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消息,创维汽车公布了2022年12月交付数据。12月共交付3116台汽车,海外出口1098台。

纵观整个2022年,创维汽车全年总销量21916台,同比增长255.72%。更喜人的是,7-12月销量再次突破,实现六连涨。

2021年3月26日,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与创维集团签订商标转让协议,开沃新能源旗下品牌天美汽车正式更名为“创维汽车”。

2022年3月,创维汽车开启创维HT-i车型预售,作为创维品牌推出的第一款油电混动车型,新车最大亮点在于搭载来自比亚迪的DM-i插混系统。

其搭载骁云-插混1.5L高效发动机,热效率为43.04%。纯电续航里程200km,综合续航里程1267km,最低亏电油耗低至5.3L/百公里。

比亚迪2022年销量

比亚迪2022年累计销量186.35万辆。

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3.52万辆,上年同期9.39万辆;2022年累计销量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4%。12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11.15GWh,2022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89.84GWh。

其中,纯电车型累计销量91.11万辆,同比增长184%,插混车型累计销量94.62万辆,同比增长246%。品牌方面,比亚迪王朝和海洋系列车型12月销量为22.9万辆,增长了130.6%,全年累计销量185.3万辆。腾势12月销量达到了6002辆,环比增长了73.9%,今年10-12月,腾势品牌累计销量为9803辆。

比亚迪公司简介

比亚迪品牌诞生于深圳,于1995年成立,业务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

2003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组建比亚迪汽车,比亚迪汽车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的发展路线,产品的设计既汲取国际潮流的先进理念,又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念。

2022年6月10日,比亚迪股价大涨近7%,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比亚迪成为首个跻身万亿市值俱乐部的汽车自主品牌。2022上半年,比亚迪超特斯拉成全球新能源车销冠。

比亚迪汽车叶庭文:2022年,冲向年销百万辆大关

比亚迪交卷了,不仅再次刷新了国内新能源车的销量记录,还一举夺得年度销售冠军。

在刚结束的2021年最后一月,比亚迪乘用车全系销售97990辆,同比上涨77.9%;新能源乘用车同比大涨236.4%,连续两个月突破9万辆大关,销量达92823辆。

“一打十”的局面再度延续:比亚迪一家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与小鹏、蔚来、理想、哪吒、威马、零跑、岚图、极氪等十家车企品牌的销量总和几乎持平。

由此望向全年,比亚迪全系累计销量达到730093辆,同比增长75.4%;新能源乘用车全年累计销量达到593745辆,同比增长231.6%。

其中,中部省份(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更是迅猛发展。中部2021年全系销量125344辆,新能源乘用车年销售75151辆。

与此同时,中部的市占率也一路上涨:从1月份的2.07%持续上涨到5.27%。中部新能源市占率创历史新高,由1月份的7.05%持续上涨到22.31%。

据比亚迪王朝网中部总监叶庭文透露,由于中部没有双限城市,新能源的意识和基础也相对薄弱一些,为了更好的推广,在意识普及和市场教育上做了很多尝试。

“我们通过试驾体验活动、DM-i技术解析会、续航长测等活动,培养消费者新能源车使用习惯,让用户真实感受新能源车的优势所在。2022年是我们的一个产品大年,预计中部的市占率也会持续突破。”叶庭文总监表示。

从新能源汽车市场大盘来看,2021年无疑是新能源市场蓬勃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新能源车渗透率上升至14.24%,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

对于2022年,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预测,“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远超想象,到年底,渗透率可以高达35%,远远超过原来的总规划。”

由此不禁想象,如果比亚迪能够借势继续维持增速,或将冲向年销100万辆的里程碑时刻。

一、销量疯涨的背后

从比亚迪公布的2021年销量细分上来看,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呈现出EV纯电、DM混动“两条腿、齐步走”的态势。在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和e平台3.0等核心技术加持下,2021年12月,比亚迪EV车型和DM车型销量分别达48317和44506,同比增长148.0%、448.6%;年内,比亚迪EV车型和DM车型累计销量分别达320810和272935,同比增长144.9%、467.6%。

据叶庭文总监透露,“在中部销量排名中,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卖的最好,DM-i产品贡献较多,后期会成为持续上量的贡献产品。”

与过去以内燃机为主的插电混动不同,比亚迪DM-i超级混合动力系统以纯电驱动为主。汽油机负责发电,电机给汽车提供动力。必要时发动机也可直接输出汽车动力。整车综合能耗不但远低于燃油车,也低于传统油电混动节能车。

据了解,比亚迪DM-i产品在低油耗、与同级别燃油车逐渐平价及更低的使用成本的竞争优势非常突出。

“目前我们依靠技术领先和产品优势,获得了市场领先,带动了销量的上涨,但是要想保持长期的市场领先,除了硬核产品的支撑外,在市场端的体验营销和市场教育也非常重要。”据叶庭文总监透露,今年将会向完善销售服务、提升售后服务、提高营销格调等多个方向发力。

在采访团队与其深入接触中发现,比亚迪中部的团队是一支非常年轻,而且战斗力十分顽强的团队,这支队伍从上至下都非常年轻,而且极富创造力和创新力。

在介绍起团队情况时,叶庭文总监满脸自豪的谈起,“中部很多一线运营经理都是90后,这样的团队会更加亲和市场和客户,尊重市场、尊重科技,以最大化服务客户为出发点,在2021年,这个团队也获得了集团优秀指挥部的称号。

其实,对汽车企业而言,中部的市场一直是销量增长的机会。

一方面,作为中部经济发展仍有上行空间,且汽车保有量相对较低,无疑将激励销量的增长;另一方面,中部消费也倾向提档升级。

因此,做好网络渠道以及营销等领域的针对性战略举措,无疑也是抢占市场机会的关键。

二、“BYD”的向上之路

“向上”是2021年车市的关键词,尤其是传统自主品牌的向上趋势非常明显。

据国信证券测算,比亚迪乘用车的单车平均客单价从2020年的13.52万元,达到了2021年的15.17万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大众品牌。

其中,比亚迪汉作为中国品牌高端车型代表,成交均价达到了25万以上,在中大型轿车市场上比肩了BBA,稳居销量榜前三名。在乘联会公布的12月零售销量中,比亚迪汉荣膺中大型轿车销量第二,与第一名的奔驰E级不分伯仲。

2008年,比亚迪推出了第一款新能源车F3 DM,那时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从2008年到2018年,新能源车用了十年时间将市场份额提升到了2%。

到了2021年,新能源汽车开始以更快的速度攫取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21.82%。

你很难分清如今比亚迪的增长是借了新能源的东风?还是这股东风本就是比亚迪的坚持所推动的。

当风口降临,比亚迪自身的研发体系、供应链体系、销售体系以及品牌向上体系,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由量变引发的质变。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在排位赛中争做第一名,实现销量翻番。”在有了上一年的优异成绩作背书,叶庭文总监对已经到来的2022年,做出了充满信心的预测。

三、今年的挑战

比亚迪有挑战吗?当然。

比如让王传福总裁几番亲自道歉的DM-i交付问题。订单量充足,但产能吃紧,大概是比亚迪2021年的真实写照了。

早在2021年9月的年中交流会上,王传福总裁透露,2021年订单量或将达到90万辆左右,但受限于交付能力,销量预计在70万~75万辆。

在比亚迪跨越式前进的道路上,产能短缺属实是比亚迪销量提升的掣肘。

叶庭文总监表示,“去年是整个超级混动产品的爆发年,市场供不应求,秦Plus DM-i、唐DM-i、宋Pro DM-i均存在排队交车的情况。”

但比亚迪也在努力。

“今年我们也积极布局加大生产供应、新开基地加大生产,包括今年春节,我们的产线也会开动生产,明年的供应情况会显著改善。”叶庭文总监说道。

不可否认,身处疫情、芯片短缺、供应链承压等多方不利因素的冲击下,比亚迪能够交出这样一份答卷,实属不易。也从侧面证明了其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整套体系的愈发成熟与完善。

更令人兴奋的是,2022年整个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预期销量,极有可能突破600万辆。站在这个节点,比亚迪早已准备就绪。无论技术、产品还是销量,多维度的井喷与爆发,亦是最好的证明。如果能够继续维持强势增速,那么这家车企最终要触及的里程碑时刻,或许将会是年销百万辆大关,那时将彻底坐稳“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标签。

 

如何看待比亚迪2022年销量二十多万辆,这一数据有何意义?

量级上的新飞跃背后,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各个车型涨势的均衡性,以及合资的弱势再加速。数量本身来说,月销冲上20万,意味着国内销量口径下,比亚迪已经远远甩开两个合资厂加少许进

口车组合的丰田,完全可以正面硬刚大众,这是自主品牌从未取得过的销量大胜。

数量增长的速度来说,先前即使顺风局里面快如吉利,从年销50万冲到年销100万也用了快三年,

比亚迪从年销40万冲上年销200万却只用了约两年,这个速度绝对前无古人且很可能后无来者。

考虑纯电市场内,除特斯拉凑合够跟比亚迪掰下手腕外,海外品牌的纯电车在五菱 埃安蔚来小鹏

等大批自主的围堵下非常被动。

混动市场 内,排掉先发强势的DMi,照样有理想和问界把增程玩出了花,也有吉利哈弗传祺等不

少自主快速跟进,相反吃老本的丰田本田也就凑合维稳,新来的日产EPower起不来量。

这意味着在比亚迪身后,跟得上中国新能源浪潮的几乎全是自主,没跟上新能源浪潮的,传统燃油

势力大头的大众别克 等只会越发掉队。

一、比亚迪销量爆炸简直是顺理成章,他家是从里子出发,逐渐占面子。三电和配置都给

够,口碑起来了往高价格区间走,面子自然也就来了。

BBA的车则是走的另一条路径,这三家是从面子出发,逐渐给里子。本来就有面子,逐渐多给

点里子,吃油车市场最后的存量。

这两个策略都行得通,关键看你诚意,啥都给不出来那就是个死。 

所以你看到的情况是BBA的车销量也还行,占有率不低,但是确实谈不上什么爆炸。蔚小

理销量半死不活,继续保持;日韩车型逐渐沦为不入流,眼看着赶不上中国这一波汽车消费大

潮;大众通用的车子既没有那么强的品牌号召力又给不出足够的里子,眼看着不中用了,国产车其

它品牌有样学样正在赶,现在还不知道几家欢乐几家愁。BBA车型普遍开始价格下探,奔驰的A180、宝马的1系、奥迪的Q2A3这些苟在20万左右区间等着

割品牌智商税。

二、蔚小理吃着造车新势力的红利,靠着电动车市场暴涨的趋势维持一个还算说得过去的销量,日韩车型本来走的也是从里子出发逐渐占面子的路径,结果新能源 浪潮一来,自己脑子一根

筋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机,里子上站不住了大众通用这些传统二线品牌是最尴尬的一个,要里子没里子要面子没面子,长城、奇瑞、长安这些国产品牌现在也回过神来了,以前那种打爆款的思路行不通,还是得老

老实实加配置上质量往面子上面靠。

当前看来赶上了这一波国内汽车市场爆炸的就只有比亚迪一家。

实际驾驶感受方面,我开车在亲戚朋友里面出了名的又稳又快,每次出门我都是当车夫的角色,所

以主流车型基本上都开过。自己家里一台比亚迪纯电,一台本田纯油,准备再入一台奔驰的两门四

座轿跑当玩具,纯电换成唐DM-p,汽车消费方面感受也很多。说实话我感觉不出来比亚迪与奔驰

有多大区别,SUV硬、轿车软,转向灵活度都差不多,提速电车肯定比油车猛,高速区间进一步提

速,那么多摄像头也不允许。

三、总之比亚迪的纯电和混动说他驾驶感受好我觉得是没问题的,0到100提速确实重要性更高。真的上了120了,还有机会提速超车的时候并不多,高速路上林立的

摄像头不跟你废话。

相对来说,智能功能可能更重要一些,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这些,用习惯了轻松好多。

内饰方面,我看上的是奔驰的C260两门轿跑版,跟比亚迪的汉系列顶配比起来其实还要差不少,都

40万的车还打不过30万的。

这就是国产车与BBA现在实质差距最大的一个方面,个性化。确实国民经济水平发展到了这一步,

最大头的市场就是15万左右的家用车,实在是谈不上什么个性化,等主流消费爬到30万左右的时候

就会有大量国产个性化车出现了。

实际试驾还蹭了朋友的进口C200开了半个月。

四、感受说实话并没有比亚迪汉 来得好,为了感受所谓

的油车高速提速我还专门跑去川西阿坝州的草原国道没有摄像头的地方拉了一圈,确实120以

后一脚油下去还能有推背感,可惜这种机会除了我这种经常跑高原的人,堵在城里的又能有多少机

会?

山路弯道上,你一个油车想跟电车、混动车比,那就是扯淡了跑盘山路的话,相同驾驶水平,

一个唐EV能把911甩到尾灯都看不见。

比亚迪扎实的用料、配置,现在面子也慢慢建立起来了,抢上了这一波汽车消费浪潮,坐拥4亿人的

汽车市场,产量赶不上销量是肯定的事情,拼命扩产能在情理之中。国产其它品牌也还有机会,长

城专注做越野、SUV的话其实也能赶上。长安、奇瑞情况也差不多,什么广汽、东风、上汽这些牌

子,先把自己企业内部官僚化的问题解决了再说吧。

提到新能源,几乎没人可以抹掉特斯拉,毕竟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特斯

拉在过去和当下依然引领着更多追求最极致的极客体验的新能源用户,所以,在早期很多对新能源

汽车不是很了解的用户,他们会觉得新能源汽车有诸如续航、空间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的确各

种新奇的体验占了第一位,不过是一个有钱人的大玩具罢了,并不具有更普遍意义上的家庭实用价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