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eanbase对比oracle?下面分享一下oceanbase和oracle的区别。

1、阿里的OceanBase服务器使用了6720个2.5GHz的处理器,整体系统价值3.8亿元人民币,总体性能达到6088万笔/分钟,平均每笔订单的处理成本为6.25元人民币,按资源计算,平均8928笔/核。

2、再来看看Oracle 11g的数据,Oracle 11g服务器采用了1728个1.65GHz的处理器,整体系统花费3000万美元,按照2011年的汇率计算约2亿元人民币,总体性能达到了3000万笔/分钟,平均每笔订单的处理成本为1美元,约7元人民币,按资源计算,平均17361笔/核。

3、阿里的OceanBase是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相比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库有先天的优势,性能优于集中式数据库是必然的结果,理论上来讲,分布式数据库是传统集中式数据库性能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但是看到的仅仅是两倍的性能,可以说,从这一点上来看,阿里的分布式数据库没有体现出分布式数据库的优势,或者说,阿里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4、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OceanBase的测试结果构建在近4亿元系统的之上,平均每笔订单成本6.25元人民币。Oracle 11g的测试结果构建在3000万美元的基础上,平均每笔订单成本7元人民币。似乎打个平手,但这里面就很值得玩味的了,Oracle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基于自家生产,成本本来就很高,而阿里云是基于PC Server,操作系统使用的免费的linux,成本理应很低,而现在的硬件成本相比2011年要便宜不止数倍的价格。资源使用效率上,OceanBase平均8928笔/核/2.5GHz,Oracle 11g平均17361笔/核/1.65GHz。这样算下来的话,阿里的资源使用效率要远远低于Oracle, 且成本比Oracle高出很多。

OceanBase那么厉害,为什么不去和Oracle竞争,抢占企业市场的市场份额?

因为干不过 吹出来的 给不懂的人看而已 1500多个节点的分布式架构和人家10年前27节点rac比!别忘了你用的ssd 人家还是机械盘!

阿里巴巴旗下的数据库OceanBase屡屡在国际上获得数据库竞赛大奖,不少人就要问了,既然OceanBase这么厉害,为什么阿里巴巴不去抢占Oracle的市场份额呢?

OceanBase竞赛结果有片面性、功能还不够完善

事实上在阿里系内部,也只有蚂蚁金服是真正在大规模使用,在阿里系内部其他团队已经有三大数据库,X-DB是阿里集团数据库团队搞的,PolarDB是阿里云团队、也就是李飞飞博士负责的,OceanBase是蚂蚁金服数据库团队搞的,现在阿里内部已经推进了X-DB和PolarDB的全面融合,李飞飞博士领导的PolarDB团队将会立足长远,是下一代数据库系统,未来阿里云的业务有多广,PolarDB要面对的业务场景就有多复杂。

OceanBase最大的优势在于这是阿里真正完全自研的数据库,跟阿里云一样,是从头到尾完全自研的,当然这个完全自研到底到底有没有水分我们并不知道。大家了解OceanBase就是之前的打比赛,不过OceanBase占了分布式的光,吃了硬件的便宜,加上最近十年Oracle已经不来打比赛了,阿里本质上是跟十年前的Oracle在比,软硬件技术都不在同一个起点上,这也是这个竞赛结果有很大片面性的根本原因。在单机性能方面,Oracle依然要更强一些,稳定性就更不用说了,Oracle已经稳定运行了这么多年。

OceanBase之所以还没办法跟Oracle竞争,是因为OceanBase还没有那么强,也还有非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功能上还有很多不足,在阿里内部数据库分化也还比较明显,OceanBase在跟另外的产品竞争当也,没有优势。

OceanBase“专属性”明显、开源后闭源,企业要稳定、企业也不都是阿里

OceanBase更多的还是围绕蚂蚁金服自己的业务在做,现在除了阿里系内部在使用,真正的商业化用户也就只有PICC、南京银行两个比较大,是在真正使用OceanBase,客户群体还太小太小,样本数量确实还不够大。

OceanBase之前其实是开源了的,不过后来又闭源了,在商业化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个操作当时其实就吓到了很多人,OceanBase闭源之后的版本跟原来的差距非常大的。OceanBase更适合处理互联网业务,跟传统企业业务契合度并没有那么高,Oracle的很多功能OceanBase都还不具备,OceanBase的生态、工具、技术支持还差很多很多。oceanbase是为大规模事务处理准备的分布式系统,听起来很强大,但是真的不够接地气。

OceanBase针对阿里的业务进行了深度优化和定制,这就让OceanBase在通用性上有了很大的阻碍。可是在其他企业就很难的,阿里有很好的技术团队,他们也可以为了业务做出专门的调整,阿里有这样的能力和资源,但是小企业没有这样的配置,尤其是传统企业根本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大家更希望系统是稳定好用的,拿过来就可以直接用的,你现在又不开源了,用户担心更大,还不如继续用稳定的Oracle数据库。

技术这东西吧我还是喜欢说句实话,不是你自己说你有多厉害就真的多厉害,还得是实际场景的应用才行。就像百度一样,好像这些年大家也不吹百度了,但是春晚一战,百度成为唯一一个扛住了春晚流量洪峰的企业,技术实力业内人都看得明白。OceanBase做得很好,但是也没有那么好,至少是目前应用还没有那么好。

早就在竞争了!

实际上阿里云的OceanBase数据库系统在推出以后,实际上就已经开始商业化运作了,就在不断的从甲骨文公司手里面抢到更多的企业级应用市场了。

OceanBase确实很先进

近日,在数据库领域内,OceanBase数据库又打破了世界记录,直接创造了7.07亿TPMC的新世界记录。

从OceanBase的功能和速度来看,现在OceanBase是世界领先的数据库产品,在被誉为“数据库领域世界杯”的国际权威TPC-C测试中,OceanBase性能分数打破Oracle多年垄断,不断创造新的世界记录。

而且OceanBase采用新一代分布式处理技术,颠覆了传统数据库集中式技术架构,尤其适应了互联网持续扩张的数据处理需求。

正是OceanBase数据库的可扩容的特点,也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而且又拥有很高的速度,因此,现在OceanBase在企业市场中的份额是越来越大了。

现在阿里云市场份额很大

阿里云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根据国际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最新云计算市场追踪数据,阿里云亚太市场排名第一,全球市场排名第三。在全球市场份额中,阿里云仅次于美国的亚马逊和微软公司。

阿里云从2018年到2019年,在全球市场份额从7.7%上涨至9.1%,进一步拉开与第四名谷歌差距,挤占了不少亚马逊的份额。而在亚太市场,阿里云的份额更大,从2018年的26%上涨至2019年的28%,接近亚马逊和微软公司的总和。

现在阿里云的服务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就是数据库的服务,也就是OceanBase数据库的服务。

实际上,从2015年,OceanBase数据库推出以后,淘宝和支付宝系统就开始了去IOE,开始上云,然后好多银行的金融服务也开始去IOE,上云。这些实际上都是开始抛弃甲骨文数据库系统了。到现在为止,通过上云使用OceanBase数据库数据库的企业和公司就更多了。

结论

综上所述,OceanBase数据库早就在跟甲骨文公司进行竞争了,现在阿里云的份额在全球排在第三名,阿里云其中最关键的应用就是OceanBase数据库的应用了。

OceanBase其对标的是亚马逊的Aurora,你要目前去和Oracle竞争,这个目前还不对等。

OceanBase满打满算10年的时间,Oracle呢,40多年了。目前大的企业,像银行、电信这些核心企业,基本上是Oracle的天下,也有Sybase、DB2、SQLServer。其实还是那几个巨头在玩,甲骨文、微软、IBM、SAP,这些可都是企业服务领域的巨头。

听到DB2(IBM)是不是有人觉得老土了,但是现实就是还有很多系统在用,为什么呢?因为有些系统要切换数据库,估计要出大问题。

互联网公司反而在这方面投入不高,那就用像MySQL这种开源的,最先MySQL被SUN公司收购了,现在SUN又被Oracle收购了,所以还是Oracle旗下的。

Oracle之所以这么强势,就是因为其产品的稳定性,尤其是金融类机构,一点数据问题都不能出,否则你银行里只有100块,花出去了101块,这个问题就大了。你可以想下,几十年,遍布全球的金融类机构,大部分只敢用Oracle,就是因为产品稳定。而且这么长时间的技术积累,问题解决经验,这个真的不是说自研就解决的。

伴随着云服务的大趋势,几个主要的云服务提供商,亚马逊、阿里、腾讯都在发力数据库,像淘宝、微信这种大的国内应用,本身必然会要求其数据库团队越来越强大。

OceanBase其实也在慢慢的搬运Oracle的客户,但是这个急不得。其实在市场定位上,国内的大量互联网公司并没有使用Oracle,因为太贵了。所以这部分客户才是OceanBase的主要目标。

Oracle代表的是云服务以前的顶峰,而且目前看想替换不是几年的事情。新的OceanBase伴随着云服务的扩展,必然一步步的能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阿里云发展必然能带动OceanBase的快速发展。

慢慢来吧,数据要的是稳定。

第一,oceanbase是否比Oracle强并不能完全肯定,Oracle这么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生态,让大多数人熟悉了他那一套,oceanbase应该说在一些场景下比Oracle强,尤其分布式方面,因为他这方面在自身业务驱动下更加突出。

第二,Oracle的客户基本上是规模型企业,且一般用于核心业务系统上,切换成本很大,风险很大,做这样的决策是非常困难的。

第三,人才培养没有那么快,切换oceanbase没有多少人会,培训学习和运营管理都需要时间

第四,阿里发展重心不是这种产品销售模式,Oracle这种模式需要大量的营销团队和服务支持团队

第五,阿里时机还未到,先通过云服务不断发展客户完善产品,后期根据自身的发展策略可能会决定面向客户销售

银行 金融 政府等行业是不会去尝试新技术的 他们要的是稳定 可靠 打个比方 银行每天流水 1个亿 用新系统 花钱了 而且出了问题 损失了 谁负责?!花钱不讨好!银行也不差那点软件版权费!

应用场景差别很大,分布式系统维护成本很高。这和外国宁愿买二手F16,也不愿意采购歼10一样,更何况,OB确实还不如Oracle。

但是现阶段贸易战,已经消除了Oracle的空间,正是OB等系统的机会

如你所愿。

oceanbase最近独立运营了,开始发力推广。先把TPC-C基准测试排名达到世界第一。(第二也是自己,这次是二刷)

然后最近刚刚开源。把300万核心代码都开源出来。大家可到github上查看。

金融领域继续发力。和合作伙伴一起做去O。尽量能兼容Oracle,让客户无损切换到oceanbase上来。

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企业都能用上国产高性能数据库。

大家为什么都说说OceanBase4.0开启了国产数据库新的里程碑?

OceanBase 4.0重新审视数据库与分布式系统两个领域最基础的设计,全新推出业内首个单机分布式一体化架构。在单机部署时,自适应日志流技术将只触发一个日志流,用户操作不需要分布式事务,不损失性能。需要分布式部署时,自适应日志流技术将会为每台机器触发专属的日志流。实现多机性能自动扩展。可以说OceanBase 4.0打破了分布式技术的不可能,实现了首个单机分布式体化架构,真正做到可以像单机数据库一样使用。

针对这一现状,有这么一群人从开始放弃了在互联网大厂的高薪工作,历经十余年在分布式数据库的深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从0到1开创原生分布式数据库,坚持自主研发,坚持长期主义,坚持开放,从根本上去解决海量数据管理的问题。历经12年时间,OceanBase4.0通过海量的业务场景打磨,产品不断选代,使用成本得到极大降低,部署更加便捷。OceanBase4.0开启了国产数据库新的里程碑。可单机可分布,可大可小,跟火影忍者一样,可合体可分散。

一、十年积累,厚积薄发:OceanBase发展回顾

在科技互联网时代,芯片和操作系统是大家熟知的技术高峰,而数据库由于概念难懂,大众对其认知并不深刻。实际上数据库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到银行要存放所有客户的信息,小到我们身边的一个小超市要存储每件商品的信息,这些都离不开数据库在背后作为支撑。然而,国内企业的数据库大多数都是采用国外的Oracle和IBM的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仅Oracle一家在全球市场占据了超过50%的份额。根据科技日报发布的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35项技术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名列其中,由此可见数据库也是我国亟待解决得“卡脖子”技术之一。

二、曾经的分布式。是为了处理海量业务场景应运而生

面对当今数据爆炸的时代,数据库是实现海量数据管理最核心的底座。以OceanBase为代表的分布式数据库的应运而生有着其强大的时代背景。首先是数据需求鼓励升级,移动支付和大数据带来的数据体量增长和数据形态变化,要求数据库底层能够处理选代升级的新技术。随着国内信息终端规模的扩大和网上购物的高覆盖率给数据库发展提供了沃土,反过来要求数据库具备处理海量业务的能力。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各监管机构、政策制定方均重点布局针对数据库分布式转型、应用创新战略重点行业用户逐步增强数据库应用创新意识,防范潜在安全风险,这进一步标志着分布式数据库的产业持续壮大。

三、而现如今的单机分布式一体化架构,引领行业发展

一个产品雄厚的技术实力是必不可少的支撑,但是最终还是要面向客户需求的。Oceanbase4.0真正实现在单机性能、灵活性,成本和故障恢复等方面全面的突破。可以说OceanBase4.0开启了国产数据库新的里程碑。可单机部署,可分布,可大可小,可扩容可缩容

一个产品雄厚的技术实力是必不可少的支撑,但是最终还是要面向客户需求的。我们国家的一大特点就是中小企业特比多。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可单机可分布,可大可小,可合体可分散的特性就非常便于中小企业的灵活部署。在以往使用传统分布式数据库为实现分布式特性,往往付出很多额外的代价,使得业务在仅需要单机部署时,功能和性能大打折扣。典型场景如在业务修改的数据仅涉及到单机时,仍需要付出分布式事务的开销,导致整体性能低下。或无法支持大事务,业务使用场景受限等。

与oracle等国外数据库相比,没有大的技术创新,也不会出现弯道技术上的超车。 最大的贡献:越来越普遍。 不要小看“一般”这个词,它代表了一个公司的技术能力、质量体系、服务能力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也可以逐步服务于各行业的一些核心业务。 综上所述,这个领域的中国人在路上。 从技术上讲,这并不意味着国产数据库一定落后很多。 国内数据库的重点是先服务国内重要客户,先蚕食国外数据库的市场,从而拥有主动权和话语权。 现在是什么阶段,就像过去一样,国产手机正在逐渐赶超国外手机厂商。 现在,你可以先用小米一代。 来日本久一点吧。

在成本上比传统数据库低50-70%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替换成本近年来数字经济迅猛发展,中小企业更加迫切的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如何降低数字化进程中的成本,不仅是中小企业考虑的重要问题,也是OceanBase力求达到的目的。基于LSM-Tree的高压缩引擎,OceanBase 4.0实现存储成本降低70%-90%;以支付宝为例,用OceanBase原生分布式数据库替代Oracle数据库之后,单副本数据可以做到Oracle的1/7,其计算资源投入也降低为原来的1/12,相比Oracle,仅存储一项,相比Oracle节省存储成本约20亿元,相当于每账户成本节省了90%。

首次将故障恢复时间从30秒降低到8秒现在的数据中心对业务的连续性有苛刻要求,但是故障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发生了故障就需要启动备份机制,确保业务的连续性。OceanBase4.0首次实现了RTO<8s,真正将故障恢复时间从分钟级(30s)降低到秒级(8s),帮助业务系统更快恢复,最大程度减少业务影响,给业务带来持续可用的能力。

oceanbase不支持哪种级别

为了保证系统并发性能,OceanBase暂时不支持更高的隔离级别。OceanBase跟Oracle和MySQL一样,都属于关系数据库,不过OceanBase是一款基于分布式架构的关系数据库,还是一款原生的分布式数据库,并不是分库分表中间件架构的数据库,是由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自主研发、完全不依赖于任何开源项目的数据库产品。2019年OceanBase得到海外权威机构TPC-C认证,测试结果超过6088万tpmC,登上行业性能榜首,是Oracle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