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月28日消息,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近日在德国阿恩施塔特启动了其在欧洲的第一座工厂。这也是宁德时代在中国境外开设的第一家工厂。预计该工厂的年产量最终将达到3000万枚电芯,足以装配18.5万至35万辆电动汽车。投资高达18亿欧元,这项投资也被称为"西欧首个大批量电池生产项目"。

按计划,该工厂将为多家欧洲车企的电动车型供货,包括宝马等。一条生产线已经在阿恩施塔特启动,未来还将有5条生产线投入运营,预计工厂将在今年年中开始批量生产。

宁德时代欧洲区总裁马蒂亚斯・岑特格拉夫说,这是公司在欧洲的重要战略布局,将为欧洲市场提供更加高效、环保和可靠的电池产品。此外,宁德时代目前正在匈牙利筹建另一座欧洲工厂。这标志着宁德时代在全球化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作为一家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在全球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在这次投资中,宁德时代将能够更好地为欧洲市场提供高质量的电池产品。

宁德时代德国电池工厂正式投产 年产3000万块动力电池

易车讯 近日,宁德时代在德国图林根州的动力电池工厂于1月26日投入运营。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宁德时代在中国境外开设的第一家工厂。

据悉,到目前为止,德国电动汽车的许多电池都是通过海运从中国运来,宁德时代德国新工厂投入运营后,电池可以从德国中部运送至德国车企。宁德时代欧洲区总裁马蒂亚斯·曾特格拉夫表示,高达18亿欧元(约合132亿元人民币)流入该项目,“这将是西欧首次大规模生产电池。”

宁德时代德国工厂的初步设计产能为每年3000万块动力电池,预计将在2024年初达产,届时可满足18.5万辆到35万辆电动汽车的生产需求。目前宁德时代正在申请将设计产能再提高70%。

易车超级评测体系重磅上线!专业、硬核、全面的汽车评测内容云集,易车年度车型榜单新鲜出炉!上易车App搜索“超级评测”,等你来看!

首家海外工厂 宁德时代德国工厂获得电芯生产许可

易车讯 4月6日,宁德时代宣布其位于德国图林根州的首个海外工厂正式获得电芯生产许可,宁德时代德国工厂由此获得8GWh的电芯产能许可,标志着宁德时代在全球布局方面迈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该工厂是德国第一家电池工厂,目前正处于设备安装阶段,为第一批电芯能在2022年底前下线进行最后的冲刺。宁德时代德国工厂主要包含两部分:G1是从其它公司购买的厂房,用于将电芯组装成模组。G2是新建的厂房,用于生产电芯。本次许可是针对G2的电芯生产许可。

宁德时代德国工厂于2019年开工建设,计划于2022年底正式投产,届时会向当地提供1500个就业岗位。工厂计划总投资18亿欧元,规划产能14GWh,未来将为当地总共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工厂位于德国的心脏地带,将为德国主要汽车厂商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助力欧洲全面电动化和能源转型。

投资50亿美元,宁德时代为何要跑到印尼建电池厂?

文/腾三毛

车图腾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各国环保政策和消费理念端的带动下,现如今发展 汽车 电动化已成行业共识,纯电动 汽车 正在成为主流技术之一,其中动力电池成为重要一环。

近日据路透社报道,印尼官员表示,中国企业宁德时代新能源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宁德时代”)计划在印尼投资50亿美元建设一座锂电池工厂,预计将于2024年投产。

执牛耳者

彭博新能源 财经 表示,中国电池产业之所以大获成功,一方面受国内高达72GWh的庞大电池需求的推动;另一方面,中国掌控了全球80%的电池金属精炼产能、77%的电芯产能和60%的关键原材料产能。

相比之下,日韩两国在电池和四大关键原材料制造方面优势明显,但是在电池金属精炼和开采方面的影响力不及中国。与中国相比,日韩两国可通过环境和 RII(监管、创新和基础设施)的优势弥补原材料供应链的劣势。

彭博新能源 财经 储能研究负责人表示,过去十年,中国重金扶持电池供应链发展,辅之以激励政策,现今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实属意料之中。

最能代表中国电池制造商的宁德时代,其从默默无闻到世界领先仅用了不到十年,在国内俨然成了执牛耳者。

2011年,曾毓群与黄世霖(时任ATL研发副总)牵头成立宁德时代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而其在业内声名鹊起,源自CATL满足了宝马800多页技术文档的苛刻要求,顺利成为宝马核心供应商。

凭借着宝马核心供应商的标签以及高技术标准的要求,宁德时代成为了国内首先打入合资车企的动力电池厂商,先后又与奔驰、大众等 汽车 名企建立了密切的供应关系。

2016年初,宁德时代开始了第一轮对外融资,募资30亿,投后估值150亿,到了年底,宁德时代完成了第二轮对外融资,募资80亿,投后估值800亿,一年不到的时间估值上涨600亿,宁德时代创造了奇迹。2018年再以闪电速度登陆创业板,目前市值超过7000亿。

2018年上半年,宁德时代以6.5GWh的装机量继续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42%,一枝独秀的趋势更加明显。2019年,宁德时代的电池装车量超越松下,成为全球动力电池销量冠军。

目前,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由中日韩三国主导。其中,韩国的LG化学是宁德时代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二者与整车企业签署的未来几年的动力电池订单量,远高于其他电池生厂商。此外,再加上特斯拉的主要合作伙伴——日本的松下电池,三家企业的竞争格局,已经基本显现。

为何不是中国?

印尼官员进一步表示,宁德时代已与印尼国有矿业公司PT Aneka Tambang签署协议,协议要求宁德时代确保60%的镍在印尼被加工成电池,“我们不希望他们拿到我们的镍,而在国外进行加工。”

有网友会疑惑,如此条件之下,宁德时代为什么要选择在印尼建厂,而不选择在中国呢?原因有三。

其一,资源为王。

印尼是全球第一大镍生产和出口大国,镍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约2100万吨,占比全球24%。

近些年,为了发展本国 工业,印尼开始限制镍的出口 ,在此背景下,多家锂电池生产商开始前往印尼投资建厂。印尼希望借此机会建立起提炼电池需要的化学工厂和制造工程等完整的镍矿供应链,发展本国工业,并最终成为全球锂电池生产基地。

此次宁德时代与印尼签署协议并投资建厂实则是抢占先机。

资源依旧是现今 社会 最宝贵的资源,随着高镍电池的再度兴起,镍在接下来的电池制造中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因此也就不难理解LG化学、宁德时代和特斯拉争先恐后的地前往印尼建厂或商谈。毫无疑问,新能源市场的厮杀或许将因为这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其二,技术路线。

现阶段,主流锂离子电池分为以下三种:镍钴锰(NCM)、镍钴铝(NCA)和磷酸铁(LFP)电池。由于钴的储量稀少、开采难度高,直接导致了钴的价格今年持续走高,甚至于没有良好合作记录的采购商都不一定拿得到货,这就是钴供应的现状。

减少钴的应用比例,甚至摒弃钴的应用,成为动力电池面对的迫切问题。“无钴”电池是特斯拉一直在追求的动力电池终极方案之一,而“无钴”的达成,需要大规模镍资源。

在今年的电池日上,特斯拉宣布将向“镍”车型转变,认为最大限度地利用镍可使价格降低50%,在能源密集车型中,特斯拉将使用100%的镍。

此次宁德时代印尼建厂,或也从侧面印证了高镍路线渐成行业共识。其实除了宁德时代,当前与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形成对垒的韩国电池,近来也不断加码高镍布局。

今年8月,LG化学宣布,其联手通用 汽车 研发的NCMA电池研发量产计划有望提前至明年。同月,SKI宣布成功商业化全球首个镍含量为90%的NCM 9电池,同时有韩媒称,SKI正在致力于在年底前开发新型NCM电池,镍含量88%。

业内人士指出,三元高镍化趋势不可逆转,是未来主流路线。据其整理,三元正极材料目前已进步到NCM 523、NCM 622,并逐渐升级到NCM 811、NCA 811,其中NCM 811动力电池产品相较NCM 523产品能量密度可提升25%。

美国版特斯拉Model Y已搭载松下NCA 811,另据媒体报道,中国产Model Y电池目前已锁定LG化学NCM 811电池。宁德时代NCM 811电池已于2019年量产,此前发布的中国产大众ID.4 X以及出口海外的华晨宝马iX3均已搭载。

从性能和经济性上看,高镍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有机构预测,2030年电池用镍占比预计由3%大幅提升至37%。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 汽车 行业电池用镍量将达到32.3万吨,较2020年年均增速为52%;到2030年用镍量将达到84.5万吨,较2020年年均增速为36%。

其三,低关税。

今年11月,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意味着全球约29.7%的人口,超过25万亿美元的GDP,将在RCEP协定下从事自由贸易活动。

其中重要的一条是RCEP成员国的货物贸易,整体开放水平将达到90%以上,各成员之间的关税减让也多以立即降至零关税或是十年内降至零关税。

也就是说即便是在印尼建厂,半成品/成品运抵中国也不用太过担心关税问题,或许正是RCEP的签署,为宁德时代投资印尼扫清了障碍。

更重要的是,除了国内之外,宁德时代下一步一定会投资境外的上游公司,为海外 汽车 品牌和工厂服务,向全球 汽车 供应链的上游迈进。其中宁德时代的首个海外电池工厂位于德国图林根州,已经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明年投产,向欧洲的整车企业供应电池。

写在最后:

在全球化资源大整合的今天,无论是宁德时代、松下,还是LG化学、SKI,甚至是特斯拉这样的主机厂都需要全球配置、全局谋划,宁德时代印尼建厂即是一种需要,是一种必然。换个角度看,苹果的生产车间为何能落户中国,也是同样道理。

车图腾

资深 汽车 媒体人暮四先生(刘小闷)领衔打造

腾爷文化 · NDIMedia旗下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