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小编网友 dhuliang 的线索投递!

小编 7 月 18 日消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中国空间站首个实验舱段即将出征太空,再问天宫。在问天实验舱飞行任务实施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今日正式发布本次飞行任务标识。

小编了解到,今日,问天实验舱与长征五号 B 遥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等工作。

根据此前信息,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配置了生命生态、生物技术和变重力科学等实验柜,能够支持开展多种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在空间条件下的生长、发育、遗传、衰老等响应机理研究,以及密闭生态系统的实验研究,并通过可见光、荧光、显微成像等多种在线检测手段,支持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等多层次生物实验研究,还能提供 0.01g~2g 的变重力模拟,支持开展不同重力条件下生物体生长机理的对比研究。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北京时间2022年5月29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1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5月29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5月29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托举着神舟十四号飞船的长征2F运载火箭走过了从技术区到发射区之间1500米的征程,精准定位在航天发射塔架旁,只待聆听飞天的号角。“定位精度为0!”,现场爆发出阵阵掌声,活动发射平台托举着船箭组合体丝毫不差精准定位。

活动发射平台稳妥

上午6点40左右,测试厂房的大门徐徐打开,神舟十四号船箭组合体即将踏上出征之路。

船箭组合体加上活动发射平台,总高度将近70米,总重量近800吨。这个又高又大的“家伙”全靠4个支撑点牢牢固定在发射平台上,整个组合体就像垂直托着的羽毛球拍一样,头重脚轻,“走”起来步步惊心。为了船箭组合体安全平稳的转运至发射区,一般垂直转运的速度保持在20米/分钟左右,同时,也便于行走机构观察员仔细观察运行的情况。

据活动发射平台指挥李保占介绍,发射场使用的无缝钢轨经过了严格检验和精度测量,每次转场前他们都会对轨道转换车的活动轨与固定轨进行精度调整和测量,确保对轨精度在误差范围之内。

转运当天,李保占早早来到了垂直测试厂房,开始清点应急工具及仪器备件准备物品,给电源驱动控制系统加电前状态检查、对重轨和转运路线进行再次巡视。

气象保障精准

发射场的天气情况会直接影响船箭组合体顺利转运至发射区的稳定性,只有在发射场无雷暴、降水、沙尘暴,发射场0~80m高度浅层风速≤10m/s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垂直转运工作。

上午8点半,戈壁滩风和日丽。离神舟十四号船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还有最后两小时。气象观测技师李宗刚将在观测场进行最后一次设备状态检查,为船箭组合体顺利转运至发射区提供准确的气象数据。同时,他也是此次神十四任务垂直转运离火箭最近的人。

船箭组合体转运中,他将和同事站在活动发射平台上进行实时监测箭体及周边的气象变化,实时通报100m以内的风向、风速等,这些是确保垂直转运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火箭安全运达发射区之后,发射场的天气情况就进入了实时天气监测最为关键的阶段。近段时间,沙尘天气频频来袭,重要工作节点较多,每天的实测数据,对发射窗口的气象预报至关重要,从地面到高空,密切关注风和电场等要素变化,成了李宗刚的中心工作。

据悉,该部门气象保障团队,早在今年年初就有条不紊的开始神十四任务准备工作,先后对发射场周边的数十套气象设备进行了检修检测,对易损易坏的气象部件进行采购。目前,设备状态良好、人员专业能力素质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完全具备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保障条件。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2

星辰大海,征途万里

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即将再次出征太空

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实施之际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正式发布本次飞行任务标识

北京时间2022年5月29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执行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也于5月29日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之后,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将与先期运抵的问天实验舱一起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目前,文昌发射场区各参试系统也正在按计划开展任务准备。

据4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消息,中国空间站建造分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分别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主要任务目标是突破并掌握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自2020年以来,成功实施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等6次飞行任务。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阶段任务目标全面实现,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在组织对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进行全系统综合评估,满足要求后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2022年共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建造完成后,将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6次任务分别为: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10月发射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之后空间站三舱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随后将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由3名航天员组成,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轨轮换后,在轨驻留6个月。

5月10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已经飞天并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只待“神十四”飞天后,“神十四”乘组航天员进入天舟四号取货了。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3

5月29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检查、测试工作。

首先来认识下

航天员往返的“专车”

用于发射神舟十四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是我国目前唯一可以执行载人任务的火箭,有着“神箭”的美誉。截至目前,长二F火箭已经成功发射13艘神舟飞船。可以说,这是我国航天员天地往返的“专车”。

提起长二F火箭,人们想到的应该就是可靠和安全。我们都知道,如果战斗机出现紧急情况,飞行员将通过弹射座椅迅速弹出座舱,利用降落伞实现逃生。而长二F火箭上,也有个类似的应急逃生装置——逃逸塔,它的作用主要是在低空条件下进行逃逸。如果火箭在稠密大气层内出现故障,逃逸塔的发动机会点火,拽着飞船飞离火箭,它是长二F火箭逃逸救生系统的.重要装置之一。

此外,长二F还有故障检测系统,在火箭整个待命阶段和飞行的过程中,可以实时诊断火箭的故障,保障航天员安全。

火箭也有备份

进入空间站建造阶段,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这就要求火箭和飞船具有应急救援的能力,也就是地面上必须有一发火箭和一艘飞船进行应急救援的值班,随时准备进入太空。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0号指挥员 :“空间站阶段的时候,我们开始了两发火箭两艘船的发射模式,就是常说的滚动发射。一旦航天员在太空遇到一些非常紧急的情况,需要紧急返回的时候,就要启动应急救援发射,营救我们的航天员,接他们回家。”

自神舟十二号任务起,滚动发射已经成为长二F火箭的常态化动作,“发射1发、备份1发”,两发火箭轮流“站岗”,进入值班状态的火箭如果接到应急救援命令,可以随时实施应急救援发射。

问天阁里的衣食住行

航天员出征前都要入住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为了确保每次发射任务万无一失,保障航天员在这里的衣食住行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把好这一关的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勤务分队。为了让航天员来到这里能够感受到家的舒适与温暖,航天勤务分队对细节进行了调整优化。

菜品丰富新鲜

厨师团队保障有力

每次载人发射任务,我们都会想航天员在出征前一般都吃点啥,这些食品又是来自哪儿。其实从去年开始,这些食材就都是来自于一个精细化、科技化的工厂,人工光型蔬菜工厂,这里菜品种类丰富,每天早晨现摘现吃,非常新鲜。

除了菜品,勤务分队这次又派出了超强的厨师阵容,除了之前保障多次任务的厨师以外,还增加了高级面点师等,他们从各个菜系,为航天员制造美食体验。

之前航天员曾夸赞过牛肉面,这次厨师团队也再次带来了这个保留菜品。

精准监测温度湿度

让航天员住得舒心

“住”其实在问天阁也有着很多讲究,这次任务航天员所住的室内环境安装了测量装置,湿度大概是41左右,而温度要定在26度左右。问天阁还新增加了可调节角度的电动座椅,贴心的小升级让航天员入住之后更加的舒适。

问天实验舱将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问天实验舱将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问天实验舱将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问天实验舱将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问天实验舱将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1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7月18日,问天实验舱与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等工作。

7月17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完成全部既定任务,于17日上午撤离空间站组合体。天舟三号撤离前停靠的对接端口,是空间站核心舱的前向对接口,这也是后续问天实验舱发射以后要对接的对接口,所以在问天发射之前,天舟三号要从组合体撤离,让出对接口迎接问天实验舱的到来。

按计划,问天实验舱将于本月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毛万标介绍,目前各系统做好准备迎接问天实验舱飞行任务。器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后,将进入发射准备阶段。本次任务对发射窗口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天发射窗口窄,发射时间不超过三分钟,是大推力火箭首次零窗口发射。任务预案做了充分准备,目前各方面考虑比较完备。

中国空间站静待“问天”来访

问天实验舱发射后,将与中国空间站进行对接,这也是空间站首次在有航天员的状态下迎接航天器来访。迎来问天实验舱后,航天员将进入舱内启动生命维持系统,完成科学实验柜的组装,同时开展交叉科学实验。

此外,全新的太空授课也将在问天实验舱开展,航天员还会择机首次从问天实验舱的出舱口出舱。此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已经完成了对舱外航天服的巡检测试。按计划,在轨期间他们将从问天实验舱出舱口完成2到3次出舱活动。

问天实验舱将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2

7月18日,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与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转运平台上,“再接再厉、更上层楼”的鲜红标语格外瞩目。据悉,即将发射的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将有力推动生命生态、生物技术和变重力科学等重大前沿科技突破,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发射场全体科技人员牢记主席期望嘱托,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确保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聚焦“两个成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打赢这场承命复命的政治战、创新突破的主动仗、向天图强的攻坚战。

让党旗在一线飘扬,让党徽在一线闪亮。就在昨天,该发射场所在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举办空间站建造暨问天实验舱飞行任务决战誓师大会,激励全体航天工作者为建设航天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同时,他们深入开展“牢记主席期望嘱托、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主题实践活动,

研究部署问天实验舱任务政治工作“八个做精做实”,在发射场任务一线评选15个党员突击队、98个党员先锋岗,采取设置“畅言榜”、制作“圆梦卡”、立起“嘱托旗”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向主席报告”“请主席放心”“向主席保证”等表心声活动,不断汇聚起牢记嘱托、誓夺全胜的意志力量。

和炎热的天气一样,文昌航天发射场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任务过程中,他们持续强化党委对航天发射的统一领导,科学统筹各方力量,按计划完成了一号塔架射后恢复、例行试验、产品进场、垂直总装和技术区测试等工作;

利用出厂测试、技术改造、例行试验等时机,开展基础知识培训、岗位操作技能训练,着重加大实装操作、合成训练、故障排查、应急处置等训练力度,有效提升人员遂行任务能力;严格质量管控、严格把关放行、严格双想复查、严格举一反三,确保任务状态受控、节点受控,为即将到来的发射打牢坚实基础。

转运结束后,一线科技人员纷纷表示,一定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佳状态下好每一个口令、完成好每一个动作,坚决扛起航天报国、航天强国的`使命担当,奋力夺取问天实验舱任务的最后胜利、全面胜利。

问天实验舱将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3

今年中国将完成空间站建设,去年发射了天和号核心舱及两批航天员,今年还要发射两个实验舱,其中问天实验舱将于本月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今天完成了转运。

据央视报道,7月18日上午,“问天”实验舱与长征5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垂直转运。

据悉,“问天”实验舱重达23吨,是我国空间站中最大的单体舱段,此次发射也是长征5B火箭服役以来发射的最大吨位航天器。

今年2月份,航天科技(000901)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柏林厚表示,今年空间站将首次同时停靠神舟十四号、十五号两艘神舟载人飞船,实现六名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并首次形成六舱组合体构型。

今年4月份,载人航天办公室介绍了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的情况。

问天实验舱配置了与核心舱一样的航天员生活设施,这里包括3个睡眠区、1个卫生区和厨房等设施,可以保障航天员生活。它还可以与核心舱一起来支持两艘载人飞船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的生活。

另外,还配置了一个小型的机械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跟核心舱的大机械臂组合使用,共同完成航天员的出舱、舱外设施照料、巡检等任务。

另外,在问天实验舱还配置了航天员出舱气闸舱,空间站建成以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将作为航天员主用的出舱活动的气闸舱,这时候核心舱的节点舱用于其他功能,只是作为备份;问天实验舱还具备核心舱对于组合体管理控制功能的备份舱段。

也就是说,核心舱平台的功能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切换至问天实验舱行使组合体控制和管理功能,这样可以整体上提高空间站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