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3月30日消息,中国首家商用卫星工厂——“九天微星唐山卫星工厂”在淘宝开设了“中国航天太空上新”店铺,正式销售三款民用卫星,打破了航天卫星只在政府或者军方领域使用的局面。消费者可以直接在淘宝上下单购买这些卫星,价格最低为200万元,最贵的则达到了3000万。其中,太空拍照服务备受消费者青睐,这个个性化服务的实现离不开九天微星的自拍载荷。

据介绍,自拍载荷是一款成熟的货架产品,包括控制器、显示屏、自拍杆、自拍相机、电缆等部件。显示屏安装于卫星表面,自拍相机设置于显示屏后上方,卫星进入太空后,接收来自地面测控站发送的用户图像信息,显示屏将显示用户上传的图像画面,以地球或太空为背景拍摄全球独一无二的太空自拍照。当卫星再次经过地面测控站上空时将自拍照下发至地面,再转发至用户手中。

此外,卫星工厂还推出了一颗太空班车系列200Kg级卫星,这款卫星可以支持一星多用,综合承载遥感、通信、导航载荷和科学探测载荷,支持多载荷协同作业,降低了用户的研制和发射成本。据本站了解,这款卫星可以通过一星多载荷搭载卫星班车化发射的模式,实现多载荷共享卫星平台资源,提高卫星平台资源利用率。

值得一提的是,罗永浩将于明天在淘宝直播间售卖商用卫星,这将会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商业活动。九天微星的产品线丰富了航天卫星的使用场景,同时也推动了卫星工业的发展。

北斗卫星手表的诞生历程

2011年1月18日,第一只北斗卫星手表诞生。2011年4月28日,北斗卫星手表通过总参谋部测绘局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公司联合主办的技术鉴定会鉴定。2011年5月09日,北斗卫星手表在上海世博会正式亮相。2011年5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军用北斗卫星手表作了相关报道。2011年5月28日,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对军用北斗卫星手表作了相关报道。2011年9月20日,北斗卫星手表正式进入民用市场销售。2012年6月28日,北斗卫星手表首次亮相中国(深圳)国际钟表展览会。2012年12月31日,北斗卫星手表荣膺CCTV-2“环球十大新锐科技“。

2013年5月15日,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成果展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北斗卫星手表受邀参加了此次卫星导航学术交流展会。

2013年6月27日--30日,第24届中国国际钟表展览会上,天奥电子携北斗手表最新产品在本次展会上隆重登场,北斗家族的其他系列产品集中展示精彩纷呈,将“品质、科技和时尚”的理念完美呈现。

9月25日 ,亮相2013年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暨展览会

10月15日 ,我国第二代北斗手表亮相科博会。第二代在外形设计上更加美观,整个产品更加轻薄,功能更加齐全。它不仅包含了国外卫星手表普遍具备的自动校时、定位等功能,还具备了高度计、指南针、气压计等更加全面的功能。

“北斗卫星手表”在研发之初,就是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要求量身定做的,是为了配合2010年开始正式执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标准时间管理规定》。经过一年多的精心设计和试验,成都天奥终于把手表机芯、卫星接收模组,能连续使用三个月的充电锂电池,手表指针和数字显示屏,等等众多部件,统统压缩进了一块直径47毫米、厚度17毫米的表壳里,锤炼出这款独一无二的军用手表。

“北斗卫星手表”已经通过总参测绘导航局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公司的联合鉴定,是唯一一款“军用标准时间表”。精油压模具加工制造的表盘,钛合金的表圈、按键等,不锈钢表盖,上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标准时间表”,“总参谋部测绘导航局监制”,是军方唯一认可的军用手表。 2011年1月18日,第一只北斗卫星手表诞生。它采用卫星定位系统授时,与我国“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时时联动,时间精度控制在0.1秒之内。从此,这部宏大的时间简史进入了精准计时新纪元。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我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三颗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分、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在工作中,北斗一号卫星定位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的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和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处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号发送给用户,从而达到准确计时。这也意味着人类对于自然的感知征服又迈进了一大步。

除了系统上的革新,北斗卫星手表还具备创新的技术措施和制作工艺,进一步保证了计时的及时准确。

首先北斗采用自有的快速授时专利技术,将原来一次的北斗授时时间由30-40秒缩短到8秒钟左右。另外,北斗还具有高精度授时的专利技术,在保证北斗手表高精度的情况下,减少了接收卫星的授时时间次数,提高了效率。

在接收系统上,北斗也匠心独运。工程技术人员采用创新思维,利用共型天线的设计思路,开发出了北斗独特的接收系统,一方面减小了北斗接收天线的尺寸,另一方面将天线周围的金属影响减到最低,确保了北斗接收天线性能指标,满足了北斗卫星手表的要求。

同时,“双显同步追针机芯”也为北斗的出彩锦上添花。这是一种混合数码及机械动力机芯,每颗零件的精度最大公差只有0.007MM,即是1/10条发丝的大小。其原理是通过设定数字显示时间,其内置指针式微型马达机芯起动自动同步追针功能,从而达到人性化高智能及准确的目的。可以说,这是北斗卫星手表一颗强大的内“芯”。

卫星手表是一种高科技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其中包含了最尖端的微电子技术,具备卫星手表研发能力的国家屈指可数。

我国第一枚卫星到“神九”、“天宫一号”等历次重大航天工程、军事项目、社会活动,均采用了天奥电子公司的时间同步系统。因此,北斗卫星手表比起外国产品,不仅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适合我国使用,在功能上还有超过他国同类手表的地方。有自动调校时间、接收信号、与标准时间建立联系的功能。 北斗卫星手表具备三个独有的特点。

第一,与他国同类产品使用GPS不同,北斗卫星手表是通过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授时。北斗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导航系统,功能上不逊于GPS,而且自主技术不受制于人,毕竟像GPS这种军民两用的卫星导航系统,在一些情况下,美国会关闭一些地区的服务,给人们造成不便,而北斗卫星是咱们中国人自己的,不会存在这类问题。

第二,像外国的卫星手表虽然可以通过卫星授时,但往往不具备定位功能,而北斗卫星手表,可以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全面利用北斗导航卫星带来的优势。

第三,北斗卫星手表是世界同类产品中功能最多,最全的产品。外国的卫星手表通常只具备自动校时、光动能、太阳能等基本时间显示功能,而北斗手表则具备世界时、高度计、指南针、温度计、气压计、计时、倒计时、响闹功能,可见功能非常之全面。北斗卫星手表也由此被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标准时间表”,也是中国军方唯一认可的中国军表。

“吉林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套自主研发的商用遥感卫星组吗?

“吉林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套自主研发的商用遥感卫星组。它不仅“站”得高、“看”得远,而且“视力”非常好。去年11月21日,“吉林一号”“一箭三星”成功发射3颗视频卫星,之后仅仅9个小时,它们就从距离地球50万米的高空中传回首幅影像。“吉林一号”的厉害之处到底在哪?近日,记者来到卫星科研团队所在的长光卫星公司进行了探访。

上午9点,是一周前就订下的例会。距离会议开始还有一点时间,钟兴拿起手机,调看远在50万米外的卫星的参数:“在轨测试一般都会达到几个月,但是我们现在通过优化流程在一到两个月就能完成。”

钟兴是“吉林一号”卫星型号总师。和记者此前想象不同,拿着这么普通的一部手机,难道就能监测那么高大上的卫星?面对记者的疑问,钟兴笑着解释说,虽然他们做的是“天上的事”,但其实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电脑上完成,而这部手机里有个软件,就是专门用来监测卫星工作状态的:“(手机震动声音)它只有飞过来才有遥测,我手机一震动,然后我就可以在手机上看。这些终端全都是我们自己开发的。”

“吉林一号”这双“天空之眼”,主要为政府部门、行业用户提供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钟兴笑着说,他们能服务的客户可比马云还要多,是全球70亿人。就拿去年11月份刚刚升空的三颗视频卫星来说,除了拍摄光学意义上的影片,它们还能记录植物的光谱信息。这项技术将在农业、林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目前“吉林一号”已有8颗卫星在轨,三颗刚发射的卫星正在调试中。钟兴说:“卫星过来的时候(我们会)告诉卫星(你该干啥),卫星就该干啥干啥去了。(笑声)等它再回来的时候我们就会收到它拍回来的数据,并且又会有新的任务给它,就是这么一个循环往复……”

工作人员:“你好,这是报告。”

钟兴:“行行行,好的。我们是一边发射卫星,一边在不断的研制卫星。”

送来的是卫星后续型号的相机设计报告,十分钟后的会议就将讨论其中的一项短波红外遥感技术。钟兴说,新技术将用在今年发射的卫星中,到时候,“吉林一号”不仅可以对农作物进行分类,还可以对农作物健康作出准确的判断。钟兴所在的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今年还将再发射十颗卫星,这意味着“吉林一号”进入密集发射期。按照计划,到2020年,“吉林一号”在轨卫星将有60颗。

谈到未来,钟兴颇有信心,他说十年之后,民用卫星领域,全世界最好的光学遥感卫星将诞生在中国:“全世界没有,这个就我们。我觉得通过十年左右的时间,我们长光卫星应该能够拍胸脯说我能够去做这样的卫星。”

卫星工厂的亮点和突出问题有哪些

卫星工厂的亮点和突出问题有如下:

1、卫星工厂的亮点产业带动,助力乡村振兴,企业落户。持续增加集体收入,带动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

2、卫星工厂的突出问题有面临挑战。是制造数量多的航天器,占据商业航天主导地位。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