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展览是集邮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852年9月,比利时地理学家、集邮爱好者P.温地美伦在布鲁塞尔用镜框展出他收集的88枚邮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个人邮票展览。随着集邮活动的开展和集邮者藏品的丰富,邮展逐渐成为集邮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873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邮展览。其他有文献记载的国际邮展还有1877年柏林、1878年巴黎、1881年维也纳、1882年德累斯顿等,这个时期邮展的举办均与万国博览会有关。参展者和展出邮品具有国际性、普遍性的首次国际邮展应是1887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办的邮展。北美洲的首次国际邮展1913年在美国纽约举行。1928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邮展、1928年南非德班国际邮展、1931年乌拉圭蒙特维亚国际邮展、1952年菲律宾马尼拉国际邮展,分别标志着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开始举办国际邮展。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国际邮展一般以传统的方式展示邮票和邮政用品的发行及邮政历史的状况。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航空邮票发行增多,1930年在法国巴黎举办了首届国际航空邮票展览。1969年在卢森堡举办了首届国际青少年邮展。1975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世界专题集邮展览,标志着专题集邮已经从传统的集邮方式中脱颖而出。1985年在瑞士洛桑举办了首届国际奥林匹克体育邮展。1926年国际集邮联合会(FIP)成立后,陆续制定和完善了有关邮展的规则,并且要求各成员严格按规则举办世界邮展和国际邮展。只有那些符合FIP邮展规则的国际邮展,才能得到FIP的赞助。1924年比利时为纪念在布鲁塞尔举办的国际邮展发行1枚小全张,其正中为四方连邮票,邮品画面为比利时国王阿尔伯特一世的头像,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为国际邮展发行的邮票。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非主办国也开始发行国际邮展的纪念邮票。

中国最早以集邮组织名义举办的邮展是1926年新光邮票研究会在杭州的基督教青年会举办邮展,历时3天,展品共40余框,分珍贵邮票、实寄封和明信片3部分。其后,各地集邮团体陆续举办了各种规模和形式的邮展。1948年3月20日在南京举行的“邮政纪念日邮票展览”,是中华民国时期由邮政当局举办的规模最大的邮展,中华邮政为此次邮展专门发行了纪念邮票。同年5月19日,邮展移至上海继续举办,新光邮票会的许多会员选送展品参展,展品增至270框,展期7天,参观者近5万人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集邮活动得到新的发展,许多城市相继举办小型邮展。1957年7月,中国集邮总公司组织京沪地区7部成年人邮集和4部少年邮集参加莫斯科国际青年集邮展览,获金奖1枚、银奖5枚、铜奖1枚。中国邮政总局、中国集邮公司亦送有官方展品,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参加国际邮展。1959年邮电部邮票发行局与中国集邮公司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国庆10周年邮票展览”。“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集邮事业受到严重损害,邮展活动基本停顿,直至1978年包括邮展在内的集邮活动才开始恢复和发展。1980年3月23日至4月6日,中国邮票总公司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邮票展览”,展出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邮票3000多枚。同年上海举办了“建党60周年和辛亥革命70周年邮票展览”。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ACPF)的成立,使中国的集邮和邮展活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83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首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邮电部为此次邮展发行纪念邮票1套。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于1989年建立了第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邮展评审员队伍,1991年颁布了《集邮展览总规则》和《集邮展览评审总规则》,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全国邮展委员会,建立了国家级和省级征集员队伍,有力促进了全国集邮展览的规范化。

(注:资料来自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官网,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