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3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介绍 2022 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据介绍,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 9.72 万亿元,增长 4.2%,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 49.1%。

李魁文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上半年,我国电工器材、集成电路、汽车等机电产品出口分别增长 24.8%、16.4%、51.1%;我国铜材、基本有机化学品、集成电路等中间产品进口分别增长 16.2%、7.9% 和 5.5%。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19.8 万亿元,同比增长 9.4%。其中,出口 11.14 万亿元,增长 13.2%;进口 8.66 万亿元,增长 4.8%。

国产芯片概念暴涨 盈方微等约10股集体涨停

金融界网站3月11日讯 今日国产芯片概念暴涨,盈方微、太极实业、士兰微、东软载波、必创 科技 、北京君正、晓程 科技 、大港股份、康强电子、兆日 科技 等集体涨停。

有分析人士表示:在国家大力支持国产芯片进口替代,以及5G、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兴产业带来需求增长的推动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将迎来成长拐点期,相关上市公司短期和中长期机会均十分明显。

中航证券也表示:据海关总署1月14日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我国集成电路(俗称芯片)进口额突破3000亿美元,达到3120.58亿美元,同比增长19.8%,市场空间巨大。

国联证券则提出: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额均创新高,表明中国集成电路市场持续景气,其原因首先是全球电子制造产业持续向大陆转移,其次是资本和政策加大了扶持力度。面对3000亿美元进口额,在产业资本和政策的帮助下,国内集成电路企业有望争夺市场,特别是对于分立器件以及部分模拟电路,由于市场需求稳定、工艺制成成熟,国内企业有望快速赶上,实现国产替代。

中国半导体产业,如何才能加速国产化?

半导体材料是一种具有半导体特性的电子材料,可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包括硅、锗、砷化镓等,硅是商业应用中最具影响力的材料,其下游应用非常广泛,包括集成电路、通信系统、光伏发电、人工智能等领域。半导体产业是科技创新的先驱,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半导体材料作为半导体工业的基石,对半导体工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为了促进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我国半导体材料的国产化进程。

政府的政策扶持对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半导体材料产业作为支撑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上游产业,近年来受到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和鼓励。2020年8月4日,国务院出台了促进新时期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财税、投融资、IPO、研发等方面为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进出口,有利于我国半导体材料产业的发展。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正进入重大调整转型期,我国半导体产业也正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困难期。为促进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国务院印发了《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纲要》,对半导体产业发展作出如下规划。

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支持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目前,大基金一期募集资金已投入,总规模1387亿元。有23家公共投资公司和29家非公共投资公司,共有约70个有效投资项目。重点投资IC芯片制造业,兼顾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行业,实行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目前,我国在芯片设计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芯片设计水平居世界第二位。据中国半导体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我国芯片设计行业销售额已突破3000亿元,占集成电路行业销售额的40.51%。然而,我国芯片制造能力仍然薄弱,大量芯片依赖进口。目前,我国芯片制造主要存在三大不足:核心原材料不能自给自足、芯片制造工艺仍薄弱、关键制造设备依赖进口。

与半导体市场的巨大规模相比,我们的产品自给率很低。根据CSIA公布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销售额达到3539亿元;然而,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达到1546.1亿美元,远高于国内集成电路销售额。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半导体国产化的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