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2月6日消息,最新的一则裁员消息是戴尔科技公司宣布裁员5%,大约6650个工作岗位遭到了一次性裁减。戴尔首席运营官杰夫·克拉克在备忘录中写道:公司正经历着“持续侵蚀,前景不明”的市场环境。

在2022年,PC行业并不能算是良好的。根据数据统计机构Gartner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总计为6800万台,同比2021年三季度大幅下滑了19.5%。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PC出货量降幅最大的一次,也是连续第四个季度同比下滑。包括联想、惠普、戴尔、Acer等一线PC厂商,出货量下滑幅度均超过了15%。

戴尔此次的裁员,很有可能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出货量进一步下跌。

戴尔重返经营PC 预计裁员千人

戴尔重返经营PC 预计裁员千人

113755>

个人电脑制造商戴尔公司本周作出决定,取消在美国的消费者部门,这意味着戴尔在一定程度上撤离了家庭娱乐市场。尽管家用电器市场规模诱人,高达1250亿美元,但PC厂商在其中举步维艰,而且还要应对来自一些低成本PC机的冲击。

虽然面对增长缓慢的不利形势,戴尔预计裁员1000人,但公司的一名发言人表示,在消费者业务方面的努力并未改变,并不放弃家用电器这一市场,将继续采用多种方式销售家用电脑、数字电视和音乐播放器。

然而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业务正在降低公司的利润率,对整体的财务状况产生不良影响。第二财季,美国家用电脑业务的利润下降33%,仅为9800万美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戴尔在家用电器方面的问题部分缘于陷入了同大型家用电器零售商之间的竞争,如BestBuy和 Circuit City Stores Inc.这两家连锁店都在PC厂商进入市场后采取了新的举措,除了价格方面的'优惠之外,还通过捆绑销售出售了更多的产品、增加高端产品和服务,并加强了店铺销售和网上销售之间的协作。实力雄厚的传统电器销售商利用其综合优势,不仅在家用电器销售方面占了上风,就是在PC市场上,戴尔也面对新的压力。有预测,沃尔玛将在今年销售一款无线配置的笔记本电脑,价格仅为398美元,而最便宜的戴尔笔记本电脑售价为599美元。

##多家科技巨头掀起裁员潮

#多家科技巨头掀起裁员潮#国外的高科技公司,赚钱的时候疯狂招人,经济效益不好了,就掀起裁员潮。对于这一切,有准备的人已经知道怎么应对了。高科技公司,赚钱的时候,钱来得很快,没钱的时候,只能裁员缩小发展空间。到高科技公司打工的人,应有过硬的素质应对一切。国外的一些科技巨头,他们更新换代速度太快,加上市场效益问题,会裁员,会换人。从事高科技产业,很难有稳定的个人发展的。在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小职员,自谋出路就对了。熬过寒冬才能拥抱春天,现在裁员的外国高科技公司,他们再次崛起的时候,不太好招人了。企业跟员工共同进退是理想化的,不太现实。

多家科技巨头掀起裁员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巴克莱、花旗也要动手,华尔街投行卷起裁员潮

在美国众多科技巨头排队加入裁员行列后,这股浪潮开始席卷华尔街。

11月9日,媒体援引据知情人士消息称,由于第三季度投行业务收入下降,巴克莱和花旗银行均已开始裁员。知情人士表示,花旗银行是本周第一家开始动手裁员的银行,计划裁员数十人,而巴克莱紧随其后,计划裁员约200人。

花旗银行三季报的数据显示,其投行业务收入暴跌了64%至8.05亿美元,巴克莱的投行业务收入则在第三季度下跌了45%。有分析指出三季度投行业务收入的暴跌是此前美国政府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和现在美联储激进加息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称:

为了防止美国经济在疫情期间陷入衰退,政府开始了大规模刺激计划,而这一计划使得华尔街在这两年期间利润和奖金飙升,并在今年的第三季度不断增加员工人数。但由于激进加息使得市场开始剧烈波动,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开始对投行的业务造成压力,从而导致了投行业务急剧放缓。

裁员浪潮早有预兆

据媒体报道,上周,摩根士丹利正开始考虑削减亚太地区约50个职位。摩根士丹利于5月底就曾表示,由于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2%。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高盛在7月份就曾表示,计划放缓招聘,来节省在这“具有挑战性的运营环境”中的开支。

高盛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利润下跌43%并正式宣布开始进行史上最大规模的重组,将投行业务和交易业务合并为一个部门,同时消费银行部门将成为资产和财富管理部门的一部分。

尽管CEO大卫·所罗门表示公司是否裁员取决于经济环境,未来没有其他裁员计划。但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高盛正在酝酿自疫情以来最大的一轮裁员。

尽管五大投行的三季报显示,他们的固定收益交易收入在该季度平均飙升22%,强势抵消了投行业务的低迷,但有分析指出,考虑到贷款增长可能放缓,以及通胀带来的利润风险,目前风险大于机遇,未来银行的收益令人担忧,花旗银行和巴克莱一定不会是最后一家裁员的银行,称:

花旗集团可能是第一家开始裁员的大型银行,但不会是最后一家,在未来几天到几周内,我们预计几乎所有其他银行都会发布许多类似的大规模裁员公告。

但同时,媒体报道称,知情人士指出,巴克莱一直在努力应对因衰退预期而中止的交易,依然有部门在进行招聘,知情人士说:

巴克莱仍然在继续发展其投行业务,并且仍有部门在进行招聘,约要招聘365个职位。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科技巨头的裁员潮

#多家科技巨头掀起裁员潮#国外的高科技公司,赚钱的时候疯狂招人,经济效益不好了,就掀起裁员潮。

对于这一切,有准备的人已经知道怎么应对了。没有准备好的人,多交朋友,共渡难关吧。

高科技公司,赚钱的时候,钱来得很快,没钱的时候,只能裁员缩小发展空间。

到高科技公司打工的人,应有过硬的素质应对一切。

国外的一些科技巨头,他们更新换代速度太快,加上市场效益问题,会裁员,会换人。

从事高科技产业,很难有稳定的个人发展的。

当一家高科技公司进入裁员潮的时候。在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小职员,自谋出路就对了。

路长财多,这里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也许,那些高素质的高科技公司员工,在山穷水复疑无路之际,突然发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熬过寒冬才能拥抱春天,现在裁员的外国高科技公司,他们再次崛起的时候,不太好招人了。

企业跟员工共同进退是理想化的,不太现实。

欠债3000亿亏损19亿的昔日科技巨头突然陨落,又是一场风暴

亏损19亿元,同比扩大116%!

负债3000亿元!

断尾求生、一次接一次地裁员!

这家看似岌岌可危的公司是哪家?说起来也许你不信,这就是曾经如日中天的老牌 科技 企业——戴尔(Dell)!!

最近,就在近日,戴尔公司发布2019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 公司第四季度净亏损为2.87亿美元(约合19亿元人民币),竟比去年同期大幅扩大116%。

更令人惊讶的是, 戴尔公司还欠着3000多亿元的债务!

是的,又一个 科技 巨头即将陨落了!曾经的巨无霸戴尔公司,已经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随时有可能从电脑市场消失。它倒下的速度如此之快,快得让所有人猝不及防,让所有人心惊肉跳,让所有人扼腕叹息!

马化腾说过:“巨人稍微没跟上形势,就可能倒下。巨人倒下时,体温还是暖的。”这话,就像是为戴尔而说的!

这么一个血淋淋的惨剧,难道还不值得我们警惕吗?!

说起戴尔,中国人不会陌生。

这曾经是一个多牛掰的公司啊。1984年,一个19岁的青年迈克尔·戴尔创立了戴尔(Dell)公司,开始了一个PC时代创业的深化。

在那个PC时代,戴尔公司可谓不折不扣王者: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戴尔曾经是全球最大的电脑厂商,鼎盛时期的市值超过千亿美元,让无数对手不敢仰视。

戴尔公司的崛起,来自于PC时代直销模式的赋能。

当年的戴尔公司之所以牛掰,主要是选择直接面向用户销售的直销模式: 一把砍掉了中间的分销商和零售商环节,这其中能省下了大约20%的成本。

这种直销模式大获成功。2001年到2005年,连续5年,戴尔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公司,美国《商业周刊》曾把Dell评为“100名的巨人企业”第一名,一时风头无两!

直销模式成就了戴尔公司。 戴尔也曾经说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直销,我们的管理风格是直销。”

戴尔公司的衰败,来自于互联网时代直销模式的瓦解。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曾经成就了戴尔的直销模式,迅速成为了戴尔失败的根源: 很明显,大家都习惯在网上购物了,守着直销还有什么用,而且你的产品还没创新优势.....

就连 戴尔过去引以为傲的个性化电脑定制,也早已优势全无。 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崛起,各个品牌厂商也都获得了直面消费者的机会,他们很快就把定制搬到了电商平台上,一脚踢开了戴尔!

到了2006年,戴尔电脑出货量严重下滑,被惠普夺去全球第一宝座,开始了一步步坠落的历程。

戴尔电脑走过的这条由盛而衰的抛物线, 正应了那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的确,在这个快速变幻的时代,今天成就你的,明天却可能成为你前进的枷锁,甚至让你一败涂地。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戴尔不是没有意识到直销模式优势的消散,它也曾经试图转型过,只不过这个曾经的巨头,已经困于它的路径依赖之中!

戴尔成功的路径依赖是什么?

除了刚才所说的直销模式,还有一个:电脑组装,也就说国内俗称“攒机”。 不能说戴尔的“攒机”完全没有技术含量,戴尔的相关专利有550多项,但主要用于加强供应链管理,进而控制PC生产成本。

换句话说, 戴尔是一个电脑“集成商”,它的产品的更新迭代,主要依赖于供应链的更新迭代,而自己的研发则微乎其微:戴尔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2%都不到。

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传统,戴尔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像一只庞大而笨拙的恐龙,错失行业转向平板计算机、智能手机、音乐播放器与 游戏 端游的大潮,举足失措,进退维谷。

从目前看,戴尔难以像苹果一样转型成一家移动设备的生产商,也很难像谷歌一样转型成一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它大概率将延续进一步坠落的抛物线,最终雨打风吹去!

写到这里,我不仅一声叹息:一家企业,最重要的是企业家的战略思考和掌控能力。 戴尔这个昔日 科技 巨头,就是因为未能把握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战略方向,壮士断腕,及时调转船头,在短短几年间由盛而衰,真是令人唏嘘!

时代抛弃你,真的连一声再见也不会说。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年代,无数的机会令人心动,一个伟大品牌往往在一瞬间便打造而成;这也是一个冒险的年代,未知的的风险又令每一个人不寒而畏。

这一场场风暴的到来,就像彼得伯恩斯坦在《风险》中说那样: 企业兴盛或衰败,股市繁荣或崩溃、战争与经济萧条,一切都周而复始,但它们似乎总是在人们措手不及的时候来临。

在这样一个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江湖里,惶者生存都可能不够,或者只有被迫害妄想狂才能生存。 每个企业家,必须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肾上腺素喷涌;必须只有忧患、只有担心、只有死亡感。

尤其重要的,是企业家要明确自身定位,更加突出一个最重要的职能:战略思考和把控!

是的,在这种时代,越是大的企业,其企业领袖就更应当集中时间和精力,去辨析各种敏感信号,去洞察战略大势,去绕开陷阱,去把握机遇和促成创新。

凡所过往,皆为序章。 在中国制造业告别粗放式发展,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高端攀升时,中国企业进入了步步惊心步步为营的发展阶段。对中国企业来说,战略思考和把握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处,往往就是那么几步。向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黄昏,关键处行差还是走对,靠的,就是企业家的战略思考和把握。

中国企业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