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3月27日消息,日系豪华品牌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出现了下滑。数据显示,2022年其总销量相比2021年下降了16%,今年1-2月份更是出现了36%的滑坡。而同期其他品牌,如宝马则达到了150%的正增长。

此次下滑背后原因复杂。首先,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快速崛起,让他们更为注重价格而非品牌。同时,对于常年加价的销售策略,很多人已经开始深恶痛绝,雷克萨斯自然也难以幸免。

去年雷克萨斯的一系列负面新闻也对其形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据本站了解,就在2021年8月份,一辆价格超过百万元的雷克萨斯LM因车门自动解锁失效在高速公路起火,导致伤亡事件。这一事件直接导致消费者对于雷克萨斯品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了质疑。

除此之外,随着中国市场豪华车品牌的日益增多,雷克萨斯的市场份额也受到了挤压。竞争对手奔驰、宝马、奥迪等也在加大其产品线的拓展和营销力度,新兴品牌如特斯拉和蔚来也在年轻、技术型消费者中赢得了市场份额。

雷克萨斯“慌”了!连续两月销量腰斩,背后原因竟是这些?

引言 | 电动化、智能化和年轻化

最近,丰田的大转身惊到了大家。

9月22日,丰田章男在日本 汽车 工业协会的一次会议表示,如果贸然推动电动化将会让日本 汽车 业受到严重冲击,未来 汽车 产业可能将有超500万员工面临失业危机。

12月14日,丰田 汽车 举行了一场电动车战略发布会。丰田章男携16款新能源车型与公众见面,并表示:到2030年将推出30款电动 汽车 (纯电动、插电式混动、氢燃料以及普通混合动力);同时, 雷克萨斯品牌届时将转为一个纯电品牌

时隔不到半年之久,丰田的大转身实在令人措不及防,这也说明它开始“慌”了!原因大概与雷克萨斯在华的销量有关。

11月豪华车数据出炉,雷克萨斯再一次“腰斩”:销量12,366辆,同比下滑50.9%。而这是它连续第二个月“腰斩”。它10月销量同比下滑59.0%至8,642辆,更是跌出了二线豪华品牌阵营。

一次是偶然,两次是巧合,三次是规律。

雷克萨斯销量下滑是必然事件。诚然“缺芯”是它销量暴跌的主要原因,但它两月跌幅都在榜单首位,想必除了“缺芯”以外还有其它原因吧?

简单说,它背离了当下 汽车 的三大主流趋势: 电动化、智能化和年轻化

一、电动化

在豪华车市场中,BBA一向有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而它的统治力却在被逐渐削弱。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数据来看,它的市占率由71.4%跌到了51.9%, 跌了近20个百分点 ,低谷时更是跌至45.8%。

它丢失的市场被谁蚕食了?新能源车。

豪华车市中,新能源车的市占率上升明显:从2020年初的3.3%升到了如今的22.8%,不到两年 飙升近20个百分点 ,高峰时更是达到25.1%。这与BBA丢失的份额相当的吻合。

从走势图来看,两者呈现高度的「镜面关系」:你升我降,你跌我涨。

这说明:电动化时代已呼啸而至,带电则生,无电则败。

作为例证,11月豪华品牌前十中有了3家电动车品牌,其中,对BBA冲击最大的当属电动车的先锋——特斯拉。

这家新势力的鼻祖,11月销量已经达到奥迪的73%,12月超过奥迪将是大概率事件。其实在9月豪华车排行榜中,特斯拉就以5.2万的销量超过奔驰、奥迪,升到了第二位,一时震惊四座。

另两家中国新势力也不甘势弱:蔚来逼近雷克萨斯、理想超过沃尔沃。要知道,它们才成立六七年时间,而如今却在销量上要超过90多年的世界级品牌了。

由此可见,「电动化」,带来的是对 汽车 定义的深刻变革。

BBA三者中,宝马的新能源车相对最成功,也是11月新能源上险数Top 20中,唯一上榜的传统豪华品牌。这也让它在整个豪华品牌中仍能独占鳌头。

连强势如BBA者,都无法阻挡电动化的大趋势,何况二线的雷克萨斯?

雷克萨斯ES入门版0-100km/h加速10秒开外,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个小例子,折射了这个品牌与电动车的趋势渐行渐远。

二、智能化

传统豪华已经被「智能化」代替。11月销量排名第一的豪华车型是Model Y,2.3万辆的成绩比亚军多出了50%。

Model 3超A4L、HS5超Q5L、理想ONE超GLC......

如果我们简单粗暴的比智能化,可以通俗的看一下中控屏的尺寸。领先的车型,一般都拥有更大的屏幕。Model Y是15寸,HS5是双12.3寸联屏,理想ONE的四联屏尺寸高达50.9寸。

虽然说屏幕不一定100%反映更智能,但屏幕小了肯定不太智能。

比如,雷克萨斯的智能化一直比较落后。畅销车型ES的中控屏只有8寸,不如主流的自主品牌车。相应的,它的辅助驾驶水平一直形同鸡肋。

屏幕是硬件,它是软件实力的一个窗口。小屏幕也证明了它在软件上的不自信。而软件实力,则是智能化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丰田系包括雷克萨斯用小屏,就是一种力求少出错的思维。因为更多电子产品会降低可靠性排名,影响多年铸就的金字招牌。

但是时代变了。

特斯拉的大屏卡顿、黑屏、甚至召回芯片(当然这是需要改进的),但仍然改变了年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大屏背后的Autopilot和OTA,已经成了业内追赶的圣经。

当然,还有车机的易用性、人机对话的人性化,这是中国品牌,特别是新势力的强项。这一点上,几乎所有国外的豪华品牌都不堪一击,完全没有可比性。

蔚来还创造出了NOMI这一拟人化互动形象,都是智能化的一个体现。

还有重要一点:辅助驾驶。

宝马的ADAS水平是BBA中一直比较领先的,比如在Euro NCAP 2021年辅助驾驶测试中,宝马iX3拿到了唯一的Very Good。所以它的销量一直霸占首位,又一次得到印证。

同理,整个福特的ADAS水平近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顺势让度到了林肯身上。广州车展刚上市的林肯Z同时具备了高精地图和V2X,也折射出林肯的努力--回报是:它是所有国际传统豪华品牌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

而“智能不能”的雷克萨斯,则收获了所有豪华品牌中最大的降幅:-51%。

三、年轻化

豪华车数据有个明显的特征:BBA、雷克萨斯、沃尔沃等「传统豪华」销量都在下滑,而特斯拉、红旗、理想、蔚来为首的「新豪华」销量都在暴增。

原因是什么?

靠行政形象、豪华内饰、加价或减价,越来越难打动年轻消费者,他们更看重时代感、性能、 科技 感、极简体验等。传统豪华品牌的身份标签,逐渐被「追求自我」的新鲜感所蚕食,因此,现在的新豪华也有了新的定义。

「新豪华」定义可分两种:

一种是传统豪华蜕变成更年轻、更有时代感的豪华品牌,如红旗,林肯有这个趋势。它们在深挖传统豪华之道的同时,积极拥抱新 科技 ,同时定价相当有诚意,既不高举低落,更不坐地起价,符合年轻人直接爽快的个性。

第二种是新势力,它们带来的豪华不再是传统的真皮打孔、镀铬饰条、琳琅满目的宫殿感,而是更简洁、更智能、更梦幻的太空感,用 科技 代替了传统、用硅基代替了碳基,用直觉代替了说教,用里子代替了面子,用感性体验代替了物理堆砌,同时从理性角度讲让用户觉得占到了大便宜。

其实说到底,就是「年轻化」。

这里不是说新势力只适合年轻人购买, 而是说「年轻心态」 。有钱的中年大叔,只要心里仍然还有一个追风少年,还不拒绝新生事物,那么他完全有实力和意愿去购买电动车、智能车、年轻化的新势力车,还推荐亲友买。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5-2016中国豪华车品牌特性研究白皮书》显示,中国九大豪华品牌车主中,宝马车主平均年龄最小,雷克萨斯车主平均年龄最大。五年过去了,这情景估计没有太大变化。

所以,传统豪华品牌中降幅最小的是宝马,降幅最大的是雷克萨斯,一点也不冤枉啊。

「传统豪华」若不改变现状,那么被「新豪华」蚕食将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车聚小结

丰田一口气发了那么多电动车,你以为它是想学恒大吗?当然不是,它只是被逼上了悬崖:雷克萨斯在中国豪华市场的份额已经跌到了4%,在被理想超过的同时,很快就要被蔚来超过。

打败雷克萨斯的,不是凯迪拉克也不是沃尔沃,竟然是中国的新势力。好比打败诺基亚的,不是摩托罗拉也不是西门子,而是华为和小米。

更可怕的是,10月雷克萨斯甚至以不到一万辆的成绩被甩出了二线豪华。要知道,它 历史 最好排名是第4,曾是二线阵营当之无愧的大哥。如今排名第9,随时跌出十名之外。

它能不慌么?

丰田章男是个聪明的商人,打不过它,就加入它。一气之下让雷克萨斯在2030年直接就成一个纯电品牌。一个字:绝。

电动化、智能化、年轻化,不只是豪华车市场的一个趋势,也是整个世界 汽车 发展到今天这个节点的一个缩影。

2019销量下滑,一汽大众、雷克萨斯等车企逆势增长,靠的是什么?

和其它行业一样,刚刚过去的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的表现,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形容,那就是“我太难了”。仔细看,今年众家车企可以说是“七分寒、三分暖”,很多车企利润、销量齐下滑,但今年下半年,还是有很多车企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实现逆势增长,那一定是有真本事了。

都说成绩好的同学喜欢提前交卷,率先公布2019年度销量的几家车企,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他们有什么秘密武器,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呢?

一汽-大众

一汽-大众2019年全年销量达到2,129,976辆,高于去年同期的2,051,976辆,同比增长3.8%,夺冠基本成定局。

首先,一汽-大众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它的品牌战略。捷达、大众和奥迪三大品牌形成全新矩阵,使一汽-大众覆盖更广泛的细分市场。从今年的效果来看,大众品牌2019年销量达到1,398,088辆,奥迪同比增长4.2%至688,888辆,作为全新子品牌,捷达上市不足4个月就已经贡献了43,000辆销量。这种多品牌协同发展的趋势,还是值得其他车企思考借鉴的。

在SUV市场越来越细分的今天,一汽-大众另一大法宝便是优化SUV产品结构。虽然进入SUV领域时间相对较晚,但一汽-大众有进军SUV市场的实力和信心,多款新车的布局也体现了一汽-大众对消费者的满满诚意。“探歌+探岳+探影”的组合,进一步完善了销量结构,虽然相比竞争对手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在SUV市场上的份额还有所逊色,但随着未来中大型SUV的入局,一汽-大众或将在SUV上的布局形成反超。

一汽丰田

据数据显示,一汽丰田2019全年累计销量为73.8万辆,同比增长2%,市占率也随之提升至3.5%,高于2018年的3.2%市占率。一汽丰田能够在寒冬年实现正增长,得益于旗下产品的TNGA化。

具体来看,B+级的亚洲龙累计销量达到6.23辆,在11、12月连续两个月销量突破9000辆。在此前,合资车企曾也推出过一些B+级车型,但是能够获得好成绩的车型太少,甚至有的都淡出人们的视野。

除了亚洲龙,一汽丰田的另一拳头产品就是卡罗拉,历经十二代的卡罗拉,在如今看来,其压力不可为不大。在紧凑型细分市场,不仅有自主品牌帝豪等车型的围追,还有大众朗逸以及日产轩逸的堵截,更有“袍弟”雷凌的异军突起。值得一提的是,卡罗拉守住了压力。据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卡罗拉累计销量约为35.78万,占一汽丰田年度总销量的48%。

目前来看,一汽丰田旗下的主销车型均已TNGA化。如奕泽、亚洲龙、卡罗拉、卡罗拉双擎E+、RAV4荣放等等车型。预计今年,一汽丰田旗下的TNGA车型或将占据整体销量的90%。

雷克萨斯

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雷克萨斯就报来了喜讯。据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雷克萨斯在华累计销量突破20万辆,达到200,521辆,同比增长25%。其中,智·混动车型累计销量69,027辆,同比增长39.3%。2019年全年总销量与智·混动车型销量均创下在华销量历史新高。

雷克萨斯2019年整体销量超20万辆,实现同比25%的增长,也创下近三年来同比增长率的新高——2017年为22%、2018年为21%。

我觉得对雷克萨斯而言,2019年根本不是寒冬年,其不仅斩获20万年销量的成绩,更是累计突破百万销量的一年。不过,在2019年底,雷克萨斯收到一张8761万元的巨额罚单,这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一则关于丰田中国垄断案件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内容显示,由于旗下雷克萨斯品牌汽车销售存在价格垄断行为,丰田中国被判以罚款8761.3万元,并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

在国内,雷克萨斯加价购车已然不是什么秘密,它们利用国人对其旗下车型的喜爱,从而大做价格文章,这似乎与其宣传的匠心精神背道而驰。送给雷克萨斯一句话:“站得越高,摔得越惨”。

凯迪拉克

2019年全年,凯迪拉克实现销量212507辆,其中SUV车型表现较为突出,凯迪拉克XT5车型全年销量57317辆,凯迪拉克XT4车型销量47054辆,同比增长209.9%。

凯迪拉克CT5上市两个月的累计销量达6191辆;而中大型轿车CT6累计销量22637辆,同比增长31.4%。

不服于人们眼中的二线豪华品牌,凯迪拉克今年产品车型整体更为年轻运动化,剑指宝马3系、5系。着眼具体车型,由于ATS-L与XTS两款车型无法满足2019年7月1号起在部分地区实行的国六排放标准,从7月到11月,凯迪拉克在中型轿车市场处于真空期,直至全新车型CT5的上市。CT5上市两个月的累计销量达6191辆。而中大型轿车CT6则保持增长的势头,2019年累计销量22637辆,同比增长31.4%。

并且在国人追捧的SUV车型方面,在2019年7月推出的中大型SUV车型XT6累计销量为11053辆。而凯迪拉克旗下最畅销车型的头衔落在了XT5身上,XT5全年累计销量达57317辆。而XT4的销量表现同样可观,其2019年累计销量达47054辆。同比增长209.9%。其销量的上升直接抢占了BBA三大巨头的SUV市场份额,产品线完善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好感度。

奥迪

作为豪华品牌的奥迪在不久前也公布了其2019年的在华销售数据,全年销量达到688888辆,同比增长4.2%。并且奥迪官方宣布,2020年奥迪将有中期改款Q7、中期改款A4L、首款国产轿跑SUV Q3?Sportback、国产电动车e-tron等全新车型陆续上市。

国产车型方面,全新奥迪A6L、全新奥迪Q5L、奥迪A4L等主力车型依旧是总销售的主力军,带动国产车型全年交付首次超过63万辆。其中,全新奥迪A6L完成销量131185辆,全新奥迪Q5L完成销量138970辆,同比增长16.8%,奥迪A4L完成销量168473辆,同比增长2.3%。此外,三款A级车型奥迪A3、全新奥迪Q2L、全新奥迪Q3合计完成销量191971辆。

进口车型方面,全新奥迪Q8上市仅仅2个月,销量即突破了1500辆,即将迎来焕新的奥迪Q7,全年斩获销量15578辆。全新奥迪A8L全年销量为12428辆,同比增长21.6%;值得一提的是,奥迪开启电动化时代的宣言式车型——奥迪e-tron,虽然上市仅1个月,就已经展现出不俗的市场潜力。

总结:

最后不难发现规律,上面几家逆势上涨的车企,都是在长期发展中,持续深入了解细分市场需求,不断向着高端化迈进。虽然这场寒冬要求我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争夺销量才能活下来,但这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越是寒冬,越要韬光养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