真实,比文学还文学。” 余秋雨说:“很多与我有关的人,都死去了。我很想与他们说话,不管他们能不能听到。于是就有了眼前这本书——《我等不到了》。 《我等不到了》以平静的语调叙述了家族的历史,曾祖父、曾外祖父从浙江慈溪出发,闯荡上海滩,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姨妈、叔叔、“我”以及妻子马兰,众多家族人物的一生,在近一个世纪历史的光影中沉浮;文革中表哥益生和叔叔之死,折射了畸形年代里的畸形命运,平静的叙述中蕴涵着悲壮的集体挣扎。余秋雨介绍说,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一部深入灵魂的“中国读本”。它告诉读者,在你们出生之前,父辈们有过什么样的精神历程,这种精神历程又如何渗透到今天,成了你们的生存背景。 《我等不到了》是余秋雨用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因此他将此书珍惜地称为“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余秋雨说:“也许这个奇怪的名称能够引发读者的一种想象: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握笔支颐,想想,写写,涂涂,改改,抄抄,再把一页页手稿撕掉,又把一截截稿纸贴上。这种非常原始的‘纯手工写作’,与‘记忆’两字连起一起,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有哪些类似《明朝那些事》趣说历史的书籍?

1.《历朝通俗演义》

《历朝通俗演义》本着“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叙述有法,用语雅洁,理趣兼备,堪为通俗史著的经典。可谓举凡朝代更替、君臣事迹、历史事件、人物风骨尽在其中。一部通俗史在手,中国历史了然于胸,读之可明盛衰之道、兴替之理。在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之外,蔡东藩先生讲史又极具故事性和趣味性,《历朝通俗演义》不但可以作为历史学的参考书,更可作为历史爱好者的枕边书、休闲书。

2.《 秦汉史》

《秦汉史》,作者是吕思勉,由新世界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描述的是本书于1947年由开明书店初版,后多次重版,是研究秦汉史的最基本参考书之一,已成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本书分上、下两部分。

3.《唐史十二讲》

名为《唐史十二讲》的著作有两部,一部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唐史学会首届秘书长黄永年著作;一部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宁馨著作。《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4.《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是1997年5月三联书店出版的一部明史研究专著,作者是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黄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而这些平淡的叙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对历史学不感兴趣的读者,也心有戚戚焉。

5.《大秦帝国》

《大秦帝国》是2016年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孙皓晖。该书描述了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春秋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变法图强,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六合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

以上便是排行榜大全网整理的视角独特的通俗说史图书精选的全部内容,排名不分先后,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好物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