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消息,7 月 18 日,英乐飞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 110 万元人民币增加至 120 万元人民币,增幅 9.09%。

据悉,该公司成立于 2021 年,法定代表人为徐阳,经营范围包含:半导体分立器件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软件开发;软件销售;专业设计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电子产品销售;通讯设备销售等。

在近日召开的 2022 第六届集微半导体峰会上,小米产投管理合伙人孙昌旭介绍道:“米产业投资部从 2018 年 6 月份开始做芯片投资,正好赶上了科创板这样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所以我们也有幸见证了过去三年多科创板对于中国芯片的支持,而支持力度是非常大。小米也投了接近 100 家的芯片企业。”

对于未来投资规划,其指出:“接下来就要看新一轮智能电动车和新能源汽车带动下,扶持一批更高端的芯片企业发展起来,包括高端的汽车智能驾驶芯片,以及在汽车领域比较容易被忽略的高端功率芯片和模拟芯片,在这些领域将出现很多优秀企业。”

小米造车再出新进展,将于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

小米造车再出新进展,将于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

小米造车再出新进展,将于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雷军对小米汽车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只要在小米科技园办公,几乎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待在小米汽车单独所处的办公楼里,小米造车再出新进展,将于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

小米造车再出新进展,将于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1

自从小米去年3月宣布进入造车领域,相关信息一直被大家关注。不仅是米粉,还有不少车友都非常好奇小米造车造到什么程度了。7月28日晚,媒体报道称,小米汽车项目将于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后续将如期进入场测和冬测周期。

新浪科技表示,综合相关方面人士透露的信息得知,小米汽车已锁定相关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部分最新稀缺工艺零配件供应资源。

小米汽车将于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

同时,小米汽车项目在小米集团内,已从小米汽车团队研发端延展至集团内相关业务部门,包括中国区销售运营相关筹备立项已开始推进。在此之前,小米自动驾驶测试车的路测信息已被频繁目击。

去年9月,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在投资者日上,雷军宣布预计小米汽车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今年4月,小米汽车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新城的造车基地开工建设。按计划,工厂一期将于2023年6月竣工;二期项目则将于2024年3月开工,2025年3月竣工。一期、二期工厂的年产量均为15万辆。

据悉,在不久前小米汽车内部的会议上,雷军还曾点名表扬小米汽车工程研发团队。来自小米内部的信息显示,小米汽车团队人数已超过1600人。对于造车,雷军称这是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小米造车再出新进展,将于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2

从相关渠道获得了小米汽车的最新进展,小米将于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后续将如期进入场测和冬测周期。

据悉,小米汽车已锁定相关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部分最新稀缺工艺零配件供应资源,同时,小米汽车项目在小米集团内,已从小米汽车团队研发端延展至集团内相关业务部门,包括中国区销售运营相关筹备立项已开始推进。

根据此前消息来看,雷军对小米汽车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只要在小米科技园办公,几乎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待在小米汽车单独所处的办公楼里,目前小米公司不少员工对此感到兴奋。

自2021年3月宣布造车以来,小米汽车动作频频,包括去年宣布小米汽车落户北京,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

此前,网络上曝光了小米自动驾驶测试车辆图片。可以看到,测试车辆车顶搭载激光雷达,车内外也配有相关测试设备。

3月22日,小米集团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称:“2021年3月宣布造车计划以来,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超预期。截至目前,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1000人,未来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拓展研发,预计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小米造车再出新进展,将于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3

雷军宣布小米造车已经有两年左右的时间,“小米汽车”在最近又迎来了新进展。

据企查查APP显示,上海晶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晶合光电)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3.57381%,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据了解,晶合光电成立于2011年,目前约有250名员工,业务遍及全国6大汽车企业,主要与主机厂同步研发设计、生产打造数字化、智能化车灯。晶合光电的主要产品为光学模组、驱动器、控制器(ECU),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车灯全套电子软硬件架构方案。

据晶合光电官网显示,公司的产品已经实现规模前装量产,已经在小鹏汽车、比亚迪、一汽红旗、广汽埃安等十数家车企的二十多个车型上搭载。2022年,公司还将与威马、哪吒、高合等新客户展开合作。

最近一年,随着各个巨头纷纷跨界造车,汽车供应链就成了“香饽饽”,而晶合光电正是其中之一。

在小米入股前,晶合光电已在去年12月完成了A+轮融资,而当时的领投方是百度风投。此前,百度已经和吉利成立了“集度汽车”,后者已在今年7月发布了首款量产概念车“ROBO-01”。两者的分工为吉利负责汽车制造相关的内容,百度负责自动驾驶和智能化,各取所长。而百度投资晶合光电的逻辑和小米一样。

从IoT行业的生态链式发展算起,小米已经是投资圈的老人了,自从雷军宣布造车后,投资也是小米造车的一大落脚点。仅在2021年,小米产投就投资了47家芯片半导体与电子领域企业,比如纳芯微、黑芝麻智能等。

在入股晶合光电之前,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还投资了英乐飞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后者专注汽车半导体。

就在投资晶合光电、英乐飞的同时,小米新基金的主体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还在储备弹药,计划募集总规模为100亿元,其中首次募资63.3亿元。

其投资方向包括集成电路及上下游领域(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 新材料、人工智能、显示及显示器件、汽车电子,同时包含消费类移动终端及智能设备的上下游应用及供应链)的'非上市企业。

短期来看,小米如果像蔚来、理想等第一批新势力那样从零起步,那产品研发、交付无疑会因此被推迟。而造车的时间窗口正在关闭,这意味着小米有可能会失去窗口。这对强调“顺势而为”的小米和雷军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因此,复制在IoT行业的生态链战略,是更便捷的选择。

但是,这个选择还带来一个问:如果小米的核心技术不够强,可能又要面对在手机行业已经面对的事情,那就是内卷,同时品牌提升也会遇到阻碍。

对于未来投资计划,小米产投管理合伙人孙昌旭表示:“接下来就要看新一轮智能电动车和新能源汽车带动下,扶持一批更高端的芯片企业发展起来,包括高端的汽车智能驾驶芯片,以及在汽车领域比较容易被忽略的高端功率芯片和模拟芯片,在这些领域将出现很多优秀企业。”

小米投资了哪些公司

一、小米对于生态链为主的战略投资

小米对于生态链的投资发展是其在苹果、三星、华为等手机品牌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因素。小米如今已经通过投资形成一条完善的生态链:对华米科技的投资,形成了小米手环业务;对米田科技的投资,形成了小米笔记本业务;对纯米电子的投资,形成了电饭煲业务;对曾米科技投资小米有了空气净化器;对飞米电子投资小米商场中有了无人机;对云米科技投资,小米有了净水器;硕米科技投资制造除了手机套;睿米科技投资形成了小米智能车载业务;对小米科技的投资,插线板这类传统电器也有了小米的足迹。这些产品与其自由的手机、电视业务相辅相成,形成了小米强大的生态体系。

二、小米对于供应链为主的产业投资

产业投资上,2017年,小米旗下的小米产投与长江基金、武汉光谷基金共同发起募集总规模为120亿元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小米持股80%,主要投资小米相关的制造业上游技术和核心元器件。

2020年末,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小米在产业投资方面已投了近80家企业。今年以来,小米的产业投资版图持续扩张,接连投了睿翔讯通、科韵激光、微容电子等企业。

除了小米旗下各大企业的投资,雷军在2011年成立的顺为资本也是小米构建生态链和产业链的重要力量。

小米对于半导体的投资占到供应链投资的相当份额,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战之后,中兴、华为被陆续卡脖子,小米开始涉足芯片等上游产业。在小米参投的100多家企业中,有50多家是半导体企业,比肩华为的哈勃科技在芯片领域的投入力度,其中包括有昆山睿翔讯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微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长晶科技有限公司、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泰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等。芯片主要包括设计、制造和封装三大环节,小米在芯片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设计环节。

三、小米投资的特点

小米Q1财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小米共投资超过320家公司。如果加上小米旗下各个产业基金的投资,粗略估计,其实小米已经投资了400多家企业。这400多家企业涉及各个领域,但主要围绕两条主轴——小米的生态链与供应链。两条链像两个不断咬合的齿轮,推动小米发展至今,也不断链上了一家家企业。小米投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无论是对生态链的投资,还是对产业链的投资,目的都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业务,布局未来物联网与智能生活,小米通过将众多中小企业与其进行聚集,聚沙成塔,形成一个强大的小米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