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沙曼荼罗简介  

西藏沙曼荼罗是为鼓励治疗、和平和净化以及专门为创作和观看它的人提供精神或心理关注而创作的艺术作品。一个曼陀罗(梵文为“圆”)是代表宇宙和沙坛城,建成后摧毁了一个几何图像,强调了在宇宙万物的过渡性。

曼陀罗的形象首次出现在梨俱吠陀(约公元前 1500-1100 年)中,这是最早被称为吠陀经的作品,是印度教的宗教文本。它随后被印度的其他思想流派使用,包括Charvaka、耆那教和佛教。第一次提到西藏沙曼荼罗来自《蓝色纪事》(藏语:deb ther sngon po),一部由藏传佛教学者 Gos lo tsa ba Gzhon nu dpal(也称为 Golotsawa Zhonnu)撰写的关于藏传佛教历史的著作。 -pei, l. 1392-1481)在 1476-1478 年之间。

曼荼罗通常是圆形,但也可以是正方形或矩形。他们出现在佛教艺术品在画布上,如墙画,并在雕像寺庙数百年的焦点之前,藏传佛教僧侣开始创建沙曼荼罗的做法。与永恒的形象不同,沙坛城的整个目的是创造然后彻底摧毁,不留痕迹,象征着存在的短暂性和不执着的佛教价值。

曼荼罗

曼荼罗的沉思被认为能够实现精神觉醒和心理/情感成长并加速启蒙过程。

曼荼罗图像首次出现在印度的吠陀时期(公元前 1500 年 - 公元前 500 年),作为宇宙的象征代表,以婆罗门的中心神为中心。印度教(信徒称为Sanatan Dharma,“永恒秩序”)坚持认为宇宙是由梵创造的,也是婆罗门,他将存在的永恒真理讲述到宇宙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共鸣,并被处于冥想状态的圣人“听到”。这些真理是口头传播的,直到在吠陀时期致力于写作,其中就有曼荼罗的形象。

曼陀罗,就像吠陀经一样,不被认为是由人类的思想创造的,而是从宇宙中获得的,而且这种理解或多或少会被其他在印度使用它的信仰体系所保持,除了查瓦卡唯物主义学派。Charvaka 否认任何更高权力的存在,使用曼荼罗来表达世界的物质本性,而没有提及神灵或来世,但耆那教和佛教都创造了有神论的曼荼罗。学者 Robert E. Buswell, Jr. 和 Donald S. Lopez, Jr. 评论图像的早期演变:

曼荼罗可能开始于在地上画一个简单的圆圈,作为仪式的一部分,特别是为了开光、入会或保护。在其发展的形式中,曼荼罗被视为主要本尊的居住宫殿- 位于中心 - 周围环绕着一群随从的本尊。这种描绘可以被视为象征性的代表或实际的住所;它可能是心理想象的或物理构建的。后者对许多亚洲文化的神圣艺术做出了重大而高度发展的贡献。(523-524)

佛教中的曼荼罗成为一种神圣的形象,它赋予了创作者和观众的祝福和精神洞察力。创造图像的个人艺术家僧侣被理解为从更高的来源接收它,因此有幸与神圣的联系以及在物理世界中渲染图像所需的纪律和焦点。曼荼罗的绘画或雕塑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因为它们被认为准确地描绘了存在的本质,但对这种本质的理解会因个人解释而异。没有两个人观看曼荼罗时可能会有相同的含义,因此,曼陀罗曾经(并且仍然)被认为是一种反映每个观看者心理或精神状态的精神镜子。

曼荼罗的沉思被认为能够实现精神觉醒和心理/情感成长,尤其是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可以加速人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并加速启蒙过程。这种对藏传佛教坛城的欣赏不同于其他佛教宗派,后者强调走向完全觉醒的缓慢和渐进的过程。

佛教与不执着

根据佛教传统,佛教是由印度教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 563 年 - 公元前 483 年)在他弃绝世俗而成为佛陀(“证悟者”)后创立的。悉达多成佛是在充分了解人们之所以受苦是因为他们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坚持永恒不变的存在状态。人类抗拒变化,执着于永恒的幻觉,注定自己的痛苦生活,由于执着幻觉而无法认识真理,导致生死轮回无休止的轮回,无限轮回。 .

他建立了他的四圣谛,即生命是痛苦的,但他声称,通过修行不执着,有一种没有这种无尽痛苦的生活方式:

生活在受苦

苦的因是贪

痛苦的终结伴随着渴求的终结

有一条路可以引导人远离贪爱和痛苦

遵循八正道的戒律,可以与世界和自己建立更和谐的关系:

右视图

正确的意图

正确的话语

正确的行动

正生

正确的努力

正念

正定

佛陀将这条道路称为中道,因为人们通过坚持一种哲学和行为,在对世界事物的执着与对美学和耆那教信徒所实践的这些事物的严格放弃之间保持个人平衡。一个人开始行走时,意识到生命中的一切都是短暂的,没有持久的意义。人们仍然可以享受自己的家人、朋友和财产,但只能通过认识到它们的短暂性。

一个人的个人成就也应该受到重视,但前提是要理解这些成就也是转瞬即逝的,可能无法在死后继续存在。因此,一个人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做任何事情,而不是希望获得任何持久的身体满足或奖励。通过遵循这一理念,人们可以在不害怕失去、不经历痛苦或渴望曾经拥有的东西的情况下生活。

佛陀死后,他的教义由他的弟子发展,可能从上座部(通常被称为早期的上座部)和大乘(可能是大乘教派的前身)的学校开始,但最终建立为三个主要学校:

上座部佛教(长老派)

大乘佛教(大乘)

金刚乘佛教(钻石之道)

这三个流派都声称代表了佛陀的原始教义,客观地说,没有一个流派被认为比其他流派更真实,尽管他们的追随者会不同意。前两个强调在开始遵守八正道之前出离心和不执着的重要性,而第三个声称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本性并开始欣赏持久的价值时,自然会失去对短暂快乐的执着。

金刚乘佛教

金刚乘佛教在西藏发展起来,由阿底峡圣人(公元982-1054年)系统化,因此被称为藏传佛教。金刚乘这个名字翻译为“金刚车”、“霹雳车”或“钻石车”,因为学校相信,当人们投入必要的工作时,证悟会突然到来。

这是藏传佛教与其他宗派佛教之间的主要区别(尽管从技术上讲,金刚乘佛教是大乘佛教的一部分)。上座部和大乘两派都强调在实现自己的佛性和觉醒时,丢弃最终无意义的事物并接受持久价值的稳定过程。金刚乘强调Tat Tvam Asi的概念——“你就是那个”——一个人已经是一个人想要成为的人,一个人只需要去实现它。

因此,没有必要放弃自己的家庭关系或各种习惯,因为随着修道的进行,证悟将如霹雳般坠落,人们将认识到真实实相的金刚性,而对幻相失去兴趣。与其关注从一开始就必须拒绝什么才能获得启蒙,不如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想要接受的东西上。达赖喇嘛(通常被称为佛教的精神领袖,尽管他只是金刚乘的精神领袖)在他的许多讲座中都强调了这一概念,他建议人们只追求自己宗教传统的最佳价值观和行为而不是觉得需要皈依佛教才能过上觉醒的生活。当一个人致力于自己的精神发展时,

西藏沙曼荼罗

所有这些价值观和概念都通过西藏沙曼荼罗得到体现和表达。该图像是由毕生致力于佛教原则的僧侣制作的,他们生活在创造曼荼罗中,然后将被摧毁。他们的重点是行为本身,而不是对行为的持久奖励,在创造了美的事物之后,他们以不执着于自己的努力和这些努力的物理表现的姿态将其摧毁。

在为寺庙或神殿创造永久性曼荼罗时,需要遵循五个步骤:

工作准备——材料通过祈祷和仪式得到清洁和祝福,工作的空间也是如此

绘制设计——使用粉笔或粘土在材料上绘制曼荼罗

绘画——曼陀罗是按照设计使用矿物颜料绘制的

阴影和重点 - 由有机材料制成的颜料用于增加图像的深度并突出各个方面

整理-曼陀罗与面团轻轻地摩擦拿起颜料的任何杂散位,用干布除尘,和黄金镀金加到一块的方面,强调重要性。

西藏沙曼荼罗遵循这些相同的步骤,但在整个过程中存在显着差异。

工作准备——为曼荼罗选择一个地点。它可以在任何地方——教室、寺庙、博物馆、大学、酒店的会议室或商业场所——在那个地方选定的区域通过香火净化并通过仪式成为神圣的空间。将创造曼荼罗的僧侣团队出席仪式,通常负责设计的高级僧侣也在场。

绘制设计– 选择设计后,由僧侣在该地区或他们带来的在仪式中得到祝福的板上用粉笔绘制。设计可能以佛为中心,或藏星或众多佛教神灵之一,可能是圆形或方形。设计从中心开始,僧侣向外工作。与只有一位艺术家的永久性曼荼罗不同,由两位或更多僧侣绘制设计。

CHAK-PUR 填充了一定量的单色沙子,僧侣用一根小的金属棒敲击侧面,将其涂抹在设计上。

绘画——僧侣们使用彩色沙子代替油漆,并从中心开始,按照设计的线条,将沙子以精致的轮廓铺设。这通常是通过一种叫做chak-pur的工具来完成的,这是一个比普通铅笔长一点、粗一点的金属圆柱,一端有一个大开口,尖端有一个狭窄的开口。chak-pur填充了一定量的单色沙子,僧侣用一根小的金属棒敲击侧面,将其涂抹在设计上。一些僧侣不喜欢使用chak-pur,而是完全用手涂抹沙子,舀起小手掌,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将其分配到图像上。

阴影和口音——一旦应用了最初的沙子,使设计栩栩如生,线条之间的空间就会用更多的沙子解决,然后设计强调作品的意义。僧侣以团队形式工作,通常由两个或四个部分中的每个部分组成,总是从中心开始向外工作。

精加工– 一旦曼荼罗完成(可能需要长达两周,有时更长),就留给人们互动和学习。在事先指定的时间,僧侣们在坛城再次聚会并进行闭幕仪式,其中包括加持、祈祷和净化。然后,领头僧人用法器或手指在曼荼罗上画一条垂直线,然后水平画另一条线,破坏了工作。然后其他僧侣参与其破坏,将沙子推成一堆。根据其创作环境,一些沙子被倒入小塑料袋中,作为祝福送给观众和客人,但大部分沙子被带到流动的溪流中,在那里仪式性地倒入水中,旋涡而去,为全世界带来祝福。

结论

僧侣经过多年的训练,才被允许参与西藏沙坛城的创作。他们学习绘画和正确涂抹沙子所需的技能,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学习曼荼罗对他们的意义、形式本身以及它为他们提供的精神。他们还必须了解形式对他人的力量,它能够给整个世界带来什么,他们还必须能够完全接受不执着的价值,为他人创造一些东西,这甚至可能不是赞赏,这不会持久。

最常遵循的设计是一座宏伟的宫殿,宝座室位于中心,佛陀安静地坐在那里。朝四个主要方向的王座室有四个入口。每个入口的外面都有一个神灵——有时这些都是仁慈的,有时不是——在这些入口之间是代表时间和变化的符号或其他神灵的形象。

曼荼罗中将出现哪些特定图像的选择取决于它的创建场合,正如将建议它的高级僧侣所接受的那样。整个坛城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暗示着众生的生命力和佛性,外缘精心雕琢,暗示着宇宙的不断运动和变化,与平静祥和的宝座形成鲜明对比。

在大多数这种类型的曼荼罗中,宝座外的图像中的一切都在运动,观众被邀请从外面开始,朝着中心工作。这似乎一直是曼荼罗最常被解释的方式,但它在 20 世纪通过瑞士精神病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年) 的工作受到了更大的关注。认识到曼荼罗的形象是一种普遍的原型,它以一种或另一种形式出现在历史上世界各地的文化中。

荣格将曼荼罗定义为“一种沉思的工具”,它将观众从分散注意力的外部世界引向中心的内部世界,在那里找到稳定与和平(原型,356)。荣格指出,曼荼罗可以被理解为自我的代表。当一个人在生活中前进时,很容易被遇到的所有短暂的干扰所吸引,除非人们认识到它们是转瞬即逝的消遣,否则人们就会相信它们是现实,认真对待它们,并继续任由它们摆布。

然而,如果一个人稳步地走向自己的中心,那么一个人就会认清自己的真实自我,与自己生活的装饰不同,并且可以了解自己的真实身份,而不是对自己在他人生活和环境中的反映做出反应。生活。了解自己提供了稳定性和参考点,从中人们可以认识到什么值得花时间和精力,什么不值得。当人们开始意识到人们是多么容易分心和迷失时,人们就可以更好地欣赏他人和他们的挣扎,因此自己的自我认识之旅也对他们有益。

西藏沙坛城通过展示其短暂存在的整个生命,将这种认识更进一步。曼荼罗以它自己的毁灭告终——在它被拆除、清理干净之后,它再也没有存在过——就像人出生、生活、死亡、消失,之后继续,无论如何,在地球上,只在记忆中他们所触及的生活。

印度与希腊罗马世界之间的文化联系  

居鲁士大帝(公元前 558-530 年)建立了第一个普世帝国,从希腊一直延伸到印度河。这就是著名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位于波斯波利斯附近的纳克什-伊-鲁斯塔姆 (Naqsh-i-Rustam) 的墓碑铭刻着他能干的继任者大流士一世(公元前 521-486 年)的坟墓,在波斯帝国的长长名单中记录了加达拉(犍陀罗)和印度教(印度教、信德).

到公元前 380 年左右,波斯人对印度地区的控制有所放松,许多地方小王国出现了。公元前 327 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波斯帝国,并在这些领土内建立了小型政治实体。第二年,亚历山大在现代杰赫勒姆河附近与印度君主波鲁斯进行了一场艰苦的战斗。波鲁斯王国以东,靠近恒河,是难陀王朝统治下的摩揭陀国。

普鲁塔克(公元 46 – 120 年)是一位希腊历史学家、传记作家和散文家,主要以他的《平行生活》和《道德经》而闻名。他对这种情况做了一个有趣的描述:

然而,对于马其顿人来说,他们与波鲁斯的斗争削弱了他们的勇气,并阻止了他们进一步向印度进军。由于他们已竭尽所能击退一个只有两万步兵和两千匹马的敌人,他们猛烈地反对亚历山大,当他也坚持要渡过恒河时,据他们所知,恒河的宽度是三十二弗隆。 ,它的深度是一百英寻,而它的另一边的河岸上布满了大量的士兵、骑兵和大象。

他的军队因在恒河面临另一支庞大的印度军队的前景而精疲力竭和恐惧,于是在 Hyphasis(现代 Beas 河)叛变,拒绝进一步向东进军。亚历山大留下从而确立自己在希腊的部队留下城市的塔克西拉,巴基斯坦,现在。

后死亡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23,塞琉古被任命为太守的巴比伦在公元前320。安提哥努斯迫使塞琉古逃离巴比伦,但在托勒密的支持下,他得以在公元前 312 年返回。塞琉古后来的征服包括波斯和媒体。公元前 305 年,他入侵了现在位于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

早期对印度希腊人的暗示

早在亚历山大大帝抵达印度西北边境之前,早期印度文学中就有参考文献称希腊人为Yavanas。Pāṇini,一位古老的梵文语法学家,在他的作文中熟悉了yavana这个词。Katyaanaa解释术语yavanānī作为脚本中的Yavanas. Pāṇini 的生平鲜为人知,甚至他生活的世纪也不甚了解。学术主流支持公元前 4 世纪。Pāṇini 的语法,称为 Ashtadhyayi,意思是八章,定义了古典梵语,因此 Pāṇini 根据定义生活在吠陀时期的末期: Pāṇini 约会的一个重要提示是yavanānī一词的出现(在 4.1.49,要么是“希腊女人”,要么是“希腊文字”)。这是不太可能就不会有希腊人的第一手知识,犍陀罗亚历山大大帝在330S BCE征服之前,但它是可能的名字被通过古波斯语称为yauna,使发生yavanānī取孤立地允许早在公元前 520 年,即大流士大帝在印度的征服。

Katyayana(公元前3世纪)是生活在古印度的梵文语法学家、数学家和吠陀神父。他将yavanānī一词解释为Yavanas的脚本。他采取了与上述相同的路线,即古波斯语yauna变成了梵语来命名所有希腊人。事实上,这个词出现在摩诃婆罗多中。

希腊化:文化遗产

所谓希腊化时期的开始通常被认为是公元前 323 年,即亚历山大在巴比伦去世的那一年。在过去十年的入侵中,他征服了整个波斯帝国,推翻了大流士国王。被征服的土地包括小亚细亚、黎凡特、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米底亚、波斯和现代阿富汗的部分地区、巴基斯坦和中亚草原的部分地区,几乎是当时希腊人所知的整个地球。

随着亚历山大深入东方,距离本身就给他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他如何与落后的希腊世界保持联系?当他的军队从希腊,当然还有马其顿那里获得补给和增援时,物理联系至关重要。他必须确保自己永远不会被切断。他想到了一个独特的计划。

他继续在战略要地建立军事殖民地和城市。在那些地方,亚历山大留下了不再参与积极竞选的希腊雇佣兵和马其顿老兵。除了保持供应路线畅通外,这些定居点还起到了统治周围乡村的作用。

除了军事意义之外,亚历山大的城市和殖民地成为希腊化在整个东方传播的有力工具。普鲁塔克描述了亚历山大的成就:

亚历山大在野蛮人中建立了 70 多个城市,并在亚洲建立了希腊行政当局,克服了其狂野和野蛮的生活方式。

亚历山大确实向东方敞开了巨大的移民浪潮,他的继任者通过邀请希腊殖民者在他们的领土上定居来继续他的政策。在亚历山大死后的七十五年里,希腊移民涌入东方。至少建立了 250 个新的希腊化殖民地。在地中海( - 645 BCE 680)时,希腊人的一波又一波翻得了地中海盆地成希腊语地区自阿尔基罗库斯天世界已经看到人民没有可比性运动。

这些趋势的一个具体且几乎是异国情调的例子来自新发现的希腊化城市艾哈努姆。这座城市位于俄罗斯和阿富汗的边界,离中国不远,主要是希腊人。它有典型的希腊体育馆、寺庙和行政大楼的选择。然而,它不是纯粹的希腊语。它还包含一座东方寺庙和艺术遗迹,表明希腊人和当地人已经接受了彼此宗教的各个方面。最奇怪的发现之一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 Clearchus 用希腊诗歌写的长铭文. 刻在石头上的铭文被放在一个公共场所,让所有人都能看到。Clearchus 只是简单地复制了著名希腊人的戒律。铭文是平民的哲学,是对流行文化的贡献。它为希腊人提供了与他们遥远故乡的联系。这也是向居民提供至少一些希腊文化的简单方法。

亚历山大在东方的希腊殖民者和文化的定居导致了一种新的希腊文化,其各个方面直到公元 15 世纪中叶才显现出来。亚历山大及其继任者的定居点的总体结果是希腊化向东传播到印度。在整个希腊化时期,希腊人和东方人开始熟悉并适应彼此的习俗、宗教和生活方式。尽管希腊文化并没有完全征服东方,但它为东方提供了一种将其与西方联系起来的表达方式。希腊化成为东方、希腊半岛和地中海西部之间的共同纽带。这种预先存在的文化纽带后来证明对罗马非常有价值, 其本身在努力将可比的政治统一强加给已知世界时受到希腊主义的强烈影响。

希腊化是德国历史学家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 (Johann Gustav Droysen) 创造的一个术语,表示亚历山大征服后希腊语言、文化和人口向前波斯帝国的传播。这种出口是肯定发生的,并且可以在希腊化的伟大城市中看到,例如埃及的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建立的大约 20 个城镇之一)、现代叙利亚的安条克和现代巴格达以南的塞琉西亚。然而,这究竟是多么广泛和深入渗透,以及它在多大程度上是一项有意识的政策,值得商榷。亚历山大的继任者在他死后公开拒绝这样的政策。

贸易在希腊世界

在许多方面,希腊化城市类似于现代城市。它是一个拥有剧院、寺庙和图书馆的文化中心。这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是诗人、作家、教师和艺术家的家。这是一个人们可以找到消遣的地方。这座希腊化城市还是一个经济中心,为周围乡村种植的谷物和农产品提供了现成的市场。这座城市是一个商场,是贸易和制造业的场所。简而言之,希腊化城市提供了文化和经济机会,但没有培养出团结、整合的企业意识。

在塞琉西和托勒密王朝交易远在印度,阿拉伯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与印度和阿拉伯的陆路贸易是由商队进行的,主要掌握在东方人手中。大篷车贸易从未处理过大宗物品或必需品;只有奢侈品才能以这种非常昂贵的方式运输。一旦货物到达希腊化君主制国家,希腊商人就开始参与贸易。

从地中海到阿富汗和印度的商队贸易的关键是北到幼发拉底河上的杜拉和南到阿拉伯的路线。乍一看,阿拉伯沙漠似乎不太可能适合商业路线,但它的东面是伊朗高原,贸易路线从那里向南延伸,更远的地方通往中国。来自东方的商业到达埃及和巴勒斯坦、腓尼基和叙利亚的优良港口。货物从这些港口流向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这种商队贸易的支柱是骆驼——毛茸茸的、脾气暴躁但经久耐用。

在大篷车路线上运送轻巧、稀有且昂贵的奢侈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奢侈品变得更像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这种发展部分是贸易量增加的结果。在繁荣时期,更多的人有能力购买黄金、白银、象牙、宝石、香料和许多其他易于运输的商品。就数量而言,最突出的商品也许是茶叶和丝绸。事实上,丝绸贸易使这条主要路线被称为“丝绸之路”,因为这条路线不仅在古代很突出,而且一直使用到近代初期。作为回报,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向东方运送制成品,尤其是金属 武器、布料、酒和橄榄油。

尽管这些商队路线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但它们在希腊化时期变得更加突出。商业习俗发展起来,变得规范起来,使不同民族的商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交流。

印度边境的创新年

从公元前 180 年到公元 10 年左右,先后有 30 多位希腊化国王,经常相互冲突。这个时代在历史上被称为印度-希腊王国。这个王国是在公元前 180 年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德米特里乌斯入侵印度时建立的,最终创建了一个实体,该实体脱离了以巴克特里亚(今天的阿富汗北部)为中心的强大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由于“印度-希腊王国”一词粗略地描述了许多不同的王朝政体,它有几个首都,但现代巴基斯坦的塔克西拉市可能是当地希腊人最早的所在地之一。 统治者,尽管像普什卡拉瓦蒂和萨加拉这样的城市(显然是此类住宅中最大的)在他们的时代会容纳许多王朝。

在他们统治的两个世纪中,印度-希腊国王结合了希腊和印度的语言和符号,如他们的硬币所见,并融合了古希腊、印度教和佛教的宗教习俗,如他们城市的考古遗迹和他们支持佛教的迹象。印度-希腊国王似乎已经达到了历史上无可比拟的文化融合水平,其后果在今天仍然存在,特别是通过希腊-佛教艺术的传播和影响。

据印度人士透露,希腊(“ Yavana ”)的部队似乎已经协助旃陀罗笈多在推翻南大王朝开国孔雀王朝。到公元前 312 年左右,昌德拉笈多 (Chandragupta)也在印度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公元前 303 年,塞琉古一世率军前往印度河,在那里他遇到了昌德拉笈多。Chandragupta和Seleucus最终缔结了联盟。塞琉古将他的女儿嫁给了他,割让了阿拉霍西亚(今坎大哈)、赫拉特、喀布尔和马克兰的领土。他又从 Chandragupta 500战象那里收到了他在伊普苏斯战役中果断使用的战象。

和平条约和“通婚协议”(Epigamia,希腊语:Επιγαμια),这意味着印度人和希腊人之间的王朝婚姻或通婚协议是这场运动中的一个非凡的第一壮举。

Megasthenes,第一位希腊大使

Megasthenes(公元前 350 – 290 年)是希腊化时期的希腊民族志学者,着有《籼稻》一书。他出生于小亚细亚(今土耳其),成为塞琉古一世驻印度帕塔利普特拉(今比哈尔邦巴特那)的桑德罗科图斯宫廷的大使。然而,他的大使馆的确切日期是不确定的。学者们把它放在公元前 288 年之前,也就是 Chandragupta 去世的日期。

在Indica的开头,Megasthenes 谈到了那些知道狄俄尼索斯和赫拉克勒斯史前到达印度的年长印度人。这个故事在亚历山大时代的希腊人中非常流行。他描述了印度的地理特征,例如喜马拉雅山和斯里兰卡岛。

特别重要的是他对印度人宗教的评论。他提到了赫拉克勒斯(湿婆)和狄俄尼索斯(克里希纳或因陀罗)的奉献者,但他没有写任何关于佛教徒的词,这为佛教在阿育王统治(公元前 269 年)之前并未在印度广泛传播的理论提供基础到公元前 232 年)。

籼稻是许多后来的作家如 Strabo 和Arrian的重要来源。斯特拉博引用的公元前 1 世纪希腊历史学家阿波罗多鲁斯肯定,由德米特里乌斯一世和米南德领导的大夏希腊人征服了印度,并占领了比亚历山大大帝统治下的马其顿人更大的领土,超越了希法西斯(现代比斯河)前往喜马拉雅山。

在罗马历史学家贾斯汀还列举了印度-希腊征服,描述德米特里称为“印第安人之王”(“吉斯Indorum”),并解释说,Eucratides进而“把印度在他统治”(“ Indiam在potestatem redegit ”)。“印度”仅指亚历山大大帝的印度河上游。自 Megasthenes 出现以来,“印度”对希腊人来说意味着印度次大陆北半部的大部分地区。希腊和印度的消息来源倾向于表明,希腊人的竞选活动远至帕塔利普特拉,直到公元前 170 年大夏发生政变后他们被迫撤退。

硬币的出现作为第一个地标

今天真的很难知道造币的想法最初是从哪里演变而来的。根据现有证据,似乎货币的概念(作为硬币,根据定义在这里是一块带有金融交易权威标志的具有确定重量的金属),似乎是由三个不同的文明独立且几乎同时提出的。公元前 6 世纪,小亚细亚、印度和中国引入了硬币作为交易日常用品的手段。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世界上第一批硬币是由居住在吕底亚和爱奥尼亚的希腊人发行的(位于现代土耳其的西海岸)。这些最初的硬币是 Electrum 球体,这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金银合金。这些是由地方当局在公元前 650 年左右发行的印有一定重量的粗硬币。

文学和考古证据都证实,印度人在公元前 5 世纪到 6 世纪之间发明了硬币。公元 1933 年在 Chaman Huzuri 发现的大量硬币包含 43 枚银币(印度最早的硬币)与雅典(希腊雅典市铸造的硬币)和阿契美尼德(波斯)硬币混合。公元 1924 年发现的 Bhir(现代巴基斯坦的塔克西拉)宝库包含 1055 枚非常破旧的打孔硬币和两枚完好无损的亚历山大硬币。这一考古证据清楚地表明,这些硬币早在公元前 4 世纪之前就在印度铸造了——即在希腊人向印度推进之前。帕尼尼在公元前 4 或 5 世纪写了他的Ashtadhyayi,其中提到了Satamana、Nishkas、Sana、Vimastika、Karshapana及其用于金融交易的各种细分。因此,硬币在公元前 500 年的古印度文学中就已为人所知。还有一种强烈的信念是,银是一种在吠陀印度(公元前 600 年之前)无法获得的金属。它在公元前 500-600 年变得大量可用。由于国际贸易,大部分白银来自阿富汗和波斯。

在印度铸造的第一批希腊硬币,即米南德一世和阿波罗多图斯一世的硬币上都提到了“救世主”(BASILEOS SOTHROS),这是一个在希腊世界具有很高价值的称号。例如,托勒密一世是Soter(救世主),因为他帮助从围攻者德米特里拯救了罗德,而安条克一世,因为他从高卢人手中拯救了小亚细亚。在他们硬币的背面,这个标题也被用巴利文(Kharoṣṭhī文字)刻成 Tratarasa。米南德和阿波罗多图斯可能确实是居住在印度的希腊人的救星。

印度的希腊国王的大部分硬币都是双语的,正面用希腊文和背面用巴利文书写,这是对希腊世界前所未有的另一种文化的绝佳让步。从公元前 80 年左右的阿波罗多德二世统治时期开始,Kharoshthi 字母开始与希腊字母组合和铸币标记一起用作硬币上的铸币标记。它建议当地技术人员参与铸造过程。顺便提一下,这些印度-希腊双语硬币是 James Prinsep(公元 1799 年至 1840 年)破译 Kharoṣṭhī 文字的关键。

Kharoṣṭhī 文字是犍陀罗文化使用的一种古老的abugida(或“字母音节”),坐落在历史悠久的南亚西北部,用于书写犍陀罗和梵语。它从公元前 3 世纪中叶开始使用,直到公元 3 世纪左右在其家乡消失。它也在贵霜、粟特和丝绸之路沿线使用,有证据表明它可能在公元 7 世纪在和阗和尼雅的偏远驿站中幸存下来。

事实上,印度-希腊人的铸币在整个印度次大陆的几个世纪中仍然具有影响力:

印度-希腊银德拉克的重量和尺寸标准被旁遮普邦的当代佛教王国 Kunindas 采用,这是印度王国首次尝试生产可与印度-希腊人的硬币相媲美的硬币。

在印度中部,Satavahanas(公元前 2 世纪至公元 2 世纪)采用了在圆形传说中以侧面代表他们的国王的做法。

西北部印度-希腊人的直接继承者,印度-斯基泰人和印度-帕提亚人继续在希腊神话中展示他们的国王,正面则是希腊诸神。

在南面,西方的刹帝利(公元 1 至 4 世纪)用腐败的希腊文以圆形传说代表他们的国王。

贵霜人(公元 1 世纪至 4 世纪)在他们的铸币上使用希腊语,直到卡尼什卡统治的最初几年,从那时起他们采用了用希腊文字书写的巴克特里亚语。

笈多王朝(公元 4 至 6 世纪)反过来又模仿西方的刹帝利,在他们西方领土的铸币中,在腐败的希腊传说中,也展示了他们统治者的侧面。

希腊文字在硬币上的最新使用对应于公元 850 年左右喀布尔土耳其沙希的统治。

米南德的崛起

米南德(米琳达饰)原是德米特里乌斯的将军,可能是最成功的印度-希腊国王,也是最广阔领土的征服者。他的钱币是所有印度-希腊国王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至少从公元 1 世纪开始,“米南德蒙斯”或“米南德山脉”开始指代印度次大陆最东端的山脉,即今天的纳迦山和若开,如托勒密世界地图所示1世纪。米南德还记得在佛教文献(在弥兰王问经)作为皈依佛门:他成为了一个罗汉(佛教禁欲主义者),其遗物在的方式让人想起了供奉佛像。他还推出了一个新的硬币类型,背面有Athena Alkidemos(“人民的保护者”),为他在东方的大多数继任者所采用。

佛教传入印度

有必要将佛教传入印度视为艺术文化、哲学和宗教世界的转折点。与所有其他宗教信仰相比,希腊-印度对亚洲和欧洲新曙光的态度主要归功于这里讨论的几个世纪以来的佛教。

佛陀在八十岁去世,大约在公元前 486 年到 473 年之间,可能比前者更接近前者。一些现代权威认为,佛陀从未打算建立一个新的宗教,他也从未将他的教义与当时的流行邪教区别开来。不管这种观点有多么可疑,他的简单追随者生前几乎将他的地位提升到了神性,并在他死后通过他的符号来崇拜他——佛塔、忆他的涅槃和菩提树、忆他的证悟。按照传统,弟子和邻近的统治者将他的骨灰分开,受者在上面建造佛塔。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从他们原来的安息地挖出骨灰并将它们散开,在印度各地建造佛塔。

Bharhut 和 Sanchi佛塔上的雕刻制作于公元前 2 世纪和 3 世纪,展示了成群结队的崇拜者向佛陀的象征倾斜。事实上,在所有的佛教雕塑的时期,也没有任何说明佛陀本人的,而是通过这种标志的车轮,一个空的宝座,一对脚印或菩提树树中显示。

犍陀罗艺术,佛法精妙

位于喀布尔下游以及白沙瓦和马图拉附近印度河上游的犍陀罗艺术和雕塑学校,都在贵霜国王统治下蓬勃发展,争夺制作第一尊佛像的荣誉。然而,大多数印度当局认为佛像起源于德里南部的马图拉。

大约在公元前 140 年米南德去世时,中亚贵霜人占领了大夏并结束了希腊在那里的统治。公元前 80 年左右,萨卡人被他们的帕提亚表亲从伊朗转移到犍陀罗以及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的其他地区。最终,一个印度-帕提亚王朝成功地控制了犍陀罗。帕提亚人继续支持希腊艺术传统。

贵霜时期被认为是犍陀罗的黄金时期。犍陀罗艺术蓬勃发展,并产生了一些最好的印度雕塑作品。

在犍陀罗文明的伟大贵霜王迦腻色迦(128-151 CE)统治时期达到顶峰。位于锡尔苏赫和白沙瓦的塔克西拉 (Takshasila) 城市蓬勃发展。白沙瓦成为一个伟大帝国的首都,这个帝国从印度最东部的孟加拉省一直延伸到中亚。Kanishka 是佛教信仰的伟大赞助人。佛教从中亚传播到远东,在那里他的帝国遇到了中国的汉帝国。犍陀罗成为佛教圣地,吸引了中国朝圣者参观与许多本生故事相关的纪念碑。

在犍陀罗,大乘佛教蓬勃发展,佛陀以人形为代表。在贵霜的统治下,新的佛塔被建造起来,旧的佛塔被扩大。寺院里竖立着巨大的佛像,雕刻在山坡上。卡尼什卡还在白沙瓦建造了一座高达 400 英尺的大塔。此塔由法显(Fa-hsien)、松韵(Sung-yun)和玄奘(Hsuan-tsang)报告。这座建筑被多次摧毁和重建,直到最后在公元 11 世纪被加兹尼的马哈茂德摧毁。

寻找犍陀罗遗迹

19 世纪,英国士兵和行政人员开始对印度次大陆的古代历史产生兴趣。1830 年代后阿育王时期的 CE 硬币被发现,并在同一时期翻译了中国游记。Charles Masson、James Prinsep 和 Alexander Cunningham于公元 1838 年破译了Kharosthi 文字。中国记录提供了佛教徒圣地的位置和场地平面图。随着钱币的发现,这些记录为拼凑犍陀罗的历史提供了必要的线索。公元 1848 年,坎宁安在白沙瓦北部发现了犍陀罗雕塑。他还在公元 1860 年代确定了塔克西拉的遗址。从此,在白沙瓦河谷发现了大量佛像。

公元 1912 年至 1934 年,约翰·马歇尔 (John Marshall) 对塔克西拉 (Taxila) 进行了挖掘。他发现了不同的希腊、帕提亚和贵霜城市以及大量的佛塔和修道院。这些发现有助于拼凑更多犍陀罗历史及其艺术的年表。

卡尼什卡在他统治初期的硬币上有希腊文字的传说,描绘了希腊的神灵。后来的硬币上有大夏的传说,贵霜人实际上说的是伊朗语,希腊神灵被相应的伊朗神灵所取代。卡尼什卡的所有硬币——即使是那些有大夏语言传说的硬币——都是用经过修改的希腊文字书写的,它有一个额外的字形来表示/š/ (sh),如“Kushan”和“Kanishka”这个词。

卡尼什卡的佛教钱币比较稀有。有几幅在正面展示了卡尼什卡,背面展示了佛像,采用希腊风格。立佛为古希腊风格,刻有希腊文“Boddo”字样,手托斗篷左角,形成abhaya mudra(安抚的手势)。目前已知的佛像仅六枚金币. 耳朵出奇地大而长,象征性的夸张可能是由于硬币的小尺寸而造成的,但在一些后期的犍陀罗雕像中可以看到,通常可追溯到公元 3 至 4 世纪。他有一个丰富的发髻覆盖,通常以卷曲或球状的方式高度程式化,在后来的犍陀罗佛像上也可见。在一些设计中,胡须很明显。

艺术模型中的奇妙触感

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德米特里乌斯一世(公元前 205-171 年)本人可能就是佛像的原型。

最早的希腊化佛像以一种让人联想到国王的风格描绘了他。德米特里乌斯可能被神化了,我们所知道的第一个希腊化佛像可能是理想化的希腊国王的代表,王侯、友好、保护和对印度文化持开放态度。由于他们经常融入更多的佛教元素,他们成为佛教运动的核心,并影响了希腊佛教艺术中的佛像。

Demetrius 的另一个特征与佛陀有关:他们共享同一个保护神。在犍陀罗艺术中,佛陀经常出现在希腊神赫拉克勒斯的保护下,站立时,他的手臂上搁着他的棍棒(后来是一根钻石棒)。赫拉克勒斯的这种不寻常的表现与德米特里乌斯硬币背面的相同,并且只与他(和他的儿子欧蒂德摩斯二世)有关,只能在他的硬币背面看到。

来自希腊神话万神殿的神灵也往往被纳入佛教代表中,表现出强烈的融合。尤其是赫拉克勒斯(德米特里厄斯硬币的类型,手臂上有棍棒)已被大量用作佛陀的保护者金刚手的象征。其他在希腊佛教艺术中自由使用的希腊神灵是阿特拉斯观和希腊风神 Boreas。特别是阿特拉斯倾向于作为佛教建筑元素的支撑元素。Boreas通过希腊佛教Wardo成为日本风神Fujin。母神 Hariti 的灵感来自 Tyche。

不久,佛像被纳入建筑设计中,例如科林斯式的柱子和头饰。佛陀的生活场景通常在希腊建筑环境中描绘,主角穿着希腊服装。

马图拉艺术

马图拉位于德里以南 145 公里处,传统上是印度教两大神之一奎师那的诞生地。马图拉也是佛像的前两个生产中心之一,另一个是犍陀罗。大约在公元 1 世纪,两个中心开始出现佛像的人类形象,但可以将彼此区分开来,因为犍陀罗的形象非常明显是希腊罗马的灵感,佛陀戴着波浪形的锁,卷起发髻和较重的长袍状长袍。马图拉出产的佛像更像一些年长的印度男性生育神,头发更短、更卷曲,长袍更轻、更透明。马图拉的艺术和文化在以马图拉为都城之一的贵霜王朝时期达到顶峰,

Mathura 图像与早期的yakṣa 有关(男性本尊)人物,在古刹时期的巨大立佛像中最为明显。雕刻家们在当地有斑点的红砂岩中工作了几个世纪,这些作品被广泛传播。在这些以及更具代表性的坐佛中,整体效果是一种巨大的能量。肩膀宽阔,胸部隆起,双腿牢牢固定,双脚分开。其他特征是光头;由分层螺旋指示的 usnīsa(头顶的旋钮);圆圆的笑脸;在 abhaya-mudra(安抚手势)中举起右臂;左臂叉腰或放在大腿上;帷幔紧紧地塑造着身体,并在左臂上折叠排列,使右肩裸露在外;以及狮子宝座而不是莲花宝座的存在。后来,头发开始被视为一系列靠近头部的短平螺旋,这种类型后来成为整个佛教世界的标准代表。

马图拉的女性形象,雕刻在佛教和耆那教纪念碑的柱子和大门上的高浮雕上,她们的吸引力确实是感性的。这些珠宝华美,臀部丰满,腰身纤细,站姿撩人,让人联想到印度河流域的舞女。在重新兴起的虔诚和弃绝教义的背景下,他们欢快、冲动的性感是古印度人对生活观的非凡宽容的一个例子,他们认为这种艺术和文化的展示是不恰当的。这些令人愉快的裸体或半裸体形象出现在各种厕所场景中或与树木相关联,表明他们对牦牛的延续(女性本尊)传统也见于其他佛教场所,如 Bhārhut 和 Sānchi。作为生育和富足的吉祥象征,它们受到了普遍的吸引力,并随着佛教的兴起而持续。

注入文学

所有这一切并不仅仅局限于雕塑和雕像。在希腊统治期间,它们也渗透到印度北部的语言中。梵文中采用了一些常见的希腊词,例如与写作和战争有关的词:

“油墨”(Sankrit:MELA,希腊:μέλαν “ MELAN ”)

“笔”(梵语:kalamo,希腊语:κάλαμος“ kalamos ”)

“书”(梵语:pustaka,希腊语:πύξινον“ puksinon ”)

“缰绳”,马匹(梵语:khalina,希腊语:χαλινός“ khalinos ”)

“中心”(梵语:kendram,希腊语:κενδρον“ kendron ”)

一个“攻城雷”(用于破坏堡垒的墙壁):(梵语:surungā,希腊语:σύριγγα “suringa”)

“野蛮人,傻瓜,笨蛋”(梵文:芭芭拉,希腊:βάρβαρος “巴尔巴罗斯”)

也“壳” cambuka从σαμβύκη, “面粉” samita从σεμίδαλις。

Phraotes,Taxila 的印度-帕提亚国王 Phraotes 在他父亲的宫廷中接受了希腊语教育,并且能说流利的希腊语。希腊哲学家阿波罗尼乌斯(Apollonius)讲述了一个关于这一点的谈话:

“告诉我,国王啊,你是如何掌握希腊语的,你从哪里获得了你所有的哲学造诣?” 国王回答说:“我的父亲在接受希腊教育后,将我带到圣人那里可能有点早,因为当时我只有十二岁,但他们把我像他们的儿子一样养大;对于任何他们承认会说他们特别喜欢的希腊语的人,因为他们认为由于他的性格相似,他已经属于他们自己了。”

直到卡尼什卡 (Kanishka) 时代(公元 120 年),希腊语仍在官方使用:“他(卡尼什卡)用希腊语发布了(?)法令(?),然后他将其放入雅利安语中”。……但是当卡尼什卡提到“雅利安语”时,他肯定是指双峰语……“托着奥拉玛兹达的恩典,我用雅利安语写了另一篇以前不存在的文本”。很难不联想到卡尼什卡在这里强调的使用“雅利安语”,在他的铸币上用巴克特里亚代替希腊语。钱币证据表明,这一定发生在卡尼什卡统治的早期……”——尼古拉斯·西姆斯-威廉姆斯教授(伦敦大学)。

希腊文字不仅用于硬币,还用于手稿和石刻,直到公元 7 至 8 世纪伊斯兰入侵时期。

天文学和占星术

Vedanga Jyotisha 可追溯到公元前 135 年左右。这是一部关于 Jyotisha(占星术和天文学)的印度文本,由 Lagadha 编写。该文本是印度最早的 Jyotisha 吠陀学科基础。文本描述了在占星术和高级天文知识中跟踪太阳和月亮运动的规则。在此汇编旁边,印度最早的天文学和占星学著作之一,名为 Yavanajataka 或“希腊人的说法”,是“Yavanesvara”(“希腊人之王”)于 149 年从希腊语到梵语的翻译– 公元 150 年,在西方刹帝罗国王鲁扎卡曼一世的统治下。 Yavanajataka 包含从一个人的出生时间和地点计算占星图(星座)的说明。(特别是亚历山大)和 Yavanajataka 反映了在希腊语世界发展的占星术技术。各种天文和数学方法,例如“horoskopos”(东方地平线上的黄道十二宫)的计算,被用于占星术。

另一组论文,保利萨·悉达多 (Paulisa Siddhanta) 和罗马卡·悉达多 (Romaka Siddhanta),归因于后来的希腊罗马在印度的影响。Paulisa Siddhanta 已被暂时确定为Paulus Alexandrinus的作品,后者撰写了一本著名的占星术手册。

印度天文学被广泛认为由亚历山大学校的影响,其技术术语基本上是希腊道:“ Yavanas是野蛮人,但在科学天文学的起源与他们的这一点,他们必须尊崇似神仙”,这是一条评论数学家 Varahamihira 在 Brihat-Samhita 中。其他一些印度文本对Yavana希腊人的科学知识表示赞赏。

刺激印度和希腊的思想和宗教

印度-希腊人对印度思想和宗教的影响是未知的。学者们认为,大乘佛教作为一种独特的运动,始于公元前 1 世纪左右的印度次大陆西北部,与印度-希腊开花的时间和地点相对应。

大乘传统是当今存在的两大佛教传统中较大的一个,另一个是小乘宗派。根据大乘传统的教义,“大乘”也指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寻求圆满证悟的道路,也称为“菩萨乘”或“菩萨乘”。该术语最早和最重要的参考文献之一大乘是发生在公元前 1 世纪和公元 1 世纪之间的法华经中的那些。Seishi Karashima 提出,在早期的甘达里语版本的法华经中首次使用的术语不是 mahāyāna 而是 Prakrit 词 mahājāna在mahājñāna(大智慧)的意义上。在后期,早期的梵语转换为梵语时,这个mahājāna,

大乘的出现确实暗示了强烈的多元文化影响。根据理查德·福尔茨 (Richard Foltz) 的说法,“大乘和净土运动早期发展的关键形成性影响已成为东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佛教早期沿丝绸之路的遭遇中寻找”。随着大乘佛教的出现,它受到了“流行的印度教虔诚崇拜(bhakti)、波斯和希腊罗马神学的影响,这些神学从西北部渗透到印度”。

许多早期的大乘实相和知识理论可能与希腊哲学思想流派有关:大乘佛教被描述为“佛教的形式(无论其后来的形式如何印度化)似乎起源于希腊-印度的佛教社区,通过将希腊的德谟克利特-诡辩-怀疑主义传统与早期佛教中已经存在的基本和未表述的经验和怀疑因素相结合”。然而,这种观点很难解释菩萨理想的起源,在阿伽玛中已经描述过,其中也已经包含了一个完善的无我(anaatman)和空性(shunyaata)理论,这些基本的大乘教义都不能追溯到希腊根源.

参考书目

艾哈努姆,尤克拉底德的首都(文章)——古代历史百科全书于 2020 年 5 月 15 日访问。

亚历山大大帝 - 维基百科,2016 年 12 月 1 日访问的免费百科全书。

匿名的。摩诃婆罗多。企鹅经典,2010。

理查德·福尔茨博士。丝绸之路的宗教。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2010 年。

乔治·卡多纳。研究调查。1998 年,261。

希腊佛教艺术 - 维基百科,2016 年 12 月 1 日访问的免费百科全书。

http://www.perseus.tufts.edu/hopper/text?doc=Perseus:text:1999.01.0243 2016 年 12 月 1 日访问。

彼得格林。亚历山大大帝和希腊化时代。乔治·魏登菲尔德和尼科尔森,2008 年。

雷切尔·R·梅尔斯。希腊化的印度。剑桥大学

西奥多·本弗雷。梵英词典。

托马斯·麦克维利。古代思想的形态。奥尔沃斯出版社,2002 年。

司马光砸缸救了谁?怪不得老师从不提他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司马光,从小聪慧,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听过的人无不被司马光的睿智所深深折服,但很多人可能都忽略了一件事,司马光从缸裡救出来的人究竟是谁?

司马光出生于公元1019年,他的父亲是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起了一个名字为司马光。司马光六岁的时候就是开始在父亲的引导之下读书了。7岁的时候,就能够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

据《宋史》记载,公元1025年的一天,7岁的司马光和一群同伴们在庭院玩耍,此时一个特别调皮的小孩,爬上爬下的最后失足掉入了水缸,看到此番情景,一群小孩早吓得六神无主、到处逃窜,只有司马光站在原地没走。

在一番思索后,司马光拿起身边的一块石头砸向了大缸,大缸被司马光砸出了一个大窟窿,与此同时缸中的水开始哗啦啦往外流,最终这个小孩跟著水流出来,顺利保住一命,司马光也因为这件事,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神童,甚至流传了千古。

在《宋史》中这个被救的小孩不过一笔带过,并没有说明是谁,但事实上,当年那个小孩的名字在各路野史中有被提及过。据记载,当年溺水被救的小孩子複姓上官,他家人因司马光救他之恩德,爲其改取名爲「尚光」,且爲尊敬司马光之意,并将司马光砸缸救他一事写入了他家族谱,后来爲了纪念司马光,还专门修建了一座感恩亭。

上官尚光长大以后,也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且获得了功名。根据上官家族的族谱记载,上官尚光长大以后,曾官居宰相。但是查遍《宋史》,都不曾找到上官尚光担任宰相的记录。

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分析:一种是因为北宋朝廷的官制体系之下,閒官和虚职的官员太多,上官尚光虽然担任宰相,但属于虚职类,所以在《宋史》等资料上也就没什么记录。

第二种可能则是上官尚光虽然做了官,但级别不大。其家乡的人以讹传讹,或有意为自家抬高身价,将上官尚光的职务记载成宰相。由于关于此事的记载并不详实,且多为野史,所以「司马光砸缸」重要的男配角常不被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