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不迁怒不贰过”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下面我们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不迁怒不贰过”的意思和出处。
“不迁怒,不贰过”的意思是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其中“不迁怒”指的是不移怒气,“贰”指的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过”指的是过错。
“不迁怒,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篇的一句话,原文是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不迁怒,不贰过”可以说是一个人难以企及的修养,人们总说吃一堑,长一智,可是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人并不少,看似简单很容易做到的一句话其实很难做到。
在现实的工作、生活里,难免有遭遇挫折、困难、失败、受批评的时候,我们不可将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
不迁怒不贰过是什么意思?
“不迁怒,不贰过”说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该句意思是:不会把愤怒发泄到别人的身上,同样的错误,也不会犯第二次,出自《论语,雍也》。
赏析:
“不迁怒,不贰过”,可以说是一个人难以企及的修养。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不让火气继续冒上去。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这更是难上加难。人们总说吃一堑,长一智,可是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人少吗?看似简单很容易做到的一句话,可是仔细想一想,我们真的人人能做到吗?即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原文: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时,头发全都白了,过早死去了。孔子为颜回的死哭得非常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弟子们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弟子哪一个算得最喜欢学习?”孔子回答:“我有叫颜回的学生爱好学习,他从来都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但他不幸早死,颜回死了,我就没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①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②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③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41岁。④亡:同“无”。
扩展资料:
颜回简介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人,居陋巷(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内的陋巷街,颜庙所在之地)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儒客大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颜回聪敏过人,虚心好学,使他较早地体认到孔子学说的精深博大,他对孔子的尊敬已超出一般弟子的尊师之情。他以尊崇千古圣哲之情尊崇孔子,其亲若父与子。
不迁怒不贰过的意思是什么?
“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好,不要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好,不要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是孔子说的一句话,即当我有了怒气的时候,不让这个怒气登高,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扩展资料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遵循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不迁怒不贰过的意思
不迁怒,不贰过的翻译:不迁怒他人,不会再犯同样的过错。不迁怒,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篇》,原文为:有颜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在这句话中,孔子对其得意门生颜回表示赞赏,也表现出孔子对君子德行的极高要求。
不迁怒不贰过的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①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②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③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41岁。④亡:同无。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