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7 月 25 日消息,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于 7 月 23 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并于昨日闭幕。

据证券时报报道,在 7 月 24 日举行的数字人民币产业发展分论坛上,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作为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会充分尊重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风险防范,以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穆长春指出,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将为公众提供体验更好、更加安全的支付服务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谈及数字人民币下一步计划,穆长春透露,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另一方面要强化科技应用,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小编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7 月 14 日曾表示,今年上半年,人民银行继续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会同各参研机构,在试点地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扎实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

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从原来的“10+1”试点地区拓展到 15 个省市的 23 个地区,深圳市、苏州市、雄安新区、成都市 4 个地方取消了白名单限制,吸收兴业银行作为新的指定运营机构。

截至今年 5 月 31 日,15 个省市的试点地区通过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笔数大约是 2.64 亿笔,金额大约是 830 亿人民币,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数量达到 456.7 万个。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数字人民币技术上可实现小额匿名

(图片说明)新华社照片,北京,2021年2月12日,市民在展示数字人民币无源可视卡

穆长春表示,可控匿名的第一层含义是匿名,要满足合理的匿名支付和隐私保护的需求。数字人民币钱包采用了分级分类设计,根据KYC(充分了解你的客户)程度的不同开立不同级别的数字钱包,满足公众不同支付需求。其中KYC强度最弱的钱包为匿名钱包,仅用手机号就可以开立,这类钱包的余额和每日交易限额也是最低,只能满足日常小额支付需求。如果要进行大额支付,就需要升级钱包,钱包余额和支付限额会随着KYC强度的增强而提高。这样设计的考虑是一方面满足公众合理隐私保护需求,另一方面要防范大额可疑交易风险。

“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时,我们将用户的支付信息打包做加密处理,用子钱包的形式推送给电商平台,平台是不知道个人信息的,这样就保证了用户核心信息的隐私保护。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很多技术和制度设计来保证用户隐私安全。”穆长春说,数字人民币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在现行支付工具中是等级最高的。

穆长春强调,可控匿名的第二层含义是可控,在保护合理的匿名需求同时,也要增强对犯罪行为的打击能力。

“央行数字货币的匿名是以风险可控为前提的有限匿名,完全匿名的央行数字货币是不可行的。”穆长春称,央行数字货币的匿名 探索 不能违反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及反逃税等监管规定。

对于如何在不掌握用户真实身份的情况下保持打击犯罪行为的能力,穆长春举例说,比如,经过大数据分析,证据显示某个用户在进行电信诈骗,在并不知道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可以把证据线索提交给有权机关,由执法部门依法去电信运营商、银行处调取用户真实身份信息。

数字人民币如何“匿名”?怎样保护隐私?

“碰一碰”“扫一扫”,这些被我们逐渐熟悉的移动支付方式,一方面带来了便捷的支付体验,另一方面也令不少人产生“隐私保护”的烦恼,担心被一些互联网平台、第三方支付机构过分获取“数字足迹”。

近期,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特征再次进入人们视野。大众好奇数字人民币到底如何“匿名”?怎么做到“可控”?又能否守护你我隐私安全?

数字人民币如何做到“匿名”?

随着试点地区开展一轮又一轮的测试活动,数字人民币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掀开。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相似的支付体验,使得用户很快对数字人民币支付“无师自通”,却也容易令人忽视他们之间的差别:使用数字人民币不用绑定任何一张银行卡。而这一点,恰恰体现了数字人民币的“匿名”特性。

“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特征,就是要满足合理的匿名支付和隐私保护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日前表示,数字人民币可以在技术上实现小额匿名,仅用手机号就可以开立钱包。当然,这类钱包每日交易限额较低,只能满足日常小额支付需求。

这可以从此前多地开展的试点活动得以印证。目前,深圳、苏州、成都、北京4个城市已进行7轮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派发数字人民币1.5亿元,单个红包金额基本在200元左右,成都随机派发的最高一档红包金额为238元。即便部分用户对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了充值,支付金额也均属于小额支付范畴。

另外,工、农、中、建、交、邮储6家银行虽深度参与测试活动,但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无需绑定任何一家银行的银行卡,仅需要提供用户的手机号。参与用户只用选择其中一家银行提供服务,比如通过银行领取数字人民币红包。

不过,也有人心存疑惑:现在手机号都是实名制,这不还是无法匿名吗?

对此,穆长春解释称,尽管电信运营商也参与了数字人民币的研发,但根据现行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电信运营商不得将用户信息披露给央行等第三方。因此,用手机号开立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对于央行和各运营机构来说,是完全匿名的。

数字人民币怎样保护隐私?

数字人民币仅凭借匿名开立个人钱包就能保护隐私吗?当然不只是这样。

近期几个试点测试中,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场景已从线下门店拓展至线上。在部分试点城市,数字人民币钱包支持京东、滴滴出行、美团骑车等多个子钱包应用。别小看这个“子钱包”的设计,这便是数字人民币保障用户隐私的重要一环。

雁过留声,基于银行账户的每一笔线上交易都会留下“数字足迹”,而其中最具“含金量”的就是各类金融信息。一些互联网平台、第三方支付机构追踪并获取大量用户的账户信息、交易信息、信用信息等,通过挖掘用户金融行为,推送金融产品。这不仅令人不堪其扰,还会把“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观念偷偷植入学生等资信脆弱人群。

为破解这一问题,在数字人民币的线上消费场景,用户支付信息将会被打包加密处理后,用子钱包的形式推送至电商平台。平台无法直接获取用户个人信息,这有力地保证了用户核心信息的隐私保护。

其实,不只是电商平台,就连提供服务的银行、线下收款的商户、收取转账的个人等都不会获取支付用户的个人信息,因为数字人民币钱包之间的交易已通过技术和制度实现了匿名化处理。

穆长春坦言,数字人民币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在现行支付工具中是等级最高的。

数字人民币为啥不能完全匿名?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隐私安全如此重要,数字人民币为啥不索性完全匿名?

数字人民币定位于替代部分现金,因此需要具有现金一般的流动性和匿名性。但如果匿名程度过高,加之便于携带,也可能被犯罪分子盯上,变成非法交易的工具。

“可控匿名”作为数字人民币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要保障公众合理的匿名交易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防控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的客观需要。

目前,央行数字货币实现风险可控基础上的匿名已成为国际共识。各国中央银行、国际组织在 探索 央行数字货币的匿名特性时,均将防范风险作为重要前提,对于无法满足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及反逃税等要求的设计将被一票否决。

万一被盗刷了,损失还能挽回吗?

交易都“匿名”了,万一出现了数字人民币盗刷,还能否挽回损失?

不用担心,尽管数字人民币交易是“匿名”的,但是“可控”的。

尽管数字人民币钱包用手机号即可开立,但并非不能打击犯罪行为。金融部门、电信运营商分别掌握一部分数据,一旦遇到犯罪行为,可以把相关证据线索交给司法机关,由执法部门按图索骥。

另外,数字人民币钱包自身采用了分级分类的设计,根据客户身份识别程度可开立不同级别的数字钱包。小额支付可以做到完全匿名,但如要进行大额支付,则需要升级“钱包”,按要求提供相关信息要素,以此防范大额可疑交易风险。

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采取“小额匿名、大额可溯”的设计,如果发生利用数字人民币的电信诈骗,能够帮助老百姓把钱追回来,守护老百姓的财产安全。

什么是“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又是什么?会不会得到大家关注

早在去年2020年的时候 央行开始对数字货币发行框架、关键技术等问题进行研究 ,近期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特征再次进入人们视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数字人民币”吧!

“可控匿名”?“数字人民币”又是什么?

字面理解的话“可控” 顾名思义就 是指事物的发展在我们能够预期和 把握 的范围内。

“匿名”就是 不露身份、个人特征或不说明是什么人物

那什么是“数字人民币”?

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是一种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并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与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工具相比,数字人民币具有以下优势:

1、具有法偿性,有国家信用背书。

2、满足消费者匿名支付的需求。

3、实现离线转账。

4、无需绑定银行卡。

5、使用双离线技术,没有手机信号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使用。

问题来了,那这两者又跟”数字人民币“发布有什么关系呢?

据人民网消息报道,目前 深圳、苏州、成都、北京四个城市已进行七轮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随着各试点地区开展一轮又一轮的测试活动,数字人民币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掀开。与前面提到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相似的支付体验,使得用户很快对数字人民币支付“无师自通”,却也容易令人忽视它们之间的差别:使用数字人民币不用绑定任何一张银行卡。而这一点,恰恰体现了数字人民币的“匿名”特性。“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特征,就是要满足合理的匿名支付和隐私保护的需求。”

有人就会问了,不用绑定任何一张银行卡,那数字人民币怎么发到我们账户上呢?

最新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仅需提供用户的手机号。参与用户只用选择其中一家银行提供服务,比如通过银行领取数字人民币红包。 仅用手机号就可以开立钱包。当然,这类钱包每日交易限额较低,只能满足日常小额支付需求, 另外,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家银行也深度参与测试活动。

但是也有人心存疑惑:现在手机号都是实名制,这不还是无法匿名吗?对此,民行穆长春解释称,尽管电信运营商也参与了数字人民币的研发,但根据现行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电信运营商不得将用户信息披露给央行等第三方。因此,用手机号开立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对于央行和各运营机构来说,是完全匿名的。

那怎么去使用数字人民币?

从使用场景上看,央行数字货币不计付利息,可用于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 ,与使用纸币差别不大。它不依托于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只要用户装有数字货币钱包即可使用。不仅如此,央行的数字货币使用最新的双离线技术,即使在没有手机信号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使用。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日前表示,数字人民币可以在技术上实现小额匿名,数字人民币钱包自身采用了分级分类的设计,根据客户身份识别程度可开立不同级别的数字钱包。小额支付可以做到完全匿名,但如要进行大额支付,则需要升级“钱包”,按要求提供相关信息要素,以此防范大额可疑交易风险。

穆长春曾这样描绘使用的情景:只要你我手机上都有数字人民币的数字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碰一碰”, 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 同时数字人民币采取“小额匿名、大额可溯”的设计,如果发生利用数字人民币的电信诈骗,能够帮助老百姓把钱追回来,守护老百姓的财产安全。

最后目前我国的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

从2014年,央行开始对数字货币发行框架、关键技术等问题进行研究。

2017年末,经批准,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DC/EP在坚持双层运营、现金(M0)替代、 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2019年8月,央行明确“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研发步伐”为2019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之一,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到“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数字货币正式进入民众视野。

2020年4月,央行官网发文指出网传DC/EP信息为测试内容。

2020年5月26日,易纲回应“数字 人民币正式推出时间”时表示,目前尚无时间表。

以上就是我们对数字人民币的理解和总结,概述不够详细,但是看完这篇文章会更加了解数字人民币的存在和使用!按照这个时间推移的话预计今年可以推出数字人民币!让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