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2022年以来,全国各地有关部门、消协组织采取了畅通投诉渠道、倡导经营者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消费者维权意识与能力等举措,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消费者满意度稳步提升。与此同时,一些侵权“新问题”与“老毛病”屡被曝出,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体验,给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带来挑战。

2023年新春伊始,中消协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基于大数据与舆情社会影响力测算结果,共同梳理出“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第八条,“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沉浸式娱乐形式隐藏不安全因素,社会综合影响力分数为81.8。

近年来,文娱消费持续升温,以“密室逃脱”“剧本杀”等为代表的沉浸式娱乐项目蓬勃兴起,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文化消费的同时,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一是多家“密室逃脱”“剧本杀”主题涉及惊悚、恐怖、血腥、鬼怪等元素,但部分店家存在未明确告知消费者游戏规则及环境问题,尤其是未对未成年人作出提醒与劝阻。二是“密室逃脱”“剧本杀”往往在狭小昏暗的空间开展,且游戏场景采用易燃可燃物装修装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三是因个别经营者倒闭或跑路,预付式消费者单方面遭受财产损失。

此外,剧本涉嫌抄袭、消费者意外受伤、店内工作人员骚扰等乱象也屡见报端。“密室逃脱”“剧本杀”迅速扩张、野蛮生长,带来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舆论认为,有关部门要根据《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消防安全指南(征求意见稿)》等文件要求,从经营安全、未成年人保护、内容安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消协组织要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商家要加强行业自律,坚守底线诚信经营,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用优质的剧本、良好的体验来吸引消费者,同时要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不受侵害。

另外,消费者也要注意选择规范经营的场所消费,并对存在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商家进行举报。

剧本娱乐知名品牌推理大师认为,线下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在营业的同时,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以身作则,严格落实《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等相关条例规定,落实未成年人适龄提醒、防沉迷提示等相关措施,为广大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娱乐环境;

同时,在剧本的内容把控上,剧本娱乐门店应该使用经过内容审核备案的剧本娱乐产品,推理大师剧本票务服务平台,也将持续协助剧本内容创作者和经营场所做好内容安全审核和合规化备案,同时维护普通玩家的立场和权益,不会因为行业各种门槛和无谓的规则而频繁踩坑。

疫情后“剧本杀”店生意回暖了吗?

春节后,不少‘剧本杀’店在各大写字楼、商圈开业,快的商家筹备一周就上马,此前不少线下门店也在寻求更大投入,从资本、商家到玩家都看好‘剧本杀’。”刚刚从玩家转型成“剧本杀”新店主的郝春阳在接受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采访时,底气十足地讲述自己近一个月筹备新店的历程。

到底“剧本杀”是什么?从网络综艺到线下门店都有它的身影,跻身20-35岁年轻人新型“社交游戏”,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也体验了一把“剧本杀”。

“剧本杀”到底是啥?

现在依旧有很多人在问“剧本杀”是啥?这是一种起源于英国的桌游,玩家通过分饰剧本中的角色,一般以5-8人为主,大家围绕剧情展开推理、还原人物关系,互动交流、探讨、交换线索,共同揭开这个秘密或发现凶手。记者采访剧本监制启人,对于“剧本杀”的兴起,他直言:“2017年我们从翻译本开始接触‘剧本杀’,当时还没有专营‘剧本杀’的店,一般都在桌游店、狼人杀店进行游戏。随着喜欢‘剧本杀’的受众越来越多,开始有了专营店。”

通过业内人士对美团点评的数据抓取,截至2019年12月,全国的“剧本杀”店已经由1月的2400家飙升到12000家,一年之间开出一万家门店。根据行业专业平台“小黑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全国的“剧本杀”门店已经由起初的2400家发展超过了2.5万家,门店大部分集中在商圈、大学等人流密集处,线下体验玩家人数超过3000万,身处百亿风口的“剧本杀”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完成自己的“野蛮发展”。随着疫情的好转,今年春节不少“剧本杀”店迎来井喷式开店潮,不少新店主纷纷下场自主经营。

对于大众而言,此前了解到“剧本杀”是因为几档网络综艺热播,例如芒果TV《明星大侦探》、衍生综艺《名侦探学院》、米未出品的《饭局的诱惑》等。2016年,第一季《明星大侦探》上线,高质量的剧本、严谨的逻辑线、明星沉浸式的角色扮演,一播出就收获出圈式的成功。

如今到了第六季,《明星大侦探》总导演何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我可以很自豪地说,目前‘剧本杀’市场的风靡,我们的节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线下,它带动了线下“剧本杀”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从2016年到2020年注册企业翻了6.4倍,《明星大侦探》播出的5年也是这个产业爆发式增长的5年,二者之间存在直接的线性相关。这一系列的动作完成了综艺IP在助力产业升级上的一次全新跨越,也实现了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效合一”。

乐趣在哪儿?都是谁在玩?

记者在知乎话题“剧本杀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剧本杀的魅力在哪里”的回答中,“体验”是被提及最多的词语。

“当你代入角色的时候,你的世界就会改变。”“游戏里的欢笑、泪水、紧张、猜忌、烧脑,可以让人忘记现实,体验另一个不同的世界。”“走进门,体验别人的故事;走出门,回归自己的生活。”这些都是玩家对于“剧本杀”的感受。

记者从美团研究院的数据中找到,参与“剧本杀”消费的以20岁到35岁的年轻人为主,占行业玩家的83.86%,这些人消费能力强,喜欢娱乐性、社交性强的线下活动。记者采访在深圳从事媒体工作的马郡桐女士,她坦言:“社交是我参与‘剧本杀’的主要目的,以深圳均价100元每次的价格,我半个月会参加一次这样的聚会。我朋友说‘治好一个社恐的孤独和拧巴,只要一盘剧本杀就够了’,这样的游戏形式确实让我们迅速打破社恐的尴尬。”

随着“剧本杀”火爆,现在很多店家都不支持门店“拼车业务”(一次“剧本杀”被称为一车,“拼车”等于玩家彼此不认识,到店任意组合)。剧本监制启人告诉记者:“年前很多‘剧本杀’店还支持现场‘拼车’,但由于门店生意逐渐火爆,现在大多店主不接受到店‘拼车’。店家会建立很多微信群或者发起线上活动,让玩家提前线上约本,临时组团。”

“走进门,体会别人的故事;走出门,还是要回归自己的生活。”“剧本杀”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社交游戏”,随着门店的增加,“剧本杀”市场也逐渐庞大,对于剧本内容的监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