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TrendForce 研究显示,电动车中能够采用外部充电或补充燃料的 BEV、PHEV、FCV,预估其销售量至 2025 年合计将超过全球新车销售量的 25%。

主要的市场推动力来自于全球加速脱碳,各国与各企业在碳中和的大目标下,淘汰高度依赖石化燃料同时又是碳排大户的燃油车将是重中之重。

根据 TrendForce 观察,各国的预算将加速转向扶植建设充电设施、建立制度与标准上。

此外,对于车与充电设施的比重,也已经脱离仅以数量作为建设的评估基准,而是因地而异、因规格而异的进行适地规划,这使得充电设施除了建设数量外,还有众多发展面向值得注意。

对话陈清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有可能提前实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近日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汽车革命向纵深发展,汽车的属性已经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化为机械产品基础上的电力电子产品、互联网产品、电子信息高科技产品。

陈清泰认为,新能源汽车预期目标要变成现实,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以新的理念,把它放在高科技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实现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有序推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

新京报:要实现2025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占比两成的目标是否困难?如何实现?

陈清泰:政府从宏观管理、政策调控和引导预期的角度出发,设立一个指导性目标是必要的。关键是看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和使用环境何时达到、甚至超过燃油车。很多专家预计这个时间节点在2025年,从现在的发展情况看可能会提前。

新京报:随着新能源汽车占比上升,并不断释放造福社会的效果,前景可期。需要创造哪些配套条件?

陈清泰:有关方面预计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销将达到1500万辆、保有量达到8000万辆,新车不同级别自动驾驶将达到70%。这个预测要变成现实,涉及能源结构的调整,智能电网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支持,产业链的调整改造,标准法规的建立和调整,以及就业岗位转移等,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每一个方面都是周期较长、牵动全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以新的理念,把它放在高科技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实现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有序推进。其中打破壁垒、开放市场如果把握得好,我们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赢家。

新京报:本次规划鼓励充换电服务,这会是一种过渡模式还是终极模式?

陈清泰:未来可能是两种模式并存,不同的使用场景有不同的选择。

2011年国家启动电动车产业化时,就规划了换电模式,但由于种种原因被搁置下来。经历近10年的实践,今年国家在“新基建”和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中再次提出换电模式,给产业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很值得认真研究。

目前来看,换电模式有很多优势:一是换电模式可实行车电分离,使电动车购车成本低于同级别的燃油车;二是换电时间只需3-5分钟,与燃油车加油相当,解决了充电时间长问题;三是电池租赁费加上电费后,电动车能源成本仍只相当于燃油车的1/3至1/4;四是电动汽车的二手车与电池无关,将改变二手车定价模式;五是电池由专业公司拥有、管理、维护、梯次利用和报废后资源再利用,有利于电池的充分利用和全寿命周期的安全与环保。

此外,换电模式还具有基本不需要快充,有利于电池寿命和充电安全;充电时间有较大灵活性;换电站与停车场无关,有利于在城市布局;可通过制定系列化标准,基本不影响同级别不同品牌汽车的个性化等优势。

总体看,换电模式有可能消除电动汽车的诸多弱点,发挥电动汽车的优势,加快电动车性价比超越燃油车的过程,但这有待市场的考验。

选择充电还是换电是企业产品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换电模式已经有了一次大起大落。企业如选择换电模式,应做好市场调查,审慎做出决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聚焦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 新能源补贴终将成历史?

全球汽车产业面临深度转型。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发展进程加快,中国电动汽车发展也在逐步进行结构调整,汽车市场正出现巨大变化,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1月11日,以“把握形势 聚焦转型 引领创新”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召开。与往年相比,本届会议时间增加到三天,共组织大大小小18场活动,是历届论坛场次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同时也是创办五年以来形势最复杂的一次会议。

新能源补贴完成历史使命

精准把握形势实现触底反弹

工业和信息化部苗圩部长表示,新能源汽车补贴在2020年7月不会进一步退坡,对于双积分的政策也将会进一步完善。新能源补贴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历史使命,不管下一步国家继续退坡还是维持现在的水平,额度都已经非常少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必须面向市场,迎接挑战。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进入了调整期,机遇与挑战并存。2019年11月份起,产量同比呈现了正增长。市场的信心有所恢复,今年或者是最迟明年,将是汽车产销量触底企稳的时期,估计产销量维持在2500万辆左右。

汽车产业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汽车企业来讲有三个方面值得重视:第一就是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通过增加研发的投入不断升级产品,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科技产品的技术含量。第二要加强品牌的培育,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服务的水平来提高品牌的价值和消费者的认可。第三我们要注重全球化的布局,树立国际化发展的战略,统筹的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

20年发展培育出最大新能源市场

敢于突破创新才能脱颖而出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宝林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培育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新能源汽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得到国家大力支持。财政补贴、双积分及12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出台,都将持续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中国的基础设施完善,公路村村通、电力户户通、网络全覆盖,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突破120万台;我国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数量,超过美日德三国总和;几乎所有世界著名整车和零部件巨头都已进入中国市场。

因为安全、成本、便利性等因素,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仍存疑虑。要实现渗透率的提升,跨越创新鸿沟,需突破三大考验:第一,来自市场的考验;第二,来自技术的考验;第三,来自商业模式的考验。未来3-5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期。只有那些敢于突破创新,回归行业本质,用心经营用户,持续稳健经营的企业,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

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光明

合作共赢才是立足之本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指出,2019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了明显下滑,但中国乃至全球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光明、大有可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显然,中国未来的新能源车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广汽集团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新势力”,在补贴政策退坡后,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明显下滑。但广汽新能源乘用车逆市而上,年销量突破5.6万辆,同比增长136%,其中广汽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4.2万辆,同比增长111%。

除了零部件领域的全球资源整合之外,在整车研发和示范运营领域,广汽正与外方伙伴深入合作。广汽集团和丰田汽车公司一致同意进一步深化开展涵盖新能源车、节能车及智能网联领域的全面技术合作,随后广汽和上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合力拓展海外市场。

新能源车正式进入后补贴时代

彻底解决里程焦虑势在必行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王晓秋表示,2019年中国新能源车应该是冰火两重天。从6月份退坡以后,整个新能源汽车基本上是两位数的下跌,这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已正式进入到后补贴时代。

车市总体低迷及燃油车消费替代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有较大影响。新能源车消费者中“经济代步族”占据较大比例,在经济下行背景下,新能源购车补贴原本是重要的消费驱动因素,而补贴退坡无疑会大大影响购车意愿。

补贴退坡后新能源车价格相对于用户价值出现较大背离,车企也很难在短期内通过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来抵消补贴大幅退坡的影响。新能源产品自身在技术成熟度以及用户焦虑解决上仍有不足,在续航里程、充电的时长、电池安全等用户焦虑事项上还未得到根本的解决。后补贴时代的到来,我们坚信唯有蓄势、融创、竞合,才能有效应对新的形势变化,尽快走出阶段性调整,实现新的发展突破。

智能汽车才是新能源产业未来

中国化自动驾驶任重而道远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表示,2019年整个环境不太好,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比很多人想象得要慢。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在未来四到五年里面,中国甚至全球的汽车行业我认为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变化,最痛苦的时候还远远没有到来。

新能源汽车他认为核心还是从硬件体系去思考这个逻辑。真正使新能源汽车变成强者,一定是智能电动汽车。智能代表软件,智能代表数据,这才是未来。中国互联网有十万级的公司在创新、创业,最后形成了十家或者数十家公司的成功,在未来五年会形成巨大的变化。

中国的马路上有很多车会加塞,如何能够通过硬件跟软件的配合防止加塞,这是中国化的自动驾驶。虽然问题很多,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虽然挑战很大,但是我们在路上。期待中国的造车企业,包括新造车企业一起,用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时间走向世界的最强。

消费者更容易接受PHEV车型

纯电车相比燃油车仍不具备优势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朱军表示,一个新的技术出来从萌芽到成熟阶段会经历的一些过程。现在的时间点正好是去年补贴大幅度的退出以及国五、国六叠加的这些促销政策,引起新能源车销售第一次没有增长,过去都是以翻倍的速度来增长的。

随着补贴退坡以及消费者对PHEV接受程度的一些变化,最近三年,既有PHEV车、也有EV车,而且同一个车的尺寸性能差不多相当的情况下,从真实的个人用户购买这个车的比例来看,PHEV的接受程度要高于EV的接受程度。

目前这个阶段即使厂家不赚钱、国家有补贴,因为残值不高,电池的成本比较高,跟传统的内燃机车比,在现在这个时间点,纯电动汽车是没有优势的,即用户正常状况下是不会去买新能源车。?能够改变它的最重要的因素,第一,是电池成本快速下来;第二,是纯电动车的残值要上得来,要让用户觉得二手车是有价值的。第三,是单位百公里电耗要下去,对电池需求依赖要降低。

红点观察

综合各方观点来看,行业内对补贴的心态较为矛盾。一方面有不少企业呼吁取消补贴,让市场导向加速优胜劣汰。另一方面,补贴退坡过猛也导致大部分企业销量下滑,叫苦不迭。但新能源补贴时代已经过去是不争的事实,而谁能在没有补贴后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拔得头筹,谁就是王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智能电动汽车充电桩发展前景怎样?

1、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保持高增长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68.1万个。截至2021年7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95万个,私人充电桩106.5万个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01.5万台,同比增加50.2%。

从公共充电桩建设规模来看,自2015年以后,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截至2019年年底,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数量为51.64万台,同比增长了33.27%。截至2020年底,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80.72万台,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56.31%。

2、交流充电桩已在市场占据主要份额

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20年12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80.7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49.8万台、直流充电桩30.9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1台,占比分别为61.67%、38.27%以及0.06%。

3、2026年充电桩累计需求或将破千万

按照《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国家能源局规划到2020年,集中式的充换电站将达到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将达到480万个。然而,2020全年,我国仅新建30万个公共充电桩和不到40万个私人充电桩,远远无法匹配新能源汽车同年136.7万辆的产能。可见,为实现国家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成未来发展重点,未来电动汽车充电行业成长空间巨大。

综合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及充电桩累计数量来看,2015年至2020年的全国车桩比从6.36:1下降为2.93:1,充电配套有所改善。近四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车桩比在3:1左右的水平波动。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于2020年9月29日在海口参加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第三期时表示,未来15年汽车电动化将加速发展,市场占有量会快速提升。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500万辆,销量占比大致在15%到25%之间2030年保有量会超过8000万台,销量占比在30%到40%2035年保有量会超过1.6亿辆,销量占比50%到60%,纯电动车占比在90%以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也提到,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根据推算,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3350万辆左右,前瞻根据车桩比为3:1的比例保守估计,2026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累计需求量将超过1116万个,预计2020年至2026年的复合增长将率达到37%左右。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