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小编网友 石原里美幸福 的线索投递!

小编 7 月 13 日消息,微信官方现发布《微信公众平台关于金融类违规营销内容的规范》。

微信公众平台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绿色、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坚决打击平台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为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防范和控制金融营销活动的法律风险,特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制定以下金融类违规营销内容治理规则。

一 、禁止进行金融类欺诈营销宣传

微信公众帐号发布的内容中,禁止高收益理财欺诈内容,如推广不正常的高回报理财产品或导流欺诈项目。

其中的“导流欺诈项目”通常表现为未明确日化或年化收益,但通过可疑的引导性内容,诱导用户添加个人微信或外链推广高收益理财产品。

案例:

微信公众帐号发布的内容中,禁止有偿荐股类欺诈:以有偿荐股为名,从事欺骗用户跟随掮客购买股票的行为。微信公众帐号发布的内容中,禁止以其他新型概念进行欺诈,例如以共享经济、物联网、虚拟币等名义来宣传可以致富、内容夸大描述,易导致用户损失的。

二、禁止进行金融类不实营销宣传

微信公众帐号发布的内容中不得含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夸大 / 不实的金融类营销宣传、容易引起用户误解的内容:

内容明示或者暗示金融产品或服务未来效果、收益或对相关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例如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或保收益(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例如国债)。

案例:

三、禁止进行金融类误导营销宣传

微信公众帐号发布的内容中,不得利用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或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的审核或备案程序等作为宣传噱头,误导消费者认为该金融产品或服务有政府保证。

案例:

四、禁止进行金融类无资质营销宣传

公众帐号名称设置环节,若申请主体填写的名称含有金融类相关业务含有(包括但不限于)银行、保险、基金、证券、借 & 贷、公募等金融业务或服务相关关键词,主体应具备适当的金融宣传资质,提供能够证明合法经营资质的材料,例如经营许可证、备案文件、行业自律组织资格等与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相关的身份资质,否则不得注册该等名称。

微信支付宝出手处理“恶意营销行为”

微信支付宝出手处理“恶意营销行为”

微信支付宝出手处理“恶意营销行为”,支付宝提醒,该类操作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欺诈、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如遇到相关情况,可以进行举报。微信支付宝出手处理“恶意营销行为”。

微信支付宝出手处理“恶意营销行为”1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对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4月19日,支付宝方面发布《关于持续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租售账号等违规行为的公告》。

公告称,近期,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开户管理及可疑交易报告后续控制措施的通知》(简称“通知”)规定,对以下违规操作行为进行了处理:

1、租售个人账号、辅助他人解封违规账号以及参与“跑分”;

2、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3、组织网络赌博;

4、从事虚拟币交易;

5、发布低俗色情、恶意营销等违规内容。

上述行为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存在欺诈、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

按照《通知》规定:“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应当遵循‘风险为本’和‘审慎均衡’原则,合理评估可疑交易的可疑程度和风险状况,审慎处理账户(或资金)管控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在报送可疑交易报告后,对可疑交易报告所涉客户、账户(或资金)和金融业务及时采取适当的后续控制措施,充分减轻本机构被洗钱、恐怖融资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利用的风险。”

支付宝据此进行专项治理,在核实相关账号行为后进行了相应处理:

1、处置69375个涉及租售个人账号、辅助他人解封违规账号、参与“跑分”的账号;

2、处置13156个实施电信诈骗的账号;

3、处置82917个组织网络赌博的账号;

4、处置1189个从事虚拟币交易的账号;

5、处置1808个发布低俗色情、恶意营销等违规内容的账号。

支付宝提醒,用户应规范使用个人账户,不要轻易与不明账户交易、不要将个人账户借给他人使用、不要交易虚拟币。

如遇疑似违法违规情况,可拨打支付宝客服热线95188、或在支付宝APP的交易详情页面进行举报。

早前,微信也发布了关于治理微信个人帐号“恶意营销行为”的公告,称近期通过用户投诉,发现部分用户存在发布刷单、夸大宣传等恶意营销信息的行为。

微信在公告中指出,刷单属于违法行为,不管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其都将对相关账号进行处理;“黑五类”信息存在明显虚假、夸大宣传,不仅会误导用户,也会对用户造成骚扰,破坏平台生态秩序,因此相关信息一经发现核实,平台也将及时进行处理。

微信安全中心发布提醒称,刷单存在较大的欺诈风险,请广大用户不要参与刷单活动,以免上当受骗;用户通过朋友圈、微信群、视频号、直播等网络形式发布恶意营销信息属违规行为,请大家自觉遵守相关规范;用户如发现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可通过客户端进行投诉。

微信支付宝出手处理“恶意营销行为”2

4月19日,支付宝方面发布《关于持续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租售账号等违规行为的公告》。公告显示,为保障用户账户安全,营造清澈、安全的网络环境,支付宝对相关违规操作账号进行专项治理,共计处置超1万个电信网络诈骗账户、超8万个涉赌账户。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对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除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外,支付宝还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开户管理及可疑交易报告后续控制措施的通知》,公布了对租售个人账号、辅助他人解封违规账号、参与“跑分”、组织网络赌博、从事虚拟币交易等违规操作的处理举措。

支付宝提醒,该类操作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欺诈、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如遇到相关情况,可以拨打客服热线95188或在支付宝APP的交易详情页面进行举报。

微信支付宝出手处理“恶意营销行为”3

社交软件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与此同时,也给一些黄赌毒等灰色行业提供了便利的桥梁,因为这些灰色行业最终的目的'是追求金钱,因此,微信和支付宝这些支付平台往往成为了继社交软件之后的又一重灾区,什么刷单刷流水。什么夸大宣传等恶意营销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对于这类非法行为,微信、支付宝响应国家号召率先行动,那么,微信和支付宝为何会成为恶意营销行为的温床呢?国家还没有出手,微信和支付宝就这样急忙忙,那么,为何微信和支付宝会这样重视呢?

微信、支付宝相继行动

近日,我国相关部门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出台了全新文件,并且做出相关部署,在我国“云剑”行动即将迎来全新高潮的时候,作为网络诈骗高发区的微信和支付宝,也非常自觉地展开了相应的行动。

4月19日,支付宝发布了《关于持续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租售账号等违规行为的公告》,根据这份公告可知,为了保障用户账户安全,为了营造一个清澈、安全的网络环境,支付宝对有违规操作的相关账号重拳出击,总共处理了超过1万个电信诈骗账户,超过8万个涉赌账号。

除此之外,支付宝还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开户管理及可疑交易报告后续控制措施的通知》,对租售个人账号、辅助他人解封违规账号、组织网络赌博等违规操作,列出了处理措施。

支付宝还表示,如果遇到相关情况,可以拨打95188或者支付宝平台进行举报,说句题外话,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举报黄赌毒要是属实的话,是会有现金奖励的。当然,自己举报自己就另当别论了。

支付宝行动了,微信不仅没有落后,反而还提前一步。今年4月13日晚上,微信安全中心发布了《关于治理微信个人账号“恶意营销行为”的公告》,表示近期接到用户举报,微信存在大量的刷单,恶意营销、虚假宣传等行为。

对于此类行为,微信将会严厉打击,同时微信还希望用户,能够通过相关客户端积极举报,共建维护良好的平台生态。

微信、支付宝相继行动,明显着急了,为什么着急,还不是因为自己的平台就存在这样大量的,国家不允许的恶意营销行为。那么,为何微信和支付宝会成为恶意营销行为发展的温床呢?

微信、支付宝为何会成为恶意营销行为的温床?

根据相关权威数据显示,截止至去年第三季度末,微信月活跃用户数量高达12.63亿人,截止至去年12月31日,支付宝的活跃用户有9.08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微信和支付宝本身的用户市场还是比较庞大的。要知道,截止至去年12月31日,云闪付的活跃用户仅仅才4880.71万。

恶意营销的主要目的自然是想要收割更多的韭菜,会盯上微信和支付宝这样庞大的用户群其实也不奇怪。

另外,恶意营销行为之所以会盯上微信和支付宝,可能和这两个支付软件目前还是民营的,之前马云口口声声表示,要是国家需要,支付宝随时上交。但是马云交了吗?目前并没有,因此,这两款支付应用都是民营的。

民营的基本上在监管方面可能都没有这么严格,这也或许是为什么恶意营销没有将盯向云闪付、数字人民币APP等等的原因吧。

无论如何,微信和支付宝终究还是对恶意营销下手了,那么,这样的非法行为究竟如何动了微信和支付宝的利益奶酪,让这两个支付软件都这样重视呢?

为何微信、支付宝这么重视?

今年4月3日,根据相关知情人士透露,华为也进军了支付领域,目前华为支付已经上线数月,正在进行推广阶段,还支持绑定160多家银行。已经能够在华为应用和部分第三方应用中使用。

从华为移动支付的发展来看,未来,华为未必不可能发展得像微信和支付宝一样,未必就不能给微信和支付宝带来竞争压力。想想看,要是微信和支付宝不重视恶意营销,他们可能担心未来用户会流失到华为支付那边去。

去年10月13日,我国央行官网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其中最大的亮点在于我国央行将条码支付,也就是二维码支付纳入了国家金融监管体系。

条码支付使用最广泛的应用是什么,就是微信和支付宝,在国家这样严格的监管下,要是不整改被国家勒令的话,那么,对于自身的市场影响力,市场地位,市场声誉都会有相当的负面影响。因此,微信和支付宝才会如此与其等待国家出手,还不如自我改正。

微信、支付宝相继对刷单等恶意营销行为重拳出击,未来应该也能收到可观的成效,希望微信和支付宝能一直就这样保持下去,最好能够不断加大力度,让恶意营销,让网络诈骗,最终消弭无形。

金融营销宣传行为规范

对于金融营销宣传主体资质的要求,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汇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依法从事金融或与金融相关业务的机构应当在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许可的金融业务范围内开展金融营销宣传活动,不得开展超出业务许可范围的金融营销宣传活动。未取得相应金融业务资质的市场经营主体,不得开展与该金融业务相关的营销宣传活动。但信息发布平台、传播媒介等依法接受取得金融业务资质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经营者的委托,为其开展金融营销宣传活动的除外。

法律依据: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第一条金融营销宣传资质要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依法从事金融业务或与金融相关业务的机构(以下统称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经营者)应当在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许可的金融业务范围内开展金融营销宣传,不得开展超出业务许可范围的金融营销宣传活动。金融行业属于特许经营行业,不得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金融业务。金融营销宣传是金融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未取得相应金融业务资质的市场经营主体,不得开展与该金融业务相关的营销宣传活动。但信息发布平台、传播媒介等依法接受取得金融业务资质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经营者的委托,为其开展金融营销宣传活动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