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新技术和新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智慧机场建设正进入“快车道”。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ICT技术在机场建设、运营中加速普及;另一方面,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更是为智慧机场建设划出了重点。

所谓智慧机场,就是从机场全域协同运行、作业与服务能力、建造与运维水平等方面,推进机场航站楼服务智能化、飞行区保障少人无人化、旅客联程联运和货物多式联运的数字化,推动航班运行控制智能决策,提升协同保障能力,改进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

在这一趋势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以下称“西安机场”)作为我国十大机场之一,也在以三期扩建工程为契机,携手华为加快推动智慧机场建设,并由此全面提升西安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支撑“国际运输走廊”、“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助力打造“中国最佳中转机场”。

尤其对于正在建设中的西安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来说,从设计建设阶段就融入信息工程设计,不仅将加速业务、应用、数据、技术的融合,也将进一步助力智慧机场的建设。

向未来起飞

机场信息化建设仍存三大挑战

多年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一直在我国民航机场业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运输业务量连续多年快速增长。而在西安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完成后,西安机场将成为拥有2个航站区、4座航站楼、4条跑道,满足年旅客1.2亿人次、200万吨航空货运量需求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不过在西安机场传统工程建设中,在信息工程设计方面还面临许多先天性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首先,应用功能与业务细节的衔接:传统设计主要用软件功能框图来体现业务应用,但无法体现对业务流程活动细粒度的支撑。

其次,应用系统之间的衔接:传统设计由于业务细节不清,因而数据流向较为模糊,无法给系统建设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应用系统与技术平台之间的衔接:传统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考虑不足,对业务的协同性支撑不够。

而在西安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中,涉及系统数量超过80个,每个系统都有明确的工期要求。为此,西安机场亟需通过平台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为业务系统更好赋能。

从4A架构到“端到端”方案支撑信息化建设

在三期扩建工程建设中,西安机场为了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建设,解决在信息工程设计上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决定通过与华为合作,为智慧机场建设夯实底座。西安机场之所以选择与华为合作,与华为在智慧机场建设方面丰富的经验密不可分。

近年来,华为以云为基础,通过整合众多新ICT技术所构建的数字平台,已经成为智慧机场建设的数字底座;在此基础上,华为围绕机场“运控、安防、服务”三大业务领域,构建“出行一张脸”及“运行一张图”两大场景化解决方案,已经帮助多个机场提升了旅客出行体验和运营效率。

在西安机场三期的信息化建设中,就采用了华为提供的从4A架构梳理,到云平台、大数据建设,再到架构看护的端到端方案。

在4A架构梳理上,华为通过4A企业架构的科学方法,即业务架构(BA)、应用架构(AA)、信息架构(IA)和技术架构(TA),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对业务、应用、数据和技术平台进行全面梳理,可以帮助西安机场实现4A架构与业务需求的衔接、4A架构内部的衔接,以及4A架构与实施和看护的衔接。

在云平台建设上,华为通过HCS混合云解决方案的落地,为西安机场搭建一个高可用的私有云平台环境,提供丰富的IaaS(计算、网络、存储、安全)和PaaS(数据库、微服务、AI推理、总线、大数据等)服务,通过上云看护服务,支持业务系统全面上云。

在大数据建设上,华为提供的机场大数据解决方案,不仅帮助西安机场构建起一套数据治理体系,还通过一站式的大数据平台和数据治理工具为西安机场搭建起数据底座,并以数据服务、指标、算法、报表、可视化等多种方式对三期业务系统进行数据赋能。

在架构看护上,华为基于4A架构的梳理成果,制定架构看护遵从标准,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了西安机场三期系统建设。

从规划到落地智慧机场建设全面提速

作为一整套先进和成熟的信息化系统设计与建设方法,华为提出的4A架构,就是要从企业的业务架构(BA),解耦出对应的应用架构(AA),再翻译成信息架构(IA),最终落实到支撑的技术架构(TA)。

对于西安机场来说,4A架构基于智慧机场的建设目标,通过对业务、应用、数据、技术需求的全面梳理,不仅可以帮助西安机场实现业务全场景、数据驱动、应用全覆盖、数字化技术的目标,还能有效解决传统工程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三个衔接问题。

如果说4A架构帮助西安机场实现了业务架构和IT架构的融合,那么华为HCS混合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解决方案则为西安机场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为4A架构的落地奠定了技术基础。

从架构治理到底层的技术支撑,在华为的帮助下,西安机场正在加速打造数据驱动和智能决策的智慧机场。不仅如此,有了完善的架构和开放的技术底座,西安机场在更好地开展当下三期扩建工程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开展场景化应用创新,以提升机场的运营效率,并为旅客带来更加贴心的出行体验。

未来,西安机场将致力打造“三位一体的枢纽机场”。预计到2030年,西安机场将实现旅客吞吐量83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100万吨、年客机起降约59.4万架次。如今,西安机场通过与华为合作构建的4A架构和数字底座,无疑将为机场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8华为CEBIT(国际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展台发布了哪些机场智能运行ICT解决方案?

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2018国际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 2018)”期间,华为面向全球重磅发布新一代关键业务全闪存,并联合SAP发布全新TDI解决方案,与InfoVista联合发布SD-WAN开放生态合作,还包括意图驱动的CloudFabric云数据中心网解决方案和OceanConnect车联网平台等多项最新ICT解决方案,以及面向行业的智简网络解决方案和loT及AI新品等。其中智慧机场2.0解决方案,涵盖智慧机场运行可视化、安全可视化、服务可视化、机场物联网等多个方面,为全球机场客户提供云管端协同的一站式创新ICT平台,合力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机场。相对于智慧机场1.0主要方案“可视化地勤”,智慧机场2.0解决方案更加聚焦于智能视频监控、大数据+AI、物联网等技术的联动,打通机场各垂直业务系统的数据交互,带来更加智能高效的机场运营、响应更快捷的安防体系以及更加便捷舒适的旅客体验。

近年来,全球民航业蓬勃发展,航空客运量和航空公司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国际航协最新发布数据,航空客运需求2018年预计增长7.0%,客运总量预计达到43.6亿人次, 2018年全球航空公司净利润将达到338亿美元,全球航空旅行支出将增长10.4%,达到7940亿美元,民航业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权威报告显示,全球机场ICT投入主要受到包括旅客服务项目升级、出行安全、移动商务以及新技术驱动等因素的影响,逐渐进入到智能运营以及开发转型的数字化发展路径上。机场服务能力以及ICT环境愈发强调业务零中断、高可靠性以及高稳定性,这背后需要强大的ICT基础设施以及出色的解决方案支撑。

然而机场运营压力与日俱增,面临安全形势复杂、运行资源饱和、旅客满意度低等多重挑战:快速增长的运输业务量与运行保障能力不匹配的矛盾突出;服务过程缺乏及时准确地全面监控运行和保障资源状态,通信和生产指挥调度效率低下;机场是人群密集区域,而当前机场可视化安全管控操作复杂、效果差,亟待增强自身感应-分析-反应能力。不仅如此,旅客体验作为机场重要关注点,涉及到达机场、办理值机、办理行李托运、安检、候机、中转、行李提取等各个环节,如何为旅客提供端到端便捷、贴心、愉悦的出行体验也是智慧机场建设中的重点。

此次发布的华为智慧机场2.0解决方案,基于数字化协作、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 ICT 技术,重构机场的信息流,不仅在智慧机场的运营安全保障、机场移动化、运行效率、面向旅客及企业的服务质量等方面将带来显著效益,并且从候机楼安全,机坪作业到旅客体验进行机场业务全场景设计,贯穿机场航班流、旅客流的各个环节,华为智慧机场2.0解决方案通过全面态势感知、先进的安全功能和智能化的协同运行为旅客提供最具体验的机场服务。

运行可视化”让机场更加高效可视

机场运行效率关系到自身效益和服务水平,华为智慧机场2.0解决方案助力机场实现智能机位分配、智慧导航灯和可视化地勤,提升运行效率,降低航班周转时间。以智能机位分配为例,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配停机位,提升廊桥机位利用率,靠桥旅客率提升10%,将帮助乘客节省2300个小时/天。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导航方案,解决了传统导航灯无法实时监测和控制的问题,每年节约人工巡检成本1万小时*人以上,同时可以实现灯光导航,提高飞行器的跑滑效率和安全性。采用LTE和ICP技术的可视化地勤解决方案,实现3公里远距离的无线覆盖,一网一终端承载语音、数据和视频业务,地勤车辆实时监控,速度位置信息可视,使航班保障全流程可视,风险可控。

“安全可视化”:让机场更加精准智能

华为智慧机场2.0解决方案为机场量身打造全景视频监控、智能边界防护,实现机场安全可视。通过4K智能摄像终端,无源光网络快捷回传视频,在AOC可以轻松监控航班的起降全过程并自动追踪,实现无死角的超高清监控。通过物联网和智能视频监控联动,传感器触发的异常会经过智能视频监控自动分析,过滤掉无效的告警信息,误报率从99%降低到10%以内,从而实现从技防到智防。

“服务可视化”:为旅客带来全流程便捷品质

华为智慧机场服务可视化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生物识别等技术,协助机场打造极致的旅客服务体验。基于智能视频监控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安检和登机时, 旅客可以“刷脸”快速通过,在航显屏可以自动显示该旅客的航班信息和登机口导航图;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在行李托运、运输、提取全过程,可以实时查看行李状态和位置,防止行李丢失;Wi-Fi室内定位技术的引入,可以协助机场运营方快速统计旅客流量,实时调整安检通道开放状态,以便让旅客能快速通过安检。

华为企业BG交通系统部总裁刘仲恒表示:“华为从云管端三个层面,为机场提供端到端的ICT解决方案,提高机场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安全性,提升旅客的切身体验,这正是华为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同力打造全联接、智能化、人性化的智慧机场的价值所在。面向未来,华为将持续创新,并重点构建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和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建设面向未来的智慧机场。”

华为致力于成为航空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合作伙伴,已经为全球50多个机场、航空公司和空管部门提供了ICT服务,包括全球范围内超过15个年客流量在3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华为愿与机场和航空行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相互信赖,合作共赢,用创新改变未来。

国际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 2018于6月12日至15日在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举行,华为携手合作伙伴和客户展示诸多全新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共谱数字世界交响曲。会上,华为将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SDN等领域开展活动,分享最佳实践,这些技术都在当今数字化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深圳之后“第二城”:华为布局西安,剑指“每秒百亿亿次”

由华为参与建设, 规划算力比肩深圳「鹏城云脑」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落户西安。

科技 发展到当下,“人工智能”已是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并成为新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一。西安, 也是“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这个堪称“最强大脑”,它给我们带来什么?

落地: 全球领先的算力中心

综合相关报道: 西安,是深圳鹏城云脑外全国第二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

公开新闻显示,「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定位极高: “立足西安,依托秦创原,面向西北, 领先全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平台 。”建成后:

“将用于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矿山等多种应用场景,支撑 国家战略任务落地、促进经济与产业发展 融合。”

该中心分两期建设实施,这个 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平台 核心 算力 如何?

一期,为算力为 300PFLOPS FP16 (每秒30亿亿次)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二期,为高层产业研发中心。2025年,目标算力规模达 1000PFLOPS FP16 (每秒100亿亿次) 。

作为专业术语的“算力”,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 如果进行对比,深圳鹏城云脑II已成为世界最强的AI算力中心。

华为升腾计算业务总裁许映童表示:华为将 助力西安打造人工智能“一中心四平台”整体框架 ,通过建设集约化、统一化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实现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通过算力集群,赋能产业集群, 推动陕西人工智能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加速发展。

在已有各类超算中心情况下,“AI计算”能量在哪?

要知道,人工智能 (AI ) 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几乎涵盖了人类 社会 每个领域。 由华为与深圳鹏城实验室共建的“鹏城云脑”,走在世界的前列 。

发展: 它究竟多惊人?

那么,“鹏城云脑II”究竟有多强?

2020年10月运行的当年,已初展身手:接连夺得 IO500总排行榜、10节点排行榜两项冠军 和 AIPerf500的世界冠军 ,“冲击高性能计算领域最权威的全球性榜单”成为现实。

2021年7月1日,国际超级计算新一期排行榜中: “鹏城云脑II”再次刷新世界纪录,蝉联全系统输入输出和10节点规模系统两项世界冠军

“鹏城云脑II”,已成为 全球计算密度最高,训练速度最快的AI基础设施

尽管,传统超算和AI超算有所不同。但是,“鹏城云脑II”1000P的AI算力—— 每秒百亿亿次 ,也几乎堪称世界最强大的超级计算。

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2025年算力规划,将比肩深圳“鹏城云脑II” ——相当于50万台高性能PC算力之和:

24小时内,能处理 100亿 张图像,

1千万小时 语音 (40万天)

1万天 (27年) 自动驾驶数据等;

面对有 20万颗 星星的星空图,

一位天文学家,定位需耗费 169天

这里可缩短至10秒。

那么, “鹏城云脑-II”可以做什么 ?

主要提供人工智能研究必须的计算力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数据资源和研究环境,覆盖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重大应用、操作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产业服务等专门研究实验领域。

它向深圳卫生 健康 、公安交警、巴士交通等提供服务,并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规模挑战性科学计算等关键领域。

所以,它不仅是深圳的,它更是国家的国之重器。 毫不夸张,“鹏城云脑-II”是国家科研类新基建工程,将推进我国自主核心技术的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AI产业国际竞争力。

时代: 迎接一个新的开始

对西安来说,在回归制造业的同时,要通过科研和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和迭代。

目前西安,相对优势愈加明显——强大学府资源、科研实力和创新基底。同时, 随着经济的实质性增强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省市两级推动西安“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

比如“秦创原”,举全省之力推动。在2020年3月9日, 科技 部网站公布 “支持西安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这,既是对西安人工智能产业的期许,也是对西安人工智能实力的认可。

截至2020年,西安有人工智能企业150余家,年产值约120亿。西安规划提出到2022年,实现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打造5-7个产业聚集区, 产业规模超过200亿,相关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

2021年《全球AI最具创新力城市榜单》中: 西安名列中国第7名,全球第60名。 华为共建的「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无疑“锦上添花”。

结合深圳“鹏城云脑”经验, 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除拥有世界最强算力外,可能会实现:

“将进一步推动了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有助于加快实现人工智能对经济 社会 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加快形成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的西安方案。”

可以说,它将成为中国科研类新基建工程。对大力当下发展的西安而言,更值得期待。

对于“人工智能(AI)”,学界有不少说法,包括

《时间简史》作者“斯蒂芬·霍金”表示:

“完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意味着人类的终结。一旦人类开发出人工智能,它就会自行起飞并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重新设计自己。受缓慢生物进化限制的人类,无法竞争并会被取代。”

智慧城市建设飞速发展,5G+AI将起着什么作用?

深圳是我作为记者每年出行次数最多的城市,而每次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深圳宝安机场的离港快线通道。因为要来的次数很多,我的数据已经被宝安机场记录下来了。我不仅需要申请登机牌,而且只有一张身份证才能在机场畅通无阻,而且我每次都可以乘坐快车通道。我能通过这里通过安检的平均时间只有三分钟。这是对深圳智慧城市建设最直接的感知,也是全球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的一个缩影。

我不是深圳的永久居民。我觉得有一些局限性。在不久前华为举办的2019智慧城市峰会上,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介绍,深圳是中国首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之一,一直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的示范应用和有机融合。比如,在交通领域推广无意义支付的应用,通过扫码坐地铁,市民出行更加方便;通过电子健康卡管理平台的建设,医疗机构联网看病更加方便;通过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市民吃饭更加放心,而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惠及了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

华为作为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技术支持者之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华为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也在不断演进。华为认为,随着智慧城市建设逐步进入深水区,在5gai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将进入一个新的双胞胎时代。这一新概念在智慧城市峰会过程中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的新时代?

双胞胎在字面意义上就像两颗豌豆。我们如何理解智慧城市中的双胞胎?华为EBG中国智能城市业务总裁胡芳解释说,结对就是实现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映射。在数字世界里,我们可以勾勒出和物理世界一样的东西,然后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数字城市里进行模拟和演绎,其实,这也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大多处于的阶段。通过在城市基础设施中安装大量传感器收集数据,物理世界被数字化,形成一个映射到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世界。然而,这显然不符合新时代的定义。华为通过提供新的联系、新的智能、新的体验和新的价值,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新联通,包括全球感知和全联通,通过物联网、5g、AI、Bim等技术实现城市的数字孪生。新智能,整合城市ICT资源,构建城市智能新沃土数字平台,通过组件化的方式灵活部署各种新技术,降低新技术的门槛和集成难度,实现技术价值最大化。新体验,依托沃土数字平台,与生态伙伴共同打造繁荣生态圈,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新价值,基于IOC(城市运行中心),提供城市全景,可视化城市运行关键指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洞察城市运行状况,实现基于数据更好地管理城市的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