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7 月 19 日消息,今天,5G 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云启航大会暨“海上扬帆”融合应用专委会成立大会在沪举行,标志着上海 5G 应用创新发展步入快车道。

报道称,到 2023 年,上海全市所有三甲医院 100% 实现 5G 深度覆盖和 5G 典型业务上线,其他医院不低于 50% 实现 5G 深度覆盖和 5G 典型业务上线;全市高等院校 100% 实现 5G 深度覆盖和 5G 典型业务上线,重点中小学校、中高职院校实现 5G 深度覆盖和 5G 典型业务上线;重点推动 5G 赋能智能船舶、智能航保、智能航运服务和智能航运监管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和先行先试。

根据今天启动的行动计划,今明两年上海每年将新增 5G 基站 1 万个,到 2023 年 5G 基站密度提升到每平方公里 10 个,每万人拥有基站数提升至 28 个,80% 楼宇实现 5G 室内覆盖。持续推动 4G 用户向 5G 迁转,5G 个人用户普及率到 2022 年超过 45%、2023 年超过 50%。5G 用户数 2022 年超过 1800 万、2023 年超过 2100 万。在“传统赛道”的 5G + 智慧交通领域,在上海港集装箱码头及散货码头推广 5G 在远程塔吊、自动导引运输、集卡自动驾驶等场景的大规模应用,研制突破 5G 在岸桥的远程控制应用;在上海机场落地 5G 智慧导航灯、5G 辅助驾驶、5G 电子围栏、5G 航班运营保障和 5G 航空物流货栈等特色应用场景,稳步推进虹桥机场 5G AeroMACS 试验网部署,利用浦东机场 T3 航站楼建设契机,高标准规划建设 5G 智慧机场;利用嘉定汽车城和临港无人驾驶测试区、东海大桥智能重卡项目,孵化 V2X 及 5G 车路协同等应用场景。5G + 智慧城市领域,对市政桥梁、城市隧道、城市照明、窨井盖、公共停车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 5G 数字化改造,扩大智能泊车、智能门禁、智慧用电、智慧家居、智能照明等领域应用。

截至目前,上海已累计建成开通 5G 基站 55674 个,年均增速超过 65%;5G 基站密度达到 8.8 个 / 平方公里,全国排名第一;万人 5G 基站数达到 22.4 个,全国排名第二。

上海计划5G个人用户普及率到2023年超50%

上海计划5G个人用户普及率到2023年超50%

上海计划5G个人用户普及率到2023年超50%,根据《行动计划》,2022、2023年,上海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上海计划5G个人用户普及率到2023年超50%。

上海计划5G个人用户普及率到2023年超50%1

3月18日,记者从市通信管理局获悉,为了推进上海5G+工业互联网发展,服务好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制造业升级,经半年多时间的调研,结合上海市信息通信行业实际,《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2022-2023年)》由市通信管理局正式印发。

5G融合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是,到2023年,全市重点领域5G融合应用深度和广度成效明显,打造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DT(数据技术)深度融合新生态;

以系统、终端、网络设备为主的5G产业生态实现有效集聚,网络、平台、安全等基础能力大幅度提升,5G技术与大数据领域深度融合,5G应用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将上海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5G应用创新发展高地、5G发展引领区和示范区。5G应用“海上扬帆远航”的局面逐步形成。

5G基础设施保持领先。2022年、2023年每年新增5G基站1万个,5G基站密度提升到每平方公里10个,每万人拥有基站数提升至28个,80%楼宇实现5G室内覆盖。积极推进临港、青浦“东西两翼”算力布局,将5G行业虚拟专网接入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基于“IPv6+”的5G承载网络。

5G关键指标稳步提升。5G个人用户普及率到2023年超过50%,5G用户数2023年超过2100万。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5G网络流量占比2023年超过60%。累计建成150个5G行业虚拟专网。

5G融合应用全面引领。重点推进5G+智能制造、智能钢铁、智能港口等本市传统强项领域,2023年大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达到35%以上。“5G+车联网、智能航运、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2023年教育、医疗和文旅行业5G应用渗透率要超过30%。

5G应用生态持续改善。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协同联动的“海上扬帆”推进行动机制初步构建,形成政府部门引导、头部企业带动、产学研用融合的5G应用融通创新模式。

上海计划5G个人用户普及率到2023年超50%2

近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制定并发布《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2022-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力争到2023年,把上海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5G应用创新发展高地、5G发展引领区和示范区。

推动新建工厂100%使用5G网络

5G融合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行动计划》提出持续提升“四大传统赛道”,涵盖5G+工业互联网、5G+智慧交通、5G+智慧城市、5G+智慧园区等领域。

主要内容包括,打造1-2个5G全连接工厂标杆,积极推动新建工厂100%使用5G网络,改造场景5G网络使用率不低于50%;推动5G网络与公路、铁路、机场、桥梁、隧道、枢纽等基础设施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深化远程监测、安全预警等应用;

对市政桥梁、城市隧道、城市照明、窨井盖、公共停车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5G数字化改造,推进5G行业专网和城市管理部件泛在互联的试点示范应用,扩大智能泊车、智能门禁、智慧用电、智慧家居、智能照明等领域应用,提高数据收集、政务处理、城市治理能力等。

上海14号线、18号线5G网络全线覆盖。(资料照片)

在5G+智慧园区领域,《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全市产业园区5G网络深度覆盖,持续完善以5G网络为基础的园区感知网络设施、虚拟专网、边缘云计算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打造园区智能中枢平台,构建园区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等。

根据《行动计划》,2022、2023年,上海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5G网络流量的占比2022年超过50%,2023年超过60%。

2022年大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应超过30%,2023年达到35%以上。2022年教育、医疗和文旅行业5G应用渗透率要超过20%,2023年要超过30%。

到2023年所有三甲医院100%实现5G深度覆盖

《行动计划》提出重点开拓“四大新兴赛道”,涵盖5G+智慧医疗、5G+智慧教育、5G+文化旅游、5G+长三角智慧航运一体化等领域。

主要内容包括,力争到2023年,所有三甲医院100%实现5G深度覆盖和5G典型业务上线,其他医院不低于50%实现5G深度覆盖和5G典型业务上线;到2023年,全市高等院校100%实现5G深度覆盖和5G典型业务上线,重点中小学校、中高职院校实现5G深度覆盖和5G典型业务上线;

探索元宇宙赋能全市文旅融合方案,加速打造一批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智慧景区,提供沉浸式实景观赏、三维图形视觉、四维图形动感等创新型游览体验;进一步引导通信行业利用5G技术为智能航运赋能,体系化、分步骤运用数字科技实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港口、航运、陆运、物流园区、货物仓储等环节的资源整合与共享等。

《行动计划》还提出精准聚焦“六大战略区域”,指的是促进5G融合应用赋能五大新城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经济、生活和治理数字化转型。

主要内容包括,助力南汇新城建成“上海核心、亚太枢纽”的全球领先5G通信网络发展示范区;助力松江新城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助力嘉定新城建设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高性能医疗设备等产业集群;

助力青浦新城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助力奉贤新城推动新城智慧交通、绿色农业产业建设,加快打造“数字江海”新地标;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调两省一市信息通信行业资源,统筹推进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数字化转型。

“5G第一村”青浦赵巷镇中步村设置的5G+360度高空摄像头。(资料照片)

根据《行动计划》,2022年、2023年,上海将每年新增5G基站1万个。到2023年底,上海5G基站密度提升到每平方公里10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提升至28个,80%楼宇实现5G室内覆盖。

5G个人用户普及率到2022年超过45%,2023年超过50%。5G用户数2022年超过1800万,2023年超过2100万。

上海计划5G个人用户普及率到2023年超50%3

到2023年年底,上海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50%,5G用户数超过2100万;在个人消费领域,上海将打造一批“5G+”新型消费的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在垂直行业领域,聚焦“5G+工业互联网”……上海18日启动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推动5G网络深度覆盖与融通发展。

根据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印发的《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2022-2023年)》,截至2023年底,上海5G基站密度将提升到每平方公里10个,每万人拥有基站数提升至28个,80%楼宇实现5G室内覆盖;5G网络流量占比超过60%;累计建成150个5G行业虚拟专网。上海还将推动轻量化5G芯片和模组商用,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

通信从业人员在通信高塔上施工。(上海电信供图)

上海5G融合应用也将迎来更大发展。在垂直行业领域,上海重点推进智能制造、智能钢铁、智能港口等行业“5G+”应用,到2023年年底,大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达到35%以上;车联网、智能航运、智能机器人等领域5G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

在社会民生领域,上海将打造一批“5G+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照明”样板项目,到2023年年底,教育、医疗和文旅行业5G应用渗透率超过30%。上海将打造5G融合应用公共平台,2023年初步具备各行业场景化标准化应用能力。

2021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上,中国联通等企业展示如何运用5G等多种技术,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做好赛事直播服务。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在5G应用生态方面,上海将推动重点行业5G融合应用标准研究,加快标准化通用化进程,促进相关标准在重点行业头部企业的应用落地。

据悉,上海将形成由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基础电信企业、铁塔公司、广电企业等单位组成的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和工作推进机制,发挥“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等带动作用,为上海“五个新城”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区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助力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上海5g全覆盖了吗?

截至2020年11月,上海5g没有全覆盖。

2019年2月18日,上海虹桥火车站正式启动5G网络建设,成为全球首个用5G室内数字系统建设的火车站,虹桥火车站计划在2019年9月完成5G网络深度覆盖。

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于2018年迈出5G商用第一步,并力争在2020年实现5G的大规模商用。

扩展资料:

5G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量等特征。

1、在高速率方面,5G的网络速度是4G的10倍以上。在5G网络环境比较好的情况下,1G的电影1-3秒就能下完,基本上不会超过10秒。

3、在低时延方面,人类眨眼的时间为100毫秒,而5G的时延已达到毫秒级别,仅为4G的十分之一,您在网络购票、抢红包时都能比普通4G客户更快一步,视频通话时也会有更好的交互体验。

3、在大量方面,5G网络连接容量更大,即使50个客户在一个地方同时上网,也能有100Mbps以上的速率体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上海临港新片区规划5年内实现5G全覆盖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多大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占地近1400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华东化工学院分院(1984年编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在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的基础上,组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根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松江、长宁、虹口等校区,占地近1400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主校区坐落于上海松江大学城。2019年3月,由学校与上海联通携手共建的5G+人工智能应用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随着5G校园网的建成使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为全国首个实现5G网络深度覆盖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