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20 日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Uber 正在与汽车制造商合作,为网约车和送货业务设计成本较低的电动汽车。这是 Uber 车队电动化努力的一部分。

当地时间周四,Uber 首席执行官 Dara Khosrowshahi 在一个活动上表示,公司正与制造商合作,开发为城市使用、运送乘客和送货而优化的车辆。对于网约车来说,这包括最高速度较低、乘客可以面对面坐的乘用车。

Khosrowshahi 指出,他确实认为,许多乘用车的最高速度对于与网约车相关的城市驾驶而言是不必要的。“这可以减少配置,如果减少配置,就可以减少最终成本。”

货车方面,Khosrowshahi 称公司正在考虑两轮或三轮和有载货空间的较小型车辆,这种车辆可以更容易地穿行。

现代汽车联手Uber开发电动空中出租车

美国网约车企业Uber与韩国汽车制造商现代汽车1月7日表示,双方计划联手开发电动空中出租车,加入使用飞行车辆缓解城市拥堵的行列。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官网)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美国网约车企业Uber与韩国汽车制造商现代汽车1月7日表示,双方计划联手开发电动空中出租车,加入使用飞行车辆缓解城市拥堵的行列。

在本届CES上,现代将会发布一个与Uber共同开发的概念电动飞行器。该飞行器最多可以乘坐4名乘客和一名飞行员,其最大续航里程为60英里(约100公里)。

作为此项目的一部分,Uber此前承诺他们将在2020年开始对城市飞行器进行演示,并且在2023年开始商用。该项目的合作伙伴还包括波音子公司Aurora Flight Sciences。现代汽车是第一家与Uber合作进行这个项目的汽车制造商。

两家公司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现代将会制造并部署空中车辆,Uber将通过空中打车网络提供空中支持服务、与地面出行的连接,以及客户界面。”

现代汽车执行副总裁、城市空中出行部门负责人Shin Jai-won在CES上表示:“运营UAM(urban air mobility,市内空中出行)车辆的总体成本,应该会低到让所有人都能享受飞行的自由。”

Shin曾是一名NASA工程师,他在去年加入了现代。他指出,出行行业认为,一旦日常空中出行市场变得足够成熟,飞行出租车的数量将会超越目前在世界各地飞行的商用飞机数量,当前这些飞机的数量大约为2.5万架。

去年,现代汽车承诺将在2025年之前对其“城市空中出行”项目投资18万亿韩元(约15亿美元)。

现代汽车执行副主席郑义宣(Chung?Eui-Sun)在演示中表示,现代将会继续与行业领先者就未来项目进行合作。

虽然飞行汽车领域还面临着重大的技术和监管障碍,但是包括飞机制造商、汽车制造商和科技企业在内的许多公司,都纷纷开始进入这一领域。

美国飞机制造商波音曾在去年10月表示,他们将与大众旗下的跑车品牌保时捷合作,联手开发电动飞行概念车,该车辆具有在城市区域内进行人员运送的能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Waymo联手Uber开发自动驾驶卡车

Waymo联手Uber开发自动驾驶卡车

Waymo联手Uber开发自动驾驶卡车,Waymo和Uber Freight没有透露付费客户何时可以使用他们联手开发的技术,同时拒绝透露合作协议的具体财务细节。Waymo联手Uber开发自动驾驶卡车。

Waymo联手Uber开发自动驾驶卡车1

6月7日,Uber Freight和Waymo Via宣布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结合两家公司的技术,并在Uber Freight货运网络中大规模部署自动驾驶卡车。

这一合作将Waymo的自动驾驶技术与Uber Freight的货运网络规模和领先的市场技术结合起来,将允许未来的客户更有效地部署自动驾驶卡车。

基于这一合作关系,Waymo未来的客户可以使用Uber Freight来更有效地规划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的卡车车队。未来,购买配备Waymo Driver卡车的运营商将能够通过应用程序加入Uber Freight的市场,并能在Uber Freight网络上无缝部署他们的自动驾驶卡车。

这些应用程序将为货物装载、预订、执行、拖车转移和付款提供简化的体验,人类司机和自动驾驶卡车可以在混合货运网络中轻松协作,运送货物。

Uber Freight的软件起到了中间人的作用,将卡车司机与货运公司联系起来,以减少运输成本和高昂的空载货运里程(指驾驶空载集装箱或拖车时,没有取得收益而累计的里程)。

但这两家公司没有透露其合作可以应用于付费客户的时间,也拒绝披露协议的财务细节。

Uber Freight负责人Lior Ron表示,“Uber Freight广泛、高效、可靠的数字网络对于实现自动驾驶卡车至关重要。我们凭借规模和市场专长的独特优势成为部署自动驾驶卡车的首选网络,从而使整个行业受益。”

Waymo货运工程负责人Boris Sofman则表示,“与Uber Freight的合作帮助我们扩大Waymo司机的规模。我们通过将Waymo解决方案与Uber货运平台相结合,并应用成熟的市场技术,帮助运营商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动态部署Waymo Driver。”

Waymo、图森未来、Aurora Innovation等公司希望在未来几年向物流公司和大型零售商出售自动驾驶卡车服务。在这样的商业模式下,客户将购买并拥有自动驾驶卡车,并向科技公司支付每英里的使用费。

2020年底,Uber将其自动驾驶部门出售给了Aurora,并持有该公司近43%的股份。去年12月,Aurora表示与Uber Freight达成合作。Uber去年还以22.5亿美元收购物流公司Transplace,进一步进军货运市场。

Waymo表示,计划在“未来几年”推出第一批完全无人驾驶卡车,从达拉斯(Dallas)和休斯顿(Houston)之间的得州45号州际公路开始。

Waymo联手Uber开发自动驾驶卡车2

美国当地时间周二,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卡车部门Waymo Via和网约车巨头Uber旗下货运业务部门Uber Freight宣布,两家公司已经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将帮助未来客户更高效地部署自动驾驶卡车。

Waymo和Uber Freight没有透露付费客户何时可以使用他们联手开发的技术,同时拒绝透露合作协议的具体财务细节。不过他们表示,未来的Waymo客户可以使用Uber Freight技术更高效地规划他们的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卡车车队。

这项为期多年的合作关系将分两个阶段进行。Waymo表示,第一阶段应在今年内完成,该阶段涉及Waymo通过将其已安装Waymo Driver的Peterbilt卡车测试套件放入Uber Freight的网络中。

在这个试点方案中,Waymo将扮演承运商的角色,在Uber的市场上向托运人提供其自动驾驶卡车服务。最终,Waymo将采取“司机即服务”(DaaS)的方式,运营商将购买由Waymo Driver运营的戴姆勒卡车。

在Waymo与Uber合作的第二阶段,运营配备Waymo Driver卡车的运营商将能够无缝地加入Uber Freight网络。两家公司表示,这将有助于运营商扩大业务规模。

Uber Freight的软件充当了将卡车司机与托运人联系起来的中间人角色,以降低运输成本和昂贵的空载里程。Uber去年斥资22.5亿美元收购了物流公司Transplace,从而加速进军卡车运输市场。

随着科技公司竞相将其产品商业化,自动驾驶卡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整合,Waymo和Uber Freight联手则是其中的最新一例。

近几个月来,Waymo进行了一系列交易,旨在发展其新推出的货运业务。谷歌表示,它没有拥有或运营自家卡车车队的计划,而是将与卡车制造商、承运人和经纪人合作,将其技术融入货运业务中。

Uber Freight也不是车队所有者,但两家公司预计,它们的整合将“为托运人释放急需的运力,提高燃油效率,为承运人提供扩大业务规模的机会,并最终简化全球供应链,让每个人受益”。

Waymo将此次合作描述为两家公司产品的“深度整合”,并概述了自动驾驶卡车商业化后将其部署到Uber网络中的'方式。Waymo称,在此之前,它将使用Uber Freight和自己的测试车队以更好地了解自动驾驶卡车如何履行送货订单。

Waymo发言人表示,Uber Freight和Waymo Via合作的是一种混合货运模式,这种模式仍然依赖于人力驾驶的卡车,但利用了一种自动解决方案,以帮助减轻卡车司机短缺的行业压力。

Uber Freight在声明中称:“我们广泛、高效、可靠的数字网络对实现自动驾驶卡车普及至关重要。我们的优势在于成为自动驾驶卡车的首选网络,拥有规模和市场专业知识,可以以有利于整个行业的方式部署自动驾驶卡车。”

包括Waymo、TuSimple Holdings、Aurora Innovation在内的公司,都希望在未来几年向物流公司和大型零售商出售自动驾驶卡车服务。在这些商业模式下,客户将购买并拥有自动驾驶卡车,并按照行驶里程向科技公司支付使用费。

Waymo没有透露在最初的试点中会使用多少测试车辆,但该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出第一款完全自动驾驶卡车,并首先在美国达拉斯和休斯顿之间的德克萨斯州I-45公路开始运营。

Waymo和Uber曾是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死对头。2017年2月,Waymo起诉Uber及其子公司、自动驾驶卡车初创公司Otto,指控其窃取商业机密和侵犯专利。Waymo要求Uber支付14亿美元赔偿,并公开道歉,但这些要求遭到Uber拒绝。

该案在Waymo提起诉讼将近一年后开庭审理,但双方很快出人意料地达成和解协议。Uber后来承认使用了Waymo的部分技术,并希望获得授权。前谷歌工程师、Otto创始人安东尼·莱万多夫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因窃取Waymo的商业机密被判18个月监禁,但后来被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赦免。

两家公司都没有提到过去的矛盾。Uber始终在开发自己的自动驾驶卡车,并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大量投资。但由于成本不断上升,加上Uber自动驾驶汽车在亚利桑那州测试时撞死一名行人,迫使其停止了自动驾驶项目。

2020年底,Uber将该部门出售给了Waymo的竞争对手Aurora,后者由Waymo前高管创立,并持有该公司近43%的股份。Aurora在去年12月表示,它已经与Uber Freight建立合作关系。

Waymo联手Uber开发自动驾驶卡车3

国外当地时间周二,Google母公司Alphabet集团旗下自动驾驶卡车单位Waymo Via和网络约车大佬Uber集团旗下货运物流各个部门Uber Freight公布,俩家公司已经签定了长期性合作协议,将协助将来顾客更有效地布署自动驾驶卡车。

Waymo和Uber Freight并没有透露付钱顾客什么时候可以运用她们联合开发设计的技术性,与此同时回绝透露合作合同的实际会计关键点。但是她们表明,将来的Waymo顾客可以应用Uber Freight技术性更有效地整体规划她们的自动驾驶和人力安全驾驶卡车运输队。

此项历时数年的合作关系将分两个阶段开展。Waymo表明,第一阶段应在2021年内进行,该环节涉及到Waymo根据将其已组装Waymo Driver的Peterbilt卡车检测模块放进Uber Freight的互联网中。在这个试点工作方案中,Waymo将饰演承运商的人物角色,在Uber的销售市场上向托运人给予其自动驾驶卡车服务项目。最后,Waymo将采用“驾驶员即服务项目”(DaaS)的方法,营运商将选购由Waymo Driver经营的戴姆勒公司卡车。

在Waymo与Uber协作的第二阶段,经营配置Waymo Driver卡车的营运商将可以无缝拼接地添加Uber Freight互联网。俩家公司表明,这将有利于营运商扩张服务经营规模。

Uber Freight的手机软件当做了将卡车驾驶员与托运人联络在一起的中间商人物角色,以减少物流成本和高昂的满载里程数。Uber上年耗资22.5亿美金购买了货运物流公司Transplace,进而加快涉足卡车运送销售市场。

伴随着高新科技公司争相将其商品商业化的,自动驾驶卡车行业产生了一系列融合,Waymo和Uber Freight联合则是这其中的全新一例。

近半年来,Waymo开展了一系列买卖,致力于发展趋势其新推行的货运物流业务流程。Google表明,它并没有有着或经营自己家卡车运输队的方案,反而是将与卡车生产商、经营人和艺人经纪人协作,将其技术性融进货运物流工作中。

Uber Freight也不是运输队使用者,但俩家公司预估,他们的融合将“为托运人释放出来急缺的运输能力,提升燃料高效率,为经营人给予扩张服务范围的机遇,并最后简单化全世界供应链管理,让每一个人获益”。

Waymo将本次协作叙述为俩家公司商品的“深层融合”,并简述了自动驾驶卡车商业化的后将其布署到Uber互联网中的方法。Waymo称,在这之前,它将应用Uber Freight和自身的检测运输队以更好的掌握自动驾驶卡车怎样执行配送订单信息。

Waymo新闻发言人表明,Uber Freight和Waymo Via协作的是一种混和货运物流方式,这类方式依然取决于人力资源安全驾驶的卡车,但运用了一种全自动解决方法,以协助缓解卡车驾驶员紧缺的领域工作压力。

Uber Freight在申明中称:“大家普遍、高效率、靠谱的数据互联网对完成自动驾驶卡车普及化尤为重要。我们的优势取决于变成自动驾驶卡车的首选网络,有着经营规模和销售市场专业技能,可以以有益于全部领域的形式布署自动驾驶卡车。”

包含Waymo、TuSimple Holdings、Aurora Innovation以内的公司,都期待在未来两年向货运物流公司和大中型零售商售卖自动驾驶卡车服务项目。在这种商业运营模式下,顾客将选购并有着自动驾驶卡车,并依照驾驶里程数向高新科技公司付款服务费。

Waymo并没有透露在起初的示范点中会应用是多少检测车子,但该公司方案在未来两年内发布第一款彻底自动驾驶卡车,并最先在美国达拉斯和休斯顿中间的得克萨斯州I-45道路逐渐经营。

Waymo和Uber曾是自动驾驶车辆行业领域的死敌。2017年2月,Waymo提起诉讼Uber以及子公司、自动驾驶卡车初创期公司Otto,控告其盗取商业机密和侵害专利权。Waymo规定Uber付款14亿美金赔付,并公开道歉,但这种规定遭受Uber回绝。

此案在Waymo提出诉讼接近一年后开庭审判,但彼此迅速出乎意料地达到调解协议。Uber之后认可应用了Waymo的一部分技术性,并期待得到受权。前Google技术工程师、Otto创办人安东尼·莱万(Anthony Levandowski)因盗取Waymo的商业机密判刑18个月囚禁,但之后被前美国总统杰弗里·川普饶恕。

俩家公司也没有提及以往的分歧。Uber自始至终在开发设计自身的自动驾驶卡车,并在自动驾驶技术性上很多项目投资。但因为成本费持续升高,再加上Uber自动驾驶车辆在亚利桑那州检测时轧死一名路人,驱使其终止了自动驾驶新项目。2020年底,Uber将该单位售卖给了Waymo的竞争者Aurora,后面一种由Waymo前管理层开创,并拥有该公司近43%的股权。

Aurora在往年12月表明,它已经与Uber Freight创建合作关系。

从2020 CES"车展"看未来出行

文/蜡笔新

图/来源网络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原本泾渭分明的各个行业之间的壁垒慢慢消失,跨界和融合绕不开的两个关键词。汽车行业也赶上了"上网冲浪"的大潮,一路高歌猛进。最近的几届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原本属于家电、影像数码等科技产品主场,开始渐渐被汽车行业"蚕食",各大汽车品牌在这个窗口秀出自己的科技肌肉。

2020 CES展会上汽车行业再次大出风头,共有140多家行业相关企业参展,俨然要把CES"车展"进行到底。那么,这场CES"车展"带给我们的除了极具噱头的新产品、新理念外,还会给我们的未来出行带来哪些值得期待的趋势呢?所谓的理想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照进现实?

跨界入局,未来出行"人人有份"

随着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兴起,造车的门槛被迅速拉低,各行各业的翘楚们都将造车提上日程,或亲自入场造车,或为造车企业提供技术和资源。总之,汽车行业现如今已不光是传统造车企业的舞台,未来出行正呈现出"人人有份"的趋势。

今年CES上,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先是本以影像、游戏、家电为主业的索尼在不甘寂寞,在一场好好的游戏产品发布会上放起了"大招":突然发布了一辆纯电动概念车,名为Sony Vision-S。

这款纯电概念车一出场就博得了众多眼球,据介绍,英伟达、麦格纳、大陆、博世、采埃孚、本特勒等公司也都参与到了这款车的研发之中。而索尼结合了索尼成像与快感、AI、通信和云方面的多项技术,搭载了33个传感器,内饰部分则配置了360 Reality Audio声场技术和宽屏显示器。看似其是一款纯电动概念车,实际上它更像是一款科技产品。

跨界与融合正给汽车与出行行业带来许多不一样的新思路。除了索尼的概念车登场,科技公司们也在2020 CES上发布了许多出行领域的产品。例如:亚马逊从此前关注很少被关注的需求出发,与宝马、FCA合作研发了后排屏幕的人机交互功能,使其可以利用Wifi或车载移动网络,在亚马逊旗下的Fire TV上观看各种节目;此外,还可以通过后排屏幕实现与前排屏幕相同的功能,进行信息查询、购买电影票或者点外卖等等。

腾讯亦发布了TAI 3.0生态车联网解决方案。据介绍,TAI 3.0是腾讯车联面向汽车行业推出的生态化、跨平台、跨终端的全新版本,支持Android、Linux多系统,支持车企、开发者共建车载轻应用生态。此外,腾讯推出的微信车载版,目前已在部分车型上率先量产,能够与微信手机版同步在线,实现信息在手机、车机间的无缝流转,让用户在开车时不使用手机,也能安全、便捷地收发信息。

而芯片制造商高通针对自动驾驶推出了业内最先进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之一——Snapdragon Ride,由安全系统级芯片(SoC)、安全加速器和自动驾驶软件三部分组成。无人机行业领导者DJI大疆内部孵化的独立激光雷达公司Livox也在本届展会上带来了它的最新成果,将进入L3/L4级自动驾驶的硬件提供商阵营。

5G商用时代下,汽车硬件与智能软件之间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汽车工业与软件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像PC硬件与内置程序的关系。跨界入局,未来出行的"人人有份"无疑将会给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也会让诸多理想更快照进现实。

更加务实的自动驾驶,低成本量产促进落地

往届的CES上从不会缺乏"天马星空"的产品与概念,飞行汽车近年来也站上了CES的舞台。本届CES上网约车巨头Uber与韩国汽车制造商现代汽车联合发布了第一代飞行概念车S-A1。但相比于实现难度更加大的飞行汽车,自动驾驶经过几年的技术沉淀后在通往大规模量产落地的进度更加迅速。

本届CES上,L2+级辅助驾驶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落地趋势,L4级自动驾驶正处积极探索中。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L4级自动驾驶更好实现的L3级几乎没有被提及,深究其原因:L3处于"人机共驾"阶段所面临的监管及责任认定问题有关,尚未健全的法律法规影响了推广应用。

缺乏明确的监管政策、高昂的系统成本是制约自动驾驶落地的两大因素。因此从现阶段监管体系现状和企业举措来看,L2+级自动驾驶技术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还将是市场的主流。而本次参展企业带来的产品和技术上也透露出自动驾驶更追求务实,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厂商看重,低成本解决方案也将促进自动驾驶技术在汽车上的量产落地。

上面提到的芯片制造商高通,本次推出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中的自动驾驶软件支持调用周边的传感器进而提供对于车辆感知周边环境、GPS定位、联合5G网络进而做出路线规划等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车企加速自动驾驶的孵化落地;同时平台也省去了昂贵的液冷设备,采用风冷设计,从而实现成本降低。

除了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激光雷达传感器成本的昂贵也是自动驾驶难以普及的原因之一,本届CES上,"低成本可量产"被多家企业提及。今年参展的激光雷达企业大幅增加,相比此前更侧重宣传产品有多先进而言,这次他们更多强调的是价格有多低。

Velodyne推出的新型激光雷达VelaBit,售价仅100美元(约合人民币700元),探测距离100米,并计划今年年中上市。

DJI大疆孵化的激光雷达公司Livox推出了Horizon(探测距离260米)和Tele-15(500米)两款产品,售价分别为800美元和1200美元。可见,面向自动驾驶的高端激光雷达迈入"万元内"时代已经成为现实。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软件+硬件)的成本降低将为自动驾驶的普及扫清成本阻碍。如今,越来越多低成本、可量产的计算平台和激光雷达的出现让自动驾驶的普及触手可及。

更有温度的交互,人、车、社会的融合

"新四化"趋势的不断影响,不光让跨界和融合成为可能,同时也让汽车行业迎来新一轮的变革。人们开始意识到,未来出行自动驾驶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出行方式的改变、生活品质的提升才是未来出行的根本。

交互、温度、情感化等词汇在近来各大展会上被各大主机厂、供应链企业提及。本届CES上,宝马带来了Vision BMW i Interaction EASE自动驾驶人机交互概念座舱。该座舱由宝马集团与Designworks研发部门联手打造,主要展现的是未来自动驾驶实现后的人机交互概念。

该概念座舱应用了众多高新技术,例如:视线追踪系统(采用人工智能AI技术追踪并解析驾驶员的视线)、人工智能(AI)、全景平时显示系统(通过在真实外界景象上叠加另一个数字信息层,转为增强现实用户界面)、5G和云技术(用户可精准知晓车辆当前位置,以及周围建筑等信息)等提供多模式的交互。交互方式的进步,使得未来沉浸式的出行体验更有温度。

奔驰更是不甘示弱地发布了名为VISION AVTR的概念车,据奔驰官方介绍,VISION AVTR概念车的设计灵感源于《阿凡达》中不同生命体的融合。该概念车采用了仿生设计语言和创新的一体化设计理念,外观造型显得十分梦幻,颇具天外来客的味道。另外该车以用户体验为核心,采用人、车、自然相互融合的理念,改变现有的人机交互模式,实现人机交融。最新研发的有机电池技术可实现零排放,助力可持续发展。

Vision AVTR的球型轮胎、不含稀土元素及重金属的电池车能够降解,可以百分百循环再生、车身后部33个"仿生皮瓣"等元素无一不体现着人、车、自然间的和谐。

丰田显得更加"不务正业",在本届CES上推出了名为"Woven City"的未来城市项目。丰田预计从2021年开始在即将关闭的丰田汽车日本东富士工厂场地上建设这个小镇。根据计划,该城镇中所有建筑主要将以环保为主,建筑材料由碳中性木材制成,整个城镇不接入电网,屋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地下安装管道和轨道,用于输送生活所需的氢能源。

此外,这个小镇还将把城市道路像网一样编织在一起,实现车与道路的信息交互。据了解,该项目将用来验证自动驾驶、移动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AI等技术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性。这个项目也体现了未来"人-车-社会"间的融合。

虽然,现在看来人、车、社会、自然之间的相互融合还太过遥远,但人车交互上的不断进步我们也在有目共睹。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智能科技带来的巨变,或许在未来还会超出我们当下看似遥不可及的想象。

总结

虽然数字化时代下汽车出行充满着许许多多的未知机遇和挑战,但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人与车、社会、自然之间的融合发展是未来如何都摆脱不了的必然趋势。管中窥豹,本届CES"车展"带来的不止是新奇的科技成果,同时也是未来出行的一大缩影,未来出行在人、车、社会、自然间不断融合中给人们带来的不止是出行方式的改变,更是生活品质的提升,理想终究会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同时照进现实。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