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7 月 16 日消息,据 Strategy Analytics 机构报告,在经历了十年后,台积电 28nm 芯片仍拥有可观的收益。台积电、联华电子和中芯国际正在进一步扩大 28nm 产能。2021 年,28nm 晶圆代工总营收超过 72 亿美元,台积电占约四分之三的营收份额。

台积电仍然在投资 28nm,将于高雄设立生产 7nm 及 28nm 制程的晶圆厂,预计 2022 年动工,并于 2024 年开始量产。另外,台积电将成立子公司日本先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JASM)在日本熊本市提供代工服务,初期提供 22/28nm 工艺的初始技术。JASM 在日本晶圆厂计划于 2022 年开始建设,2024 年底投产。

近期,台积电发布财报,第 2 季合并营收约达新台币 5341.4 亿元(约人民币 120.5 亿元),税后净利润约新台币 2370.3 亿(约人民币 53.47 亿元)。

台积电重申公司 3nm(N3)芯片将于 2022 年下半年投产,2023 年上半年贡献营收。对于 2nm 芯片(N2),台积电重申其将于 2025 年实现量产。

台积电第二季度 5nm 制程晶圆出货量占据公司营收的 21%(前季 20%),7nm 制程晶圆出货量占据公司营收的 30%(前季 30%),本季度 5nm 制程工艺营收继续提升,但还未超过 7nm 制程工艺带来的营收。此外,台积电先进制程 (7nm 及更先进制程) 营收总占比达到 51%,较前季的 50% 继续扩大。

28纳米芯片规模量产多少

台积电,三星相继角逐4nm,3nm等高端制程工艺,未来到了2025年还会量产2nm芯片。随着这些布局动作的展开,让人意识到追求高端工艺的重要性。

不过28nm依然很重要,台积电继续加大28nm的投资布局,看来中芯国际扩产28nm选对了。

28nm有怎样的市场需求呢?中企布局28nm有何优势?

28nm芯片的市场需求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28nm是较为落后的工艺。毕竟台积电在2010年就实现了28nm的量产,也就是说28nm在芯片行业内已经发展了12年。

在量产28nm之后,台积电又相继突破了22nm、14nm、12nm直至如今的4nm。今年下半年,台积电将实现3nm量产,在过去十年里,台积电至少突破了8代制程工艺。其中最近几年量产的7nm和5nm成为了台积电的营收主力。

根据台积电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5nm占总营收的21%,7nm占比30%。因此超过一半以上的营收都是7nm和5nm贡献的,但谁也没想到台积电还在扩产十年前突破了28nm。

据悉,台积电分别在南京投资28亿美元扩产28nm生产线,还有在日本修建一座22nm/28nm生产线,位于总部地区打算再建一座28nm芯片工厂。

得益于台积电对28nm的深入投资,在全球28nm晶圆市场上取得不俗的营收成绩。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28nm晶圆代工营收达到了72亿美元,其中有三分之二的营收被台积电拿下,达到了54亿美元。

这意味着台积电出厂的28nm芯片在去年依然保持领先,哪怕这项工艺并不是全球最先进的,哪怕其它晶圆代工厂也掌握了28nm量产能力,终归不是台积电的对手。

由此能够看出28nm芯片的市场需求保持旺盛,并不是所有的芯片都需要高端制程的,成熟工艺芯片照样能独当一面。纵观半导体市场,只有部分芯片领域才会用上7nm,5nm及以下的制程,而物联网、智能汽车、5G等等使用28nm足够了。

如果将5nm用在物联网这些场景,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就目前而言,很容易出现性能过剩的情况。一枚5nm的芯片可以集成上百亿根晶体管,恐怕再先进的物联网设备,也用不上如此庞大的晶体管数量。

除了造成性能过剩,还会因使用更先进的芯片导致设备成本上涨。

既然台积电加大28nm布局,作为中企可以参与的成熟工艺芯片市场,都有哪些布局动作呢?

拿大陆规模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来说,这家企业手上有三个28nm芯片工厂项目,分别位于上海、深圳、北京,投资额各不相同。但如果三个芯片工厂在未来都实现满产的话,中芯国际的晶圆产能会实现倍增。

除了中芯国际,业内其它的芯片制造商也在不断加码28nm,包括联华电子,昕原半导体等等。有的是做制造,有的是做存储器,总之各大半导体企业在28nm持续投入生产力量,预计未来几年内28nm还会保持较高的需求。

中企布局28nm有何优势?

随着28nm越来越受众多厂商重视,而且类似的市场需求还在增长,由此可见,中芯国际布局28nm的举动选对了。那么中企布局28nm有何优势呢?

首先28nm已经是成熟工艺,更容易解决核心技术难题。

28nm不需要顶级的EUV光刻机,也不用最高端的EUV光刻胶,对相关的配套技术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更容易解决核心技术难题,掌握量产28nm的生产制造条件。

中芯国际同样实现了28nm的量产,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能够支持28nm持续投入生产线。

其次国内市场对28nm有旺盛的需求,可以提供订单优势。

需求决定市场,7nm,5nm固然有智能手机,PC端的市场需求,但未来持续发展的智能汽车,物联网等行业需求的芯片几乎都是28nm。在这些旺盛需求的支持下,庞大市场规模可以提供订单优势,为不断扩产28nm的企业消耗产能。

当然,28nm并不是中企追求工艺制程的终点,只是面向芯片市场,需要采取扬长避短的策略。既然能参与28nm的市场,又有一定的需求,那么加大28nm布局并无不可。

总结

2021年期间,全球28nm晶圆代工营收超过了72亿美元,只不过三分之二的营收被台积电收入囊中。所以并不是没有企业参与28nm的竞争,哪怕它是成熟工艺,只要能做到最好,一样能大放异彩。

中国芯怎样才能不受制于人?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面对人类越点越大的科技树,如果要问最顶端的是什么,估计很多人都会给出一个相同的答案:芯片!

半导体芯片,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你正在看这篇文章用的手机或电脑,你出行用到的汽车、高铁或飞机等交通工具,你家里的空调、冰箱和电视等,方方面面都有芯片技术的支撑。除此之外,通信、工业、国防等都属于芯片的终端用途。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像芯片这样影响众多的下游产业,可以说没有芯片,你会突然之间寸步难行。

一、芯片法案,制裁华为

前不久,米国正式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法案的本意旨在提高欧盟芯片产能,计划从目前10%的全球市场份额提升到2030年的20%。但是该法案具有严重的排他性,法案对米国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而且要求任何接受米国政府资金的芯片企业必须在米国本土应用他们研发的技术。十年之内,获得补贴的公司禁止在我国大幅增产高端芯片制程,如有违规,企业可能被要求全额退还补助款。

这种做法令米国的英特尔、美光和韩国的三星、SK海力士等半导体企业陷入两难境地。因为上述企业均在我国设有芯片制造、封装或测试工厂。 这种说是发展实则限制的举动,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实际上米国一直在干预别国特别是我国企业的商业发展。

以华为为例,早在2010年前后,华为就有多次的设备销售合同和并购要约遭到失败,背后就是因为米国政府干预。2018年时,米国对华为的打压骤然升级,各种政策出台不断,除了干预华为的商业合作以及销售订单之外,竟然还有米国政府出面呼吁西方不要购买华为设备。2019年特朗普直接出台了一项国家安全命令,禁止使用华为和中兴等我国公司的设备,理由是威胁米国国家安全。

二、台积电断供

昨天的文章我们聊过台湾前些年经济的辉煌,而台积电就是台湾经济的核心。台积电是一家半导体制造公司,但是它却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在全球晶圆代工领域,台积电一家就占据了5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韩国三星电子则只有17%的占比。而在28nm芯片领域,台积电的营收更是夸张,直接垄断了全球75%的市场份额。凭借先进芯片制程工艺、超高良品率垄断,台积电在全球芯片市场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独占全球70%以上高端芯片代工市场份额。很多科技企业都不得不仰台积电的鼻息。

当年米国对华为发布禁令之后,很多企业也终止了和华为的合作,其中就包括台积电,不再给华为代工芯片。华为是台积电的全球第二大客户,每年为台积电创造千亿级别的营收,停止代工可谓是双输的局面。很多人认为台积电是因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因为台积电使用了大量的米国半导体技术,在米国政府的号召下很可能缺少话语权。但老太婆访台的前一天,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却放出狠话:明确表示没有人可以武器控制台积电,一旦台积电无法运转,我国企业可能无法获得高精尖零部件。此举彻底表明了停止为华为代工可能并不是被迫,而是顺势的主动行为。

其实对我们而言,停止代工是已经存在的事实,至于是主动还是被动于结果无异,刘德音跳出来表态只是让我们认清了他的真面目。事实证明跪舔的人一般也没什么好结果。芯片法案目的是吸引芯片企业到米国发展,试图集中全球芯片产业链放在米国,而台积电响应后立即投资了120亿美元到米国建厂,完了之后发现自己不在美财政补贴范围之内,白忙活一场。

三、自己拥有,才能不受制于人

国内对于芯片的市场需求是非常庞大,但是国内的芯片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而且在芯片领域我国的技术水平完全占不上优势,特别是在高端芯片方面,常年依赖于国外的几大巨头企业。虽然我们也在研发,但科技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受制于人也是没办法。世贸组织规定,为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定,贸易应当符合公开透明且非歧视原则。而实际上你看,米国这尿性总是在破坏规则。

突然的技术封锁,造成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扭曲,想买得买不到,搞生产的销量下滑,国际贸易形势混乱。不过这也提醒了我们必须加快芯片技术突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核心技术没有国家会轻易转让,买不来,换不来,求不来。米国的技术政策限制就不说了,台积电刘德音的话说明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我们必须要加快自主研发,建立独立自主的芯片架构体系,早日实现芯片技术上的突破。自己拥有,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