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7 月 16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视道,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表示,我国已完成第一阶段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的建设,到 2030 年前我国将新增 100 余项智能网联汽车标准。
为适应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新的发展形势,新一阶段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将涵盖智能感知、信息通讯、决策控制与执行、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等内容。
专家称,在我国第一阶段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中,已报批发布相关标准 39 项,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能够支撑驾驶辅助、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此外,由中国牵头和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法规有 19 项,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主任委员吴志新表示,我们将加快制定一批面向智能化目动化控制、网联化协同决策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标准,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满足我国建设汽车强国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工信部上个月还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公共安全底线,在管理政策、技术创创新标准体系、测试示范等方面要协同发力,出台自动驾驶的功能要求、信息安全等重要标准,并适时开展准入试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小编曾报道,深圳已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制定出了新兴领域的突破性立法 ——《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并将于 8 月 1 日起实施。
这是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明确规定列入产业目录的智能网联汽车,经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其中,无人驾驶可在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划定的区域、路段行驶。
《深圳出台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法规,成国内 L3 级自动驾驶第一城》
加快标准出台、深化国际合作……2020智能网联汽车按下“加速键”
4月16日,工信部发布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指出,2020年是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第一阶段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下一阶段工作谋篇布局之年。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将以推动标准体系与产业需求对接协同、与技术发展相互支撑,建立国标、行标、团标协同配套新型标准体系为重点,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针对智能汽车领域,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2月24日,国家发改委联合科技部、工信部在内共11个部委印发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将智能汽车正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对产业链和生态闭环各环节提供了顶层指导与发展路径。3月9日,工信部科技司发布《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公示,基于驾驶自动化系统能够执行动态驾驶任务的程度,根据在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角色分配以及有无设计运行条件限制,将驾驶自动化分成6个不同等级,成为我国首个由官方发布的自动化等级标准。
相关部门频频出手,是否意味着202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新的一年,智能网联汽车的工作重点又有哪些?
一、完成标准体系阶段性建设目标
(一)加快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实现《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形成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系统开展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需求调查和分析,进一步优化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编制汽车网联功能与应用标准化路线图,为实现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标准体系第二阶段建设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二)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及实施评估机制。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针对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信息安全、功能安全、汽车网联功能与应用等技术领域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部署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强化标准前期预研和关键技术指标验证,提高标准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粘合度;选择典型企业和产品,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跟踪评估,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闭环管理与持续完善。
二、推进产品管理和应用示范标准研制
(一)加大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管理所需标准的有效供给。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商品化进程,加快开展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功能安全等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性评估的通用类标准制定;推进模拟仿真、封闭场地和实际道路测试评价类系列标准制定,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综合评价能力;完成自动驾驶汽车数据记录系统、测试场景、汽车软件升级等关键标准的立项和编制工作;启动智能网联汽车网联性能测试评价、测试设备和工具、试验室能力评价方法等标准研究,促进提升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服务能力。
(二)发挥标准对产业重点需求及应用示范的支撑作用。面向无人接驳、无人物流等新型产业模式及港口、园区、停车场等特定场景的应用示范需求,完成所需技术标准的立项研究;加快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相关标准制定,有力支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及应用示范;持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标准体系,营造高质量的开发、测试及应用环境,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和商业化进程。
三、加快推进各类急需关键标准出台
(一)统筹开展基础通用类标准制定。做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宣贯,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术语及定义标准立项及智能泊车功能分级标准预研;根据车用操作系统标准体系规划,完成基础通用标准预研并形成标准草案;梳理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分类与代码、数据结构及传输格式、车载计算平台、高性能信息处理单元、车载高速网络等标准需求,并适时启动立项。
(二)加快推进汽车智能化标准制定。完成驾驶员注意力监控系统、商用车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等标准制定;加快汽车全景影像监测系统、汽车夜视系统、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自动驾驶功能场地测试方法等标准的立项;开展抬头显示系统、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仿真和实际道路测试方法、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系统等标准预研并申请立项;在牵头起草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国际标准同时,启动我国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三)协同推动汽车网联化标准制定。完成基于LTE-V2X直连通信的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汽车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要求、车载信息交互系统信息安全等标准的审查与报批;推进汽车诊断接口、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相关标准的立项;完成智能网联汽车与移动终端信息交互功能、基于网联通信的安全预警系统等标准预研,启动智能网联汽车数字证书、车用密码等关键信息安全保障标准需求研究;开展ISO21434《道路车辆信息安全工程》和ISO20077《道路车辆网联车辆方法论》系列国际标准转化工作。
(四)加强行业协同和标准联合研究。在车路协同、高精度地图和定位、云平台、试验场地等跨行业交叉领域,强化与相关产业标委会的协同,促进与相关团体标准组织的对接,鼓励通过联合开展标准需求调研、跨行业联合开展标准研究等方式,持续优化完善各类标准化有效供给,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前瞻技术研发、跨行业协同创新及应用模式探索等需求。
四、深化国际标准法规交流与合作
(一)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法规协调。履行联合国WP.29自动驾驶与网联车辆工作组、自动驾驶功能要求非正式工作组牵头方职责,以积极贡献的建设性态度,加快推动自动车道保持系统、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信息安全与软件升级等联合国全球技术法规协调进程;积极参与ISO层面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化活动,牵头推动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术语和定义、自动驾驶设计运行范围规范等国际标准制定,共同承担预期功能安全、软件升级工程等关键标准的起草工作。
(二)积极开展与国外相关组织、机构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骨干单位及行业专家作用,系统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跟踪、协调和转化工作;充分发挥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国际专家咨询组的积极作用,与WP.29、ISO等国际组织、主要汽车生产国标准化机构、国际先进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企业等加强沟通交流,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及实施建言献策;依托政府间汽车标准对话合作框架以及汽车领域各类合作机制,加强与欧盟、德国、法国、日本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鼓励行业组织、产业联盟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协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产业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智能网联汽车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在京发布
2021年12月13日,2021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发展论坛(2021 ICV Test &Pilot Symposium,ICVTP)期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CAICV,以下简称联盟)秘书长公维洁代表编制组正式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
2020年9月,为促进和支撑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产业发展,发挥团体标准机制灵活、快速响应技术创新的特点,联盟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工信部装备中心)、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汽标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CSAE)的支持下,依托CSAE团体标准平台,以联盟各工作组为支撑,落实联盟与汽标委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ICV分标委)就标准化工作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合作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团体标准体系研究,并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20版)。
在《指南》(2020版)指导下,联盟以各个工作组为支撑,充分发挥凝练行业需求优势,产学研广泛参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布13项CSAE团体标准,修订1项,累计立项47项,并适时开展相关标准政府采信、测试示范区应用、企业应用等多维度应用示范。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国、行、团标协同配套新型标准体系,快速响应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联盟更新发布了《指南》(2021版)。
《指南》(2021版)以“3+N”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研究框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三横两纵”技术体系为基础,构建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团体标准体系。基于“3+N”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研究框架,将重点推动建立多场景、聚焦典型自动驾驶功能验证的标准体系。“3”是指智能网联汽车主要涉及的车辆关键技术、信息交互关键技术与基础支撑关键技术三大领域“N”即“N类创新应用”,是指按照智能网联汽车不同应用场景,划分为智能网联乘用车、客运车辆、货运车辆及功能型无人车等多个研究专题组,分头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联合行业力量开展典型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先导示范应用,进一步发挥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对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如图1所示。
图1 “3+N”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研究框架
智能网联汽车团体标准体系框架包括车辆关键技术、信息交互关键技术、基础支撑关键技术三部分,根据各具体标准在内容范围、技术等级上的共性和区别,对三部分做进一步细分,形成内容完整、结构合理、界限清晰的10个子类,如图2所示。
图2 智能网联汽车团体标准体系框架
根据行业需求、技术发展趋势及团体标准工作定位,联盟在《指南》(2020版)梳理识别的93项团体标准项目和18项研究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增至212项团体标准项目和13项研究项目。与2020版相比,2021版主要在预期功能安全、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及创新应用、智能感知、车载智能计算平台、智能网联车载芯片、智能网联汽车云控系统领域进行了更新,依托联盟相关工作组,开展上述关键领域的标准需求分析、标准子体系搭建及核心关键标准项目研究制定。
未来,在工信部装备中心、汽标委、CSAE的支持下,由联盟组织实施,与ICV分标委开展联合研究,与通信、信息技术、信息安全、智能交通、道路交通管理、地理信息等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组织加强沟通协作,吸纳汽车、通信、交通、互联网等领域的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参与,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团体标准需求调研,进一步完善组织模式与标准研制流程,加强跨领域协同、宣贯与示范、国际化发展,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体系总体统筹的基本原则下,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和未来需求,不断更新、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团体标准体系,有序推进团体标准研制与应用工作,以引导和支撑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产品认证、示范应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
2021智能网联持续“遇热”,争春待有时
全世界大概每一分钟因交通事故死亡一人;交通拥堵还浪费了时间、增加了排放。安全始于行,智能网联要做的,就是改变这一切。
有人说,对于智能交通,下一个万亿市场,必有智能网联一席,这几年,关乎于智能网联的声音成为智能交通产业最强音。智能网联,一时间成为风口,风口之下,皆为商机,挑战也无处不在。
智能网联的机遇,争春待有时
随着华为任正非信誓旦旦绝不造车,只做智能网联,让这个市场热度更甚。
那什么是智能网联?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 汽车 。
其实我们可以解读,智能网联就是下一代的车联网,要让人、车、路、环境和谐共生且步调一致。
政策持续利好
2019年2月,工信部召开《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启动会,工信部苗圩部长担任规划起草组组长苗圩部长指出:发展下一代车联网,可以促进 汽车 制造业转型升级,可以促进智慧交通管理能力提升,实现百姓安全便捷高效出行,提升百姓获得感,可以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 社会 节能减排。
如果2019年为智能网联在政策上定好步调,那2020年就是智能网联 汽车 迎来标准化关键之年,4月16日,工信部对外发布了《2020年智能网联 汽车 标准化工作要点》,重点提出,将以推动标准体系与产业需求对接协同、与技术发展相互支撑,建立国标、行标、团标协同配套新型标准体系为重点,促进智能网联 汽车 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支撑我国 汽车 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时隔近两个月,在11个国家部委联合颁布《智能 汽车 创新发展战略》之后,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再获政策支持。《智能 汽车 创新发展战略》已经明确了,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 汽车 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
在智能网联 汽车 行业加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工作要点》再次为智能网联 汽车 发展注入强心剂。此次,工信部将2020年视为智能网联 汽车 标准化体系建设第一阶段的收官,同时也是下一阶段的布局开展之年。
《工作要点》指出,2020年希望完成标准体系阶段性建设目标。首先,加快完善智能网联 汽车 标准体系建设。实现《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 汽车 )》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形成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 汽车 标准体系,为实现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标准体系第二阶段建设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其次,建立智能网联 汽车 标准制定及实施评估机制。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针对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信息安全、功能安全、 汽车 网联功能与应用等技术领域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部署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同时,要实现智能网联 汽车 标准体系闭环管理与持续完善。
再次,新基建肯定是智能网联的福音。对于新基建,我们将迎来最明显改变是网络、计算、存储、智能等基础能力在易用性、成本合理性、能力边界上的进一步突破。那么随之而来智慧交通体系可以在垂直场景中合理利用技术的发展,达成向深度突破的能力,从而完成持续的创新突破。
对于交通体系而言,每一个场景能带来的价值优化,组合放大起来的价值最终都会成为时代所需。
智能网联是智慧交通落地的主要抓手, 2015—2025是基于车联网平台和C-V2X车路网云协同的智能网联服务阶段,对于未来,才是车联网的最高阶段,即智慧出行服务。那时,搭载5G的自动驾驶将真正随处可见,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出行中的标配。
除了政策利好外,智能网联还有惊喜。
商业部署不断加快
智能网联将成为5G的主要应用场景,5G网络的优势将为智能网联规模商用提供重要支撑;福特 汽车 、英特尔、爱立信、高通、北美松下等16家巨头联合要求美国政府采用C-V2X技术。高通已与大唐电信共同开发基于蜂窝车联网的芯片组,已在2019年支持商业部署。
技术产品更加成熟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各企业人车语音交互技术等领域的投入将继续加大融合智能网联技术的车载终端平台,为车主提供语音、手势控制服务,创造更为便捷、安全的驾驶体验车联网将与保险业实现互联,凭借“车联网保险”有效降低车主出险事故率,节省理赔成本。
智能网联的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智能网联虽在春风里,但还是要跨过诸多“坎坷”,方能驶向康庄大道。
其一,智能网联 汽车 的相关标准与法规需要健全。我国自动驾驶相关标准的制定权分属政府的不同部门,《公路法》、《保险法》等并未包含自动驾驶的相关内容,《网络安全法》、《测绘法》等也存在与自动驾驶发展所不适用的规定,这些方面都亟待完善和改革。
其二,技术亟待突破。智能网联 汽车 是高新技术的载体,对我国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发展来说,技术亟待突破。在技术领域,自动驾驶相关产业链还不完善,自动驾驶相关的传感器、底盘,包括 汽车 的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核心技术还需积累。
另外,在系统集成方面的自主能力还有待加强。比如:开放道路全路况下,自动驾驶上路依旧面临较大挑战:在恶劣天气,目前交通相机能识别但执行完成时间不够;视线遮挡,无法及时获得前车状态,来不及识别并作出决策;公交站鬼探头,无法在遮挡情况下做出识别;跟车闯红灯,无法准确获取红绿灯状态。
其三,商业模式不清晰,产业生态不健全。未来自动驾驶运营包括产业链等方面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怎么获取自动驾驶用的高精度动态地图,如何在自动驾驶的测试场地运用,以及自动驾驶技术方面涉及到商业模式的问题。
其商业模式包括:为传统车企、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和无法突破技术难点的其他图商提供高精地图定制化生产服务;提供定位服务;多传感器的标定,以实现坐标转换;提供低成本的数据收集方案。
挑战其实也为智能网联市场带来活力,将会有不同玩家来此造风云。
智能网联的新赛道
很清晰看到市场与存在问题,那下一步就是怎么布局,如何快速抢占这一赛道?
C-V2X让智能网联最易落地
智能网联 汽车 技术的进步,带动的可能是个万亿级的市场,而要实现这个万亿级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V2X作为智能网联的灵魂,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
V2X是智能网联 汽车 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的关键核心,可以获得实时路况、道路信息、行人信息等一系列交通信息,具有提高驾驶安全性、减少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提供车载 娱乐 信息等功能。
可以帮助更多车辆直接与其它车辆和周围环境(如交通信号灯、道路施工地、人行道和建筑物等)实现通信,比如了解前方交通灯何时变成绿灯,并据此调整车速以进入绿波带,从而帮助改善地区尤其是城市地区的交通流量。
在V2X通信技术标准上,我国着力布局C-V2X,即指车与外界的信息交互,且在技术路线上具备一定优势。
C-V2X场景的典型应用包括信息服务类的紧急呼叫业务、交通安全类的交叉路口碰撞预警、交通频率类的车速引导和自动驾驶类的远程遥控驾驶、车辆编队行驶等。
5G:天上、地下的一张智能网联“网”
无人驾驶,曾几何时如空中楼阁,然,有业界预测,2021年将可以实现中国式无人驾驶的商业落地。
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通过更安全的交通出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让民众更有安全感;更加惠民、便民的无人驾驶共享出行方式将可增加人民的幸福感;由无人驾驶赋能的更加智慧、智能的生活方式也将提升大众的获得感。
2019年5G在无人驾驶应用还是一种初级 探索 阶段,将无人驾驶车辆与更多的网络连接结合,对其安全性无疑存在一定风险。
一方面,车辆部件和系统在借助5G网络与外部进行连接时,也增加了可能受到攻击的范围。
另一方面,基于无人驾驶车辆对无线网络的依赖,5G基站的建设和维护显得至关重要,保持基站长时间正常工作并且增加基站的分布覆盖是保障可靠数据传输的关键。
针对以上问题, 汽车 制造业需要全面制定5G基站的建设计划,同时借助现有安全技术研发完善无人驾驶车辆的网络安全机制。
车联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必须保证私密性、安全性和高数据传输率,这就要求通信具有严格的时延限制。然而,之前的无线通信技术无法做到毫秒级时延,不能支持安全互联需求。
而5G网络的超高密度度组网、低设备能量消耗大幅减小信令开销,从而有效解决带宽和时延等相关问题,达到低延时和高可靠性需求。通过网络切片等技术,能够实现低至1ms端到端时延和高至10Gbps峰值速率。
5G应用中80%将用于物与物之间的通讯,移动状态的物联网最大的一个市场可能就是车联网,以无人驾驶 汽车 为代表的5G技术的应用,可能是最早的一个应用。
感知的突破
要形成车的智能网联,感知是第一步。智能网联 汽车 中,车辆感知技术实现了车辆行驶中的路况、位置、车与物感知等相关的内容,保证了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具体来说,车与物的感知能力,可以在通行中根据车辆通行情况,感知车与车、车与行人之间的位置关系,避免距离过近发生摩擦等现象,主要是通过激光、电磁、视频等感应技术来实现的。
道路环境感知主要是在车辆通行过程中实现路况、行人、交通信号等感知,可以提高 汽车 在通行中的安全性。
位置感知主要是通过卫星定位技术实现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行车监控、驾驶辅助等,位置感知一般是通过GPS技术实现的。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是各种感知技术结合的产物,具有综合性与系统性,智能辅助系统是无人驾驶中的核心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网联技术将逐步成为 汽车 行业发展的主要技术,借助于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实施各个关键技术的结合,提升各个系统之间的交互,提升智能网联技术下系统功能的完善,促进自动驾驶 汽车 的发展,从而带动 汽车 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生态的共建
未来,行业将被生态取代。行业是垂直的,而生态建设呈网状,融合性和粘性更强。
智能网联应该是个强生态,不仅仅是简单的网络联接,更是数据的联接、智能的联接,以及未来服务的联接,上下游产业需要携手打造的全联接。
结束语
车市遇冷,智能网联却不断遇热,这或许就是从2021开始,智能网联迎来了更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