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吝啬,方言“抠门”,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古时候有一位财主,视财如命,去寺庙进香的时候看到庙门上刷的金粉,他就想抠下来带走,就有了抠门这个词。二是,说有个人就连门把手都舍不得装,开门的时候不得不用手去抠门缝,于是就有了抠门一词。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富而且贵的吝啬之徒,好多还是身居要职的官场之人。现在巴拉排行榜网小编为大家说说中国古代十大吝啬鬼,真是十足的守财奴,感兴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

中国古代十大吝啬鬼

1、王戎

  王戎十分富有,《世说新语》上说他,“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但吝啬成性的他对日常消费却没有任何兴趣,一心想让蛋生蛋,钱生钱,在个人理财方面雄霸天下。王戎每夜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世俗之心如此之盛的家伙,却给我们贡献了很浪漫的成语“卿卿我我”。王戎之妻常以“卿”称呼王戎。

2、曹洪

  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数次舍命救过曹操,随曹操南征北战,屡屡征伐有功,被拜为都护将军。曹丕称帝后,任曹洪为卫将军,再升骠骑将军,封野王侯,后再转封都阳侯。

  曹操任司空时,亲自带头将每次月调储在县,曹洪所储之款连曹操也自认不及。事情是这样的:魏文帝曹丕还在做太子的时候,有一次找曹洪借一百匹绢。曹洪觉得肉痛,百般托词不愿意借,结果惹恼了曹丕。一直怀恨在心的曹丕即位后,找了个由头把这位堂叔下到狱中,准备处死他。后来幸得卞太后求情,曹洪才免于一死,但被施以削官职、减爵位之处罚。

3、萧纪

  南北朝时的武陵王萧纪,是梁武帝的第八子,少得父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按说不应该把钱财当作一回事,可他偏偏极其吝啬,每一个小钱他都要算计。萧纪颇有武略,南开宁州、越隽,西通资陵、吐谷浑,内劝农桑,外通商贾,财用丰饶,器甲殷积,本可以成其霸业,但就因为这个吝啬的小毛病,却最后使他“出师未捷身先死”。

  史载,萧纪曾率军攻打江陵,他熔金成饼,100个金饼一篮,装了100多篮,高高挂起,而银子则是金子的五六倍之多,还有各种绫罗绸缎,不计其数,以此激励将士英勇杀敌。

关键字: 古代 吝啬鬼 守财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