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7 月 14 日消息,500 多名妇女起诉 Uber,她们声称自己遭到 Uber 司机的侵犯。

这些妇女宣称在美国多个州,妇女遭到绑架、性侵犯、性攻击、强奸、错误监禁、跟踪、骚扰或其他攻击。代表妇女发起诉讼的是 Slater Slater Schulman 公司,它说大约有 550 位客户起诉 Uber,至少还有 150 人正接受积极调查。

Slater Slater Schulman 表示:“最早在 2014 年 Uber 就已经意识到司机性侵犯、强奸女乘客,8 年过去了,为 Uber 开车的性侵犯者继续袭击乘客,包括那些在本次行动中起诉 Uber 的原告。”

根据 Uber 发布的报告,2019 年至 2020 年公司共收到 3824 起性侵犯报告,覆盖 5 类最严重的侵犯,报告数量相比 2017 和 2018 年减少 38%。减少是不是受到疫情影响我们不得而知,因为 2020 年和 2021 年搭车的乘客数量减少。

Slater Slater Schulman 认为 Uber 早就知道性侵害危机的存在,但它的响应太过缓慢,而且做得也远远不够,带来了严重后果。

网约车巨头优步成犯罪平台,美国500多名妇女因侵害问题起诉Uber

7月13日,美国500多名女乘客对网约车巨头Uber提起诉讼,声称她们遭到了Uber平台上司机的性侵犯。

这些乘客在诉状称,“多个州的女性乘客被Uber司机绑架、性侵犯、性虐待、强奸、非法拘禁、跟踪、骚扰或以其他方式攻击”。

该诉讼由律师事务所斯莱特舒尔曼公司的律师在旧金山县高等法院提起。该律师事务所表示,约有550名客户对Uber提出了指控,至少还有150名客户正在积极调查。

“早在2014年,Uber就知道其司机性侵和强奸女乘客的事情。然而,在这8年后,为Uber开车的性侵犯者继续攻击乘客,包括在今天的诉讼中提出指控的原告。”斯莱特舒尔曼在一份新闻稿中称。

Uber尚未置评。该公司表示,在2019年和2020年,它收到了3824份关于五种最严重性侵类别的报告,从“非双方同意的亲吻非性身体部位”到“非双方同意的性进入”或强奸。Uber还表示,公司收到的性侵案件报告比2017年和2018年的首次报告减少了38%。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受到2019新冠大流行的影响,因为疫情大幅减少了2020年和2021年的乘客人数。

近年来,Uber也推出了一系列安全措施,比如在司机注册 Uber 时以及之后每年对他们进行一次筛查。不过,Uber 坚持认为它不应该对司机负责,因为司机被视为独立合同工,而不是员工。

Slater Slater Schulman 认为Uber早就知道性侵害危机的存在,但它的响应太过缓慢,而且做得也远远不够,带来了严重后果。

来源 凤凰卫视

责编 王利绚

校对 易科彦

审核 严云

终审 刘超

美剧为什么腹黑Uber和互联网出行?

毫无疑问,互联网出行是个很有画面感的名词,在Uber的广告中你能看到俊男美女相拥而行,豪车与司机得体的融合在并不抢戏的背景中;在Lyft的画面里,充满分享精神的车主会在午后的阳光下期待着高颜值的邂逅;互联网一代在免费大潮中成长起来,在社交媒体上学习生活哲理,如今又沐浴在共享经济的阳光之下了。画面背后,曾经以为创新与文艺是一对天生的好基友,最近才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

潮流美剧为什么腹黑Uber?

当年大卫•芬奇的《社交网络》,用毫无尿点的节奏和机关炮对白讲述了一个蛋疼技术宅关于恋情、成功和背叛的烂俗故事,特别是《乔布斯传》用那种比TED还Low的幻灯片全景展现了苹果教主的强执和六亲不认后,我对大银幕上的创新范儿基本绝望了,但绝逼没想到,万万没想到,高大上的美剧亦是如此。

最近的美剧盯上了Uber!后者不仅是创始人Travis Kalanick通往未来的船票,亦是风投眼中的创新图腾,更是美国编剧们的灵感源泉,至少有2部潮流剧集的故事直接或间接影射到它。

在最新一集的《Elementary》中,化名为zooss的APP通过网络提供出行服务,一位zooss司机甫一上路,就遭到出租车追尾,并被的哥射杀,原以为后面会有的哥痛斥zooss扰乱市场、不正当竞争这样苦大仇深的戏码,谁知故事峰会路转,回到了老套的偷窥轨道。真正的高潮是zooss公司的两场戏:一幕是约翰•李•米勒饰演的神福和变性华生刘玉玲在科技感十足的大屏幕前讽刺zooss所掌握的隐私“跟上帝和圣诞老人的水平差不多了”,另一幕是二人合力揭穿公司CTO原来是阴险暴力的偷窥狂,逮捕了这名资深的程序猿,故事的萌点还在于此人特别指使行凶者要使用出租车制造事故,编剧,你还真是了解出行创新与出租车的恩怨情仇啊。

黑的更为彻底的是CSI的衍生剧集《Cyber》,首季第3集就虚构了ZOGO(疾驰)这个叫车APP,它的系统遭到黑客攻击,凶徒伪装成司机杀害了上车的白领,情节比经典老片《搭车人》还要惊怵,更具象征意味的是凶手本身居然也是受害人,因为他的家人受到了ZOGO的伤害,却没有得到任何补偿,所以他要发起这场针对ZOGO的个人战争。故事对出行创新的抨击前所未有,很多桥段中国观众似曾相识,因此别具震撼。

要“称赞”这些编剧的是,他们用45分钟时间挖出了比美国议员在听证会上、主管机构在法庭上、各路专家在媒体上还多的猛料,概括起来有三点:

1来历不明的司机?

《CSI:Cyber》的乘客遇害之后,ZOGO的表态耐人寻味,首先澄清公司只是一个连接司机与乘客的软件平台,其次他们并没有管理司机的责任,在这里,司机似乎成了一切矛盾的焦点。其实,Uber或Lyft在美国的司机来源主要是三类:兼职的白领甚至是高管,闲来无事的家庭主妇,来自其他行业的专职司机,虽然上了陌生人驾驶的陌生车辆这种潜在风险仍然存在,但显然被夸大了,中国的情况则有些不同。

依照笔者对国内多家专车公司招聘过程的观察,司机的质素委实不容乐观,不特三教九流,鱼龙混杂,面试及考察过程亦极简单,基本是来者不拒。事实上,在行业发展过快,监管缺失的情况下,由软件平台自律完善管控机制是极其必要的,躲在信息中介定位的背后,只图轻松撇清责任,现阶段可能符合部分公司的短期利益,从长远看一定对行业产生伤害。

2什么也不管的平台?

平台本身如何定义自己的权利义务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互联网公司的惯常作法是轻资本运作,由架构在系统之上的技术手段去解决所有问题,这曾经是行之有效的,但出行服务不但延展到线下,而且要求平台对整个服务过程进行品质管控,因此投身出行创新的公司必须要下决心干一些脏活累活,原因很简单,出行服务关系到司机和乘客的人身安全,而人身伤害是不可逆的,它所造成的创伤并不像消费者在电商买到假货那样容易抚平。

3无人监管又极不安全的大数据?

比起《CSI:Cyber》,《Elementary》更关注的是数据安全,个人隐私在任何文化中都是一个不可触碰的禁忌,这也让人想起那个关于大数据的经典笑话:美国连锁零售商Target建立了大数据体系,通过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发送精准邮件以刺激潜在需求,某日,Target接到一位愤怒父亲的投诉,抗议他正上中学的女儿收到了母婴产品的促销邮件,这当然是件尴尬的事情,但数据不会出错,那位父亲不得不面对即将成为外公的事实。

对互联网创新来说,未来的一切隐藏在大数据中,从阿里的西溪园区到旧金山的Uber总部,可视化的实时大数据都被投射到大屏幕上,以来提醒所有员工和访客,他们正在创造并见证着一项伟大的事业,滴滴的办公区也有这种人造景观,这尤其让参与者油然而生洞察一切的成就感,神福在《Elementary》中讽刺互联网大佬如同希腊传说中的神祇,不算恶谑,用户的想法则要简单的多,无非是希望数据的管理和运用都是规范而安全的。

过度夸大数据风险对解决现实问题毫无裨益,当然文艺作品除外。只有一种东西比死亡还可怕,那就是恐惧!这是美剧编剧们乐于分享的永恒主题。

跑得太快?灵魂跟不上了!

还记得施瓦辛格的老片《全面回忆》中,虚构了记忆旅行的场景,推销员罗列了真实旅行的痛点,其中之一就有“宰客的出租车司机”,导演保罗•凡霍芬甚至在片中设计了机器人出租车,但当21世纪创新出行服务突然降临时,舆论却变得犹疑而保守了。

这当然有公众的心理因素,但业务模式的内因不容忽视,以专车为例,为了迅速抢占市场,扩大基础用户群,满足投资人的苛刻要求,应对媒体的审慎目光,很多时候刻意放松了车辆和司机的准入门槛,以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其实“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比尔•盖茨也说过:“我对那些只在五年内快速成长的企业,并不会感到惊讶,但对于一个经过二、三十年还能持续创造优秀成果的企业却有很大的兴趣。”

出行创新的灵魂是服务,线上线下的每个环节都是用户体验的组成部分,在技术手段暂时无法覆盖的盲点,尤其依赖线下运营体系的有效支撑,完善全流程的品质管控。很多人以为出行创新可以复制电商平台的成熟经验,但后者提供的是标准化产品,任何瑕疵会由生产厂商负责,在出行创新中,乘客信赖的不是司机,而是提供服务的平台,如果仅靠司机的觉悟完成服务闭环,尤如在流沙般的地基上猛盖亭台楼阁,可谓凶险异常。在这方面,无论Uber或是滴滴,不妨向那些正统的租车公司屈尊求教,以免重蹈

当年Zipcar的覆辙。

对司机的过度补贴和寻利式管理是互联网出行的另一个问题,如果你曾经使用过诸如滴滴专车这样的司机端软件,就会发现其中充斥着各种励志神话和高产卫星,如某某师傅日入千元,某某师傅喜获奖励之类,高强度、高频率的洗脑成为常态,对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反而绝口不提。由于人员良莠不齐,缺乏流程管控,有时甚至发生对乘客的侵害现象。

时至今日,互联网出行的远大前程已经毫无疑问,创新大佬们的高瞻远瞩值得钦佩,攻城狮、程序猿和码农们用技术改变世界的理想也值得尊重,这里只是套用《CSI:Cyber》的台词提醒一句:“请在让出行变得更简单的同时,也让出行变得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