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3月27日消息,近日有网友在国内短视频平台上传了一段在杭州偶遇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视频。视频中马云乘坐一辆考斯特汽车,同时有媒体报道称车内还有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以及蚂蚁集团执行副总裁邵晓锋。

马云现身云谷学校,并与校园长们讨论了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对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的话题。他指出,工业时代是知识驱动,而数字时代则是智慧驱动,是领导力、担当力、责任的竞争,是独立思考的竞争。同时,马云也提到了人工智能对教育所带来的挑战,并表示ChatGPT等技术只是AI时代的开始。据本站了解,他认为我们应该用人工智能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被人工智能所控制,虽然人的体力、脑力比不过机器,但机器只有“芯“,而人有“心”。

马云在讲话中还强调了数字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他认为数字时代需要的是具有独立思考、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才。在马云看来,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数字时代中有所作为。他同时表示,要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担当和承担责任的人才,这也是数字时代对人才的重要需求之一。

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为什么马云会表示:“我不喜欢AI被称为人工智能,我称它为阿里巴巴智能”?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云和马斯克首次现场对话,提及AI时,马斯克称,在中文里AI是不是指的是爱这个意思。马云称,我不喜欢AI被称为人工智能,我称它为阿里巴巴智能。

AI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项目,即便是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那么对于AI这个命名,大佬们都有着自己的开发,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提到AI时,马斯克问及在中文里AI是不是指的是爱这个意思?马云则表示,我不喜欢AI被称为人工智能,我称它为阿里巴巴智能。

对于AI的理解,马斯克称,我看到AI研究人员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假定他们很聪明,实际上和AI相比不见得如此,他们觉得机器不会比人聪明,实际上机器很有可能比人聪明得多。

马云称,大家在地球花非常多的时间,不管人类文明多久,一百万年,五十万年,但是每个人在地球上最多一百年的生命,我们不可能把未来所有问题都解决,但是我们必须对未来负责。我们要很关注现在的生活怎么能够更好。如果通过AI、通过人工智能,人类能更好理解自己的话,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提升世界。

在我的公司里面,有秩序、有逻辑的事情,机器总是能够做得很好,没有秩序或者逻辑,人类可以做得很好。你爱某些人基本没有理由,但如果恨一个人就有逻辑了,在这上面,AI可以做得很好。

马云说“我不喜欢AI被称为人工智能,我称它为阿里巴巴智能”,那么“阿里巴巴智能”是什么?

起始于云计算 面向智能化纵观阿里整体业务,大致可分为五大板块:核心商业、支付和金融、云计算、物流及大文娱。其中,云计算属电商之外的“强项”之一,市场份额全球前三。2017年12月20日,在阿里云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阿里提出“产业AI”布局,即以阿里云为基础,从家居、零售、出行、金融、智能城市、智能工业6大方面展开产业布局,从视觉、语音、算法到芯片构建立体合作伙伴生态。云计算是阿里AI布局的基础,也是起点。创立于2009年的阿里云,定位于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开发者和政府机构提供服务。其实早在2018年,阿里就确定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决定自主研发大规模

分布式计算操作系统“飞天”。同年,飞天团队正式组建,第二年,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0年,阿里云对外公测,2011年,阿里云官网上线,开始大规模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如今,阿里云主要以在线公共服务的方式,为企业、开发者和政府机构等提供计算和数据处理服务。战略的延伸和发展,目标是构建数字经济时代面向全社会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化技术基础设施。”张勇提到,胡晓明在过去四年为阿里云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让阿里云的技术梦想和商业梦想得到融合和实现。达摩院成AI技术输出口阿里云推出之后,已然成为AI技术落地

的重要场景,并逐渐走向商业化。其中,以AI视觉技术为核心的“城市大脑”,便是一个基于云计算的重要场景。2016年,阿里云启动城市大脑,推出人工智能ET(人工智能系统),基于阿里云计算能力,ET具备了智能语音交互、图像/视频识别、交通预测、情感分析等多项核心技能,同时具备多维感知、全局洞察、实时决策等能力。比如,2016年,阿里云人工智能ET基于神经网络、社会计算、情绪感知等原理,成功预测《我是歌手》冠军。如今,阿里云人工智

能ET已经在农业、现代工业、环境、医疗、智慧城市数据领域开展布局并落地,用AI帮助企业走向智能化。除了云计算的布局,2017年,阿里还宣布成立达摩院,致力于开发基础科学、颠覆性技术,旗下设5大领域14个实验室,其中就包括主攻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智能实验室。

AI超越人类大脑,或许是场“别有用心者”的骗局

谷歌、微软、苹果、特斯拉、百度、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企业,以及纳德拉、马斯克、扎克伯格、马云等互联网大佬,近年来一直都对人工智能——AI非常上心。在众多场合对AI给予了或肯定,或恐惧的评价。但无论观点如何,AI成为研发热门方向已经毋庸置疑。而在舆论中,AI也被塑造成为未来无所不能,乃至超越人脑且有智慧的强大智慧生命体。

但事实上,AI其实仅仅按程序设定的一段更为特殊复杂的程序,它只会按照设定的偏好和功能,凭借强大的基础性能去完成“猜测”。让人们误解其为一个“有思考”的智能大脑,并相信其“所说”的人,或许别有动机。比如,它可能帮你更方便地购物,也可能会别有用心地帮你筛选一些对“厂商”有利的商品。或许,这也是企业着力发展AI的原因——利益至上。

物理规则决定:机器永远不会思考

前段时间,阿尔法狗化身的master横扫整个围棋圈引来广泛关注。即使是对围棋不甚了了的吃瓜群众,也对人工智能产生极大兴趣。不断有人将阿尔法狗“神化”,认为AI就是科技、互联网行业的出路,能够彻底改变社会发展进程。有人还认为AI将会取代人类的工作,让人类陷入无所事事的状态。而另外一种言论也甚嚣尘上:将AI付诸于机器身上,会让其自主思考,并产生智慧,进而超越人类大脑。

但事实上,相比人类大脑的复杂性,AI只是照搬神经元的运行,依靠强大的性能和计算能力去按部就班地不断进行演算。也就是说,AI能做的,就是在特定的模型下,设定一个目标函数,让其不断尝试,最终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但其实,就连AI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机器永远不会思考,永远不可能有自我意识,这是由物理规则决定的。最牛X的科学家、开发者也无法去创造一个像人一样思考的机器。所以,害怕有了AI的机器就会毁灭人类,实在是想地有点多。

AI能带来社会、商业价值,却也容易被控制

虽然AI不能像人类一样有智慧和主动思考的意识,但在某些特定方面和领域,AI变为工具后,能够带来极大的社会和商业价值。变成工具后,AI带来的最大帮助是提高效率,帮助人们完成依靠人力所做不到的事情,让工作、生活变得更简单、便捷。

比如依靠传统的人工审核,银行的贷款流程既繁琐又浪费时间。而通过专业的AI,能够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快速分析,最大化地简化程序,甚至将时间压缩至几秒钟。比如特斯拉工厂里全部采用自动化机器人,此外还有无人驾驶中必不可少的AI……只要充分在社会各个行业充分利用AI的高效,必然能带来社会的极大进步。

但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因为AI极其强大,又没有自己的情感,因此很容易被控制。而一旦被别有用心者控制,会给大众带来一定的影响。正如引言中提到的那样,AI能够帮助人们更方便地购物,也可能会别有用心地筛选一些对“厂商”有利的商品。关键是大众还会认为其是真正地独立思考,而不是被控制地思考。很多企业也正是看到AI潜在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才一窝蜂地在AI上发力。

这个时代需要理性思考,不要被牵着鼻子走

知名英剧《黑镜》第二季的第三集《沃多时刻》,讲的就是一个只会说黄色段子、嘲讽政客的卡通熊“沃多”,因机缘巧合参与竞选的事。人们喜欢它,是因为“沃多”不像其他政客那样有心机,比较单纯。但实际上,“沃多”还是被财阀和高层政客所控制,成为他们宣传政治思想,或是给App、商品做广告的可爱宠物而已。

从这个角度看,“沃多”与AI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看似是独立的,其实已经从源头上被控制,成为盈利的工具。因此,在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盲从,最缺的就是理性思考。盲从很容易,做个乐天派即可。而有独立且理性的思考方式,却非常困难,不是特立独行地有个性即可,而是要真正沉下心去思考。总之,别被花花世界牵着鼻子走就好。(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