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2月11日消息,小米公司近日在投资者日上透露了有关小米汽车的新消息。雷军表示,他的一半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小米汽车项目上,1/4的时间则分别用于小米手机、IoT以及高端化上。

目前,小米汽车研发团队已经召集了超过2300名员工,并计划在明年的一季度正式量产。据悉,团队的各项计划都进展得比预期要好。

据本站了解,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雷军曾公开表示,小米的机会就在于自动驾驶,目标是在2024年进入汽车自动驾驶行业的第一阵营。据了解,小米已经开始了自动驾驶第一期的规划,140多辆车将在全国各地进行测试。

至于小米汽车的盈利模式,雷军认为除了硬件利润,软件利润更为重要,就像小米手机一样。他表示,汽车以往可以整合销售、售后服务、充电桩,而未来的汽车将整合更多的服务。

一年才花了31亿,小米造车真的能后来居上吗?

我们还能等到小米汽车吗?

自从2月份的小米投资者日过后,感觉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听到关于小米造车的消息了。而近日,小米发布了2022年全年财报,其中就披露了小米造车的相关进展。

在智能电动汽车方面,小米汽车2022年全年的创新业务费用投入达31亿元人民币。同时,截止目前,小米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约为2300人。

且不说这份财报给我们透露出什么信息,自从2021年3月份雷军在小米发布会上宣布造车以来,至今整整两年了。在这两年时间里,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去年各种造车新势力崛起,也伴随着像威马汽车等车企走到濒临破产的地步。再到今年来势汹汹的汽车“价格战”,车企们无一不在“勒紧裤腰带”埋头苦干,但此时的小米却好似置身事外。

关于小米造车,此前雷军在北京团全体会上表示,其进展超出预期,并且已经顺利完成冬季测试,预计将会在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

事实上,不少人都在质疑小米汽车入局太晚,但雷军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现在入局“刚刚好”。自从小米宣布造车以来,不少人会将同为传统科技企业的华为视作小米的竞争对手,但以小米目前的状态来看,可以说是被华为秒的“渣都不剩”。

从销量上看,华为问界销量在去年取得了7.5万辆的好成绩,成为成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而前段时间在华为春季旗舰发布会上,余承东还宣布华为的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体验都有了全新的升级。可观的销量与技术的加持,够小米追好一阵的了。

回过头来看这个财报数据,财报显示2022年小米汽车研发费用达31亿,在研究进展方面,小米也不是什么都没干。

此前,小米汽车也公开了一项名为“车辆自动驾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专利。据悉,本专利能够自动为驾驶员匹配符合驾驶员当前安全驾驶等级的自动驾驶模式,保障驾驶员的驾驶安全。

而去年7月份,小米自动驾驶的测试车辆已被网友频繁拍到,可以看出,小米一直在为实现其自动驾驶的目标而前进。

除此之外,年初的时候网上还流传出了几张号称是小米首款车型MS11的设计效果图,整体观感和此前曝光的工程图造型非常相似,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小米官方也只是表示,希望公众给予小米汽车宽松的环境,让其“低调务实,把车做好”。

即便如此,小米汽车的研发投入程度远远不及其他新能源车企。但今年小米汽车仍会加大研发投入,预计总投入将会达到75-80亿元。

据悉,目前小米手里的现金还有276亿元,这个数额在手机行业已是绰绰有余,但在汽车行业还远远不够造。对比两年前1080亿元的公司现金储备,小米当真是“亏得起”吗?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小米的财报也透露出了小米智能手机业务下滑的信息,对比2021年,2022年小米足足少卖了4000万台的手机,这个销量下滑的水平也十分令人担忧。手机业务的没落,也意味着小米需要找到一个新的支点来支撑,而造车似乎是小米的最佳选择。

可这真的是最佳选择吗?

雷军曾说过,争取15-20年内进入世界前五,但世界前五对于现在的小米来说有多难我们不是不知道。2024年才出车的小米,真的不会太晚吗?小米的造车之梦,真的能如约实现吗?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大事记,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小米集团:汽车研发团队规模超1000人 预计2024年上半年量产

易车讯 3月22日,小米集团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称:“2021年3月宣布造车计划以来,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超预期。截至目前,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1000人,未来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拓展研发,预计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自2021年3月宣布造车以来,小米汽车动作频频,包括去年宣布小米汽车落户北京,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首款车型预计2024年上半年量产。”

而在此前,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对手机部提出了要求,即成为小米集团层面的技术中台,能孵化和驱动一部分创新业务,包括对汽车业务进行人才和技术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