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小编网友 沫萝 的线索投递!

小编 7 月 22 日消息,据网友发现,UOS 开发者账号已支持上传 hap 包格式,预计将是鸿蒙应用(运行在开源鸿蒙 OpenHarmony 上)。除此之外,统信 UOS 此前已支持 Linux、wine、安卓、浏览器扩展程序运行。

统信此前获得了开源鸿蒙 OpenHarmony 的兼容性认证,同时又宣布自己的根社区将拥有原子化的自包含应用格式。因此这种格式可能就是鸿蒙 hap 包,因为鸿蒙系统也是主打原子化服务和软件。

据华为官网介绍,HarmonyOS 的用户应用程序包以 App Pack(Application Package)形式发布,它是由一个或多个 HAP(HarmonyOS Ability Package)以及描述每个 HAP 属性的 pack.info 组成。HAP 是 Ability 的部署包,HarmonyOS 应用代码围绕 Ability 组件展开。最终,鸿蒙系统中的 App 格式会以 Hap 的形式出现,也就是后缀为.hap 的安装文件就可以直接在鸿蒙系统中安装。

今年初,统信软件宣布加入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深度参与 OpenHarmony 开源鸿蒙等项目,而华为公司是主要的鸿蒙系统捐赠人。今年 6 月,统信智能终端操作系统 V20 顺利通过 OpenAtom OpenHarmony 兼容性测试并获得兼容性证书。

统信软件表示,统信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简称 USmart)是以 OpenHarmony 为主要技术路线,结合统信软件在 Linux 上技术积累构建的多端融合操作系统,可以搭载在平板电脑、手持终端、智慧大屏、穿戴设备、摄像头、支付终端、自助终端等不同形态的智能设备上。

据介绍,统信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支持 ARM 和 X86 等架构,与国内主要移动芯片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并完成适配,与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一并构成统信操作系统家族。

移动管家4G手机智能遥控开关应用范围?

多端跨屏协同非鸿蒙独有,而是未来操作系统的必经之路。

航通社首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博:@航通社 | 微 信搜一搜:

2021年 第20 期

文 / 书航 2021.6.10

持续引发高度关注的 华为鸿蒙操作系统 (官方名 HarmonyOS,以下一律不做区分称“鸿蒙”) 2.0 全量推送,开始揭开神秘面纱,人们终于可以实际使用到它。在演示中,鸿蒙让所有大、小屏或不带屏的智能终端合为一体,彼此连接,手表“借用”手机摄像头拍照、手机正玩的游戏可以上划“推”给平板等能力让人印象深刻。

此后不久,苹果 WWDC 发布了 macOS、iOS、iPadOS 等系统 的新版本,主要增加了一些为远程办公设计的功能点,其中不少功能是为了同时让家中 n 台各异的苹果设备之间互相通讯而准备的,比如跨设备同步的“专注模式”、Universal Control 实现多设备间的无缝切换和协同工作、Airplay 可以投影到 Mac 上。如果算上之前发布过的随航(Sidecar)、Mac 可运行 iOS 应用等能力,苹果现在在跨设备之间的协同度可以说越来越高了。

华为在手机-其它自有大小屏-第三方智能硬件的“1+8+N”协同方面,如今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以至于可以将不同架构的操作系统统一在“鸿蒙”名称之下,而不至于不协调。而苹果仍然沿用对不同端、不同架构系统采用“xxOS”命名区分的方法,但设备之间的相互协同程度之高,也已经拉开其他厂商一大截。以至于有人戏称 WWDC 是一次“很鸿蒙”的新品发布。

跨设备互通:为什么是现在?

让任务、数据和能力在你手中的不同设备之间自由流转 ,是很多人心目中智能家居的一个必备功能点,但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困难。不同品牌智能家电、手机、PC、平板之间的兼容性往往很差,需要很大努力去做中转。

现在,情况好了太多。除了苹果和华为之外,谷歌、小米、微软+三星等其他厂商也各有各的招数。很多手机厂商开发了在 PC 屏幕上显示手机应用和管理文件的功能,比如小米的 MIUI+、华为“多屏协同”、联想 Lenovo One、微软“你的手机”配对三星手机等。另外,还记得以前我们有个段子:

“是这样的张总,你在家里的电脑上按了CTRL+C,然后在公司的电脑上再按CTRL+V是肯定不行的。即使同一篇文章也不行。不不,多贵的电脑都不行。”

如今“云剪贴板”也不再是稀罕物了。张总真的可以在他的不同设备之间共享复制、粘贴的内容了,还可以将在这台电脑编辑到一半的文稿交给另一台电脑,乃至让不同员工一起参与编辑。

当前,跨设备互通的种种难题正逐一得到攻克,应该说这是 终端配置 (芯片+存储)、 网络条件 (WiFi+4/5G)、 标准化 (市场的优胜劣汰)等多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硬件配置方面 ,过去孱弱的手机芯片只能勉强处理单任务或者假的多任务,跳到另一个应用就会白屏重开,以至于争夺权限在后台“保活”。这样的情况无法支撑长期待机与其他设备相连,电池也会随之告急。用以前的手机可能会形成一个习惯,就是不用的时候关闭蓝牙和 GPS,因为耗电相当可观。

手机自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初至今,一直是各种控制手段收束的终极节点,有它可以控制其它家电和穿戴设备,但没它可真的不太行。它是一个“带屏的万能遥控器”,有的家庭可能习惯了用语音助手控制家电,但语音指令当前还不精确,并不如图形界面直观。而手表的屏幕显然又太小,当然也不是不能用。电视机、电脑和平板都携带不方便。最终,还得是手机正合适。所以,手机配置上来了,多端协同也就有条件了。

在网络条件方面 ,从 4G 开始,家用设备的通讯延迟就已经低到可以忽略的程度了。所以在通信展、电子展上,你看到 4G 时代就有机械臂遥控的演示,5G 还有,顶多加上一个远程开车。但是家庭 WiFi 和手机上网并不需要太大的流量;就算看视频和玩游戏除外,但不同的设备可以单独联网,所以并不是说要手机开网共享给平板用。过去 5 年内新买的路由器已经可以搭建一个很不错的智能家居。

而第三个方面标准化 ,则是至关重要的。在 2014 年“智能硬件元年”前后,出现过一些现在看来相当奇葩的产品,举两个例子:

一个超大,超沉,音质还不错的音箱,不能用蓝牙,只能用 WiFi 联网由 APP 激活,中转到 QQ 音乐、豆瓣、虾米等服务和网络电台。最重要的是,它连 3.5mm 耳机线都没有。当该公司倒闭后,APP 失效,该音箱成为彻头彻尾的电子垃圾。

另一块手表是当年支付宝官方认证的,首款可以显示付款码的智能表,但第一步激活就需要下载 APP 配对。同样,在公司倒闭后,它也成为一块废铁。

那个年代恨不得水杯都给你智能一下,而智能的定义就是在配对的手机 APP 上可以显示你喝了多少水,还剩多少,打败了全国多少 % 的用户。而标准的不统一,使当年绝大部分这些玩意儿都彻底失效,即使硬件本身状态良好。唯一还能发挥余热的就是那些保留了一部分传统使用方法的设备,比如还留下了耳机孔和蓝牙模式的音箱。

到 2019 年,情况仍未明显改观。 :

“一台‘智能电视’,它最根本的本职工作还是显示画面,所以清晰度、色彩还原度、声音等指标还是优先于它的‘智能控制全屋家电’指标。一台‘智能冰箱’,它的优先指标也还是容量、能耗、制冷效率、温控能力等基础指标,而不是智能特性。”

但是,基于语音的家居控制方案,有的同一品牌唤醒词不统一(某厂商智能电视的助手唤醒词是“小x小x”,但冰箱的唤醒词是“你好冰箱”),有的终端太多并且“抢话”,有的是“半拉子”智能(比如说在冰箱屏幕上记录你放进去了什么食物,需要手动扫描实物商品的条形码)。

而当时对全屋智能家电形成最大障碍的,是各个厂商之间的各怀心思,彼此设限。

“海尔、TCL 和格力这样提供全屋智能整套方案的传统厂商,均选择自主研发各自方案,不仅是唤醒词不同,而且从软硬件设计到底层逻辑都有区别。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选择不跟第三方合作。这就无可避免的给消费者带来选边站队的问题。”

为了让跨品牌家电可以互相兼容智能特性,中国家用电器协会(CHEAA)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主导了“云云互联”项目,让 A 厂商的唤醒词可以控制 B 厂商的设备。然而家电厂商口头上答应,但只是拿出了一些并非最新款的型号应付,用户的选择依然很有限。随意搭配不同厂商各自为政的设备,还是会因互不兼容带来智能“降级”。

可以说,当年跨品牌结盟的互通尝试要是有戏,就没有后来华为 HiLink 和现在的物联网版鸿蒙什么事了。

在认清现实,放弃幻想之后,厂商们静下心来发现 只有国际通行的蓝牙、WiFi 这些东西才是真的可用 。同时,苹果成为几乎唯一的例外,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它为自家产品设定的一些标准被国内其他厂商主动兼容,最典型的就是 Airplay 。各家智能电视现在收取 iOS 投屏信号的稳定性已经大为提升,哪怕电视机的系统都是安卓魔改。

在部分友商之间的谈判也有局部进展,比如 小米、OPPO、Vivo 成立“互传联盟” 。但是,在有生之年看到华为阵营跟小米阵营之间互通,则是不太可能的了。

因为厂家更为务实,所以现在的家电、穿戴设备、车辆都会尽可能兼容更多跨厂商的私有协议,至少也会兼容那几个公有协议。 鸿蒙的出现本身也是华为对其智能硬件生态的一次梳理 ,你可以发现这次鸿蒙在手机上可升级的范围很广,一些四五年历史的旧手机也一样可以更新,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利用起人们家里的所有终端,让手机当好“遥控器”,不让它们过早淘汰。

但是再早一点的那些奇葩产品就没办法了。如同安卓碎片化一样,智能硬件的碎片化现在依然是跨设备协同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

如何看待不同设备上的“鸿蒙”

综上可以看出,鸿蒙主推的“万物互联”并不是它独有的能力,也不是说华为的设备唯独是因为鸿蒙的出现,才能融合的这么好。但基本可以说,华为和苹果分别走在跨设备互联互通的比较靠前的位置上。相对的,Windows 桌面版的很多东西都不能最先跟 Windows Phone 配对,最终导致了微软手机战略的失败。

那么,对于华为来说, 不同设备、不同结构但都叫“鸿蒙”的操作系统之间能高度互通,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

事实证明,鸿蒙主要的战场还是在手机上。手机、平板和电视(智慧屏)上的鸿蒙(以下简称“ 手机版鸿蒙 ”,相当于苹果生态中的 iOS、iPadOS;注意因为国内电视机大多也是基于 Android,所以电视也算在这里)为了支持安卓生态,在其中适度引入了属于安卓开源代码(AOSP)的一部分,以构建一个可以运行安卓应用的环境。这引发了对于该系统是否为“自主知识产权”的争论,文章最后也会再讲到。

而另一方面,鸿蒙真正 100% 自研的部分是适用于物联网的操作系统(以下简称“ 物联网版鸿蒙 ”,相当于苹果生态中的 watchOS、tvOS、以及兼容 carplay 协议的车机界面),其植入的对象涵盖单片机、有简单屏幕交互的设备,乃至手表等更复杂的设备。

适合这些设备的操作系统代码被放在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管理的代码库里,但它们的实际意义是可以让灯具、空调、路由器等家电、智能硬件生产商将自身设备适配华为生态。这些代码编译后开发的产品并不能安装 APK 包运行安卓应用,大多数其实也不支持安装其它格式的应用。

因此我们看到 对外宣传时候,用了比较模糊的措辞 ,比如“三大银行率先支持鸿蒙”“魅族宣布支持鸿蒙”等等,但银行说的“支持鸿蒙” 指其安卓客户端针对手机版鸿蒙独有的编译器做了调整 ,避免了直接安装可能出现的强退、卡顿等问题,以及可能针对鸿蒙手机版的“服务卡片”加入一些快捷方式。由于 AOSP 部分代码及开发工具(IDE)的熟悉性,这样的适配 1-2 天内基本就能完成。

而魅族等厂商说的“支持鸿蒙”,当然是 指智能硬件安装了物联网版鸿蒙 。以前可能这个智能家居协议叫 HiLink ,可以在普通安卓手机上用“华为智能生活”客户端(就是图标长得像香奈儿的那个)控制。现在它们针对第一方的手机版鸿蒙系统可能会适配得更好,仅此而已。

现在,华为 PC 产品面向消费者依然预装 Windows 10 操作系统,政企客户则可以选择预装了 统信 UOS 的整机。但这两个都跟鸿蒙系统没啥关系。 万一华为打算输出“电脑版鸿蒙”,那么它非常有可能将会是又一个 Linux 发行版 。

而问题在于,华为截至目前开发的“多屏协同”,即手机画面投射电脑屏幕,电脑共享手机文件、剪贴板的功能,是基于 Windows 10 环境下的“华为电脑管家”软件开发的,到时候又要针对 Linux 再做移植了。

鉴于美国所谓“制裁”当前并未影响华为获取到 Windows 系统,以及国家推广国产 PC 操作系统的资源向 UOS 和银河麒麟等更成熟的玩家倾斜,产生一个 Linux“电脑版鸿蒙”的可能性不高。

将手机版和物联网版鸿蒙算到一起的话,大“鸿蒙”对“应用”的定义超出了单设备(手机)单平台(安卓),在手表、电视上的应用界面,以及其它无界面的智能家居开关状态等都可以被手机调用,手机的应用也可以被其它屏调用。

由于华为的宣传策略如此,或者说它们内部定义如此,所以可能对最终消费者产生一定的混淆。但是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那么你可以把家中的硬件设备也作为一种“应用”,把语音助手的某个技能也作为一种“应用”,再加上手表应用、电视应用……这样一来 整个大“鸿蒙”当中的“应用池”就被扩大,而安卓应用在里面的占比就会被稀释 。届时,鸿蒙是否“借鉴”了 AOSP 也就不再重要了。

这当然需要华为的行业号召力足够大,需要更多厂商和设备接入。而从鸿蒙“服务卡片”刚刚开始的适配进程,以及苹果将 macOS 从英特尔处理器转至自研 ARM 架构处理器时的策略,可以认为,新操作系统的生态建设,也难,也不难,相对来说没有以前想象的那么不可能。

这是因为我们对手机应用的使用场景,正由以前的分散变为高度集中。现在人们在大多数时间都被限制在几个巨头开发的超级 APP 里面,几乎很少有机会跳出来去其它 APP 和浏览器做事情。这个集中度越来越高,就使得某个操作系统想要搞事情的话,只要挨个去拜访头部的 100 个甚至更少的应用开发者,就可以初步达到目的。

随着汽车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智能硬件”,一部手机、一块手表或者一副眼镜需要控制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多,跨设备协同将成为今后操作系统必备的一项基础能力。而鸿蒙和苹果的系统更新,只是更明确地确认了这一点而已。

如何看待鸿蒙的“自主性”

最后一部分,直接说下手机版鸿蒙跟安卓产生交集的地方。 鸿蒙跟 AOSP 的关系 一直是被多方关注和聚焦的部分。我们应该,也只能从最终展示的结果来看这个问题。

在初次公开鸿蒙名称及路线图的时候,华为已经预告了将对该系统下运行的 APK 采用自研的“方舟编译器”,实现比 Android 虚拟机更快的启动速度。而 Android 的 Java 虚拟机主要是为了适配不同机型才牺牲了效率,华为做的更特异和更适合少数机型的调整,将使得这一编译器失去对其它硬件的普遍支持。当然在手机上你本来也不能随便换系统,这个问题不是最重要的。

从手机版鸿蒙 2.0 最终效果看,APK 安装、运行效率不说更快,至少没有明显慢于 AOSP。 这说明鸿蒙在适配 APK 时,对 Android 代码执行部分做的改动,不说基本没改,至少也应该说不是大改。

从常识推断,完全从地基开始写起的对另一平台的兼容,随着目标平台新版本的复杂度提升,难度是指数级上升的,非常难以做到“完美模拟”。

如讲到,微软自己模拟自己,在 ARM 架构模拟 x86 运行时,目前只实现了 32 位,对 64 位的兼容仍磕磕绊绊;

外界模拟 x86 主要是 Linux 下的 Wine 和单独的 ReactOS 两条路线,它们能实现的兼容性就更低,其中 ReactOS 是基于之前 XP 代码库的阅读理解之后写出来的,尽管微软经过严格的审核认为它没有直接侵犯其知识产权。

顺便一说,深度-统信软件对 UOS/Deepin 下的 Wine 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使得分支 Deepin-wine 对部分国产软件的兼容适配程度大为提高。

早年 Android 还很基础的时候,中国移动曾写过一款 OMS(OPhone)系统,并基于运营商当时的强势地位要求合作厂商一起预装,上钩的厂家叫苦不迭()。当时该系统兼容的 APK 是基于 Android 2.x,结果 3.x 和 4.x 的更新幅度都非常大,使得后续升级后的软件就无法使用。

所以,社长一开始就认为,在已经准备兼容大部分市场上的 Android 应用那一刻开始, 纠结手机版鸿蒙是否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就是一个意义不大的问题 。此后人们从代码库中找出各种“证据”也是一定会发生的既定事件,而这真的是无关紧要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鸿蒙如有志完全替代 Android,那就应该在自主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时候,界面交互等等也创新一下,但目前看,2.0手机和平板上的基本交互形态没有改变,用户可以从其它品牌手机上非常熟悉的切换过来,不需要额外的学习成本。

在屏幕内部能使用的花样基本已经被尝试过了,连图标圆角的弧度,也大致都被注册过专利,说实在的进化空间确实很有限。当然,主要是因为没有在每个方面都重新造轮子的必要。最终还是以用户用的舒服作为目标。

现在看来,鸿蒙在不同屏幕、不同设备之间实现无缝的协同和任务连续,这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交互改变。同时,跨设备协同会改变我们对“应用”的定义。

承认其系统的某一部分“借鉴”了 AOSP 与否,并不重要。问题在于鸿蒙身边总是会围绕一些与技术、产品无关的奇怪问题。

我们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会有鸿蒙 ,它作为一个“备胎”为什么会出来,而不是永远存放在华为的仓库里。结合当时的背景我们就能理解,一定要从宣传上把鸿蒙定义为“自主”的象征,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如果鸿蒙的目的是跟谷歌决裂,相信华为依然有能力做出虽然效果远逊于当前,但代码完整度更高,自研属性更明确的操作系统。但华为曾明确表示, 如果外部压力消失,随时准备拥抱谷歌 GMS ,在鸿蒙手机端也应该有办法继续旁加载谷歌服务框架。目前 HMS 及华为自主生态的推进,可以说只是看到了相关外部压力长期化、常态化的悲观前景,从而采取的备用方案而已,但这里面存在着“哀兵必胜”的转机。

,为什么在大环境改变之后,政府采购宁可让神州网信做个 Win10 专版,也选择继续信任微软作为其中一个服务商。当然不可否认,现在对国产整机的采购量在增加。这是因为,我们没必要为了争一口气而寻求“自主”,根本目的是“可控”。 自主是通往可控的手段,而不是自主本身就是目的 。

鸿蒙手机端有一部分为了兼容 APK 的需要,而服从与 AOSP 相同的逻辑。而 UOS、中标麒麟都是“国外产”Linux 的不同发行版,它们都有一部分“外族的血统”,但只要做到可控,我们的目的就已经达到。

与此同时,从华为完全剥离出去的荣耀,现在已经可以用上 GMS,成为独立发展的“对照组”,得以继续展现一幅假如贸易争端没有发生,世界大同的美丽图景。这其实正是因为 华为遭受了暂时困难,聚集了“火力”,换来了其它友商现阶段的安全 ,就像杂交水稻不见得很好吃,但它的存在本身确保了中国的粮食安全。

参考资料

ℹ️

转载本文 / 商务合作请咨询

航通社助理微信号: hangtongshe

或邮箱: coop#lishuhang.me

㊙ 航通社读者群招募中!

请联系航通社助理微信号: hangtongshe

附言填口令【 航通社读者进群】

⏩分享 | 收藏 | 点赞 | ❄在看

华为鸿蒙伙伴峰会即将召开

事件预期:华为将于5月18日举办HarmonyOS Connect伙伴峰会,或将与合作伙伴重点讨论基于鸿蒙系统的万物互联生态建设。

近日,受该事件刺激,我们此前梳理的鸿蒙相关公司持续大涨。

除了大面积公测之外,5月18日,华为还将举办HarmonyOS Connect伙伴峰会,与各场景合作伙伴共同探讨鸿蒙系统全新生态带来的商业价值和未来趋势,前期已经加入鸿蒙生态的华为各场景合作伙伴,也将携创新产品或解决方案在峰会亮相。

总之,鸿蒙系统正在火爆预热之中。

此前已经说过,华为提出1+8+N战略,1+8+N并非简单的相加组合,而是实现不同设备的相互融合、万物互联,鸿蒙系统则是打通这些设备的桥梁。

在构建鸿蒙生态体系过程中,合作伙伴的配合也至关重要,此前华为的软件部负责人王成录表示:“ 在2021年底将会有3亿台设备升级鸿蒙系统 ,而手机占据其中的2亿,可穿戴设备等等占据其中的3000万,而剩下的需要靠友商来支持”。

目前鸿蒙操作系统已吸引到超过20家硬件厂商、280家应用厂商共同参与生态建设。

华为预计,2021年会有40多个主流品牌、1亿台生态伙伴设备成为鸿蒙系统体验的新入口。

美的集团、九阳股份、老板电器等家电企业,以及中科创达、润和软件等软硬件合作企业已出现在官方披露的鸿蒙生态合作伙伴名单中。美的已经组建了鸿蒙的开发团队,并在去年率先推出了十余款搭载鸿蒙的全场景家电组合(油烟机、洗碗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净水器、智能灶),该产品组合可与鸿蒙系统进行底层数据互联,智能家居系统可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调整工作模式,用户也可使用鸿蒙系统手机实时观察产品的运行状况及耗材使用情况。在今年3月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海尔、帅康、苏泊尔、方太、九阳等品牌也展示了数款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产品,展台负责人表示年内就能上架。在软件合作伙伴方面,华为选择了中国应用市场下载使用排名前200的厂家,现在已确定初步展开合作的约有70%,包括百度地图、滴滴、抖音、WPS等头部企业。 我们认为,今年5月18日华为HarmonyOS Connect伙伴峰会上,众多软硬件合作伙伴将带来更多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产品,随着6月鸿蒙操作系统的正式推送,将标志着鸿蒙生态体系正式确立,鸿蒙时代已经到来!

鸿蒙配套软件体系包括华为自主开发HMS服务、地图、搜索、钱包等核心应用。

HMS(Huawei Mobile Services)是华为移动服务的简称,是鸿蒙系统在移动领域的重要部分,对标谷歌安卓系统中的GMS服务。

2020年7月,华为正式对外公布了HMS Core5.0,已经覆盖了七大领域分别是:应用服务、图形、媒体、人工智能、智能终端、安卓系列以及云服务等等,从而更全面地开放华为“芯-端-云"能力。

目前华为HMS全球月活用户已经超过5.8亿,正式注册的开发者估计已超过200万(在2020年7月已突破160万)。其中,华为应用商店AppGallery的月活用户超过5.3亿,已经有12万个APP上架,仅次于谷歌Play商店、苹果iOS,全球排名前三,与苹果和谷歌三足鼎立。

河图是华为推出的AR地图应用程序,将地图、GPS、重力感应、电子罗盘、摄像头结合,拥有3D高精地图、全场景空间计算、强环境理解、虚拟现实融合渲染能力。用户打开该程序时,将摄像头对准周边环境,附近的餐厅、咖啡厅等信息即可出现在屏幕上。

花瓣搜索(Petal Search)是华为推出的搜索引擎,目前主要面向移动端提供服务,包含即时搜索、应用推荐、热点新闻、天气预报、 财经 和股票、视频图片音乐搜索等。

华为钱包则可以将各类卡(银行卡、门禁卡、交通卡、会员卡等)、证(电子身份证、护照、驾照等)、票(发票)、券、钥匙存入钱包,覆盖移动支付、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等多种使用场景。

此外,根据华为总裁王成录此前透露,华为预计将在今年6月大规模向手机用户推送鸿蒙操作系统系统,届时,预计将有海量适配鸿蒙系统的应用程序上线。

华为打造鸿蒙与鲲鹏生态系统,推动国内信创行业发展,补齐自主可控核心短板。

操作系统是构建数字化 社会 的基石,国产手机多年来一直采用iOS或基于安卓系统(谷歌开发的开源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的策略,而国产PC一直采用Windows或Mac OS。

2019年以来,美国频繁对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 科技 公司实施技术封锁。2019年5月,美国政府要求谷歌公司禁止华为公司使用谷歌的移动服务GMS,2020年,美国政府进一步对华为芯片实施封锁。

尽管安卓系统是一种开源系统,谷歌公司目前无法禁止华为使用安卓系统,但中美 科技 争端日益加剧,未来美国还将对中国企业实施何种制裁难以预料。在此背景下,华为,乃至中国,开发自主可控的手机操作系统至关重要。

鸿蒙负责人在3月30日的3.0测试版发布会表示,鸿蒙3.0系统的成功研发是华为又一次华丽的转身,意味着华为摆脱了美国“卡脖子”的困境,这是应该记录在华为 历史 上的里程碑事件。

在PC/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华为也同样早有布局,2019年11月,诚迈 科技 与武汉深之度共同成立统信软件UOS,统信软件自研DDE桌面,界面兼具MacOS与Windows特性,并深度绑定华为。

UOS是由工信部支持打造的统一操作系统,也是唯一进入国际前十名的国产操作系统,UOS的成熟,标志着国产PC/服务器操作系统已经从“可用”走向“好用”。

华为鲲鹏PC搭载了统信UOS操作系统,在2020年的电信服务器集采招标中,华为鲲鹏和海光为代表的国产CPU服务器中标量占服务器采购量的20%。

华为推动了UOS国产操作系统从党政领域走向民用,鲲鹏生态产业链将加速完善,随着信创自主可控的不断推进,华为鲲鹏将携手统信UOS加速渗透,预计未来服务器、移动终端产品将引领信创行业发展,带动国产CPU、中间件、行业软件等领域加速国产替代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