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正在深度融合,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进程提速。近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正式公布 2022 年第二批浙江省“未来工厂”名单。其中,专业的高端厨电领导品牌方太成功入选。
据悉,“未来工厂”建设由浙江省率先提出,旨在鼓励有能力、有基础的企业先行先试,通过数字化改革驱动生产流程再造、生产方式革新,示范引领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从去年入围2021年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企业名单到此次入选2022年浙江省“未来工厂”名单,方太的数字化转型能力与实践得到权威性认可,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展示窗口。
以人为本,构筑智能制造新体系
此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厨电行业也进入调整转型的关键期。而方太正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与领先的智能制造体系,创新性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转型升级路径,为行业带来全新的参考样本。
早在2008年,方太便先行探索制造转型,以第一条油烟机自动化冲压连线、第一条油烟机智能自动组装线、第一条热水器智能装配线、第一条水槽洗碗机CELL线、行业库存最大的立体仓库、最长的成品输送线系统等多个行业“第一”,奠定了领先行业的实践根基。
如今,方太聚焦高端化、智能化与绿色化的发展需求,秉承“以人为本”的核心思路,建设了方太智能厨电未来工厂。在“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下,方太以“人”为中心,从企业高层、专业人才、一线员工与用户多方着手,构筑完整的智能制造新体系,系统化推动转型升级。
而在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方太始终不忘数字化转型“服务于人”的核心目标。针对一线员工,方太通过引入自动冲压、智能焊接、绿色化喷涂、重载AGV搬运等前沿智能技术,大幅提高员工生产安全、作业健康和生产效率。针对用户,方太则聚焦用户需求,以集成烹饪中心、洗碗机、净水机、净化器等一系列高端产品研发,不断革新用户体验,助力生活品质升级。
从针对员工的生产赋能到围绕用户的产品研发,方太坚持走在数字化转型的正确道路上,真正让数字红利惠及于人。
技术创新+协同创新,合力赋能智能制造转型
根据浙江省发布的《“未来工厂”建设导则》对“未来工厂”的定义,未来工厂广泛应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革新生产方式,以数据驱动生产流程再造,强调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应用。
在智能制造转型的过程中,方太一直以“创新科技”为核心抓手,积极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发展。
通过深度融合应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配和传感、智能物流和仓储等20多种新一代智能装备,并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方太未来工厂突破了烟机冲压零件多品种兼容和快速换型、钣金件折弯和焊接自动去毛刺、部装和组装柔性生产与快速换型,解决了工序中间库存和物料配送管理等行业工艺与装备技术难题。
此外,方太还深入研究智能传感与控制、数字化仿真、工业网络互联、大数据应用等核心信息技术在智能工厂的集成应用,重点构建了虚实融合的数字化孪生工厂,实现5G、人工智能、MR在智能工厂生产环节的全面应用,成功构建对质量、设备、仓储物流的数字化管控,完成端到端物流交付、方太云策大脑构建、场内智慧物流管理、数字孪生及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等建设。
对于方太而言,创新科技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抓手,而协同创新同样也是重要的驱动引擎。
凭借独创的“1+4+5+N”高端厨电产品智能制造新模式,方太成功实现跨系统间的有效协同:通过应用机器人、AGV、IoT、RFID、CCD等核心技术,可将信息转化为数字,集中传递给方太云策大脑,指导上下游流程;而方太云策大脑也可基于虚拟工厂、数据驾驶舱、算法模型,实现数据的开放、互通与共享,达成高效的协同管理。
与此同时,方太打造了厨电行业产业生态领先、服务模式领先、创新技术领先的方太“仁智”产业链协同平台,全面提升产业链的协作能力。
整体来看,基于“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以及“创新科技”与“协同创新”的协力驱动,方太未来工厂助力万元产值成本下降5.25%,人均每班生产效率提高22.29%,能源综合利用率提升 14.33%,产品研制周期缩短 24.75%,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据了解,随着未来工厂创新技术的持续优化,各项运营指标还将有很大的提升。
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制造业智能转型升级已成为“必修课”。在精益智能制造的转型之路上,方太智能厨电未来工厂已然走在行业前列,此次入选浙江省“未来工厂”名单,便是对其转型升级路径的有力认证。未来,相信方太将充分发挥行业龙头的示范作用,引领厨电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未来工厂”来了!中控技术入选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企业
近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2021年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企业名单》,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控技术”,688777.SH)榜上有名。
什么是“未来工厂”? “未来工厂”是运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革新生产方式,以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工厂。
“未来工厂”不仅要求企业有良好的智能制造基础,而且在协同制造、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产品+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上要有所 探索 ,其基本建设要素包括数字孪生应用、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绿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包括聚能工厂、链主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云端工厂五大类,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一直以来,中控技术面向以流程工业为主的工业企业提供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核心,涵盖工业软件、自动化仪表及运维服务的智能制造产品及解决方案, 赋能用户提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控技术已拥有了雄厚的研发及产业化实施能力,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产品及解决方案架构体系,具备了帮助以流程工业为主的工业企业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能力。
根据睿工业统计,2020年度,公司核心产品DCS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8.5%,连续十年蝉联国内DCS市场占有率第一,其中在化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4.2%,在可靠性、稳定性、可用性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全力拥抱智能制造,紧跟全球工业软件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近年来中控技术从客户需求出发,深耕于流程工业领域,融合PT(工艺技术)+ET(装备技术)+OT(运营技术)+AT(自动化技术)+IT(信息技术)等五大技术领域(5T技术),不断升级工业3.0产品谱系,不断丰富工业4.0产品谱系。
在智能化改造方面,公司已具备一定的智能制造基础: 2019年,公司承担建设的“工业控制产品全生命周期创新与服务能力”项目入选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2016年,公司承担建设的“工业控制装备数字化智能制造应用试点”项目入选浙江省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试点。
2017年起,中控技术在原有工业控制装备制造工厂信息化改造的基础上,利用生产基地搬迁机会,对工业控制装备制造工厂进行了重构。项目遵循中控技术总体信息化架构规划,以业务发展需求为导向,遵循“五统一”基本原则,即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积极 探索 具有中控技术特色的 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数字化管理、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绿色化生产、安全化管控 等场景应用,在公司总体信息化架构中构建工业控制装备数字智能制造提升项目,将于2021年12月底完成实施。
“未来工厂”代表着智能制造发展的新高度,引领着制造业数字化改革的新风向。中控技术将继续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为中国更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树立标杆和典范。同时,以5T技术赋能企业转型,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两业融合对海宁皮城是利好吗
近年来,海宁市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紧紧围绕时尚产业、半导体、光伏等优势主导产业,深入推进服务型制造,探索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新路径,创新发展两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上半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119.03亿元,同比增长23.2%,规上工业增加值为202.90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3.37亿元,同比增长9%;全市共有规(限)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404家,占规(限)上服务业总数的69.9%,新零售、电商直播、电子商务、会展经济、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科技金融等服务业新业态加快涌现。近期,海宁市成功入选国家两业融合发展区域试点,全国仅20家入围,全省两家,嘉兴唯一。
一、以创新为引领,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
一是创新驱动为两业融合注入活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投入,加快创新主体培育,推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深化省级皮革、经编、家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加快构建公共检验检测认证平台,为打造两业融合新发展格局提供创新动力。截至目前,已拥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国家级星创空间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2家;鹃湖国际科技城成功创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奕斯伟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基地等一批企业科技研发利器加速集聚。
二是产教融合为两业融合激发潜力。依托辖区内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等3所高校优势,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工作,积极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完善产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订单班”“工学交替”等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两业融合发展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撑,目前集成电路技术学校已与海宁市泛半导体产业园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将在未来3年内订单式培养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学生120名。鼓励并支持企业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为创新载体入驻、高层次人才引进提供保障,合力打造适合两业融合发展的城市环境。截至目前,已培育产教融合示范型企业8家,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11个。
三是低碳发展为两业融合提供助力。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在海宁市尖山新区挂牌成立“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和“绿色低碳工业园建设示范区”,启动“光伏+储能”项目建设,将分布式电源等15类资源纳入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系统统一调控,为两业融合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尖山新区共有企业光伏97座,新能源装机容量314.4兆瓦,其中光伏229.4兆瓦,人均光伏容量9.7千瓦,超过浙江省人均水平42倍;绿色能源发电量5.02亿度,超全社会用电量的30%,初步实现能源供应结构低碳化先行。
二、以数字为依托,打造融合发展新模式
一是数字引领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积极推进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企业级平台,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出台《关于推进“千企万机上网触云”深化智能化技术改造的若干措施》,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明确方向。推进以“四朵云”为基础的海宁“时尚大脑”建设,深度参与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构建以时尚码为核心的多场景应用体系。截至目前,已有3家企业列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培育省级以上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10家,7家企业顺利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行业云已服务工业企业1200余家,串联起500余台联网工业设备。
二是因产制宜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全力推动数字化改革,深入贯彻“新智造”理念,以智能化改造为突破口,打造强劲“智造”引擎,分行业、分区域、分重点精准推进智能化改造。建立完善海宁新智造企业库,发布《海宁市时尚产业“智能制造”重点鼓励设备目录》,围绕特色产业领域,瞄准重点产业关键工艺环节,着力打造一批智能化改造典型样板。2020年以来,累计启动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49个,完成投资额24.43亿元,新增工业机器人388台;红狮宝盛、西子重工、龙潇医疗和川源医疗等4个项目入选省级“四个百项”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
三是创新思维搭建“技改产品技术超市”。针对各企业面临的个性问题,深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咨询诊断服务,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探索成立“海宁市技改产品技术超市”,为有意向企业免费提供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服务,出具诊断建议报告,量身定制柔性智能化技改方案,提供精细型改造指导,累计诊断企业130余家。同时针对行业共性新智造难题,强化“一行业一诊断”服务,建立分行业智能制造诊断服务技术支撑体系,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和权威专家学者,深入开展一线调研,编制细化行业的智造报告,深入剖析行业现状、改造难点、改造目标和改造路径,完成首个行业个性化智能化改造报告发布。
三、以服务为导向,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
一是打造时尚产业新标杆。主动求变,积极推动传统皮革产业改造升级,加快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保持海宁时尚产业在全国领先地位。设计端通过“本地培育+优质引进”,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点对点的设计服务,加强设计版权保护,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2020年皮革设计基地实现服务收入2.42亿元,成果转化值28.14亿元,被国家工信部评为“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销售端强化与阿里巴巴、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合作,培育摄影、直播等专业化电商人才,2020年直播商品网络零售总额超过35亿元,零售量突破2000万件。
二是实现全光网领域新突破。依托半导体、数字经济等产业基础,引导差异化竞争,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在提升业务的同时不断向下游全光网服务领域延伸。如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切换业务模式,从单纯研发、销售产品,升级为为客户提供整套基础通信与智慧系统方案,目前已实施了杭州华立科技园、杭州市江干区濮家小学等全光网项目,智慧网络产品和方案已经广泛部署于北美、欧洲、亚太、中国大陆等地区的运营商和垂直市场行业客户,受到一致好评。
三是构建供应链服务新生态。以产业园区为平台,依托“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供应链思维,支持和鼓励企业参与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服务管理,串联起产业上下游及各相关方,构筑产业新生态。如浙江物产经编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供应链集成服务为导向,为经编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融货拆借、价格管理、厂库监管、智能改造等多种服务,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已累计服务经编企业997家,为客户周转融资近35亿元,为中小企业授信超过2亿元,被评为浙江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
科技助力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让“制造”变“智造”
原标题:工业互联网让“制造”变“智造”
工信部日前公布《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包含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信息安全能力提升等方向。专家表示,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
装上不会疲劳的AI“大脑”
以AI代替人眼帮助产品检测,用智能调度应用系统预测城市用水量……这是百度智能云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的“AI+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百度智能云战略行业解决方案与业务拓展总经理常城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该方案面向制造、能源、电力等工业企业、产业链和区域产业集群,可以帮助企业以低门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一些重要工业行业如电子、 汽车 、钢铁等,以往对高精度、高性能的结构件和功能件的表面质量缺陷依赖人眼检测,检测精度不稳定,企业劳动成本高。百度工业视觉智能平台以AI替代人工检测,实现360度外观缺陷检测。据了解,百度智能云已经与江苏一家企业合作,实现了智能化检测设备24小时工作,不到1秒时间,它就能完成零部件6个面,合共30多个缺陷项的检测、排除,有效帮助该企业实现质检的智能化升级。
同样依靠AI技术,格创东智 科技 有限公司基于其研发的东智视觉检测系统,为制造行业提供数字化质检方案,给工业装上不会疲劳的“眼睛”和“大脑”,是国内半导体显示行业第一个真正落地的人工智能应用。相对于传统的人力工作,采用该方案检测效率大幅提高,替代一半以上的人力,识别速度提升5到10倍。
科技 助力高质量发展
“您有新的设备故障保修通知,请及时处理。”这是煮糖厂员工刘先生手机上收到的短信。帮助他发现故障问题、提升维修效率的,是一款由航天云网数据研究院(广东)有限公司研发的“设备维保管家”工业APP,该APP是航天云网打造的食品饮料行业数字化特色产业集群互联网平台产品之一。据了解,该平台功能覆盖食品饮料行业生产、供应、销售等环节,能助力食品饮料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食品饮料工业普遍面临生产效率低、管理难度大、产品可追溯机制缺乏等问题。”航天云网数据研究院(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宇介绍,“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治理体系,可以实现全流程环节数据的汇聚融合,帮助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推动绿色低碳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例,海澜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以节能减排为核心,为企业提供综合能源管理、智慧系统节能、安全环保监管、数字化智慧工厂搭建等一站式解决方案。例如,该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中小企业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可以对企业碳排放、环保、安全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预警,提升企业用能效率,带动节能环保行业的快速转型升级。
“相比传统建造模式,我们通过智慧建造技术,进一步优化建筑设计,提升建筑品质,让施工更高效,同时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项目经理潘志专说,该局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二期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用到了多种数字化高 科技 工具,包括中建八局建筑信息模型平台、雄安监理APP、数字雄安建管平台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建造小程序等,通过智慧建造技术掌握碳足迹,让环保零超标。
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随着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迅速发展,工业互联网对拓展数字经济空间、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起着重要作用。日前,工信部公布《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着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助力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迈进。那么,工业互联网将如何进一步发展呢?
“工业互联网方兴未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相关参与主体做好战略预判与准备。”海澜智云 科技 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国平接受采访时说,“从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角度来说,拓宽创新维度,是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一方面是对厂内生产和管理方式的重塑,另一方面,对工业数据的深度挖掘应用和对产业链条全要素的重组整合,需要平台 探索 新的商业运营模式。”
除了拓宽创新维度,工业互联网平台还需要深入到行业场景,提供不同的定制化解决方案。“过去大家都在谈怎么做平台化、标准化,但是近来逐渐意识到,工业互联网必须进一步下沉,在场景中去实现平台的价值。”格创东智首席执行官何军说,“跟‘下沉’相关联,另一个新趋势是‘更垂直’。过去几年国家大力推动数字化平台,现在开始推动垂直行业平台,这也是因为各行各业差异太大,所以要在重点行业里把平台做得更深。”
有业内人士指出,制造业生产环境复杂,人、机、物互动场景多,各细分行业的具体特征有所区别,还需要既懂技术又懂行业的人才来打造适用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