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CES 手记:联想美国高管怎么看笔记本市场竞争?)

严格来说,联想并不参加 CES,但他们每年都能占据这个舞台的重要位置。

作为全球 PC 巨头,CES 是联想每年最重视的展会活动。联想每年都会派出大批高管来到拉斯维加斯,在 CES 发布诸多硬件新品,参加 CES 的重要奖项评选,宣布重要技术合作,进行诸多商务谈判。但和其他参展厂商不同,联想并不在拉斯维加斯会展中心设展。他们总是选择在人流最为密集的金沙会展中心包下一整个酒吧或者餐馆,而且位置就在参会者们的必经之路上。

这种另辟蹊径的好处是,几乎所有的参会者都会经过联想的“展区”,看到联想发布的新品。而来自全球各地的媒体也更乐意来到联想展区,在报道新产品之余,还能顺便在酒吧餐馆改造的“展区”喝口水充个电。

与往年一样,今年联想也在 CES 发布了诸多硬件新品,拓展了笔记本的设计造型与使用场景。在今年的新品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全球首款双 OLED 屏笔记本 Yoga Book 9i,铰链连接两个 13.3 寸屏幕,应对多种使用场景;值得一提的是,在 CNN、ZDNET、GearPathol 等诸多美国媒体的 CES 评选中,联想 OLED 双屏笔记本 Yoga Book 9i 均获得了最佳笔记本奖项。

同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产品还有:转轴双屏笔记本 ThinkBook Plus Twist,一面正常 OLED 屏幕,一面彩色墨水屏,旋转方式切换不同使用需求;配备多种磁吸模块的商务笔记本 ThinkBook 16p Gen4,包括补光灯、4G 网络模块以及 4k 摄像头模块,方便进行高清视频通话与产品展示。此外,联想旗下摩托罗拉还与 ThinkPad 部门合作打造了 ThinkPhone 手机,在摩托手机硬件的基础上融入了 ThinkPad 的经典材质与设计,加入了 ThinkPad 企业用户安全功能以及全套移动办公组件。

因为国内疫情防控措施刚刚解除,今年联想并没有从国内派出大部队来到 CES,只是由全球 CMO 乔健带着打造新品的产品经理来到了展位,与全球媒体见面和展示。要全面恢复往日参会规模,还要等待明年的 CES。

看完新品发布之后,我在联想展位拿了瓶水,与联想美国负责商业化和产品经理的执行总监汤姆・巴特勒(Tom Butler)坐下来聊了会儿。巴特勒是消费电子行业的资深老将,甚至已经忘记自己参加过多少次 CES。他只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 CES 还是在 1999 年,那是他还在爱立信工作。

在 2005 年加入联想之前,巴特勒效力过爱立信和思科。而他加入联想的时机也非常有意思,因为他面试的时候公司还是 IBM,加入的时候就变成了联想。

“面试完之后,他们给我打电话说,‘我们决定聘用你,但是有个变化,我们被联想收购了,你还愿意来吗’。我心想,‘联想是什么公司,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不过我还是决定加盟,我之前在美国公司工作过,也在欧洲企业工作过,还从来没有在中国企业效力过。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经历。”

巴特勒很快发现,这家中国公司很有全球视野。“(联想收购之后)我并没有感受到文化冲突。这点他们做的非常好,给了美国部门很大的自主权。联想是一家全球视野的公司,实现了中国和美国部门在制造、分销和研发方面的互补,这反而成为了我们的一大优势。”

他承认,新冠疫情给联想这样的国际巨头内部协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因为国际差旅困难,中国、美国、日本(ThinkPad 部门的研发基地)等团队无法做到面对面沟通,不得不完全依赖远程视频来协作。对硬件研发部门来说,这种状况尤其具有挑战性,直接拖慢了产品研发步伐。不过,其他消费电子跨国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过去 17 年时间,联想先后收购了 IBM PC 业务、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以及 IBM 服务器业务,从一家中国企业变成了一家全球电子行业巨头。Gatner 的数据显示,去年第三季度联想全球市场份额为 25.2%,惠普和戴尔分别以 18.7% 和 17.7% 排名二三位。

联想几乎在每个主要市场都占据了市场首位。在同为发达市场的西欧,联想份额高达 31%,而惠普与戴尔以 24.7% 和 13.8% 排名第二。

在巴特勒看来,“联想能够在欧洲等其他市场胜出,得益于我们更懂得用户需求。我们的 PC 产品线分成了大企业、中小企业以及消费市场三条线,每条线的产品都精心符合各自用户的定位需求,无论是品质、性能还是设计都做到了最好,才有了市场首位。”

作为产品经理的他具体举例解释,在联想的 PC 产品线里,ThinkPad 面向的是有 IT 管理员的大企业用户,ThinkBook 针对的是中小企业用户,而 ThinkBook Plus 则是强调创新的 Pro 版,Yoga 则是面向消费用户群体。即便是在美国教育市场占据半壁江山的 ChromeOS,联想也在这一领域占据着先机。

他强调,相比惠普和戴尔这两大竞争对手,“我们是唯一一家同时横跨移动、桌面与云端,拥有手机、笔记本、工作站、服务器的端到端完整生态系统的企业。即便是相比苹果,我们还拥有数据中心业务。”

我提醒他,苹果的桌面与移动拥有相通的用户体验,而联想的桌面与移动却分别使用 Windows 和 Android 两大系统,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很难实现。巴特勒承认,联想的硬件平台横跨 Windows、Android 和 ChromeOS 数大操作系统,但“我们和微软、谷歌、英特尔等合作伙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尽可能带来业界最好的用户体验。”

谈到这次摩托罗拉发布的 ThinkPhone,巴特勒介绍这是摩托与 ThinkPad 团队合作打造的产品,两个产品团队共同确定了大企业用户对移动办公、远程控制、数据安全、坚固耐用的需求,在摩托手机使用了 ThinkPad 的经典设计与机身材质,搭载了 ThinkShield 安全功能确保大企业的管理员可以远程控制硬件与数据安全。

谈到这次联想同时发布了折叠屏、铰链双屏以及旋转屏三种设计的笔记本,巴特勒认为这些新的屏幕设计方案还处在起步探索的阶段,很难说未来哪种设计会成为 PC 行业的主流,联想通过这些新产品为行业设定新的产品形态,探索新的用户使用场景。但他强调,这几款新型设计的笔记本都经过了严格的耐用性测试,用户并不需要担心屏幕的持久耐用问题,尤其是为严苛使用环境设计的 ThinkPad 产品线。

巴特勒完全不相信所谓的“后 PC 时代”。“行业关于‘后 PC 时代’的说法已经讨论很久了,但新冠来了之后,笔记本和平板的销量开始猛增,因为所有人都需要一部笔记本,用来上网浏览、远程工作或是学习。笔记本才是真正完整具备这些功能的设备。谁还会讨论什么‘后 PC 时代’?”

的确,Gartner 数据显示,2020 年和 2021 年全球 PC 出货量增长了将近 5% 和 10%,一扫之前连续五年下滑的颓势。但进入 2022 年之后,随着疫情带来的硬件需求逐步消退,全球 PC 出货量又再次出现了下滑。

去年第三季度全球 PC 出货量更是锐减了 19.5%。联想当季全球 PC 出货量同比下滑 15.%,但已经是惠普、戴尔、苹果、宏基等竞争对手中降幅最小的。因此,联想的全球市场份额反而从 23.9% 增长到了 25.2%。

巴特勒对此认为,随着大部分消费者都拥有 PC 之后,市场出货量也开始随之下降,但升级周期过去又会重新增长。商业 PC 市场的升级周期大概是三到四年,相当于每年升级需求是 25% 左右。消费者迟早会再次购买的,需求迟早会回升的,所以联想要做的是做好产品准备,保持竞争优势。

尽管联想几乎在全球所有市场都占据出货首位,但在美国市场却只能屈居第三。去年第三季度,联想的市场份额只有 16%,与苹果平齐,但明显落后于戴尔和惠普的 26.8% 与 23.2%。

在巴特勒看来,这很正常。作为美国人的他笑着说,“美国民众的确会更偏爱本土厂商,就像是中国消费者更拥护民族品牌,联想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一样,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绑定。戴尔惠普到中国去,也会像联想在美国一样面临挑战,就像是主场和客场作战一样。联想在美国,是在别人主场进行挑战,竞争自然会更加激烈。”

联想事件闹的沸沸扬扬,电脑界要是重新洗牌,下一个大哥是谁?

不是电脑界要重新洗牌,而是在金融领域,外资合作上市公司都要洗牌,同时绝不允许私有企业资本无序扩张,打破垄断壁垒,这些因为已经超出了 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围墙,更不符合 社会 主义特色制度的要求,这是一场革命,一场实现共同富裕的革命,任重道远!

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 科技 创新,鼓励企业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背景下,联想作为一家曾经的 科技 领军企业一段时期以来难有大的作为,国人对此颇有非议,这是不争的事实。另外在共同富裕 历史 潮流下,高负债的企业高管拿着令人咂舌的高薪,是那么的刺眼,哪怕是 股份制 公司有权决定薪酬,但是这个做法应当受到批评。我个人认为下一个应该是华为公司,华为公司的创新能力和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想多了。

HP负债率超过110%,每股净资产-1.432美元都运转的好好的,联想不会有任何问题,现在在杞人忧天的都是那些完全不懂行被同样不懂的带路党带到沟里的人。

电脑远不是一些不懂行的人在那瞎掰的就是个简单的机箱组装。

电脑硬件之间是否兼容,各个供应商的配件能否适配,软件能否正常运行,软件和硬件能否兼容,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之间的设计有什么区别,服务器和超算机组就更不是简单的组装就可以的。

神舟12号上面用到的Thinkpad,更是要满足失重、强辐射等苛刻条件下的太空环境下的正常运转要求。

组装几台电脑也许一个二手电脑店就可以做到。但是谁买电脑会专门找个二手电脑店去组装呢。

组装几千万台,就必须有强大的供应链和运维体系支持,电脑行业普遍的高负债率,基本上都是原材和存货周转占用庞大的资金链。

说到联想,如果不是通过收购IBM PC和MOTO 手机业务,根本就很难打入西方市场。

即使大家以为的强大如华为,至今也很难切入欧美市场。

现在中科院通过联想控股直接或间接持有联想集团近30%的股份,同时国科控股持有联想控股的股份大概也是30%。

那么多人指望着联想出事,真的是包藏祸心,所殃及到的联想国内几万的员工还有众多的供应商暂且不说。中科院代表的国有资产从20万创业,到如今所持有的联想集团近300亿市值,联想控股近90亿市值将会化为乌有。

这就是那些口口声声喊着爱国,喊着不买联想电脑的那一帮人所期望的吗?

无知者任所谓的公知带路党牵着鼻子走,而没有任何辨别能力,真是可怜、可悲又可笑。

组装企业中国几大品牌哪个都能顶上

联想事件的争议不在产品本身,是在高管的贪婪。现在他们拼命躲在联想身后,挟整个联想对抗舆论,估计一时半会不可能有结果。在全球化进程受挫的今天,重建一条供应链十分不易,但当顺畅完整的供应链建起后,就是新王者出现之时。

华为

华为。

重点不是电脑界,时代在变,所有企业家如果不去提升升级,不去提升格局,不去适应时代变化,都将被时代所抛弃,比如教育培训龙头新东方,比如房地产巨头恒大集团,比如曾经的图书电商老大当当网,不是付出惨痛的代价就是退市,幸运的是万达集团企业调整的及时没有陷入巨大的困境。

老大不会变,那些起哄愤青基本都不是界内人士、电脑采购管理人员以及电脑购买人,用电脑的人都清楚什么产品好!

不担心

会有更好的电脑中国造

华为笔记本迅速崛起,联想真的不害怕吗?

或许当年华为刚进入PC领域时,联想是看不上眼的,甚至发出过警告,PC领域不是你华为小米们能玩的,不建议进入!但现在的华为,我想联想是害怕的,因为从目前联想的应对来看,已经将华为笔记本作为正真的竞争对手来对待的。我想联想也清楚自己的手机业务是如何没落的,而华为在手机领域又是如何崛起的。

对于这样一个潜力无穷的竞争对手,心中没有惧怕那是假的,心里也应该清楚不认真对待后果可能有哪些后果!空说无凭,还是来看看联想针对华为笔记本的一些动作吧!

1、联想的应对: 大家都知道联想有Thinkpad,也是大家非常喜欢的品牌,不管是过去的IBM,还是现在联想旗下,依旧有着足够的粉丝群体,高端机型就做工和质量而言也的确上乘。而最近联想搞出来了一款新系列也就是ThinkBook,看到这名称我的第一反映这是针对华为MateBook进行正面杠的产品。这机型定位年轻人的商务本,售价也是介于Thinkpad和低端本之间,基本上就是对着华为的竞争而去的。

此外,针对华为MagicBook系列的机器,联想也是有小新这样价位的机器在和华为进行正面对抗的。因此,就当前而言,联想已经对华为渗透入的PC细分领域在进行针对性的竞争和对抗。如果说华为笔记本毫无优势,没有威胁到联想的部分地位,联想是不可能来调整自己的产品线来做针对性的竞争。看看,在没有华为小米进入笔记本行业的年代,联想有过多少变化没?整个PC领域就是死气腾腾,大家炒炒冷饭而已!

2、华为销量: 如果论PC整个领域的销量华为肯定是不行的,但就笔记本这块华为的销量增长的很快,余大嘴此前说过2018年华为PC业务同比增长近4倍。这种暴涨的速度,怕是有可能赶上华为手机。我们来看看618期间华为笔记本销量。京东平台618期间累计销量同比去年增长200%,笔记本规模品牌销量增幅第一,轻薄本进入前三;天猫平台活动期间累计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06%。可以说华为笔记本的销量基本上属于暴涨。

3、第三方统计数据: 或许有人觉得618活动的数据算不上什么,那我们也可以看看IDC等第三方机构给出的数据。IDC给出的2019年Q1数据显示,华为笔记本电脑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接近9%,排第四;市场调查公司GfK数据显示,华为笔记本在19年4月国内零售市场份额为11.6%,可见华为笔记本正在快速的发展中。

对于发展如此迅猛的华为PC业务,你说联想不害怕那估计没人信!当然,不可否认联想在PC领域的确根基很深,毕竟做了20多年的PC, 累积多年的资源是有自己优势的,同时其 销售渠道也更通畅。对于华为PC业务多久能赶上联想或者全面超越联想,我们就等时间来给出我们答案吧!当年华为进军手机业务时,我想也是有很多人不看好华为的,但现如今被打脸了,期待对于PC业务也能一样打脸。

联想有什么好害怕的?联想都被骂成这样的,还不是照样逆市而上超越惠普成为全球PC市场的龙头宝座,这也说明一个问题,最终到大多数用户这里终究还是看产品,而不是什么情怀因素,就PC行业来说,目前华为在联想面前还是个弟弟,尤其是在工艺方面华为跟联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你要明白,联想确实是因为某些原因企业口碑差,可是联想的电脑工艺依然是全球PC行业数一数二的水准,华为离顶尖还差很远。

大家可以自己去实际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在转轴、边框、接口等这些小细节,华为跟一线品牌差距依然非常大。总体来说我甚至认为主打性价比的小米也许还能在这个领域真正杀开一条血路,华为的笔记本真的是毫无性价比可言。

我经常强调一个观念,任何消费品好与不好的绝对标准是你用着舒不舒服, 你只要用着顺手即使这是一个垃圾产品也会成为一个好产品,你用得不顺手即使这是一款口碑零差评的产品也是徒劳。 这是主观上的好与不好,这个好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每个人那里都不一样。

和竞争对手对比有没有差距呢?这是客观上的差距,只不过从客观上讲,确实目前在工艺等方面,华为、小米确实还很难跟苹果、联想、惠普、戴尔等一线厂商直接对比,差距就是差距,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就拿华为的Matebook X Pro这款旗舰产品来说,对比Thinkpad X1 Carbon,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联想的Thinkpad X1 Carbon是行业的标杆产品,这一点是不输苹果公司MacBook Pro和戴尔旗下XPS系列的。

联想能够在中国市场持续下滑的前提下,重新实现盈利,并且在全球市场逆市而上,再一次超越了惠普,成为全球PC市场的龙头老大,

这些年大家吐槽联想还少吗?Thinkpad被联想做烂了,联想价格差异美帝良心,联想不给华为5G投票,杨元庆表示联想不会做操作系统和芯片,联想CFO表示会将联想的工厂搬到海外...... 这些年联想因为杨元庆为首的管理层,一次又一次愚蠢的操作被骂惨了,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华为现在是在用做手机的方式在做PC,PC的定位应该更多地靠近生产力工具,而手机的定位更多的是 娱乐 工具,华为做PC的原因是想要在未来有可能施行自己的操作系统战略的时候,能够实现“手机+PC”的统一平台战略,大家也都知道不论是在屏幕尺寸比例,以及硬件选择上更加倾向于选择低端硬件,本质上就不是奔着顶级生产力工具或者顶级 娱乐 工具去的,甚至可以说目的就是想着未来跨平台的可能性。

华为现在的产品策略还有很多亦步亦趋的跟随,除了手机似乎华为在其他消费者业务领域更多的还是选择模仿。苹果弄个阶梯式的电池,华为赶紧也搞一个;苹果出一个智能手表,华为又赶紧弄一个;微软弄个surface系列,华为也立马跟进一个;早些年小米弄个红米品牌,华为也弄一个荣耀。当然荣耀成功了,可是其他产品线似乎并不算成功,这种亦步亦趋的模仿和跟随策略家大业大的华为耗得起,可是未必各个都成功。

联想是汉奸卖国贼,他害怕也没办法,中国人民都认清了他的丑恶嘴脸,中国的消费者把他喂大,他掉过头来向喂养他的人呲牙,就和东郭先生和狼里的狼没有区别,他愿意跪舔美国只好随他舔去,他愿意当汉奸你也拦不住,这样的奴才企业不但中国人看不起他,就是他正在跪舔的美国人也会看不起他,也许哪一天他正在跪舔的时候,被人家一脚踹开,这是早晚的事。

华为笔记本迅速崛起,联想真的不害怕吗?华为笔记本是否能够叫做快速崛起,也值得商榷,只是实现了较快的增长而已。在全球笔记本市场,联想还可以暂时无忧,至少短期内,不管是华为也好小米也罢对联想形成不了威胁。再说,笔记本市场竞争者众多,加入一个华为联想也并不会害怕。

据Gartner的调查报告显示,联想在全球笔记本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2.5%,而后面还有惠普的21.9%、和戴尔的17.6%、而第四名的苹果占有率却只有6.8%、华硕为6.2%、宏基为5.7%,而反观华为却没有冲入前六名,离威胁联想笔记本的距离还想当遥远。所以联想说要担心华为笔记本,不如说担心惠普和戴尔来得实在,毕竟市场销量和占有率他俩距离华为最近。

从品牌 历史 、市场占有率、品质、笔记本研发及售后服务、产品做工、系统配置及续航等综合方向来说,联想笔记本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其品牌印象已经深入到全球各个地区,特别是收购IBM的ThinkPad,更是让联想的笔记本拥有了高端的资本。很多的大企业采购,联想的笔记本和台式机是相当得宠的。

而华为的所谓迅速崛起,却是限制在国内市场的快速增长。在各大电商平台,华为笔记本高举的是小米的策略:高性价比,同等价格配置高而且有自己搞出的“黑 科技 ”加身,所以销量增长相当快速。华为和荣耀把小米这招用到手机上,成功了,继续用到笔记本电脑上,并且还收到了效果。

但毕竟是国内市场,在如今的氛围下不可否认联想是会吃些亏的,而华为却承接了人们对于自主 科技 期待的想象,联想却成为了相反,出手华为的产品变得“非常正确”。但这一套是否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奏效,那也就并不一定,所以联想杨元庆淡定的劝说华为 “不要涉足电脑业务” 还是有些底气的,自己电脑和笔记本都是全球高高的占有率第一,他连第二都不怕,还害怕啥呢,至于说赚不赚钱,反正先保住第一再说。

但能从这一点上来说PC作为联想的根本,还真是不怕华为的PC产品,就目前来看的话,短时间内,华为的PC根本不会对联想产生一个比较明显的冲击,这一点其实联想还是有底气的。

原因就在于我们说PC市场其实是讲究渠道的,也就是说用户消费群体同样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市场,但用户消费群体可能相比于企业级别的采购,从利润包括订单量上面啊,还是要略逊一筹。

联想目前在企业包括政府采购上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这个优势短时间内还没有国内其他PC厂商能够替代,与此同时,在消费者领域里联想的Thinkpad系列其实是非常有号召力的,所以其实用户再不怎么喜欢联想,但它的市场份额就摆在那里,全球PC老大的位置并不是虚的。

与此同时PC市场虽然说作为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产业甚至于很多厂商只是处于一个所谓的贴牌生产的阶段,但仍然是需要很多经验去积累的,尤其是设计这一层面,包括对于用户需求的把握层面。

连华为的更多员工可能也在使用着联想的商务本,就可以看出联想在商务包括Thinkpad所主打的生产力工具系列设计还是非常独到的,还是有自己的两把刷子。

所以目前华为的PC想要有进一步的突破,首先其实在设计层面包括生产力层面有一个明显的突破,其次则在于消费群体的升级之后,其实华为的PC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突破,也就是说华为的PC更能够俘获80后90后的用户的时候,其实PC市场的主流才会逐渐向华为倾斜。

但就目前来看的话,还是很少有厂商能够撼动联想在PC上的优势。

联想不可能害怕,要不然杨元庆不会信誓旦旦的说:我们没有计划做系统和芯片!可见,最重要的东西,联想都没有担心的,何况是华为呢?

在PC行业,联想已经是目前的执牛耳者,对于联想而言,影响联想笔记本销量的,估计是市场(美国、国内市场),而不是华为笔记本的影响。然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联想如果不重视华为笔记本的崛起,对于联想的发现极为不利。

未来影响联想笔记本销量的,除了市场(国内市场、美国市场等)之外 ,联想在笔记本行业的发展,还是会存在很大的掣肘。我以为这种掣肘可能是华为独有的,而联想缺乏的。

系统和处理器。看似系统和处理器现在联想有替代者,英特尔的芯片和微软的系统,全世界都在使用,联想不担心。我们是不是能够试想一下呢?在美国将系统和芯片对联想进行制约,剥离系统和芯片呢?联想怎么办?

确实,现在的联想和美国市场是良好的关系;确实,正如杨元庆说,联想遵守规则,和美国市场是信任的。我们只说万一呢?

华为不同,系统方面,鸿蒙系统将打通电脑、手机、平板等多项智能设备,不用担心在系统方面被微软钳制;在芯片方面,麒麟处理器之外,华为自然有能力设计自己的PC芯片,更不用担心英特尔将芯片给断供。相比联想,华为更自由,更有退路。

这是从长远角度,诚然美国市场对于华为并不友好,却不影响华为在全世界的发展;在技术上的可持续性下,联想的前路堪忧;华为却前途光明。联想确实不害怕,真的害怕的时候,可能已经是庞然大物了。我们仅希望联想可以看到这简单的现实,将 科技 自主作为它的策略。

联想真的很害怕,但是害怕又有什么用。

呵呵!老婆曾在昆山一个电脑配件厂里(日资)做过!!联想的相对于其他品牌,键盘和其他周边品质要求是最差的!呵呵!洗不白的!

联想他怕个屁,任尔市场东南西北风,几个大买办伺候好,唯一外观研发做好,剩下的纯利润,现在个人市场联想还有谁买?

我你吹牛吹的还不够,离吹牛大师还差的很远。电脑好不好不是靠你的嘴,你认为你是谁,你吹吹老百姓就相信你?你太幼稚了。联想看来是真的害怕,让你出来吹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