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资收入一直是大学生求职时最关注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评价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标准。根据麦可思发布的《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2021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5833元,而本科生起薪较高的前10位专业分别如图所示。

从数据可以看出,在网络化时代下,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等IT类专业几乎在收入排行中实现了“霸榜”,而这其中的大部分专业均已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开设。那么,这些排名靠前的专业具体是学什么的,就业方向又如何呢?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了解相关专业的不俗实力吧。

软件工程专业

——前景如何?950万人才缺口!

作为一门研究大规模软件开发方法、工具和管理的工程科学,软件工程专业涉及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设计模式等多个方面。近年来,该专业就业形势十分看好:相关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缺口将达950万,其中软件工程专业相关人才需求非常巨大。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创办于2004年,专业实行一年级基础训练、二年级能力训练、三年级专业训练、四年级工程训练的培养模式,授课教师全部为教授、副教授。专业配备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专业实验室和10余个校企合作基地,突出实践性和工程性,毕业生整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软件工程师摇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超热门“万金油”专业,就业质量高!

与软件工程专业侧重软件系统开发不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更偏向于计算机底层技术,是计算机大类专业中最核心、最基础的专业。据新京报和阳光高考统计,毕业三年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薪资水平会实现“水涨船高”,这也是它报考异常火爆的原因之一。除了就业率近些年常年保持在90%以外,该专业就业岗位类别也非常多,堪称理工类专业中的“万金油”。

学校学子在部分比赛中获得的荣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办学历史悠久,以“大数据技术”为专业方向,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专业2014年获批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专业,2019年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本专业已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近5000名毕业生,大多数毕业生成为IT 行业的骨干和栋梁。

此外,围绕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等前沿方向,学校还与法国克莱蒙奥弗涅大学合作开设了中法本科双学位人才联合培养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汽车智能化与信息化-中法合作)专业。专业采用“2+2”两地办学模式,毕业生可获得中法双学士学位。

物联网工程专业

——新兴专业,就业形势一路向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新兴专业也快速进入到大家的选择中。在我国,物联网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相关岗位需求量大,2018年,物联网工程专业就曾荣登就业绿牌专业榜。

学校学子作品“基于物联网的锂电池均衡测试用模拟电池”获全国大奖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主动适应汽车网联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物联网工程专业应运而生。本专业打造了一支包括全国师德标兵、湖北省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省级优秀人才、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等在内的“实力派”师资队伍,依托湖北省智能网联与电子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丰富的校内外教科研平台资源,办学实力突出,学子不仅能够在物联网通用领域就业,更能够满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岗位需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管理与技术并重,关注度和就业面“双高”!

如何把信息从“资源”状态变成能为人们所直接利用的财富,正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重点。随着大数据、智能技术、移动计算、物联网、云计算的迅速发展,该专业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毕业生的就业面也非常广。

学校学子在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奖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早在1996年就开始试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目前,本专业已先后入选“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专业、阿里巴巴大数据分析与应用“1+X”证书试点专业、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智能决策”三大课程模块,实现多维协同育人,目前培养了一大批具备数据科学、智慧管理能 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自动化专业

——发展前景明确,就业方向多样!

自动化专业主要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控制技术等知识,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在当前各行各业都朝自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该专业发展前景良好,拥有十分广泛的就业方向。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自动化专业是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试点专业、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教师队伍曾获批省级教学团队,教学过程中突出“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和数控机器人及汽车电动化的培养特色。近些年,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就业于央企、国企、大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公司、大型外资企业等。

多年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围绕和拓展汽车产业链,推动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迄今为止已为汽车行业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1万多名专业人才,一批批校友成长为各个行业的技术管理骨干和领军人物。未来,相信还会有更多优秀的学子在这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并收获最为丰厚的回报!

关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招办”,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求学杂志、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招生网、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22报考指南

本科毕业之后,一般在外面上班的平均工资是多少?

一般都在10000元走上,比如:软件开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非常吃香,薪酬待遇也高。而一些冷门专业,比如国际政治、人类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城市管理等专业,平均薪酬待遇只有两千多元,这与那些热门专业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再者就业城市不同,毕业生的薪酬待遇也不同。就业薪酬最高的是北京市,平均薪酬7114元,其次是上海市6662元,深圳6231元。

在一线城市,平均起薪在8K以上

这个真的很难讲,因为这对于不同城市而言,有截然不同的答案,我们先来看2018年全国各城市应届生起薪,一般来说,对于本科生来说,在一线城市,平均起薪在8K以上,二三线城市来说,平均起薪也在6K以上,因此如果我按“正常”水平来说,达到平均值,我个人认为是比较正常的水平。

因此大学本科毕业生,在一线城市,正常来说,薪资水平8K一个月以上,算正常;二三线城市来说,薪资水平6K一个月以上,算正常。

一线城市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水平相对较高

一线城市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水平相对较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应届生月薪中位值分别为6116元、6286元、5531元和5810元。

同时,应届生工作满一年后的平均调薪幅度为12.8%,远高于企业整体调薪幅度7.0%,分析认为,毕业后一年内应届生实现从学生向职场人转变,快速成长、积累工作经验,企业出于保留人才考虑,愿意根据应届生表现提供较大的薪酬涨幅。

小编总结

现在大学本科毕业,只要不是太麻烦的行业,一般收入都会在6000以上。公务机关的适当低一点。大多数的股份子公司,或者公司类的都能给到7000左右。而如果去到一些效益比较好的公司,比如像BAT等等那么年薪超过10万12万也是很正常。但是如果做四大自由职业的话,像医师,律师,会计师,一般收入就没那么高。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给的工资一般是偏低的。做医生的话,低年资的医生,收入就更低一些。这就是很奇怪的地方,所有的人都嫌医疗费用贵。但是做医生的确不挣钱。医生要有比较好的收入,一般都在40~45岁以后。

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起薪为5825元

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起薪为5825元

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起薪为5825元,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就业市场出现了一大批新职业,毕业生拥有了越来越多元化的选择。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起薪为5825元。

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起薪为5825元1

1月5日早间,“本科毕业月平均起薪5825元”话题迅速蹿上新浪微博热搜第一,引发网友热议。

据光明日报,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于2021年6月起对高校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包括东、中、西部地区19个省份的34所高校,样本量超过2万人。调查显示,2021年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的月起薪算数平均值分别为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中位数分别为15000元、9000元、5000元、3500元。

“慢就业”的观念略有增加

2021年毕业生的去向结构与2019年也基本相似,已确定单位、升学、出国出境、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其他灵活就业的比例都没有大幅度的变化。其中单位就业比例为32.1%,比2019年降低了5.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人才“蓄水池”的作用显著,升学比例为29.3%,比2019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自由职业比例略有增加(上升0.8个百分点),自主创业的比例基本一样,出国出境和其他灵活就业的比例比2019年都略有下降。

数据也显示,2021年“慢就业”“缓就业”“懒就业”的就业观念略有增加,有7.9%的毕业生选择了“不就业拟升学”或“其他暂不就业”,比2019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如果这些毕业生选择积极就业,那么总体落实率还会进一步地提高。

毕业去向存在显著的学历差异。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单位就业上的优势明显,比例分别为64.5%和54.6%;受研究生扩招的影响,本科生的升学优势显著,为35.3%;专科生在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和其他灵活就业方面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学历毕业生,合计比例为24.0%。

落实率存在显著的学历、学校、学科、地区差异。分学历看,硕士生的落实率最高(82.2%),本科生的落实率最低(74.4%),专科生(80.6%)和博士生(77.9%)的落实率分别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各学历毕业生的落实率都达到70%以上。分学校类型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落实率最高(82.2%);其次是高职高专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落实率分别为81.4%和81.0%;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和普通本科高校的落实率相对较低,分别为70.8%和71.6%;各类高校的落实率都达到70%以上。分学科看,工学和理学的落实率显著更高,分别为83.6%和79.3%;教育学、医学和农学的落实率较低,都在70%以下,分别为66.3%、68.3%和68.9%。

就业收入比疫情前的2019年有小幅增加

从客观收入反映的就业质量看,人力资本的价值在就业市场上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学历越高收入越多。2021年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的月起薪算数平均值分别为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中位数分别为15000元、9000元、5000元、3500元。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平均收入均比疫情前的2019年有所增加,反映出就业质量不仅没有下降,而且稳中有升。

月起薪存在显著的学校、学科和就业地区差异。分学校类型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月起薪最高,为10827元;其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7346元;第三是普通本科高校,为6043元。分学科门类看,工学、理学和交叉学科位居前三名,分别为8341元、7909元和7838元。在高考志愿中受热捧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并没有在收入上显示出特别的优势,表明各个学科门类的毕业生都有市场需求。高考填报志愿应该基于个人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科和专业,这样才会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人职匹配效率,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就业地区看,东中西地区的月起薪分别为7620元、5868元和5512元,东部地区就业的收入相对较高。

就业分布与疫情前的2019年基本相似

据东北网,从已确定单位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看,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非均衡化的特点比较显著。地区、城乡、行业、单位、职业等分布的非均衡化特点显著。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毕业生就业的城乡分布、行业分布、单位分布等各种结构都没表现出很大的波动性。

从城乡分布看,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就业占比超过一半,为54.9%;其次是地级市,占比为27.3%;县级市或县城的占比排在第三,为12.3%;乡镇和农村的占比很低,分别只有4.1%和1.5%。县级及以下地方也是毕业生大有作为的工作天地(比例为17.9%)。我国已经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消除了贫困人口。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未来要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毕业生去县级及以下地方就业,既有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机遇,也是大学生奉献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行业分布看,行业就业集中度较高的特点依然存在,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行业就业的排序发生了显著变化。2021年,教育、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IT”)、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成为占比最大的5个行业,占比分别为15.1%、14.5%、13.1%、8.5%和7.4%,合计为58.6%。与2019年相比,教育仍然保持第1位,制造业由第3位上升至第2位,而IT业由第2位下降至第3位,金融业仍旧排在第4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取代建筑业排在第5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从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看,这一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制造业不仅排名上升,而且比例比2019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面对动荡不定的国际形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是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的一个关键问题。“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吸纳毕业生就业。这一举措使得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占比相比2019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首次排进前5位。

从单位性质分布看,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单位,在已确定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中大约四分之三去了企业(73.8%)。民营企业的占比最大,吸纳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毕业生(35.2%);国有企业的占比排在第2位,为25.0%;三资企业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占比为6.6%。到体制内单位(国有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入职的高校毕业生接近一半(49.3%),其中到中小学和高校工作的合计占比为9.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成为“稳就业”的重要着力点。大学生应该有更高的眼光,不把自己局限在体制内的工作圈,在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工作也能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同学们要树立这样的观点:只要能发挥个人所学所长、对国家和社会有所贡献、对他人有所帮助、能体现人生价值的工作都是好工作。因此,对于仍在求职中的应届毕业生,要积极调整就业观念和心态,主动向学校、老师、同学等了解就业信息和求职技巧,按照自己的能力努力求职,相信付出必有回报,最终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工作”。

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起薪为5825元2

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2021高校应届生专业就业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经济逐步复苏,就业市场形势快速好转。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909万,由于校招规模显著回暖,应届生整体就业情况也较2020年有明显改善。

据了解,研究团队根据各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未来3年薪资与职级成长、简历受雇主认可程度等维度建模,得出专科、本科、研究生专业就业竞争力30强。

在平台抽取的456个本科专业样本中,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金融科技、信息安全、电信工程及管理、公共关系学、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等专业成为2021届本科专业就业竞争力10强。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商管理等专业在383个研究生专业中脱颖而出,分列前五。此外,安全技术与管理、电机与电器技术、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健身指导与管理、戏剧影视表演成为693个专科专业中的前五强专业。

直播与短视频带火艺术类专科生就业

本科专业方面,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加快,使得2017年正式开设的金融科技专业成为最大“黑马”。2021年,该专业就业竞争力高居榜单第四位,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达10547元,在全部本科专业中位列第一。

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电子通信、生物科技等主要新工科专业就业竞争力优势依然突出,已连续三年保持高位。据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工学专业大类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期望薪资为7022元,较均值高出近800元。这或许主要得益于“新基建”的蓬勃发展——《报告》显示,该领域整体人才缺口在数百万级别。

此外,由于近年来视频内容与直播业态快速兴起直接拉动了泛娱乐领域的人才需求,专科领域艺术类专业表现强势,八个相关专业入围30强榜单,其中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位居第五,上榜专业的毕业生平均起薪均超过六千元。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专业应届研究生平均起薪达到19298元

理工科专业的竞争力,在研究生就业市场表现更加明显。

工科领域,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专业应届研究生平均起薪达到19298元,居各专业首位。理学大类就业竞争力突出的专业主要则集中于数学与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居“研究生专业就业竞争力30强”榜单第四位,上榜的理学专业毕业生也主要从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研发相关职位。

工学理学专业研究生竞争力持续走高,同样与新基建发展对高端人才需求迫切深度相关。据查,2021年上榜的相关专业都是新基建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岗位的热招对口专业。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首次进入2021年研究生专业就业竞争力30强榜单。据悉,该专业涵盖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与农业智能化等与前沿工科领域深度结合的课程内容。毕业生主要从事的五大领域分别为人工智能、后端开发、数据科学、机械设计与硬件开发,均为核心工程研发岗位。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近三年,该专业毕业生年均薪资涨幅达31%。

“专业对口”不再成为求职绝对门槛,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更重要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就业市场出现了一大批新职业,比如广受年轻人欢迎的新媒体运营师、互联网营销师(带货主播)、电子竞技员等,毕业生拥有了越来越多元化的选择。

技术的高速迭代,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新职业的不断诞生等诸多因素,正在共同影响着年轻人的职业选择,“专业对口”不再成为求职的绝对门槛。

“我们发现,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促使雇主对候选人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BOSS直聘研究院院长常濛表示,以读写能力、表达能力、数据能力、逻辑能力等为代表的基本素养,能够在职业发展中长期提供价值,在高校教育和学生个人发展中,也应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

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起薪为5825元3

2021年已经成为历史。当时钟的指针走向2022年的时候,带给千万名高校应届生的,不知是即将毕业的喜悦更多,还是就业的压力更多。

根据此前教育部门公布的数据,2022届高校毕业生大涨167万人,总体规模预计将达到1076万。这在历史上,还是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人。

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年在涨,但今回涨得却特别多。往年每年净增长40万人左右,而2022年高校毕业生净增长人数却达到了往年的4倍。这或许与两年前的高职和专升本大扩招有关。

回顾历史,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万,是2001年的事。那时大学生就业已经从包分配转变为自主择业,不过那时候刚进入新世纪,经济在快速增长,就业市场上大学生还是香饽饽,找到份“文化人”的工作相对还是容易的。

但20年后的今天,大学毕业生人数增长了10倍。原来的天之骄子,已经成为普通劳动者。每年的高校毕业生群体,已经要占到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九成左右。

伴随着待就业人数激增,加上经济增速持续下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愈发明显。就业内卷也催生了考研、考公人数再创新高。

根据教育部门公布的数据,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突破400万大关,达到457万人,相比上年净增80万。无论是增幅,还是总量,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也打破历史最高纪录,首次突破200万大关,达到212万人。

高校毕业生人数、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同时出现大幅激增,同时打破“百万级”历史记录,还是比较少见的。所以,2022届高校毕业生真要懵了,想找个稍微轻松点的班上,也不再那么容易。

2022年的毕业季将会再次告诉大家,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不再具备特殊标签。在人人都是大学生的时代,大学生也将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这都是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的。但是也要看到,再艰难的就业环境里,拔尖的人还是拥有主动选择的权利,这也是为什么考研人数激增的原因,因为大家都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来获得更多的主动选择机会。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速看!10大“高薪专业”揭秘:本科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多少?,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