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日前发布了代号Genoa(热那亚)的第四代EPYC 9004系列处理器,基于Zen4架构,最多96核心192线程,支持12通道DDR5内存、128条PCIe 5.0。
根据路线图,AMD还准备了一个Zen4c版本,产品代号Bergamo(贝加莫),主打多核心与高密度计算,最多128核心256线程、12通道DDR5,使用和Genoa同样的SP5接口,互相兼容。
AMD CTO Mark Papermaster近日接受采访时透露,Bergamo将在明年上半年正式发布,主打不需要高频率、高性能,更在意高吞吐量、高计算密度的场景,比如说云计算服务。
他指出,Bergamo会和基于Arm架构的数据中心处理器竞争,比如亚马逊的Graviton。
值得一提的是,AMD还强调,Bergamo本质上仍然是Zen4架构,代码运行是相同的,只是小一半。
此外,AMD还会推出同样Zen4架构,集成3D V-Cache堆叠缓存的Genoa-X系列,面向电信基础设施和边缘计算的Siena(锡耶纳),都会在明年陆续问世。
AMD Zen4架构曝光!同样采用大小核设计,被英特尔刺激了?
随着十二代酷睿开启预售,不少玩家估计都已经看到了十二代酷睿处理器的相关评测了吧? 英特尔在卧薪尝胆数年后,终于祭出了全新架构+全新工艺的新一代酷睿处理器,并且采用了新的性能核(P核)+能效核(E核)设计(俗称大小核)。
对于这支全新的“牙膏”,不少I粉是寄予厚望的,而英特尔也没有让我们失望,在公开的测试数据中,十二代酷睿以极为亮眼的表现碾压了目前的锐龙处理器。小雷在测试i5-12600K和i9-12900K的时候,两款处理器强大的性能和功耗比确实让我感到震惊。
无独有偶,国外大神Moore's Law is Dead近期放出了一份爆料,在资料中显示AMD不仅准备了大小核,而且还带来了Zen4D和Zen5,共同合击英特尔的新架构。 其中,AMD的下下一代处理器,也就是Zen5同样打算采用大小核设计,如果资料属实,大小核设计毫无疑问将会是未来的主角。
根据Moore's Law is Dead提供的资料,AMD在发布Zen4的同时(也有可能是之后)还会发布基于Zen4衍生的Zen4D架构。Zen4D将会拥有完全重新设计的缓存系统、精简过的功能特性、更低的频率和功耗,以此来牺牲部分单线程性能换取更好的多核性能。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有意思的设计,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牺牲单线程换取多线程的性能意义不大,甚至在 游戏 等对单线程性能要求更高的程序中会导致性能下降。但是,对于需要多线程性能,不太看重单核性能的渲染、计算等工作来说,这颗处理器显然有着自己的优势。
更低的频率和功耗意味着更低的发热量,可以在散热、电源等方面节省不少的成本,对于想要搭建个人工作站、小型服务器的用户来说,这个架构的处理器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在资料文档中,Zen4D也被划归到了EPYC霄龙系列中,基本上可以确定是一款为服务器所准备的一款处理器。Zen4D目前仅有一个型号,命名代号为“Bergamo”,每颗芯片集成了16个核心,采取多芯片设计时最高可以在一颗处理器上集成128个核心。
从核心数量上看,Zen4的核心数量已经达到了目前EPYC最强核心的两倍,在多线程方面的性能表现足以让人期待。如无意外,下一代线程撕裂者的核心也有可能采用Zen4D架构,不知道会不会堆出128核的怪物呢?消费级的128核处理器,对于有需求的用户来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
有意思的是,在明年年初即将推出的Zen3+中同样有着一个Zen3D系列,代号为Milan-X,根据Zen4D的特性来猜测,Zen3D应该也是多核性能强化版。 对多核性能有需求的朋友,明年的CES展会结束后应该就可以购买到新的Zen3D处理器了,并且可以直接兼容目前的AM4接口,无需更换主板。
最后的重头戏则是Zen5,在本次文档中虽然只是初步曝光,但是同样足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因为在文档中明确说明了Zen5将会采取大小核设计,也就是类似于英特尔十二代。而且,Zen5对比Zen4将会有着相当大的性能提升,跨度可能与Zen到Zen2之间差不多,甚至可能会更大,而且在功耗方面的表现也将会带来惊喜。
根据文档资料来看,Zen5的处理器最高将会集成8个Zen5大核和15个Zen4D小核心,如此看来AMD与英特尔的大小核玩法似乎有些不一样,是采用两个不同架构的核心凑在一起,堆成一颗芯片。
而Zen5和Zen4D均支持双线程,那么也就意味着Zen5的大小核处理器或许所有核心都将支持双线程(英特尔的能效核是单线程设计),如此计算,最高规格的ZEN5处理器将会是24核48线程设计。
但是,让A粉们略微伤心的是,Zen5的产品计划上市时间是2023年的第四季度,我们最快也要在2023年的10月份才能一窥这款产品的身影。当然,如果英特尔的十二代处理器反攻成功,迫于压力,AMD也许会加快Zen5的上市进度也说不定。
英特尔和AMD双双拥抱大小核结构,基本上就宣判了x86处理器的未来将会走向何方,甚至可以断言,未来的消费级市场,大小核处理器或许将占据绝对的地位,至于在服务器市场,x86或许将会以狂堆能效核的方式来与ARM处理器打擂台。
也许会有网友好奇,大小核结构真的这么好吗? 让AMD和英特尔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这条路?实际上,与其说是“不约而同”,不如说是“殊途同归”,因为AMD和英特尔都有同一位引路人——Jim Keller。
Jim Keller此前加入AMD,为AMD带来了zen架构,并且规划了接下来的架构开发路线,称其为Zen之父并不为过。更有意思的是,Jim Keller从AMD离职后加入了特斯拉,从特斯拉离职后又加入了英特尔,并且同样是负责新处理器架构的研发工作,所以,从血缘关系上来说英特尔的新架构和Zen或许可以称得上是一对“兄弟”。
而且,Jim Keller此前还负责过苹果A系列处理器的研发,同时也是带领A系列处理器崛起的架构工程师之一。而A系列本身则是ARM处理器中最杰出的存在,并且同样采用大小核设计,在大小核设计上有着丰富经验的Jim Keller,这一次进入到x86领域,为这个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另一方面,大小核结构所带来的提升,足以让AMD与英特尔同时放弃全大核架构。 以十二代酷睿处理器为例,在小雷的测试中,i9-12900K的CinebenchR23多线程得分高达27374,单线程得分则是1980,在测试中i9-12900K的主频一直稳定在4.47GHz上。
听起来似乎不高?实际上,因为目前大多数测试软件尚未完成对英特尔十二代处理器的监测优化,所以往往无法给出性能核及能效核的真正主频。不过,随后小雷通过AIDA64,成功查看到了i9-12900K的真实主频,在CinebenchR23的多线程测试中,性能核主频达到4.9GHz,能效核的主频则是3.7GHz。
跑分测试是一方面,更让小雷惊讶的是 游戏 测试,在CinebenchR23后台跑测试的同时打开CS:GO并且开启最高画质,在2K分辨率下FPS仅下降不到10%,从389降低到352,而CinebenchR23的分数仅降低6%。 Windows 11的全新任务分配模式配合大小核的设计,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让PC的多任务处理器能力有了质的提升,这是目前的全大核结构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可见,随着Windows 11的普及,全新的任务分配方式将让大小核设计的处理器在使用中带给用户前所未有的体验,所以基本上可以断定未来的消费级处理器市场就是大小核架构的天下。
AMD与英特尔在周旋了数年后,最终算是成功的将x86架构推进到了下一个世代,在AMD推出锐龙系列处理器之前,可能很少有人能够预见到仅仅过去不到5年的时间,PC处理器的性能就有了如此大的提升。
对于桌面PC来说,大小核显然将会带来更好的多任务运行体验,但是实际上影响最大的也许是移动端,对于移动端的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而言,大小核架构带来的功耗降低性能提升将会让这些设备拥有更出色的续航和性能,并且可以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
说实话,已经有点期待英特尔与AMD的大小核架构处理器同台竞技的时候了。
24核心48线程Zen4要来,“普通而自信”英特尔还有机会赶上AMD?
自从AMD三代锐龙与英特尔九代酷睿打成平手之后(这里指单核性能,多核的话AMD锐龙一直都是领先的),AMD与英特尔两家CPU的竞争是自速龙时代以来最激烈的。当然,这一代锐龙也凭借更为先进的台积电7nm制程,功耗控制做得相当出色。此外,AMD也从微架构层面上增强Zen3的分支预测能力以及将原来设计改为原生八核CCD大缓存池设计,这一切使得锐龙5000系列单核性能和 游戏 性能出众,十年以来第一次在 游戏 性能上干翻英特尔酷睿。
由于11代酷睿属于临时赶鸭子上树的设计方案,甚至还保留祖传的14nm工艺,因此即便同核心旗舰11900k与对手5800X在综合性能上基本打成平手,但是价格和功耗是相当感人。此外,再加上今年英特尔在中国区的广告公关得罪了很多主要的男性同胞用户,“ 普通而自信” 可以说是2021年上半年英特尔酷睿甚至英特尔本身在网络上的代名词。不知道英特尔自己是否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这次公关危机可以说堪比当年让在任CEO下跪的胶水双核事件。
在经历几代的折腾之后,英特尔已经逐渐意识到与AMD的差距实在是越来越大了。虽然11代酷睿是英特尔五年以来首次的处理器微架构更新,但是依然改变不了桌面级处理器落后于AMD锐龙的局面。这是因为在Zen3设计中,AMD彻底改变锐龙的内核微架构,增强前端分支预测能力以及增大后端的三级缓存池等,Zen3采用原生八核的CCD封装形式,所有核心都共用一次大缓存池。同时也增强CPU内核解码器的执行效率,凭借着神队友台积电的7nm,Zen3是现今X86架构中能效比最高的微架构之一。更何况11代酷睿只有8核心,根本不是16核5950X的对手。
因此十二代酷睿开始,英特尔下定决心重整旗鼓,引入类似ARM处理器的大小核混合架构。不过AMD这边也在不断进步,不会让玩家失望,即便官方没有公布,但是也开始设计Zen4架构,而且网络透露不少消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先来说说英特尔酷睿吧。英特尔一直都有相邻两代处理器在主板上相互兼容的传统,比如6代和7代,8代和9代,10代和11代。这次12代和13代也是一样,它们都是使用LGA1700插槽,架构也是率先使用大小核混合架构。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根据网络上流传的曝光资料,整理一下归纳在下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12代酷睿Alder Lake采用大八核Golden Cove(高性能) + 小八核Gracemont(高效能)混合设计 ,小八核不支持超线程,因此旗舰处理器是属于16核24线程的处理器。
2、12代酷睿同时支持DDR4和DDR5内存,CPU直连通道16条PCIe通道是属于PCIe5.0的,而直连4条的M.2的PCIe通道是属于PCIe4.0。此外,Z690芯片组也只是支持PCIe4.0。
3、12代酷睿采用LGA1700插槽的封装形式,比现在的LGA1200和LGA1151、LGA1150还要长,现在散热器估计要更换了。
4、13代酷睿Raptor Lake 将采用大八核Raptor Cove(高性能)+小十六核Gracemont(高效能)混合设计 ,总核心数达到24核心。将于2022年也就是明年推出。此外,13代酷睿只支持DDR5,不再兼容DDR4。
可以说英特尔对自己CPU架构改革一事雄心勃勃,一心想让酷睿重返桌面处理器性能宝座。但是AMD也在进步,不过人家AMD对于自家锐龙架构的信心满满,依然是坚持基于IF总线互连多个CCD的设计。此外这次Zen4架构多加入一个CCD,核心数多达24核心。与英特尔酷睿一样,也从网络流传信息中摘录重要点,方便大家参考。
1、这一代处理器确认将更换为 AM5 插槽,取消 AMD 祖传的 CPU 针脚,而是使用类似英特尔的触点设计。Zen4 核心将使用台积电 5nm 制程工艺,但是 IO 单元将依旧使用 7nm 工艺。
2、AMD Zen 4 处理器将采用多芯片封装设计,拥有 3 个 CCD,最高会集成两个 8 核处理单元,每个芯片具有 32MB L3 缓存。IO 单元部分,将包括内存控制器、互联单元、PCIe 通道、GPU 以及 USB 3.2 通道等部分也做一定改进。
3、Zen4将于明年推出,它真正对手是13代酷睿Raptor Lake ,而不是今年的12代酷睿Alder Lake。
可以说,英特尔在更换首席技术工程师后,就已经下定赌注在混合架构上了,至于这个在手机处理器上的大小核设计到底打不打得过AMD全部原生大核心,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很显然,即便是英特尔换上自家成熟的10nm工艺,AMD明年已经开始使用台积电5nm工艺,能效比始终比英特尔走先一步。
其实广大关注英特尔的玩家都清楚意识到,这个大小核调度问题始终是个隐患。更何况5nm时代依然采用10nm工艺,功耗问题依然是玩家头疼的问题。英特尔与AMD这场较量就像过去当时新出酷睿较量曾经AMD速龙一样,但AMD已经不是过去AMD,几乎不可能再犯推土机这样的低级错误。英特尔想彻底干翻AMD的话,恐怕有点难度,当然我们玩家并不喜欢一家独大,两家五五开才是玩家最受益的。
AMD迅速跟进,欢迎X86芯片进入“大小核”时代
随着十二代酷睿开启预售,不少玩家估计都已经看到了十二代酷睿处理器的相关评测了吧? 英特尔在卧薪尝胆数年后,终于祭出了全新架构+全新工艺的新一代酷睿处理器,并且采用了新的性能核(P核)+能效核(E核)设计(俗称大小核)。
对于这支全新的“牙膏”,不少I粉是寄予厚望的,而英特尔也没有让我们失望,在公开的测试数据中,十二代酷睿以极为亮眼的表现碾压了目前的锐龙处理器。小雷在测试i5-12600K和i9-12900K的时候,两款处理器强大的性能和功耗比确实让我感到震惊。
无独有偶,国外大神Moore's Law is Dead近期放出了一份爆料,在资料中显示AMD不仅准备了大小核,而且还带来了Zen4D和Zen5,共同合击英特尔的新架构。 其中,AMD的下下一代处理器,也就是Zen5同样打算采用大小核设计,如果资料属实,大小核设计毫无疑问将会是未来的主角。
根据Moore's Law is Dead提供的资料,AMD在发布Zen4的同时(也有可能是之后)还会发布基于Zen4衍生的Zen4D架构。Zen4D将会拥有完全重新设计的缓存系统、精简过的功能特性、更低的频率和功耗,以此来牺牲部分单线程性能换取更好的多核性能。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有意思的设计,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牺牲单线程换取多线程的性能意义不大,甚至在 游戏 等对单线程性能要求更高的程序中会导致性能下降。但是,对于需要多线程性能,不太看重单核性能的渲染、计算等工作来说,这颗处理器显然有着自己的优势。
更低的频率和功耗意味着更低的发热量,可以在散热、电源等方面节省不少的成本,对于想要搭建个人工作站、小型服务器的用户来说,这个架构的处理器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在资料文档中,Zen4D也被划归到了EPYC霄龙系列中,基本上可以确定是一款为服务器所准备的一款处理器 。Zen4D目前仅有一个型号,命名代号为“Bergamo”,每颗芯片集成了16个核心,采取多芯片设计时最高可以在一颗处理器上集成128个核心。
从核心数量上看,Zen4的核心数量已经达到了目前EPYC最强核心的两倍,在多线程方面的性能表现足以让人期待。如无意外,下一代线程撕裂者的核心也有可能采用Zen4D架构,不知道会不会堆出128核的怪物呢?消费级的128核处理器,对于有需求的用户来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
有意思的是,在明年年初即将推出的Zen3+中同样有着一个Zen3D系列,代号为Milan-X,根据Zen4D的特性来猜测,Zen3D应该也是多核性能强化版。 对多核性能有需求的朋友,明年的CES展会结束后应该就可以购买到新的Zen3D处理器了,并且可以直接兼容目前的AM4接口,无需更换主板。
根据文档资料来看,Zen5的处理器最高将会集成8个Zen5大核和15个Zen4D小核心,如此看来AMD与英特尔的大小核玩法似乎有些不一样,是采用两个不同架构的核心凑在一起,堆成一颗芯片。
而Zen5和Zen4D均支持双线程,那么也就意味着Zen5的大小核处理器或许所有核心都将支持双线程(英特尔的能效核是单线程设计),如此计算,最高规格的ZEN5处理器将会是24核48线程设计。
但是,让A粉们略微伤心的是,Zen5的产品计划上市时间是2023年的第四季度,我们最快也要在2023年的10月份才能一窥这款产品的身影。当然,如果英特尔的十二代处理器反攻成功,迫于压力,AMD也许会加快Zen5的上市进度也说不定。
英特尔和AMD双双拥抱大小核结构,基本上就宣判了x86处理器的未来将会走向何方,甚至可以断言,未来的消费级市场,大小核处理器或许将占据绝对的地位,至于在服务器市场,x86或许将会以狂堆能效核的方式来与ARM处理器打擂台。
也许会有网友好奇,大小核结构真的这么好吗? 让AMD和英特尔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这条路? 实际上,与其说是“不约而同”,不如说是“殊途同归”,因为AMD和英特尔都有同一位引路人——Jim Keller。
Jim Keller此前加入AMD,为AMD带来了zen架构,并且规划了接下来的架构开发路线,称其为Zen之父并不为过。更有意思的是,Jim Keller从AMD离职后加入了特斯拉,从特斯拉离职后又加入了英特尔,并且同样是负责新处理器架构的研发工作,所以,从血缘关系上来说英特尔的新架构和Zen或许可以称得上是一对“兄弟”。
而且,Jim Keller此前还负责过苹果A系列处理器的研发,同时也是带领A系列处理器崛起的架构工程师之一。而A系列本身则是ARM处理器中最杰出的存在,并且同样采用大小核设计,在大小核设计上有着丰富经验的Jim Keller,这一次进入到x86领域,为这个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另一方面,大小核结构所带来的提升,足以让AMD与英特尔同时放弃全大核架构。 以十二代酷睿处理器为例,在小雷的测试中,i9-12900K的CinebenchR23多线程得分高达27374,单线程得分则是1980,在测试中i9-12900K的主频一直稳定在4.47GHz上。
听起来似乎不高?实际上,因为目前大多数测试软件尚未完成对英特尔十二代处理器的监测优化,所以往往无法给出性能核及能效核的真正主频。不过,随后小雷通过AIDA64,成功查看到了i9-12900K的真实主频,在CinebenchR23的多线程测试中,性能核主频达到4.9GHz,能效核的主频则是3.7GHz。
跑分测试是一方面,更让小雷惊讶的是 游戏 测试,在CinebenchR23后台跑测试的同时打开CS:GO并且开启最高画质,在2K分辨率下FPS仅下降不到10%,从389降低到352,而CinebenchR23的分数仅降低6%。 Windows 11的全新任务分配模式配合大小核的设计,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让PC的多任务处理器能力有了质的提升,这是目前的全大核结构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可见,随着Windows 11的普及,全新的任务分配方式将让大小核设计的处理器在使用中带给用户前所未有的体验,所以基本上可以断定未来的消费级处理器市场就是大小核架构的天下。
AMD与英特尔在周旋了数年后,最终算是成功的将x86架构推进到了下一个世代,在AMD推出锐龙系列处理器之前,可能很少有人能够预见到仅仅过去不到5年的时间,PC处理器的性能就有了如此大的提升。
对于桌面PC来说,大小核显然将会带来更好的多任务运行体验,但是实际上影响最大的也许是移动端,对于移动端的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而言,大小核架构带来的功耗降低性能提升将会让这些设备拥有更出色的续航和性能,并且可以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
说实话,已经有点期待英特尔与AMD的大小核架构处理器同台竞技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